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患儿 男,11岁,因“急性髂骨骨髓炎”于2020年1月入住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小儿骨科,手术后出现呼吸困难急转入小儿重症医学科,因体循环高压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肺动脉高压,进一步行心脏大血管CT造影(CTA)发现右下肺动脉栓塞,给予积极抗感染,依诺肝素皮下注射及口服利伐沙班序贯抗凝治疗,1个月后复查CTA示肺栓塞消失,随访1年患儿恢复良好。儿童急性骨髓炎合并肺栓塞临床特征不典型,临床上极易误诊,临床医师亟需提高对该病的认知和诊疗水平。

  • 标签:
  • 作者: 项龙 杨寅榆 覃霞 王莹 王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儿科杂志》 2022年第10期
  • 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上海 20012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胸外科,上海 20012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血液/肿瘤科,上海 200127
  • 简介:摘要2022年2月,Lancet Child Adolescent Health发表“接受造血细胞移植或免疫效应细胞治疗患儿实施体外膜氧合(ECMO)的国际多学科共识声明”,是全球首个在该类患儿中使用ECMO的共识,为儿童重症、体外循环和血液肿瘤科医师启动和管理ECMO提供临床决策,本文对该专家共识进行解读。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64岁女性胃体幽门腺腺瘤(PGA)患者,系罕见散发病例,且该患者无自身免疫性胃炎、无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史、未感染幽门螺杆菌及无萎缩性胃炎。PGA是一种罕见的胃肠道肿瘤。腺体呈现胃幽门腺分化,细胞呈立方或柱状,胞质嗜酸性至嗜两性,无黏蛋白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细胞具有胃幽门腺分化的标志物,包括黏蛋白5Ac(MUC5Ac)和MUC6。患者于2018年1月19日在静脉麻醉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最终病理诊断:胃PGA;肉眼分型:0~Ⅱa;病变范围:1.0 cm×0.5 cm;水平切缘及基底切缘净。PGA可以进行保守治疗,也可行ESD完全切除。

  • 标签: 胃肿瘤 胃体幽门腺腺瘤 黏蛋白5Ac 黏蛋白6
  • 简介:摘要本研究针对现有临床实践指南评价方法和工具的不足,研发针对临床实践指南科学性(Scientificity)、透明性(Transparency)和适用性(Applicability)的评级(Rankings)工具,缩写为STAR,并对其信效度进行验证和对易用性进行评估。成立包含指南方法学家、统计学家、期刊编辑、医务人员等多学科的专家工作组,基于概况性评价、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评级领域条目和相应分值,通过共识会议确定工具清单,并对工具进行信度、效度和易用性验证。最终形成11个领域39个条目和相应分值的综合性评价工具。工具内在信度分析显示各领域平均Cronbach′s α系数值0.646;方法学评级人员和临床评级人员之间的信度Cohen′s kappa系数分别为0.783和0.618;条目整体内容效度指数0.905;效标效度分析决定系数(R2)为0.76;条目的易用性平均得分4.6,评价1部指南中位用时20 min。STAR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和评级效率,可针对中国指南的科学性、透明性和适用性进行综合评级。

  • 标签: 指南 临床实践 综合评价 质量控制 信度 效度 易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一体位完全经腹途径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膀胱袖口状切除治疗肾移植术后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肾移植术后原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临床资料。17例患者行传统经后腹腔腹腔镜原肾输尿管全长切除+膀胱袖口状切除术(根据肿瘤位置分为移植肾同侧组9例和移植肾对侧组8例);24例患者行单一体位完全腹腔镜下原肾输尿管全长切除+膀胱袖口状切除术(根据肿瘤位置分为移植肾同侧组14例和移植肾对侧组10例)。记录并分析所有患者围手术期的相关临床资料,对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纳入41例患者,男16例,女25例,年龄57(53,70)岁。单一体位对侧组手术时间短于单一体位同侧组及后腹腔对侧组、同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95±44)、(159±49)、(196±20)、(205±21)min,均P<0.01];上述各组术中出血量[(84±39)、(106±44)、(109±20)、(112±21)ml,P=0.271]、住院时间[(10.6±2.1)、(11.8±1.7)、(10.3±1.5)、(11.4±1.5)d,P=0.17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24个月,13例患者出现对侧复发或转移,8例出现膀胱内复发,5例死于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结论单一体位全腹腔镜治疗肾移植术后原肾输尿管肿瘤具有手术时间短的优点,同时不增加术中出血及围手术期并发症,适用于治疗移植肾术后原尿路尿路上皮癌,尤其适用于移植肾对侧的原肾及输尿管切除。

  • 标签: 肾移植 移形细胞癌 移植后肿瘤 肾输尿管切除术
  • 简介:摘要在航空、潜水、高压氧治疗、快速上浮脱险等过程中均会经历中耳内外气压的变化,严重时会导致中耳气压伤,对从业者听力及相关军事、民用项目产生严重影响。笔者就中耳气压伤的发生机制、对听力的影响及其预防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为预防中耳气压伤提供参考及新的思路。

  • 标签: 中耳 气压伤 咽鼓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海军官兵负性情绪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按照整群、方便抽样的方法,获得海军某部4个单位610名官兵相关资料,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Ⅱ-CV)、9项患者健康问卷(PHQ-9)、7项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进行测量,并进行差异性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海军官兵的焦虑情绪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呈负相关(r=-0.235、r=-0.200,均P<0.01),海军官兵的抑郁情绪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呈负相关(r=-0.294、r=-0.257,均P<0.01)。结论海军官兵的负性情绪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呈负相关,较高的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有助于减少负性情绪。

  • 标签: 焦虑 抑郁 家庭亲密度 家庭适应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双轴点指动脉终末背侧支皮瓣修复手指末节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8年5月至2020年2月我科应用双轴点指动脉终末背侧支皮瓣修复手指末节皮肤缺损患者11例,创面面积1.2 cm×1.6 cm~2.0 cm×2.8 cm,均为创伤骨外露创面,急诊一期修复。结果皮瓣全部存活,切口Ⅰ期愈合。随访6~15个月,平均8.5个月,皮瓣外观饱满,肤色接近正常,质地良好,蒂部无臃肿,两点分辨觉为6.0~8.0 mm,平均6.5 mm,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7例,良4例。结论双轴点指动脉终末背侧支皮瓣修复手指末节皮肤缺损创面,具有操作简便、血运可靠、感觉恢复好、外观满意等优点,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指损伤 外科皮瓣 双轴点 指固有动脉 终末背侧支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测定尿中肌酐(Cre)和2-硫代噻唑烷-4-羧酸(TTCA)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方法于2020年10月,取监测对象班末尿样,离心制备滤液,经超高效液相色谱仪C18色谱柱分离后,以乙腈和0.2%乙酸水溶液作流动相进行梯度淋洗;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离子源温度500 ℃,气帘气流量31.4 L/min,在多反应监测模式下进行Cre和TTCA的定性、定量分析。结果Cre的线性范围为1.0~1 000.0 μg/L,线性方程为y=947.3x-1 605.6,相关系数0.999 4,检出限为0.3 μg/L,定量限为1.0 μg/L;当添加浓度为50.0、150.0、450.0 μg/L时,测得加标回收率为92.8%~ 94.6%,批内精密度为3.6%~5.7%,批间精密度为3.4%~5.4%。TTCA的线性范围为0.1~200.0 μg/L,线性方程为y=1 164.7x-2 243.9,相关系数0.999 1,检出限为0.03 μg/L,定量限为0.1 μg/L;当添加浓度为10.0、40.0、160.0 μg/L时,测得加标回收率为90.8%~93.6%,批内精密度为4.6%~7.4%,批间精密度为4.4%~6.9%。结论尿中Cre和TTCA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法样品前处理过程简单,在相同色谱条件仅通过切换质谱参数即可实现尿中Cre、TTCA的连续测定,准确高效,方法各性能指标均符合测定要求。

  • 标签: 尿 肌酐 2-硫代噻唑烷-4-羧酸 二硫化碳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0~Ⅲ期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不同治疗方式对5年总生存(OS)率和5年无瘤生存(DFS)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普通外科二病区治疗的209例0~Ⅲ期TNBC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及治疗方式与患者5年OS率和5年DFS率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TNBC临床分期和手术方式与患者5年OS率(χ2=52.615,P<0.001;χ2=17.329,P=0.001)和5年DFS率(χ2=55.112,P<0.001;χ2=18.816,P<0.001)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是TNBC患者DFS(HR=3.637,95%CI为2.146~6.164,P<0.001)和OS(HR=3.545,95%CI为2.091~6.009,P<0.001)的独立预后因素。对于腋窝淋巴结未转移的TNBC(n=118),保乳+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乳房全切+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改良根治术、保乳+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患者的5年OS率分别为97.6%、97.7%、91.4%、100%,5年DFS率分别是97.3%、94.3%、85.8%、1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369,P=0.338;χ2=3.868,P=0.276)。行新辅助化疗患者(n=106)与行辅助化疗患者(n=80)5年OS率分别为74.5%、91.1%,5年DFS率分别为73.6%、8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504,P=0.034;χ2=4.683,P=0.030)。新辅助化疗患者的临床分期更晚(χ2=35.314,P<0.001)。相同临床分期的患者行新辅助化疗和辅助化疗的5年OS率和5年DFS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新辅助化疗获得病理完全缓解(pCR)、部分缓解(PR)和病情稳定(SD)患者的5年OS率分别为100%、75.8%、57.1%,5年DFS率分别为100%、74.5%、55.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086,P=0.006;χ2=10.399,P=0.006);pCR患者和PR患者相比,5年OS率(χ2=4.238,P=0.040)和5年DFS率(χ2=4.525,P=0.0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CR患者和SD患者相比,5年OS率(χ2=8.163,P=0.004)和5年DFS率(χ2=8.509,P=0.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R患者和SD患者相比,5年OS率(χ2=3.931,P=0.047)和5年DFS率(χ2=3.896,P=0.0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分期是0~Ⅲ期TNBC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对腋窝淋巴结未转移的患者,行保乳+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乳房全切+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改良根治术以及保乳+腋窝淋巴结清扫术预后相当。相同临床分期的患者新辅助化疗与辅助化疗预后没有明显差异,但新辅助化疗获得pCR或者PR的患者能够获得较好的生存。

  • 标签: 乳腺肿瘤 预后 手术 新辅助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血清微小核苷酸-26b(miRNA-26b)、同型半胱氨酸(Hcy)、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水平变化,分析其与病情程度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2年3月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5例AD患者为观察组,男28例,女37例,年龄(75.61±5.13)岁;根据总体衰退量表(GDS)评分为轻度AD组(27例)、中度AD组(21例)、重度AD组(17例),另选取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74.82±5.27)岁;均检测血清miRNA-26b、Hcy、β-APP水平,采用SPSS 23.0对数据进行分析,多组间比较以单因素方差进行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不同病情程度AD患者血清各指标水平,分析其与AD患者病情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miRNA-26b为(0.51±0.16),低于对照组的(1.07±0.28),观察组患者血清Hcy为(21.45±6.29)μmol/L、β-APP(92.57±28.60)ng/L,均高于对照组[(15.07±4.38)μmol/L、(51.54±9.27)n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度AD组血清miRNA-26b为(0.36±0.15),较轻度AD组(0.58±0.14)、中度AD组(0.54±0.15)低,血清Hcy为(26.27±5.62)μmol/L、β-APP为(102.72±26.47)ng/L,较轻度AD组[(17.83±4.39)μmol/L、(81.21±22.68)ng/L]、中度AD组[(22.20±4.54)μmol/L、(98.96±25.89)ng/L]高(均P<0.05);重度AD组GDS评分为(6.22±0.43)分,较轻度AD组[(2.51±0.39)分]、中度AD组[(4.36±0.38)分]高,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为(6.76±1.31)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为(13.58±1.68)分,较轻度AD组[(23.47±3.19)分、(24.10±1.37)分]、中度AD组[(16.24±2.55)分、(18.93±1.59)分]低(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miRNA-26b与GDS评分呈负相关,与MMSE、ADL评分呈正相关(r1=-0.613,r2=0.702,r3=0.536,均P<0.05);血清Hcy与GDS评分呈正相关,与MMSE、ADL评分呈负相关(r1=0.608,r2=-0.549,r3=-0.625,均P<0.05);血清β-APP与GDS评分呈正相关,与MMSE、ADL评分呈负相关(r1=0.720,r2=-0.568,r3=-0.489,均P<0.05)。结论AD患者血清miRNA-26b水平降低,Hcy、β-APP水平升高,其病情严重程度与血清miRNA-26b、Hcy、β-APP水平变化具有一定相关性,参与AD病情进展。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微小核苷酸-26b 同型半胱氨酸 β淀粉样前体蛋白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腹部推拿对新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7日龄SD大鼠采用经典RICE造模法制备HIBD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部推拿组和模型组,每组12只,选取12只大鼠作为正常组。腹部推拿组在造模24 h后予腹部推拿,连续干预28 d。各组大鼠于干预第7、14、21、28 d进行平衡木试验,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CA1区形态结构;荧光PCR法测定海马区5-羟色胺受体(5-HTR1A)基因相对表达量,免疫组化染色法测定海马环磷酸腺苷(cAMP)、蛋白激酶 A(PKA)、cAMP 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突触蛋白(synaptophysin,SYP)蛋白表达量。结果干预结束后,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细胞呈弥漫性分布,神经元数量减少,出现炎性水肿;腹部推拿组海马CA1区细胞排列层次清晰,炎性水肿改善明显;与模型组比较,腹部推拿组干预第21、28 d平衡木试验评分显著降低(P<0.05),腹部推拿组5-HTR1A基因[(1.18±0.08)比(0.77±0.04)]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腹部推拿组海马区cAMP[(0.32±0.02)比(0.31±0.01)]、PKA[(0.32±0.02)比(0.29±0.01)]、CREB[(0.31±0.02)比(0.28±0.01)]、SYP表达增加(P<0.05)。结论腹部推拿对新生HIBD大鼠的行为学有改善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5-HTR1A/cAMP/PKA信号通路发挥神经修复作用。

  • 标签: 缺氧缺血,脑 脑损伤 腹部推拿 行为学 五羟色胺1A受体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程较长(≥3年)的糖尿病是否影响胰腺癌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的极化,以及对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至2016年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接受胰腺癌手术的患有长程2型糖尿病或无糖尿病患者的标本83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组织切片中CD68和CD163的表达。运用Kaplan-Meier曲线和Log-rank检验分析生存曲线,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长程2型糖尿病(DM)组的CD68+ TAMs (P<0.05)、CD163+ TAMs (P<0.01)及CD163+/CD68+比例(P<0.01)均高于非糖尿病(N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长程2型糖尿病与患者的组织分化程度、局部浸润和CA19-9的水平明显相关(P均<0.05)。长程2型糖尿病和CD163+/CD68+比例是无复发生存期(RFS)和总生存期(OS)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长程2型糖尿病明显缩短患者的RFS和OS。结论长程2型糖尿病与胰腺癌的恶性程度明显相关,并吸引更多的巨噬细胞聚集于肿瘤中,这些巨噬细胞同时大量极化为M2型TAMs。长程2型糖尿病和CD163+/CD68+比例是RFS和OS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长程2型糖尿病 胰腺导管腺癌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结直肠癌中微小RNA(miR)-422a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生物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探讨miR-422a对人结直肠癌细胞系HCT15生长和侵袭能力的调控机制。方法收集2017年8月至2018年1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实施结直肠癌手术切除标本65例,收取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qPCR)检测组织中miR-422a及叉头框蛋白Q1(FoxQ1)的m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检测组织中FoxQ1的蛋白表达强度。分析miR-422a与结直肠癌肿瘤生物学特征和FoxQ1 mRN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RT-qPCR检测miR-422a在结直肠癌细胞中的表达,并使用miR-422a模拟物转染人结直肠癌HCT15细胞。采用双荧光素酶活性实验验证miR-422a对FoxQ1的靶向作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侵袭,Western blot法检测FoxQ1、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蛋白表达。结果结直肠癌组织miR-422a的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15±0.123比3.910±0.078,P<0.01);结直肠癌组织FoxQ1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98±0.195比1.583±0.174,P<0.01);相关分析显示,FoxQ1表达强度与miR-422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664,P<0.01)。miR-422a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P< 0.05)、局部浸润(P< 0.05)、淋巴结转移(P< 0.01)、远处转移(P< 0.01)和TNM分期(P< 0.01)有关。miR-422a在HCT15细胞中表达较低,上调HCT15细胞中miR-422a表达水平后,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均受到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oxQ1及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E-cadherin蛋白表达增高。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提示FoxQ1是miR-422a的靶基因。结论miR-422a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恶性程度相关。上调miR-422a的表达靶向FoxQ1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上皮-间充质转化,从而抑制其增殖和侵袭能力。

  • 标签: 结直肠癌 微小RNA-422a 细胞增殖/侵袭 上皮-间充质转化 叉头框蛋白Q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施行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辅助支持治疗的情况。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胸外科进行ECMO辅助支持治疗的133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相关资料。其中,男76例,女57例;年龄范围为0~18岁,ECMO辅助支持治疗时的中位年龄为4.2个月;身高为(71.33±28.53 )cm,体重为(9.06±11.38) kg。需ECMO辅助支持治疗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占比为:大动脉转位占17.29%(23/133),右心室双出口占9.77%(13/133),肺动脉闭锁占9.02% (12/133)、瓣膜病变占8.27%(11/133)、主动脉弓中断和主动脉弓缩窄均占7.51%(10/133)。观察患儿的一般资料、诊疗情况及检查指标,分析总结其治疗过程及预后。结果本研究患儿术中体外循环转流时间为(221.00± 161.78) min,阻断时间为(100.31±68.09 )min,ECMO转流时间为(114.87±84.39 )h,ECMO整体撤机率为63.91 %(85/133),患儿生存率为49.62%(66/133)。有42例患儿进行体外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ECPR),ECPR撤机率为54.76% (23/42 ),患儿存活率为40.48%(17/42)。48.87%(65/133)的患儿ECMO辅助天数为3~5 d,该辅助天数的患儿存活率达64.62% (42/65 ),高于ECMO支持辅助天数<3 d和>5 d的患儿存活率,分别为64.62%(42/65)比22.73 %(5/22)、64.62%(42/65)比41.30%(19/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安置ECMO后24 h的乳酸值与撤机(P=0.036)以及存活(P=0.051 )表现出相关趋势。患儿围辅助时期常见的并发症是颅内出血及消化道出血,新生儿时期为颅内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P=0.018),而消化道出血则与辅助前乳酸的水平相关(P=0.013 )。结论ECMO能为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功能的恢复争取时间,辅助天数为3~5 d时患儿整体预后最佳,辅助支持治疗期间动态监测乳酸值、相关凝血功能以及肾功能指标有助于改善患儿预后。

  • 标签: 心脏病 先天畸形 体外膜氧合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中单侧肺水肿(pulmonary edema,PE)发病率、临床特征以及病死率。方法回顾性收集ICU中PE患者(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临床资料,根据影像学表现分为单侧PE组和双侧PE组,比较两组间病因、临床基本信息、心脏超声参数、并发症、治疗情况、及预后等。以患者预后作为因变量,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患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纳入314例PE患者,其中单侧PE患者14例(4.5%),右侧肺水肿为主11例(78.5%)。两组间性别、年龄、心率、呼吸频率、左心室射血分数等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比双侧PE组,单侧PE组血压更低,其中收缩压128(102.7~138)mmHg vs. 135(116~166)mmHg,舒张压72(54~88.2)mmHg vs. 82(69~97.7)mmHg,心脏骤停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分别为28.6% vs. 8.0%,42.9%% vs. 10.0%,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单侧PE表现、使用升压药物、年龄与患者预后不佳相关;其中单侧PE、使用升压药物优势比分别为17.78、11.67。结论单侧PE并不少见,是患者住院病死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需早期识别避免治疗延误。

  • 标签: 单侧肺水肿 重症医学科 二尖瓣反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GSDME启动子甲基化通过细胞焦亡调控乳腺癌(breast cancer,BC)细胞化疗敏感性的机制。方法收集经过化疗治疗的54例BC患者组织,分为化疗耐受组与敏感组。使用多西他赛(docetaxel,DTX)处理BC细胞以建立耐药BC细胞。CCK8检测细胞耐药性。qRT-PCR检测组织与细胞中GSDME的表达。亚硫酸盐测序法检测GSDME启动子甲基化位点的甲基化水平。干预DTX处理的BC细胞中的GSDME的表达水平,qRT-PCR检测细胞中Caspase-1、Caspase-4、IL-1β、IL-18水平,评估细胞焦亡程度。结果相对于化疗敏感组,GSDME在化疗耐受组中的表达下调(t=6.54, P<0.001)。与MCF-10A细胞相比,MCF-10A/DTX细胞中Caspase-1(t=9.14, P<0.001)、Caspase-4(t=9.35, P<0.001)、IL-1β(t=6.13, P=0.004)、IL-18(t=5.49, P=0.005)水平均下降,但在MCF-10A/DTX细胞中过表达GSDME后以上指标上调。GSDME启动子区高甲基化导致mRNA表达降低(t=12.56, P<0.001),在耐受组织中GSDME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与mRNA水平呈负相关(r=-0.57, P=0.010)。使用甲基化抑制剂氮胞苷(5-azacytidine)处理MCF-10A/DTX细胞后,Caspase-1、Caspase-4、IL-1β、IL-18水平均显著提高,且GSDME水平上调。结论GSDME启动子区高甲基化导致mRNA表达降低,抑制BC细胞焦亡,降低DTX化疗敏感性。

  • 标签: GSDME 甲基化 乳腺癌 细胞焦亡 多西他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伐曲泊帕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和阿伐曲泊帕单药治疗慢性肝病相关重度血小板减少症(TCP)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5月至2021年10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6例慢性肝病相关重度TCP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6例,女20例;中位年龄54岁,年龄范围为33~74岁。56例患者中,21例采用阿伐曲泊帕联合rhTPO方案设为联合治疗组,35例采用阿伐曲泊帕单药方案设为单药治疗组。观察指标:(1)用药后血小板(PLT)变化情况。(2)药物不良反应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监测患者治疗后2周内PLT的变化情况,了解患者治疗效果。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10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重复测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1)用药后PLT变化情况:联合治疗组患者用药后1~5 d PLT为(35±19)×109/L,用药后6~10 d PLT为(73±41)×109/L;单药治疗组上述指标分别为(40±30)×109/L,(70±51)×109/L。两组患者用药前后PLT组间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间=0.30,P>0.05);两组患者用药前后PLT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59.96,P<0.05);两组患者PLT变化趋势之间无交互效应(F交互=0.40,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6.67%(14/21),单药治疗组为54.29%(19/35),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83,P>0.05)。(2)药物不良反应情况:联合治疗组患者发生头痛、头晕、输血反应、血尿、蛋白尿、发热、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疲劳、恶心、外周组织水肿例数分别为2、4、1、2、2、7、10、6、8、14、12、5例,单药治疗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5、8、1、3、5、7、19、11、20、19、14、5例,两组患者头痛、头晕、输血反应、血尿、蛋白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热、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疲劳、恶心、外周组织水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24,0.23,0.05,1.91,0.83,2.04,0.81,P>0.05)。结论阿伐曲泊帕联合rhTPO方案和阿伐曲泊帕单药方案均能升高慢性肝病相关重度TCP患者PLT;与阿伐曲泊帕单药方案比较,阿伐曲泊帕联合rhTPO方案并未带来更佳的临床获益。

  • 标签: 肝脏疾病 阿伐曲泊帕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慢性 肝硬化 血小板减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en bloc切除清创联合臀大肌肌瓣在坐骨结节压疮合并慢性骨髓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8年5月—2020年2月,阜阳民生医院收治8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坐骨结节压疮合并慢性骨髓炎患者,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38~69岁;病灶累及单侧者6例、双侧者2例;根据Cierny-Mader骨髓炎解剖部位分型,局灶型者6例(7侧)、弥散型者2例(3侧);入院时创面面积为3 cm×2 cm~12 cm×9 cm。采用en bloc切除清创将压疮和慢性骨髓炎病灶组织彻底清除,一期将慢性感染性病灶转变为无菌切口样的新鲜创面,切取面积为10 cm×6 cm~15 cm×9 cm的臀大肌肌瓣转移填塞无效腔。将5例患者创面直接缝合,3例患者创面通过局部皮瓣转移闭合。记录患者术中出血量和输血情况、住院时间,术后观察患者切口愈合及皮瓣存活情况,随访观察患者压疮及骨髓炎复发情况、患部外观、肌瓣供区继发功能障碍和畸形情况。结果8例患者术中出血量为220~900(430±150)mL;5例患者进行了术中输血治疗,其中2例患者输入3 U悬浮红细胞、3例患者输入2U悬浮红细胞;8例患者住院时间为18~29(23.5±2.0)d。7例患者切口愈合;1例患者翻身过程中切口缝线撕脱,进行二次缝合后愈合。3例进行局部皮瓣转移患者术后皮瓣存活良好。随访6~20个月,8例患者压疮和骨髓炎均未复发,患处皮肤质地良好、轻度色素沉着、无窦道形成,供区均未继发功能障碍或畸形。结论应用en bloc切除清创联合臀大肌肌瓣治疗坐骨结节压疮合并慢性骨髓炎的临床效果较佳,术后压疮和骨髓炎未复发,患处皮肤质地和外观良好,供区未继发功能障碍或畸形。

  • 标签: 压力性溃疡 骨髓炎 坐骨 En bloc切除清创 肌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