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骨改良药物目前包括双膦酸盐和地舒单抗,是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高钙血症和骨质疏松的主要药物。由于骨改良药物广泛应用,其药物的不良反应逐渐增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乳腺癌学组和中国抗癌协会国际医疗交流分会组织相关专家,基于循证医学证据,深入探讨骨改良药物不良反应的管理,并提出合理建议,以指导临床医师提高对骨改良药物的安全管理

  • 标签: 恶性肿瘤 骨转移 骨改良药物 不良反应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抗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及其受体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ies to 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and its receptor, CGRP-mAbs)预防治疗偏头痛的有效安全。方法计算机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生物医学信息检索系统PubMed、Embase、Cochrane在线图书馆、中国知网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以查找CGRP-mAbs预防治疗偏头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使用Cochrane Collaboration提供的Review Manager 5.3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MP14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13项RCTs,涉及6 218例成年偏头痛患者(试验组2 679例,对照组3 539例)。荟萃分析结果示:与安慰剂组相比,CGRP-mAbs预防治疗成人偏头痛减少了每月偏头痛发作天数[标准均数差(SMD)=-0.35;95% CI-0.4~-0.3];CGRP-mAbs增加了每月发作天数减少≥50%的应答率[相对危险度(RR)=1.65,95%CI1.54~1.76];CGRP-mAbs减少了每月应用特异性药物的天数(SMD=-0.38;95%CI -0.43~-0.32);CGRP-mAbs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6,95%CI 1.01~1.10)。结论CGRP-mAbs可安全有效地预防治疗偏头痛。

  • 标签: 偏头痛 受体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抗体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伊伐布雷定治疗老年心力衰竭(HF)的效果及安全。方法抽取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老年HF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9例)和观察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伊伐布雷定治疗,持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左室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6 min步行试验(6WMT)距离、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内皮素-1(ET-1)、内皮依赖血管舒张功能(FMD)]、细胞因子水平[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22%,55/59)高于对照组(79.66%,47/59),P<0.05。治疗后,两组LVEDD、心率和血清ET-1、NT-proBNP、hs-CRP、TNF-α、IL-6水平均降低,LVEF、6MWT距离和血清NO、NOS、FMD水平均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LVEDD、心率和血清ET-1、NT-proBNP、hs-CRP、TNF-α、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LVEF、6MWT距离和血清NO、NOS、FM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伐布雷定治疗老年HF的疗效较好,可改善心功能,提高血管内皮功能,降低炎细胞因子表达,且安全较高。

  • 标签: 心力衰竭 老年 伊伐布雷定 心功能 血管内皮功能 细胞因子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晚期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接受手术联合放化疗与放化疗治疗的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并分析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8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放疗科的78例晚期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手术联合放化疗组(n=27)和放化疗组(n=51)。中位随访时间为46(20~84)个月,主要观察指标为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和局部控制率(LCR),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截至2020年7月31日,78例晚期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死亡51例,其中局部复发6例、远处转移11例、其他原因34例(包括大出血15例、恶病质15例、其他疾病4例);手术联合放化疗组死亡12例,占手术联合放化疗组的44.44%;放化疗组死亡39例,占放化疗组的76.47%。78例患者的1、3、5年OS率分别为57.7%、36.3%、27.2%,1、2、3年PFS率分别为49.5%、38.7%和32.6%,1、2、3年LCR分别为53.4%、40.0%、34.2%。其中手术联合放化疗组患者1、3、5年OS率分别为74.1%、50.1%、44.6%,放化疗组分别为49.0%、29.3%、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42,P=0.023);手术联合放化疗组患者1、2、3年PFS率分别为62.1%、54.3%、44.4%,放化疗组分别为43.1%、30.6%、2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22,P=0.073);手术联合放化疗组患者1、2、3年LCR分别为69.8%、54.3%、44.4%,放化疗组分别为45.1%、32.9%、2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76,P=0.05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T分期(χ2=7.140,P=0.008)、N分期(χ2=4.493,P=0.034)、治疗方式(χ2=5.142,P=0.023)均为晚期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T分期(χ2=5.807,P=0.016)和N分期(χ2=6.587,P=0.010)均为晚期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T分期(HR=2.121,95%CI为1.142~3.938,P=0.017)、N分期(HR=2.088,95%CI为1.144~3.811,P=0.016)、治疗方式(HR=0.430,95%CI为0.226~0.815,P=0.010)均为晚期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肿瘤T分期(HR=1.884,95%CI为1.011~3.510,P=0.046)、N分期(HR=1.904,95%CI为1.058~3.429,P=0.032)均为晚期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PFS的独立预后因素。治疗期间手术联合放化疗组与放化疗组患者放射咽炎[7.41%(2/27) vs. 39.22%(20/51),χ2=8.821,P=0.003]和放射性皮炎[3.70%(1/27) vs. 29.41%(15/51),χ=7.156,P=0.007]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放射口腔黏膜炎[11.11%(3/27) vs. 17.65%(9/51),χ2=0.186,P=0.666]、骨髓抑制[37.04%(10/27) vs. 50.98%(26/51),χ2=1.381,P=0.240]、咽部感染[11.11%(3/27) vs. 5.88%(3/51),χ2=0.143,P=0.706]及气管瘘[7.41%(2/27) vs. 0(0/51),P=0.117]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联合放化疗组患者的1、3、5年OS率高于放化疗组患者,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肿瘤T分期、N分期、治疗方式均为晚期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肿瘤T分期、N分期均为晚期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PFS的独立预后因素。

  • 标签: 下咽肿瘤 外科手术 化放疗 综合疗法 预后
  • 简介:摘要当前,现代化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需求不断增大,推动了中国建筑领域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动力;另一方面,市场竞争的加剧也使得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和应用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对房屋建筑行业而言,建筑质量不仅关乎企业的利益和形象,更与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密切相关,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壮大的关键。因此,如何加强房屋建筑工程使用的质量管理与控制,保障房屋建筑的质量,对房企来说至关重要。本文研究剖析了房屋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提高房企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的有效策略,以期为中国建筑业的房屋建筑的科学化发展之路提供思路。

  • 标签: 房屋建筑工程 质量控制 存在问题 有效性策略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双歧杆菌预防早产儿坏死性结肠炎(NEC)的有效安全。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Medline、CBM和CNKI;全面收集双歧杆菌预防早产儿NEC的安全与有效研究,用Review manager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22项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共计5 84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双歧杆菌可有效降低早产儿NEC发生率(RR=0.42,95%CI:0.28~0.63,P<0.000 1)和总病死率(RR=0.74,95%CI:0.60~0.92,P=0.006),双歧杆菌组和对照组的脓毒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87,95%CI:0.73~1.03,P=0.11)。结论双歧杆菌可有效、安全预防早产儿NEC发生。

  • 标签: 双歧杆菌 早产儿 坏死性结肠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对雷珠单抗治疗应答不良的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伴浆液性色素上皮脱离(PED)的疗效及安全。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纳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确诊为顽固PCV伴浆液PED患者73例73眼。根据患者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意愿将患眼分为2 mg阿柏西普组38眼和4 mg阿柏西普组35眼,分别采用2 mg或4 mg阿柏西普进行玻璃体注射,每月注射1次,连续注射3个月后改为按需给药。分别于注射前及首次注射后1、2、3和6个月采用光相干断层扫描(OCT)仪检测各组PED高度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采用对数视力表检测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转换为LogMAR视力,记录并比较2个组患眼眼压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2 mg阿柏西普组最终33例完成随访,占86.84%,4 mg阿柏西普组最终30例完成随访,占85.71%。2 mg阿柏西普组注射前及末次随访时PED高度分别为(379.24±95.50)和(280.09±120.50)μm,BCVA分别为0.68±0.27和0.51±0.19,CMT分别为(393.96±100.81)和(291.70±44.09)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 mg阿柏西普组注射前及末次随访时PED高度分别为(393.07±93.76)和(278.63±145.07)μm,BCVA分别为0.66±0.31和0.48±0.22,CMT分别为(377.43±79.61)和(284.67±84.88)μm,各自组内注射前后BCVA、PED高度和C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 mg阿柏西普组在注射后1个月时CMT显著低于2 mg阿柏西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组患眼随访期间均未发生视网膜脱离、眼内炎、白内障及持续眼压升高等与药物、注射相关的严重眼部和全身不良事件。结论不同剂量阿柏西普均可安全有效地治疗对雷珠单抗治疗应答不良的PCV伴浆液PED,改善视网膜的解剖学结构,提高视力,4 mg阿柏西普可加快CMT和PED恢复。

  • 标签: 息肉 脉络膜新生血管 色素上皮脱离,浆液性 玻璃体注射 重组融合蛋白/治疗 疗效 视力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右半结肠癌并发不全肠梗阻患者实施腹腔镜下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CME)应用中间尾侧联合入路与头侧中间入路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右半结肠癌并发不全肠梗阻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腹腔镜下右半结肠切除术、CME加D3淋巴结清扫。按选择不同手术入路进行分组,其中44例患者采用中间尾侧联合入路 (观察组),另46例患者采用头侧中间入路(对照组)。对两组的术中、术后及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105.3±22.6) ml与(309.6±28.0) ml,t=13.698]、手术时间明显缩短[(165.2±17.9) min与(219.5±21.5) min,t=8.3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清扫淋巴结数量[(21.4±7.8)枚与(20.4±6.6)枚,t=0.534]、清扫淋巴结≥12枚比例[86.4%(38/44)与84.8%(39/46),χ2=0.208]、术后并发症[6.8%(3/44)与10.9%(5/46),χ2=0.318]、术后住院时间[(11.8±1.6) d与(12.5±2.3) d,t=0.986]等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右半结肠癌并发不全肠梗阻实施腹腔镜下CME时采用中间尾侧联合入路安全可行,与头侧中间入路相比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并使手术时间明显缩短。

  • 标签: 右半结肠癌 不全性肠梗阻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 中间尾侧联合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急诊医护人员对抢救室护理质量评价的认知及建议,为构建抢救室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质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于2020年8—10月采用目的抽样法对上海市4所医院15名医生、护理人员进行半结构式个人深度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访谈结果进行整理、提炼主题。结果提炼出与抢救室结构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相关的3个主题,即护理管理、护理人力资源、环境与设施;提炼出与抢救室过程类护理质量评价相关的3个主题,即消毒隔离/院内感染、专科护理质量、护理文件书写规范;提炼出与抢救室结果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相关的3个主题,即患者健康结局、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结论目前急诊抢救室护理质量评价有待进一步规范,基于医护人员视角提取的抢救室护理质量评价相关主题,能够为构建合理、科学、全面的抢救室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抢救室 医护人员 护理质量评价 三维质量结构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急诊医护人员对抢救室护理质量评价的认知及建议,为构建抢救室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质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于2020年8—10月采用目的抽样法对上海市4所医院15名医生、护理人员进行半结构式个人深度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访谈结果进行整理、提炼主题。结果提炼出与抢救室结构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相关的3个主题,即护理管理、护理人力资源、环境与设施;提炼出与抢救室过程类护理质量评价相关的3个主题,即消毒隔离/院内感染、专科护理质量、护理文件书写规范;提炼出与抢救室结果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相关的3个主题,即患者健康结局、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结论目前急诊抢救室护理质量评价有待进一步规范,基于医护人员视角提取的抢救室护理质量评价相关主题,能够为构建合理、科学、全面的抢救室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抢救室 医护人员 护理质量评价 三维质量结构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地铁综合监控系统可以监视并控制地铁中所有设备,对于地铁系统的可靠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系统的可靠、可用、可维修安全含义作出简要阐述,然后结合实例,对地铁综合监控系统的可靠、可用、可维修安全设计进行分析,希望可以对业内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 标签: 地铁综合监控系统 可靠性 可用性 可维修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卵巢扭转"坏死"行腹腔镜下保守手术挽救卵巢策略的可行。方法对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断为卵巢扭转患儿,立即走急诊手术绿色通道,采用腹腔镜探查手术。如果手术证实为卵巢扭转,经过家长知情同意后,立即走小儿卵巢附件扭转保守手术处理流程。卵巢扭转复位的患儿术后定期行小儿妇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随访双侧卵巢的体积、血供和卵泡情况。计算复位后各时间段卵巢体积与正常卵巢体积的比值、卵巢复位后各时间段卵巢体积与复位前体积的比值。统计保守手术后患儿卵巢保留成功率、血栓发生率、再扭转发生率、腹疼发生率、发热发生率、肿瘤恶变率。结果71例卵巢扭转患儿接受了保守手术治疗,年龄为(6.51±3.98)岁,术后随访时间超过3个月。从发病开始到接受手术的时间为(43.91±17.37)h。本组患儿腹疼的发病时间和缺血程度之间有明显相关(r=0.85,P<0.01)。所有病例均行腹腔镜下扭转卵巢复位术。所有复位卵巢患儿术后均未出现血栓发生的症状和体征。2例患儿出现一过发热,所有患儿腹疼的症状和体征术后均逐渐消失。所有复位的扭转卵巢随访过程中未发生再扭转。69例非恶性肿瘤卵巢扭转复位后,随访观察未发现恶变情况。所有患儿术后均未发生卵巢再扭转或者因保守手术引起的其他并发症而需要的非计划二次手术。3个月后彩色多普勒超声随访结果提示卵巢保留的成功率达98.60%。结论儿童卵巢扭转"坏死"行保守手术挽救卵巢策略具有可行,但目前国内尚无相关的指南规范,术前需与家属充分沟通、解释病情,争取家属的理解与配合。

  • 标签: 卵巢扭转 保守性手术 腹腔镜手术 卵巢扭转复位术 卵巢肿瘤剥除术
  • 简介:摘要阐述了火力发电厂优化检修制度的意义和必要,以及实施正确科学合理的检修制度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而且可以降低检修费用,提高设备利用率和企业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生产技术治理人员运用科学的思维,正确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问题。

  • 标签: 火力发电厂 优化检修制度 安全生产 效益
  • 简介:摘要非酒精脂肪肝病(NAFLD)有不同的超声评价方法,其中二维灰阶超声可进行定性诊断和定量分析,利用肝/肾回声比值、肝脏回声衰减系数诊断轻度脂肪肝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明显高于常规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反映NAFLD程度和肝纤维化分期,杨氏模量值随NAFLD程度加重而增大。

  • 标签: 脂肪肝 超声检查 弹性成像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液分析15项43条自动审核规则进行应用1年后的周期验证,分析应用适宜并进行完善。方法2019年8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我院528 010份血常规检验结果,分析自动审核通过率与拦截率;随机选取其中触及自动审核规则结果拦截标本300份(共触及自动审核规则1 012项次)及未触及自动审核规则结果放行标本300份共600份标本进行显微镜镜检,同时关注标本异常性状及不可接受差值(Delta check),计算假阴性率、假阳性率、真阴性率、真阳性率及自动审核通过正确率,并与自动审核规则建立时的二期验证进行率的比较。计算528 010份标本中触及Delta check 规则的54 716份标本的假阴性率、假阳性率、真阴性率、真阳性率,并与自动审核规则建立时的二期验证进行率的比较。率的计算以显微镜镜检结果为金标准,率的比较以P<0.05为结果有显著差异。对触及的1 012项次自动审核规则逐项分析假阳性及真阳性;并对其中触及原始细胞规则的108份标本按拦截条件逐条分析假阳性及真阳性。分别统计528 010份标本及其中193 750份门诊标本的平均TAT、中位TAT,并统计528 010份标本TAT中<30 、30~60、>60 min 报告的百分比。分析评价规则应用适宜,判断其是否达到最佳性能,能否满足临床与实验室需求;结合AUTO15优化完善自动审核设计流程、审核规则及应用流程。结果自动审核通过率为63.06%(332 971/528 010),拦截率为36.94%(195 039/528 010),假阴性率1.00%(6/600),假阳性率12.67%(76/600),真阴性率49%(294/600),真阳性率37.33%(224/600),通过正确率为98%(294/300)。周期验证组的自动审核通过率、真阴性率、真阳性率及通过正确率高于二期验证组,假阴性率及假阳性率低于二期验证组;Delta check周期验证组假阴性率、真阳性率低于二期验证组,假阳性率、真阴性率高于二期验证组,比较结果有显著差异。528 010份血常规标本平均TAT 25 min;193 750份门诊血常规标本平均TAT 23 min。528 010份血常规标本TAT<30、 30~60、>60 min分别为83.30%(439 819/528 010)、8.00%(42 250/528 010)、8.70%(45 941/528 010)。结论自动审核规则应用1年后的周期验证结果显示,本室在用的15项43条自动审核规则能够保证血液分析检验结果的准确及工作效能,具有较好的应用适宜

  • 标签: 血液分析 自动审核 周期性验证 自动审核通过率 TAT 适宜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大规模紧急使用的安全。方法通过“疫苗接种信息采集系统”,收集在紧急使用中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接种人群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流行病学与统计学方法分析相关信息。结果截至2020年12月1日,共采集519 543人次接种信息,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6%,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69%,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37%。全身不良反应以疲劳(0.21%)、头痛(0.14%)、发热(0.06%)、咳嗽(0.05%)、食欲不振(0.05%)为主要表现;局部不良反应以接种部位疼痛(0.24%)、接种部位肿胀(0.05%)为主要表现。结论大规模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进行紧急使用后,一般反应的发生率较低,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 紧急使用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乳宁颗粒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纳入比较乳宁颗粒单用(单用组)或联合其他疗法(联合组)与其他疗法(对照组)治疗乳腺增生症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均从建库截至2020年6月。主要观察指标为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Endnote软件进行文献管理,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提取,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1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共纳入12项随机对照试验,总计2 44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有效率方面,单用组优于对照组(RR=1.17,95%CI:1.00~1.36,P=0.04),联用组优于对照组(RR=1.35,95%CI:1.10~1.67,P=0.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单用组低于对照组(RR=0.18,95%CI:0.09~0.34,P<0.01),联用组低于对照组(RR=0.33,95%CI:0.20~0.56,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宁颗粒单用或者联合其他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症效果更好,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 标签: 乳宁颗粒 乳腺疾病 增生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对姜黄素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进行分析。方法检索收集2011年1月至2021年8月间发表的有关于姜黄素治疗膝骨关节炎随机对照研究的相关文献,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研究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估,采用Stata 16.0软件对疗效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进行系统评价。疗效指标差异计算加权均数差(WMD),安全指标差异计算优势比(OR),差异比较行t检验。结果①共纳入相关文献9篇,全部为英文文献。②共纳入研究患者总量为724例,其中383例口服姜黄素胶囊进行治疗,341例口服安慰剂进行对照。③口服姜黄素治疗后患者3~4、6、8周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显著低于口服安慰剂患者相应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加权均数差(WMD)(95%CI)=-1.09(-1.44,-0.73),P<0.001;WMD(95%CI)=-1.52(-2.35,-0.69),P<0.001;WMD(95%CI)=-1.20(-1.71,-0.69),P<0.001]。④口服姜黄素治疗患者3~4、6~8周的西安大略和麦克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评分)均显著低于口服安慰剂患者相应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WMD(95%CI)=-7.96(-14.89,-1.04),P=0.020;WMD(95%CI)=-15.34(-20.51,-10.18),P<0.001]。具体表现为口服姜黄素治疗患者6~8周的WOMAC疼痛、僵硬评分均显著低于口服安慰剂患者相应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WMD(95%CI)=-2.16(-3.69,-0.63),P=0.010;WMD(95%CI)=-1.00(-1.54,-0.46),P<0.01];口服姜黄素的患者治疗3~4、6~8周的WOMAC关节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口服安慰剂患者相应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WMD(95%CI)=-3.21(-4.51,-1.92),P<0.001;WMD(95%CI)=-7.07 (-11.19,-2.94),P<0.001]。⑤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比较,口服姜黄素的患者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与口服安慰剂患者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值(95%CI)=1.19(0.74,1.90),P=0.478]。结论与安慰剂相比,口服姜黄素具有明显缓解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改善僵硬及关节功能的疗效,而且安全方面与安慰剂相当。

  • 标签: 姜黄素 骨关节炎,膝 系统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