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1 个结果
  • 简介:1935年版《巴黎,19世纪首都》尽管体现了瓦尔特·本雅明在方法论上唯物主义转向,但是依然暗含着祈求弥赛亚救赎悲悼性。悲悼性隐喻于辩证意象内部"过去"与"当下"张力之中,当代人通过与受压迫者对话,揭露资本主义生产力神话是建立在历代被统治阶级受难牺牲基础之上。受压迫者记忆重视,将瓦解生产力神话所支撑资本主义政治合法性,为当下革命实践赋予正当性。波德莱尔被视为一个现代性爆破者,其诗歌堕落意象是一种意在颠覆现代性革命姿态。总而言之,本雅明是激进现代性爆破者,他目标是瓦解支撑法西斯统治历史哲学基础,直接摧毁现代性,而不仅仅是一个商品梦幻与都市文明批评者。

  • 标签: 本雅明 1935年报告 拱廊街计划 历史记忆 爆破者
  • 简介:"未来主义与政治"这一话题内容特别广泛、复杂而且充满高度矛盾性。它关涉时间跨度至少有35年,蕴含着几百位个人思想与行动。本文所讲述是费利波·托马索·马里内蒂(FilippoTommasoMarinetti)如何试图在战斗政治先锋与艺术界先锋之间打造一种紧密同盟,来完成他全面革命和不断革命目标。作为论点,首先勾勒出马里内蒂从学生时代到创立未来主义运动政治发展经历,然后指出他理念是融合艺术与生活,并用一些例子来证明这一点是如何在不同艺术形式实现。由此进一步扼要地探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发展(创建未来主义政党,同墨索里尼法西斯党合作),最后是考察未来主义以及未来派艺术在法西斯政权下命运。

  • 标签: 意大利未来主义 马里内蒂 先锋派艺术与政治
  • 简介:第一次科学革命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提供了科学依据,第二次科学革命证实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先进性与有效性。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应用和自然延伸。第一次科学革命与当时生产实践相结合导致了第一次技术革命。第一次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立提供了现实基础。第二次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深化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飞跃。第三次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既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经受了考验,也为建设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新契机。

  • 标签: 科技革命 工业革命 共产党宣言 辩证唯物主义
  • 简介:弗朗兹·法农反殖民主义思想融合了多种理论资源,他通过精神分析视角揭示了黑人在面对殖民统治时内心动荡不安以及他们在身份认同上陷入严重危机。与法农所运用精神分析具有同样效果是,他与黑格尔辩证法对话在认识层面进一步祛除了这一欧洲思想消极影响,并论证了殖民主义造成恶果;在对马克思辩证法修正中,法农明确了斗争方向,这些都为他反殖民主义立场打下了更为坚实思想基础。

  • 标签: 弗朗兹·法农 黑格尔-马克思辩证法 曼诺尼 殖民语境
  • 简介:毛泽东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正确革命道路,不仅包括创造性地把革命重点放在农村,而且能够适时地夺取全国政权并创造夺取全国政权民主形式。而民主建政是'夺取全国政权'基本要求,协商民主则是毛泽东和我们党独创民主建政形式。

  • 标签: 毛泽东 夺取全国政权 民主建政 协商民主
  • 简介: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战争伟力之最深厚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著名论断。针对如何从民众之中获得伟力,毛泽东从抗战、经济和教育等方面入手,以密切联系一切抗日群众、群众物质利益、群众抗日教育为核心内容,对党密切联系群众制度建设进行了探索,形成了一系列鲜活制度和思想。

  • 标签: 抗战时期 密切联系群众 制度建设
  • 简介:1900年之前,社会主义思潮已开始在中国有了零星译介,但真正形成第一次传播热潮,是在1900—1911年间。甲午之后,日本成为中国知识界取法西学主要通道,社会主义思潮也主要通过日本传入中国。在社会主义思潮影响下,孙中山、梁启超等人有关社会变革思想逐渐成熟,他们之间不同随后体现在一场论战,即以孙中山为中心《民报》与以粱启超为中心《新民丛报》之间论战。1907年后,无政府主义介绍也渐成热潮,这也是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传播一个重要部分。

  • 标签: 社会主义思潮 日本 孙中山 梁启超 无政府主义
  • 简介:麦金太尔曾在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对马克思主义进行过深入研究,多元文化背景、对伦理始终如一追求使他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形成了与其他英国新左翼思想家类似的本土化属性,期间经历了走向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研究、反思马克思主义直至远离阶段性过程。麦金太尔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研究过程具有三个特点,分别是以伦理学研究作为最终主旨目的性、与本国社会及社会主义实际进展相关性和在一定程度上与英国新左翼运动整体发展保持同步性。

  • 标签: 麦金太尔 马克思主义 本土化 人道主义 新左翼
  • 简介:共同体与个体是马克思观察人类历史一对重要范畴。用这对范畴观察人类历史,获得了下列视角新颖历史图景:前资本主义社会是强共同体、弱个体社会,共同体统一意志淹没了个体意志;资本主义社会则是强个体、弱共同体社会,它解构了共同体对个体束缚,个体意志得到了充分张扬,但个体主义极端发展导致了资本主义虚假共同体;未来自由人联合体则扬弃了前两种社会状态,既充分保留了二者优点,又否弃了二者不足。

  • 标签: 共同体 个体 马克思 范畴
  • 简介:《巴师夏和凯里》手稿是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一部分。马克思承继他之前特别是在《哲学贫困》对经济思想史研究基本观点,丰富和完善了自己经济思想史观。这一手稿对李嘉图和西斯蒙第之后资产阶级经济学发展四种主要倾向作了阐述,这是对《哲学贫困》提出三种“学派”区分深化。这一手稿揭示李嘉图和西斯蒙第之后经济学发展“一个例外”,即以巴师夏和凯里为代表庸俗经济学倾向实质。《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中文版编译者认为,这一手稿“第一次明确地把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和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区别开来”。在对这一评价理解,要注意古典经济学在李嘉图之后“结束”,并不是全面地转化为“庸俗经济学”,与“庸俗经济学”同时存在还有其他一些经济学说或“学派”;庸俗经济学作为“一个例外”,就在于对李嘉图古典经济学和社会主义者经济学同时抨击和诋毁上。

  • 标签: 巴师夏和凯里 经济思想史 古典经济学 庸俗经济学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实际经验马克思主义化'同为毛泽东在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过程中提出两个重要命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毛泽东与王明政治论争产物,而在'中国实际经验马克思主义化'这一口号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毛泽东思想',并将其作为指导思想。实质上,这两个命题关系并非包含与被包含关系,而是一种承继关系,我们在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时,必须重视中国实际经验马克思主义化。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实际经验的马克思主义化 毛泽东思想
  • 简介:以毛泽东为代表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把政策和策略提高到党生命高度,提出了如何制定和实行正确战略策略依据,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战略策略思想,形成了一整套有中国特色战略策略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了历史性伟大胜利。

  • 标签: 毛泽东 战略策略 创造性发展
  • 简介: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毛泽东主持对人民公社体制作了较大调整,解散了公共食堂,废除了供给制,划小了社队规模,确立了以生产小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这些调整,每一步都是毛泽东对自己设计'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体制突破,因此是艰难,也是十分难能可贵。这些调整虽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毛泽东'一大二公'理想模式,但却是当时促进全国农业形势好转关键性措施,从总体上是值得肯定

  • 标签: 毛泽东 人民公社体制 调整
  • 简介: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和政府既面临着威胁新政权稳定反革命分子和散兵游勇问题,又面临着旧社会遗留烟毒赌问题、娼妓问题和游民乞丐问题。同时还需要解决失业、社会救济、通货膨胀等问题。其中娼妓问题既是旧社会遗留问题,又是对新社会产生严重危害问题。因此新中国成立初期共产党把娼妓改造与其他社会问题治理相结合,不仅废除了存在中国几千年娼妓制度,而且把昔日娼妓改造成了自食其力劳动者。娼妓改造成功也为当今卖淫嫖娼问题解决提供了经验借鉴和现实启示。

  • 标签: 新中国成立初期 娼妓问题 社会问题 共产党 改造 治理
  • 简介:列宁是西方民主社会“例外”,是当代西方左翼政治理论典范。同样列宁,“经济主义”左翼认为是“好列宁”,“恐怖主义”左翼却认为是“坏列宁”,二者都割裂了政治和经济辩证关系,抛弃了马克思“阶级斗争”理论,失却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维度。在《重述列宁》一书里,齐泽克对当代西方左翼混乱政治理论进行了反思和批判,试图在新历史背景下再次阐发列宁“真理政治”;指出重述列宁就是像列宁一样行动,悬置资本主义符号象征秩序,重述列宁规划无产阶级革命姿态。

  • 标签: 齐泽克 列宁 左翼政治理论
  • 简介:抗日战争时期,邓小平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强调根据地建设要注重减轻人民负担、保护人民利益,并把关心群众生活,保护群众利益作为敌占区政策出发点;提出了'人民是一切母亲'和'党优势主要在于群众拥护'著名论断,并阐述了群众运动自身规律。抗战时期邓小平群众工作思想有着深厚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对抗日战争胜利起到了重要理论指导作用,对新形势下开展好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做好党群众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抗战时期 邓小平 群众观点 群众工作
  • 简介:詹姆逊对于叙事范式与意识形态关系研究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他研究证实,叙事范式并不仅仅是作家为了达到特殊审美效果做出选择和组合,其内还含有特定意识形态意图。詹姆逊通过对吉辛小说和康拉德小说叙事范式分析,分别揭示了其潜含意识形态内含和功能。詹姆逊关于叙事范式意识形态论析包含着丰富启示和过人洞见,但也存在重要问题。首先是他对叙事范式构成缺乏形式化概括,使用得比较随意;其次是他所使用主符码"意识形态"合适性存在问题。本文建议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寻找其它其更合适资源,用"社会意识结构"作为主符码替换"意识形态",将后者作为前者框架之下一个概念使用,以充分保留后者洞见并避免其问题。

  • 标签: 詹姆逊 叙事范式 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结构 洞见 问题
  • 简介:目前我国学界对生态文明问题研究存在着“三个薄弱”:除少数马克思主义者外,生态文明马克思主义研究比较薄弱;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基础理论研究比较薄弱;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方向性、战略性研究比较薄弱,形成“美丽混乱”局面。在研究成果“伪生态文明论”、“半生态文明论”成果不少,其主要表现为“五化”.即西化、标签化、功利化、庸俗化和异化。

  • 标签: 生态文明 “三个薄弱” “五化”
  • 简介:当代中国社会,每天都在不断产生新媒体奇观。从文章、马伊琍婚姻风波事件涉及主体和国内外媒体广泛参与、难以计数网络跟帖、微博热评等来看,它确实形成了当下中国波及世界一大媒体奇观,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当代家庭婚姻伦理文化变动和亟待引导状态。本文拟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审视中国传统家庭伦理"贵和守孝"在当代语境传承和变异,剖析其对婚姻家庭种种影响,批判封建婚姻伦理在消费主义文化影响下局部领域死灰复燃及其对道德、婚姻和家庭社会和谐破坏,考量如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内,重新构建和广泛传播社会主义新型家庭婚姻伦理。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 “文马事件” 媒体奇观 家庭婚姻伦理
  • 简介:依据传播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反杜林论》和《矛盾论》做文本及内容分析,分别从词频、用词与语句、符号学、语言特色、框架等5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从中得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遵循传播学基本规律,为它们在当时环境下迅速传播和日后长期流传奠定了文本基础。这对我们重新认识这两部经典著作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具有一定启示作用,也为当前理论研究和学术传播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反杜林论 矛盾论 文本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