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黑格尔哲学声称把握绝对知识,但又承认哲学不外是以思想把握时代,哲学家也不能超越所处身独特历史条件。为了尝试疏解这个表面冲突,可将作为黑格尔系统基础《逻辑学》视为一套庞大范畴体系;分析康德范畴论及其理论预设,则有助于显示黑格尔理论独特之处。有别于其他理性主义者,黑格尔不接受有任何先验而终极原则可用来建立哲学系统和完整范畴论,而是认为只能在具体哲学史发展把握概念,然后整理出一个系统。因此,哲学只能回顾思想和历史发展,把握当下时代精神,这种历史理性才是把握绝对知识正途。通过理性历史条件来理解黑格尔绝对性概念,黑格尔哲学可重新被解释为一种开放和需要不断更新哲学思维方式。

  • 标签: 黑格尔 康德 范畴论 绝对知识 开放系统 历史理性
  • 简介:技术批判理论关注主题包括敌托邦②(dystopia)和民主.双面的技术(即包括技术和社会两方面),技术系统环境改造,以及社会建构主义对技术哲学贡献。批判理论主张,工业社会设计在政治上是偶然,以此反对技术决定论和经济决定论。现如今从属于技术律令和需求的人类,或许在将来能够控制技术并决定技术演化。批判理论将建立这样一种社会过程称为“民主合理化”(democraticrationalization)⑨,它所需要技术进步以公众广泛参与技术决策为前提条件。这种“成本”与“收益”根本性转变是难以预测

  • 标签: 民主的合理化 技术 建构主义
  • 简介:历史上,康德第一次较为清晰地指出所有语句要么是分析语句要么是综合语句,同时给出了划分分析性语句与综合语句依据,并明确认为分析性语句是不扩展知识。康德给出区分分析与综合语句依据会带来明显问题。弗雷格继承并发展了康德对于分析性观念基本想法,在《算术基础》一书中给出了自己对分析性命题刻画,尝试论证算术真理是发展了逻辑真理、是分析性命题相。相较于康德对分析性命题刻画,弗雷格刻画有明显优点,克服了康德定义带来几个明显问题。同时,弗雷格也明确反对康德分析命题并不扩展知识这一想法,尝试着指出在一种意义上分析命题是扩展知识

  • 标签: 分析性 康德 弗雷格 概念分析 概念形成
  • 简介:在对阿伦特(HannaArendt)政治思想阐释,不少学者较关注她具有鲜明政治哲学色彩作品--《人境况》,也有学者主张从《极权主义起源》出发去追溯阿伦特思想发展轨迹,而阿伦特早期传记作品《拉尔·凡哈根--一个犹太女人一生》则很少被关注。在笔者看来,阿伦特于1930年开始写作这部传记是理解其思想发展历程重要一环,缺少它会造成对阿伦特解读不完整。首先,阿伦特早年研究重心是神学,德国纳粹主义兴起使她更多地开始关注现实政治。写于这一时期《拉尔·凡哈根》一书正是她对现实回应;①其次,无论是朋友还是阿伦特本人,都认为她与其笔下拉尔遭遇有诸多相似性;②更为重要是,阿伦特对于浪漫主义研究和批判,与她此后理论有着密切关联。本文将探讨,即是阿伦特对浪漫主义思考和批判及其背后理论旨趣。

  • 标签: 浪漫主义 阿伦特 批判 《极权主义的起源》 传记作品 思想发展
  • 简介:“墨家哲学是功利主义”是中国哲学界八十多年来主流观点。郝长墀曾撰文否定了这个观点。他论证依赖于两个观点:(1)功利主义者以自我为中心;(2)墨子以他人为中心。如果郝长墀翻案成立,显然是对中国哲学史研究非常重要贡献。这里并不质疑郝长墀结论,只是试图证明郝长墀对功利主义和墨家哲学诠释有待商榷。首先,功利主义者并不是以自我为中心;其次,墨子也不是以他人为中心。

  • 标签: 墨子 自我中心主义 功利主义
  • 简介:摘要:自我没有广延,已成定论,但胡塞尔晚年试图对这一定论发起挑战.因为他发现行为会“起效”,而“效用”会在自我沉淀“堆积”起来,形成有“广度”、“深度”和“厚度”并延展着存在,这些存在构成自我习性、人格、禀赋或倾向并以此组成心灵持守着自身特质“本体”。经过进一步论证,自我这种广延被等同于胡塞尔晚年所探讨“原对象”。从后者出发,耿宁在讨论阳明学派道德意识时所提出来并企图在胡塞尔现象学框架内加以解决“寂静意识”难题会迎刃而解.这种意识所包含非对象性特征、静谧性体验以及伴随性情绪都得到了说明。

  • 标签: 胡塞尔 耿宁 自我 广延 原对象 “寂静意识”
  • 简介:陈常燊(以下简称“陈”):江老师,您好!您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活跃于国内学术前沿。以您硕士论文《罗素意义理论》为发端,历经维特根斯坦哲学、语言哲学、分析哲学、英美与欧陆哲学比较、中西哲学比较到近几年哲学拓扑学研究,您长达30年多年哲学思考之旅,在哲学中心与边缘之间、历史与前沿之间不断变换论题。请问其间一以贯之东西是什么?能否为我们给出几个关键词将您数十年哲学运思串联起来?

  • 标签: 分析哲学 学术前沿 20世纪80年代以来 访谈录 中西哲学比较 教授
  • 简介:2015年是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哲学史家、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奠基人冯契先生诞生100周年,逝世20周年。2014年5月14日,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哲学史学会名誉会长方克立教授到上海做了《冯契研究与冯契学派———兼论当代中国学术学派》讲座,作为明年冯契先生百岁诞辰纪念活动准备工作一项内容。方教授对冯契哲学同情了解和高度评价,以及他对冯契学派看法,具有一定代表性。现将他讲座发言刊载于此,以飨读者。

  • 标签: 当代中国 冯契 学派 学术 华东师范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 简介:从考察文本与认知之间基本关系着手,首先分析了中国先秦时期形成经典文本基本特征,即内容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和经验性,结构呈现出离散性、模块性和动态性,以及功能表现为实用性。接着,深入地探究了形成这些特征认知基础,认为经典文本是自然认知产物,而自然认知汉语表征特殊性和基于经验与实用认知推理偏向,能够合理地阐释经典文本这些特征。基于对文本特征认知阐释,并以古希腊文化作为参照,得出:先秦时期中国思想家中,那种超验纯思能力并未获得培养和发展;而这对于日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影响。在此基础上,还探讨了中国经典文本传承机制和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当下学习传统文化启示。

  • 标签: 文本 认知 文化 诠释 传承
  • 简介:2013年9月25日,第六届《哲学分析》讲堂在上海社科院分部哲学所会议室举行。本次讲堂邀请到了两位著名科学哲学家主讲——一位是拉卡托斯奖得主、不列颠科学院院士、英国科学哲学学会前主席、牛津大学教授哈维.布朗(HarvevR.Brown),报告题目为《从亚里士多德到爱因斯坦运动理论》;另一位是德国汉诺威莱布尼茨大学科学伦理学与哲学中心主任保罗·霍伊宁根一许纳(PaulHoyningen—Huene)教授,报告题目为《论物理知识局限》。

  • 标签: 哲学分析 物理科学 讲堂 综述 历史 大学教授
  • 简介:输入模块计算功能作为范围特异性和封装性基本前提,支撑了整个心理模块理论,它与中枢系统计算差异,以及语义加载过程渗透问题是理论焦点问题。通过对心理模块理论输入模块与中枢系统计算机制比较和梳理,尝试对心理模块理论两次计算观点中存在问题进行揭示并指出可能解决路径。

  • 标签: 模块 输入模块 中枢系统 表征 计算
  • 简介:黄勇(以下简称“黄”):虽然是作为恢复高考之后第一批考生进入大学,但是当时并没有所谓“天之骄子”感觉,更多地是一种喜出望外感觉。1966年取消大学时我刚进小学,所以在读书期间从来就没有上大学这样想法。

  • 标签: 美德伦理学 中国思想 黄勇 地域化 道德 教授
  • 简介:在陈嘉映先生哲学道路,“感觉”是一个重要论题、一个一直保持原点。他20世纪80年代有一篇重要文章《从感觉开始》,最近著作《说理》则着眼于哲学与科学区别,把哲学界说为“有感之知”,其中“感觉”还是一个重要论题,占了两章篇幅。

  • 标签: 哲学道路 “感觉” 20世纪80年代 论题
  • 简介:2014年8月27日下午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举行了“家训家风与文化传承”学术研讨会。作为上海市社联合作研究项目,同时也是上海市精神文明办和上海市妇联家训家风传承培育系列研讨会第二场研讨会、上海市妇联第十三届家庭文化节和第四届妇女文化周重要活动,这一研讨会由上海市精神文明办、上海市妇联和上海市伦理学会、上海市家庭研究会、上海市社区发展研究会、上海市台湾研究会联合举办。上海市妇联主席徐枫、上海市社联专职副主席刘世军和上海市台湾研究会副会长章念驰到会致辞。上海市文明办副主任宋慧、上海市妇联副主席刘琪与会。来自沪、台不同学科和领域专家学者以及媒体代表80余人出席了这次研讨会。会议由上海市伦理学会会长、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陆晓禾主持。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家训文化 文化传承 研讨会综述 家风 优秀传统
  • 简介:功利主义是在自由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在某种意义上说,对功利主义认识.也就是对自由主义认识,更是对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之争再认识,、功利主义理论以功利原则为基点.从边沁创立到密尔发展和完善。边沁主张以“最大多数人获得最大幸福”为道德最高标准;密尔则以更加人性化和减少计算方式来使功利主义趋于完善..桑德尔对此提出质疑,他认为功利主义并未充分尊重个人权利及重视个人价值尺度差异性,甚至将人类生命以货币价值为衡量是一种倒退现象.由此,桑德尔提出自己对权利与善何者优先性观点。这个争论结果对当前中国道德生活建设也具有启发性。

  • 标签: 功利主义 桑德尔 权利与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