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弦乐四重奏《民歌》是以三首藏族传统民歌为素材创作的,通过提炼、加工、整合民歌中的音调、节奏、韵味等音乐元素,将藏族传统音乐的形态特征和风格特色与现代音乐的创作理念置于个人的审美视觉和技法语言当中,进而把作为“俱声”的民歌发展成为“缘起”的《民歌》之新的音乐形式,以体现传承与发展的创作目标。

  • 标签: 弦乐四重奏 专业音乐创作 音乐素材 现代音乐 音乐元素 审美视觉
  • 简介:在迅猛发展的现代化过程中,现代性焦虑成为现代人普遍常见的心理状态,并因此使许多人常常陷入自我认同危机之中。这导致了现代人有一种强烈的返乡归家的精神需要,怀旧、返乡和回归自然已经成为当下的普遍性情绪。在这种语境下,作为地方性经验的民歌,由于它的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的音乐特色,也由于它与传统过去、故乡、土地和大自然的联系,具有了一种强大独特的缓解现代性焦虑的文化功能。本文以陕北民歌为例,探讨了这一文化现象。

  • 标签: 陕北民歌 现代性焦虑 认同
  • 简介:地域文化是我国各民族普遍存在的现象。不仅汉族文化可以区分为黄河文化、黑土文化、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岭南文化、三秦文化等多种地域文化,而且许多兄弟民族也有着丰富的地域文化。特别是一些跨行政区划、流布甚广的兄弟民族,事实上存在着风格各具的地域音乐文化特色,只是人们以往不甚重视或缺乏研究而已。以蒙古族音乐来说,因地域的不同,各地的蒙古族音乐有着明显的个性。《吉林蒙古族民歌及其研究》一书,便为我们提供了蒙古族地域音乐文化的范例。这部由徐国清、苏赫巴鲁、乌云格日勒编著的《吉林蒙古族民歌及其研究》,除全面地展现了流传在吉林的丰富多彩的蒙古族民歌外,还对这些民歌进行了概括的分析和研究。通过此书对蒙古族地域性音乐文化的介绍,使我们对蒙古族民歌音乐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蒙古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伟大民族。据史载,这个民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的额尔古纳河)流域的部落,以“蒙兀室韦”之名初见于《旧唐书》。公元840年回鹘国崩溃,这个部落的大部分人即向东西迁移,逐渐与蒙古高原上的居民融合。此后,经过长时期的辗转迁徒,蒙古族流布面越来越大,至今我国的四百八十多万(据19...

  • 标签: 吉林蒙古族 地域文化 序吉林
  • 简介:裕固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少数民族之一,继承了其先祖古代回鹘人文学和文化传统,特别是在民间文学方面。通过比较裕固族《婚礼歌》和古代回鹘吐鲁番民歌《怀念亲人》的异同,两者在结构、韵律、语言方面依然表现出许多共同之处。

  • 标签: 裕固族 古代回鹘 裕固族《婚礼歌》 吐鲁番民歌《怀念亲人》 比较
  • 简介:在浩如烟海的广西民歌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结构,即由多个乐汇构成的乐段、由多个乐节构成的乐段以及由多个乐句构成的乐段,这类结构为“群”结构,“群”结构即多句读结构。在多句读结构中,有一种比较特殊的现象,即“读(aou)读落主”结构。对“群”结构的这一个性与共性进行研究,以揭示出“群”结构是作为一种结构思维,在民歌演唱与传承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 标签: “群”结构 多句读 读读落主
  • 简介:左权民歌是山西省左权县民间歌曲的总称,由大腔、小调、杂曲三大类组成。据《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山西卷》所示,左权民歌占山西民歌五大体裁的80%。其中大腔有15首,占全省19首套曲的79%,其比重之大显而易见。然而,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变迁,人们对"大腔"的记忆则寥寥无几。因此,调查和研究文化变迁中的左权民歌便具有了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左权民歌 文化变迁 大腔 小调 杂曲
  • 简介:摘要民歌,其产生并广泛流传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是万千百姓生活中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存在。在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不断创作着民歌,不断丰富着我们的文化生活。多年来,在我国音乐文化大花园中,河北民歌默默散发着自身的能量与芬芳。与此同时,河北民歌的发展历史悠久,河北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为河北民歌的诞生提供了广阔的生长沃土,造就了河北民歌拥有着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宝贵的艺术特色。

  • 标签: 河北民歌 艺术特色 语言 旋律 地域性
  • 简介:摘要:民歌来源于民间生产生活,民歌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与艺术财富,是民族音乐文化的代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当融入民歌,通过民歌教育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促进学生主动投入音乐学习与实践探索活动。本文主要分析民歌教学的措施,构建更加完善的民歌教学实践活动体系。

  • 标签: 小学 音乐教学 民歌艺术
  • 简介:民歌作为民族音乐文化的一部分,是伴随着人类社会而诞生的最早的一种声乐艺术形式。民歌作为一种声乐艺术形式,自它诞生起,不管是原始“杭唷、杭唷”,还是当今声乐演唱水平的高度发展,以及声乐形式的异彩纷呈,它始终伴随着人类的语言(包括表情达意的“创造”语言)。

  • 标签: 民歌 课堂 高校 云南 民族音乐文化 艺术形式
  • 简介:晋中民歌中大多数曲目相同、曲调相近;曲目不同、曲凋相近;曲目、曲调相同但却有着某种亲缘关系。研究“时调”对晋中民歌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可以窥视到民歌的衍变及民间作曲在旋律、节奏、结构、调式、基础材料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 标签: 时调 晋中民歌 旋律特征 变体
  • 简介:唐代诗坛上,中唐时期杰出的诗人刘禹锡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为中唐诗歌的繁荣作出了贡献。《旧唐书》上对他作了很高的评价:“贞元、大和之间,以文学耸动晋绅之任者,宗元、禹锡而已。其巧丽渊博,属辞比事,诚一代宏才。”刘禹锡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不过其中最突出、影响最大的应是他那些吸取民歌的养料而写成的民歌体诗歌。宋朝著名诗人黄庭坚曾这样概括他的创作成就:“大概梦得乐府小章优于大篇,诗优于它文耳。”

  • 标签: 刘禹锡 民歌 诗歌创作 黄庭坚 诗人 文学
  • 简介:同宗民歌是指一首民歌‘母体”由此地流传到彼地乃至全国各地演变派生出若干“子体”的民歌群落。对中国“同宗民歌”的这种音乐文化传播现象的探讨,始于上世纪50年代。音乐学家杨荫浏先生在《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中,论及明清小曲艺术形式上的发展一节指出小曲的变体,某些曲调产生了多种变体如:《寄生草》有《北寄生草》、《南寄生草》、《怯音寄生草》、《便音寄生草》、《垛子寄生草》等。《岔曲》、《剪靛花》等也有几种变异形式。音乐学家易人在1980年6月于南京召开的“全国首届民族音乐学术研讨会”上发表了论文《〈孟姜女调〉的流传及影响》,其后,又陆续发表了《芳香四溢的〈茉莉花〉》、《情深意长的〈绣荷包〉》、《六首少数民族〈绣荷包〉》,对于一些流行甚广的民歌变体进行比较研究。继他之后冯光钰先生比较系统的研究了中国民歌的同宗现象。

  • 标签: 同宗民歌 《中国古代音乐史稿》 音乐学家 学术研讨会 传播现象 音乐文化
  • 简介:腾冲地处在横断山脉的南端,它东靠高黎贡山,西与缅甸毗邻,多山多水,历史上曾是古西南丝绸之路的要冲。其独特的地形地貌、四季如春的气候环境等因素造就了该地区相对独立的滇西边地汉族文化形态和文化样式,这些形态与样式在民族文化和艺术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腾北汉族民歌是我国唯一的边疆汉族县艺术文化的信息载体之一,也是边地腾冲重要的汉族民间艺术传统表现形式之一,具有较强的历史信息价值、艺术审美价值和滇西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价值,同时还具有鲜活生动的文献资料价值和文化载体价值。

  • 标签: 汉族民歌 信息价值 腾冲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西南丝绸之路 文化形态
  • 简介: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音乐教材编写中加大了民族音乐的比例。我国具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民间音乐文化更是无比丰富。如何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更好地利用、教授我国民间音乐,成为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 标签: 中的民歌 教学中的 民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