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如意金黄散早期湿敷在药物外渗性皮肤损伤中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和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所医院不同药物外渗引起皮肤损伤的2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红肿面积调制如意金黄散局部湿敷,每日更换1次,直至疼痛、红肿缓解,损伤愈合。出现不可逆组织坏死者按照伤口护理原则给予清创、抗感染、负压治疗湿性疗法至伤口愈合。分别比较湿敷前后、上下肢、24 h内湿敷和24 h后湿敷以及不同药物外渗的患者的疼痛计分、红肿面积及愈合时间、愈合效果。结果经过调制如意金黄散湿敷2~13 d后,18例外渗后2~24 h接受湿敷者皮肤损伤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6.44±2.99) d;3例形成伤口,经过局部清创、抗感染、湿性疗法和负压治疗等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67(28,154) d。湿敷前分别与湿敷后第1~7天的疼痛计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敷前分别与湿敷后第1~5天的红肿面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6天与第7天的红肿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敷前上下肢外渗后的疼痛计分和红肿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敷后3 d,上肢疼痛计分小于下肢,上下肢疼痛计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下肢和上肢红肿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湿敷时间组湿敷前的疼痛计分和红肿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敷后3 d,24 h内湿敷患者疼痛计分低于24 h后湿敷患者,两组患者红肿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 h内湿敷患者的愈合时间短于24 h后湿敷患者,两组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药物外渗患者湿敷前的疼痛计分和红肿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湿敷后3 d,抗生素外渗组疼痛计分和红肿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制如意金黄散早期湿敷药物外渗性皮肤损伤安全、有效,药物外渗后越早湿敷效果越好。

  • 标签: 药物外渗 皮肤损伤 中医中药 湿性疗法 愈合
  • 作者: 陈堂珍 何静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2-20
  • 出处:《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0年第23期
  • 机构: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妇科特需护理单元,成都 610041;四川大学护理学院,成都 610041;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出生缺陷与相关妇儿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4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影响因素及湿性愈合干预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该院收治的妇科肿瘤患者21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影响因素的调查现状分为切口愈合良好组187例和切口愈合不良组23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湿性愈合干预机制进行解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性质、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既往病史、切口缝合方式、BMI、术后抗菌药物使用、切口长度及切口护理均为患者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切口缝合方式、既往病史及BMI均为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影响因素较多,为此应加强医院感染质量管理和防控机制,增强医护人员及患者的感染防控意识,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机制,加强患者切口自我护理技能,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

  • 标签: 妇科肿瘤 切口愈合 影响因素 湿性愈合 干预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检索、评价和总结与喉切除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住院患者气道湿化管理相关的证据,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研究目的提出循证问题;按照证据资源金字塔模型自上而下进行计算机检索,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8年12月,文献类型包括指南、证据总结、最佳实践、推荐实践、系统评价;根据文献类型选择合适的文献质量评价工具;使用JBI系统相关工具确定证据等级及推荐级别。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包括指南1篇、证据总结2篇、最佳实践1篇、系统评价9篇,总结出13条证据,归纳为湿化的评估、方式、液体和操作等4方面。结论本研究所得证据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但一方面需进行临床情境分析并有针对性地使用证据;另一方面,现有证据存在欠缺和质量不高,故需以科学合理的方法创造高质量证据并持续更新。

  • 标签: 喉切除术 气管切开 住院患者 气道湿化 证据总结
  • 简介:摘要目的确定气郁阻型血脂异常中医症状积分表,优化气郁阻型血脂异常的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方式。方法采用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集成专家对气郁阻型血脂异常中医症状积分表初表的意见,开展2轮专家咨询问卷调查,通过面呈或电子邮件的方式将专家咨询调查表分发给专家,采用Excel 2016及SPSS 17.0录入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第1、2轮专家人数分别为30、33名,均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常委。2轮咨询的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第1、2轮咨询的克朗巴哈系数(Cronbach’s Alpha)分别为0.896、0.885。本次咨询的中医症状积分初表共有症状条目36条,在第1轮中剔除17个,第2轮中增加1个、剔除5个,最终入选了形体肥胖、头晕、头重如裹、头昏蒙、口黏、多、胸闷、胸胁胀闷、脘腹胀闷、肢麻沉重、倦怠乏力、身重困倦、情绪抑郁、大便黏滞不爽、善太息15个条目。症状分级量化表中入选的条目均无需修改。结论最终制成气郁阻型血脂异常中医症状积分表,可用于评价中医治疗气郁阻型血脂异常患者的疗效,为中医药诊治血脂异常提供了重要参考。2轮咨询的专家积极性和专家权威程度高,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协调程度、问卷信度好,研究结果可取。

  • 标签: 德尔菲技术 中医症状积分表 气郁痰阻证型 血脂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搜剔肺络法(苏子降气汤加蜈蚣全蝎)对难治性哮喘患者诱导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将上海中医药大学2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难治性哮喘患者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给予西药三联吸入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苏子降气汤加蜈蚣全蝎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给予苏子降气汤治疗,疗程12周。比较2组患者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肺功能、诱导IL-1β水平以及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后2组ACT评分、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0)、第1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0/FVC)较治疗前升高,IL-1β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前后,2组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均未见明显变化,2组患者治疗后各项安全性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搜剔肺络法可有效改善难治性哮喘患者哮喘控制水平和肺功能,降低诱导IL-1β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焦亡有关。

  • 标签: 搜剔肺络法 难治性哮喘 白细胞介素1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辅助排联合早期4级康复锻炼对ICU获得性衰弱(ICU-AW)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信阳市中心医院ICU住院且实施机械通气的9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ICU住院期间对照组采取ICU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机械辅助排联合早期4级康复锻炼。比较两组的ICU-AW发生情况、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膈肌厚度和膈肌增厚分数。结果观察组的ICU-AW发生时间晚于对照组,ICU-AW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四肢骨骼肌质量、膈肌厚度和膈肌增厚分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的四肢骨骼肌质量、膈肌厚度和膈肌增厚分数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四肢骨骼肌质量、膈肌厚度和膈肌增厚分数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辅助排联合早期4级康复锻炼可以有效预防ICU机械通气患者的ICU-AW发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维持四肢骨骼肌质量和膈肌功能,使患者获益。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ICU获得性衰弱 机械通气 机械辅助排痰 康复锻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氧合雾化联合高频振动排在气管切开术后气道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广州新海医院和广东省第一荣军医院共69例因各种原因行气管切开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1例、女28例,年龄31~81岁。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氧合雾化联合高频振动排机组(试验组)38例和常规吸组(对照组)31例,根据气道滞留液量适时吸,观测、比较1周内两组液性质、结痂情况、排量及肺部感染症状、培养、血氧饱活度、肺功能等指标。计数资料以例(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试验组38例患者1周内合计应用氧合雾化联合高频振动排462人次,培养7例;对照组31例患者1周内合计排1 316人次,培养13例。试验组气道液结痂率为27.7%(128/462)、脓痰率为21.8%(101/462)、排频次为(11.0±3.4)次、次均排量为(26.0±5.5)ml、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8.4%(7/38)、培养阳性率为42.9%(3/7),对照组分别为47.6%(627/1 316)、44.7%(589/1 316)、(33.0±6.8)次、(15.0±3.5)ml、41.9%(13/31)、76.9%(10/1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1、0.016、0.015、0.031、0.017、0.036)。试验组、对照组意识清醒者配合完成肺功能锻炼率分别为86.8%(33/38)和38.7%(12/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试验组排量记录显示,早期3 d内排总量占1周排总量比例分别为67.8%(8 200/12 100),对照组为51.8%(10 200/19 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452)。试验组1周后心率、呼吸及动脉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肺功能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组无因明显心慌、气促、血压波动终止排者。结论氧合雾化联合高频振动排可有效稀释液、防止液结痂、促进液排出,较常规吸可明显减少排频次、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最大限度配合肺功能康复。

  • 标签: 氧合雾化 振动排痰 气管切开 气道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火方对脑缺血模型大鼠Caspase-3、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及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火方低剂量组、火方中剂量组、火方高剂量组、金纳多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中动脉栓塞模型。造模2 h后,火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0.92、1.84、3.68 g/kg火方干浸膏粉溶液,金纳多组灌胃金纳多60 mg/kg,每24 h给药1次,连续给药3 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采用四肢对称性评分评价肢体功能症状,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梗死灶周围组织GFAP、Caspase-3蛋白表达,评价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神经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2(NG2)蛋白表达,观察各组大鼠血管新生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术后48、72 h,火方高剂量组大鼠四肢对称运动评分提高(P<0.01或P<0.05),梗死灶周围皮层、纹状体Caspase-3阳性细胞数[皮层:(765.0±122.4)比(1 131.0±392.9)、纹状体:(895.9±389.8)比(1 401.9±453.1)]减少(P<0.05或P<0.01),CD31+/NG2+阳性细胞数[皮层:(1 355.0±257.9)比(825.4±308.1);纹状体:(1 290.9±400.9)比(675.2±259.7)]增多(P<0.01);梗死周围皮层GFAP阳性积分光密度[(4 210.00±1 226.38)比(7 935.78±2 001.98)]降低(P<0.01)。结论火方可减轻脑缺血大鼠肢体功能症状,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化,下调Caspase-3表达,促进血管新生。

  • 标签: 脑缺血 痰火方 细胞凋亡 血管新生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种电子支气管镜下检查方法对于菌阴性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6年6月至2018年9月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6例菌阴性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支气管黏膜有病变患者为63例,其镜下表现主要为黏膜结节样隆起、黏膜溃疡形成、大量碳末沉积、覆盖干酪样坏死物及气道狭窄。根据上述病变分别采用了灌洗、刷检、活检、灌洗联合刷检、刷检联合活检等多种检查方法,其阳性率分别为50.0%、70.8%、72.7%、75.0%、85.7%。但是支气管黏膜有病变患者阳性率与黏膜无病变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07,P=0.341)。结论对于高度疑似肺结核,但多次涂片抗酸染色均为阴性的患者,应尽早进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并根据支气管黏膜的病变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联合多种镜下检查方法可以提高阳性检出率。

  • 标签: 电子支气管镜 结核 支气管肺泡灌洗 刷检 活组织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直接涂片法、液基细胞学涂片法对抗酸杆菌的检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滨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4 000例,取其夜间、晨各1份,共8 000份标本,分别采用直接涂片法及液基细胞学涂片法进行检验,记录两种方法对抗酸杆菌的阳性检出率。结果液基细胞学涂片法及直接涂片法对清晨抗酸杆菌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0.33%(2 426/4 000)、21.55%(1 724/4 000),对夜间抗酸杆菌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2.34%(1 787/4 000)、12.40%(992/4 000)。与夜间相比,两种检测方法均对清晨抗酸杆菌的阳性检出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直接涂片法相比,液基细胞学涂片法对清晨、夜间抗酸杆菌的阳性检出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8 000份液标本中,液基细胞学涂片法对唾液、黏液、血、脓性抗酸杆菌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4.52%(108/744)、12.09%(429/3 548)、65.49%(334/510)、49.00%(1 567/3 198),直接涂片法对唾液、黏液、血、脓性抗酸杆菌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96%(22/744)、8.26%(293/3 548)、42.35%(216/510)、36.34%(1 162/3 198)。与唾液、黏液、脓性相比,两种检测方法对血抗酸杆菌阳性检出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直接涂片法相比,液基细胞学涂片法对唾液、黏液、血、脓性抗酸杆菌阳性检出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抗酸杆菌检测中应用液基细胞学涂片法,可有效诊断肺结核,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 标签: 肺结核 结核分枝杆菌 液基细胞学涂片法 抗酸杆菌检测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FOCUS-PDCA在感染科提高住院患者标本留取合格率中的应用。方法将科室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留取标本的患者资料为对照组,将科室2018年5至12月留取标本的患者资料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管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应用FOCUS-PDCA管理方法,对标本留取合格率的问题进行对比和分析,比较两组标本留取依从性和合格率。结果采用 FOCUS-PDCA管理进行质量管理后,标本留取依从性由整改前的66.67%(110/165)提高到整改后的86.43%(242/280),标本合格率由整改前的81.29%(404/497)提高到整改后的95.52%(810/8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 FOCUS-PDCA能确保护理人员健康宣教的同质化管理,能给予住院患者提供有效规范宣教,提高患者对标本留取的依从性,有效改进感染科住院患者标本的留取质量,提高标本留取合格率。

  • 标签: 痰标本 FOCUS-PDCA 合格率 感染科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儿肺热咳喘颗粒辅助治疗热壅肺型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及对血清活化蛋白(APC)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IL-1R)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丽水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116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两组患儿均给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小儿肺热咳喘颗粒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治疗前后的APC和IL-1R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55%,高于对照组的8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17,P=0.008);观察组的退热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X线炎症消失时间及咳嗽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134、13.157、3.407、8.532,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血清ACP和IL-1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80、0.501,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血清ACP水平均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t=5.029,P<0.05);而两组血清IL-1R水平均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11.835,P<0.05)。结论小儿肺热咳喘颗粒辅助治疗热壅肺型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确切,可迅速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可能与其可降低血清IL-1R水平和提高APC水平有关。

  • 标签: 小儿肺热咳喘颗粒 支气管肺炎 中西医结合疗法 活化蛋白 白细胞介素1受体 疗效 改善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雾化吸入与气道滴注用于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的效果,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气道湿化方式。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中2010年1月—2020年10月发表的文献,纳入气管切开患者应用雾化吸入和气道滴注作为气道湿化方式的RCT。由2名研究者采用Cochrane Handbook(5.1.0.)的质量评价方法对文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项RCT,共1 01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雾化吸入组的液黏稠度低于气道滴注组(RR=0.29,95%CI 0.21~0.40,P<0.01),气道黏膜损伤发生率、刺激性干咳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亦降低(RR=0.34,95%CI 0.23~0.51,P<0.01;RR=0.24,95%CI 0.16~0.38,P<0.01;RR=0.48,95%CI 0.38~0.61,P<0.01),气道湿化效果优于气道滴注组(RR=0.1.34,95%CI 1.23~1.45,P<0.01)。结论采用雾化吸入对气管切开患者行气道湿化可显著降低液黏稠度、气道黏膜损伤、刺激性干咳、肺部感染,达到更好的气道湿化效果。

  • 标签: 气管切开术 气道湿化 气道滴注 雾化吸入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荧光染色法和KOH湿片法在浅表真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皮肤科临床拟诊为皮肤浅表真菌感染的673例患者的标本,分别采用荧光染色法和KOH湿片法进行真菌直接镜检,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阳性率及平均阅片时间。结果荧光染色法总阳性率为91.23%,高于KOH湿片法的79.20%(P<0.05),总平均阅片时间为(73.00±7.95)s,低于KOH湿片法的(89.62±9.41)s(P<0.05);荧光染色法在念珠菌性尿布皮炎、手足癣、体股癣、甲癣、头癣、花斑癣各病种中的诊断阳性率均高于KOH湿片法(均P<0.05),荧光染色法在各病种中的平均阅片时间均低于KOH湿片法(均P<0.05)。结论荧光染色法有良好的染色效果,是较KOH湿片法更快速、准确的真菌镜检方法,操作简单,易于常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浅表真菌感染 荧光染色法 KOH湿片法 皮肤癣菌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及人工气道连接管加延长管用于气管切开患者时不同流量、潮气量对进入至隆突部位气体的温度、湿度及氧浓度的影响,寻找一种更加有效的用于气管切开患者的HFNC方式。方法建立HFNC模型,测定不同流量及潮气量组合下气管内温度、湿度及氧浓度的变化,观察潮气量及流量对气管内温度、湿度及氧浓度的影响;测定人工气道连接管加延长管后不同流量及潮气量组合下气管内温度、湿度及氧浓度的变化,观察延长管对气管内温度、湿度及氧浓度的影响。结果同等潮气量前提下,流量越大,到达隆突部位气体的温度越高,湿度越大,氧浓度越高;同等流量前提下,潮气量越大,到达隆突部位的温度越低,湿度越小,氧浓度越低。人工气道连接管加延长管后同等流量及潮气量前提下,可提高到达隆突部位气体的温度、湿度及氧浓度。结论HFNC用于气管切开患者时进入隆突部位的气体温度、湿度及氧浓度受潮气量、流量的影响;人工气道连接管加延长管后可提高HFNC效率。

  • 标签: 气管切开术 湿度 温度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 氧浓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肺康复训练联合系统排训练对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临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宁波市康复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系统排训练,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肺康复训练。两组均干预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日吸次数、血氧饱和度、最大吸气量、最大呼气量、感染控制时间、留置气管切开套管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0%(27/30)]明显高于对照组[7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92,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日吸次数、血氧饱和度、最大吸气量及最大呼气量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39,0.705,0.253,0.519,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日吸次数(2.16±1.28)次,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59±2.39)次;血氧饱和度(99.3±0.5)%、最大吸气量(479.37±64.15)mL及最大呼气量(482.23±62.16)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5.8±0.7)%、(403.58±62.13)mL、(398.37±64.24)mL,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16、4.075、4.279、4.106,均P<0.05)。观察组感染控制时间(15.21±5.48)d及留置气管切开套管时间(23.39±6.51)d,均明显少于对照组[(23.39±6.51)d、(32.64±6.16)d],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80、5.119,均P<0.05)。观察组的肺部感染[6.7%(2/30)]、胃食管反流[6.7%(2/30)]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6.7%(5/30)、70.0%(21/30)],而呼吸肌肌力≥4级[96.7%(29/30)]显著高于对照组[70.0%(21/30)],两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1、4.372、14.402,均P<0.05)。结论肺康复训练联合系统排训练可显著提高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康复效果,明显改善呼吸功能,减少肺部感染,安全可靠。

  • 标签: 卒中 气管切开术 呼吸功能 康复 感染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纤维支气管镜吸联合肺泡灌洗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疗效。方法抽取2015年2月至2019年2月于开封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70例VAP患者为受试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其基础上给予常规灌洗吸治疗,观察组予以纤维支气管镜吸联合肺泡灌洗治疗。比较两组围治疗期指标(机械通气时间、肺部感染控制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ICU入住时间),记录其治疗前、治疗7 d后呼吸力学指标、血气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肺部感染控制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ICU入住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7 d后,两组患者呼吸做功(WOB)、气道峰压(PIP)、气道阻力(Raw)水平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动态顺应性(Cdyn)水平较治疗前上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7d后,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较治疗前均上升(P均<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动脉血氧分压(PaO2)较治疗前均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吸联合肺泡灌洗治疗VAP疗效理想,较常规灌洗吸具有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等优势,且更有利于患者呼吸功能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纤维支气管镜 吸痰 肺泡灌洗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护联合程序化体位排方案在人工气道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结核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27例人工气道肺结核患者,采用非同期对照方法按住院时间将2018年3月—2019年3月的64例住院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9年4月—2020年3月的63例住院患者设为试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体位排等措施,试验组在常规体位排护理基础上实施医护联合程序化体位排方案。比较两组干预后24 h的日排量以及干预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动脉血CO2分压,记录两组干预7 d后的排效果等指标。结果干预24 h后,试验组的日排量为(28.60±8.15)ml,多于对照组的(16.02±5.6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24 h,试验组的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干预后24 h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24 h后动脉血CO2分压低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及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的排总有效率为84.12%(53/63),高于对照组的59.38%(3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医护联合程序化体位排方案能促进肺结核人工气道患者液有效排出,改善患者呼吸功能,提高治疗效果,疗效优于常规的排措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肺结核 医护联合 程序化 体位排痰 人工气道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