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动态显像(CRS)联合非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NCE-MRA)对血管性高血压(RVH)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间52例被高度怀疑为RVH的患者[男33例,女19例,年龄(54.5±16.3)岁]的NCE-MRA、基础动态显像、CRS及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资料。以DSA提示肾动脉狭窄(RAS)率≥70%作为诊断RVH的标准,分析NCE-MRA、CRS及两者联合诊断RVH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NCE-MRA与DSA诊断RVH的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联合诊断与CRS单独诊断的效能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NCE-MRA与DSA诊断RVH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1,95% CI:0.62~0.96;P<0.01)。NCE-MRA诊断RVH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PPV及NPV分别为88.89%(24/27)、92.00%(23/25)、90.38%(47/52)、92.31%(24/26)及88.46%(23/26);CRS诊断RVH的相应效能指标分别为81.48%(22/27)、72.00%(18/25)、76.92%(40/52)、75.86%(22/29)及78.26%(18/23);NCE-MRA联合CRS的诊断效能指标分别为74.07%(20/27)、100%(25/25)、86.54%(45/52)、100%(20/20)和78.12%(25/32),与CRS单独诊断比较,联合诊断的特异性(P=0.01)、PPV(P=0.03)均提高。结论NCE-MRA及CRS是诊断RVH有效的初筛手段,且两者联合应用能较CRS单独检查明显提高RVH诊断的特异性及PPV。

  • 标签: 高血压,肾血管性 放射性核素显像 卡托普利 99m锝五乙酸盐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他克莫司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组织MMP-2、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对照组、实验组,每组20只。假手术组仅开腹、分离肾动脉,不阻断血流;对照组于缺血前6 h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 mL;实验组于缺血前6 h经尾静脉注射他克莫司(0.5 mg/kg)。到达设定的不同灌注时间点采血及肾脏标本,测定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检测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表达;HE染色分析组织病理损伤程度。结果在再灌注2、6和24 h时,实验组的Scr、BU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再灌注0.5、2 h时,实验组MMP-2、MMP-9的阳性表达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再灌注6 h和24 h时,与同期假手术组比较,对照组的MMP-2、MMP-9的阳性表达细胞数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光镜下发现:对照组的肾小管及肾小管上皮细胞病变程度重;实验组的肾小管及肾小管上皮细胞病变程度明显减轻;假手术组肾小管及肾小管上皮细胞未见改变。结论他克莫司预处理可以减轻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肾脏MMP-2、MMP-9蛋白的表达有关。

  • 标签: 再灌注损伤 他克莫司 模型,动物 大鼠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9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全息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三维可视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泌尿外科领域,尤其在肿瘤行保留单位手术中展现出强大的优势。全息影像技术不仅可以通过构建三维可视化模型帮助术者术前进行手术规划,同时还可以通过模型在术中实时导航,用于指导术者定位肿瘤、测量肿瘤体积以及显影血管等。基于国内外的研究报道,全息影像三维可视化技术可以使肿瘤保留单位手术向更准确、更精细、更微创的手术模式发展。本文就全息影像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肿瘤行保留单位手术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肾肿瘤 全息影像 三维可视化技术 保留肾单位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急性损伤(AKI)2期与AKI 3期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危重AK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ICU实施CRRT的56例危重AKI 2~3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2012年国际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制订的新的AKI标准,将患者分为AKI 2期组(26例)与AKI 3期组(30例)。比较两组的预后指标(住院时间、CRRT持续时间、28 d肾功能恢复率、28 d全因病死率)及治疗前后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EⅡ)评分,采用Kaplan-Meier法对两组进行生存分析。结果AKI 3期组患者的CRRT持续时间[(188.6±112.5)h vs. (96.3±44.7)h]、28 d全因病死率[66.7%(20/30) vs.15.4%(4/26)]均明显高于AKI 2期组(P<0.05),28 d肾功能恢复率[36.7%(11/30) vs.92.3%(24/26)]均明显低于AKI 2期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PACEⅡ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AKI 3期组患者的APACEⅡ评分[(23.4±3.6)分vs.(19.8±2.1)分]明显高于AKI 2期组(P<0.05);AKI 3期组患者的生存中位时间(34 d vs.109 d)明显短于AKI 2期组(P<0.05)。结论AKI 2期启动CRRT能够明显降低28 d全因病死率,延长生存中位时间,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肾替代疗法
  • 简介:摘要为提高对先天性性尿崩症(congenital nephrogenic diabetes insipidus,CNDI)的临床认识和诊治水平,回顾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22例CNDI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效果。22例CNDI患者中男性占86.4%(19例);年龄2个月~47岁,小于30岁者20例,大于30岁者2例。临床表现为自幼出现多饮、多尿,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生长发育障碍,部分患者出现血肌酐增高。15例(68.2%)患者有不同程度双及输尿管积水,残余尿增加。垂体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扫描显示,垂体后叶高信号未见明确显示5例,占22.7%,垂体后叶显示模糊6例,占27.3%。7例行基因检测为AVPR2基因突变。对疑似CNDI的患者应及时行禁水-加压素试验及基因检测明确诊断,早期治疗。

  • 标签: 尿崩症,肾性 血管升压素类 水通道蛋白质2
  • 作者: 石家源 许伟 袁静 白旭 康欢欢 崔梦秋 叶慧义 王海屹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7-24
  • 出处:《磁共振成像》 2021年第07期
  • 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放射诊断科,北京 100853 陕西省森林工业职工医院CT/MR室,西安 710300,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放射诊断科,北京 10085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病理科,北京 10085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放射诊断科,北京 100039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后腺瘤临床特点及MR影像学表现。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病理证实且具有完整MRI影像的肾脏后腺瘤病例,分析其临床特点以及MR影像学表现。2名影像医师共同对肿瘤病灶的MRI影像表现进行观察。结果符合纳入条件的后腺瘤共有11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8例,年龄26~66 (38.5±12.3)岁。所有病灶均为单发,大小为(3.7±1.7) cm。10例患者为查体发现,2例具有红细胞增多症,10例采取肾部分切除术,1例为根治性切除术。11例病灶T2WI上边界清晰,7例具有外生或部分外生特点,7例病灶内缘毗邻窦,T2WI上2例病灶存在完整假包膜征象,4例具有不完整假包膜征象,5例无假包膜征象,8例病灶显示囊变坏死样表现,2例出血,T2WI上9例表现为等低信号,8例信号不均匀,DWI上8例为边缘高信号,3例为均匀高信号,ADC图上9例为边缘低信号,2例为均匀低信号,预扫T1WI上9例为低信号。增强扫描各时相病灶信号强度低于皮质,并表现为渐进性强化。结论后腺瘤中青年女性好发,单侧单发,无明显临床症状,少数可有红细胞增多症。后腺瘤MR影像学特点为病灶外生为主,内缘毗邻窦,T2WI等低信号,无假包膜或假包膜不完整,DWI环形扩散受限,囊变坏死可见,出血少见,无脂质脂肪,轻度进行性强化。上述MR影像特点有助于临床医师和影像医师对后腺瘤的精确诊断。

  • 标签: 肾脏 肾脏肿瘤 磁共振成像 后肾腺瘤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研究脑死亡供者供逆行机械灌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纳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7月1日接受器官捐献供肾移植受者24例,所有的移植物都保存在脉冲灌注保存转运器(LifePort)中。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12例采用逆行灌注的受者作为逆行灌注组,对应顺行灌注供肾移植受者作为顺行灌注组。比较两组受者术后肾功能、移植肾功能延迟事件发生率。结果对所有受者进行为期1个月的随访。逆行灌注组供灌注阻力指数在灌注过程中保持稳定。两组均无原发性移植无功能发生;两组移植肾功能延迟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逆行灌注组3例,顺行灌注组2例,P=0.62);两组在术后30 d内的24 h尿量、血肌酐、估计肾小球滤过率、胱抑素C和血尿素氮均相似。逆行灌注组中阻力指数小于0.4的亚组肾功能在数值上优于阻力指数大于0.4的供,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逆行灌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供机械灌注方法。

  • 标签: 肾移植 逆行灌注 顺行灌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心脏瓣膜术后早期急性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其对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为心脏瓣膜术后早期AKI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研究,连续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心脏瓣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012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临床指南的AKI定义标准诊断术后早期AKI并进行分期。根据患者术后48 h内是否发生AKI将入选者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患者术后早期发生AKI的影响因素,分析术后早期AKI患者的预后。结果600例心脏瓣膜术患者入选本研究,非AKI组403例,AKI组197例,心脏瓣膜术后早期AKI的发生率为32.83%。两组患者在接受肾脏替代治疗比例、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时间、院内病死比例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AKI组患者中,Ⅰ期患者160例(81.22%),Ⅱ期33例(16.75%),Ⅲ期4例(2.03%),不同分期的AKI患者住院期间接受肾脏替代治疗比例、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院内病死比例上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体重指数≥24.0 kg/m2、有心脏手术史、基线血肌酐>115 μmol/L、血白蛋白<35 g/L、主动脉阻断时间>90 min、术后入ICU血糖>11.1 mmol/L、术后48 h内最高血糖与术后0 h血糖差值≥2 mmol/L、术后入ICU血乳酸>4 mmol/L和术后48 h内最大血管活性药物评分>9为心脏瓣膜术后早期发生AKI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心脏瓣膜术后48 h内AKI发生率>30%,男性、超重/肥胖、有心脏手术史、术前肾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主动脉阻断时间长、术后应激性高血糖、血糖水平波动大、高乳酸血症和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多是心脏瓣膜术术后早期发生AKI的独立影响因素。心脏手术术后AKI严重影响患者早期预后,AKI分期越高患者预后越差。

  • 标签: 危险因素 急性肾损伤 预后 心脏瓣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组盏的分型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6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CT尿路造影(CTU)检查的6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20例,女320例;年龄(52.4±11.9)岁。患者两侧均有,501例集合系统正常,139例有轻度积水。对患者的CTU图像进行三维重建,以脊柱为标记在立体空间旋转集合系统图像,模拟俯卧体位。采取两人阅片方式,观察俯卧位盏的影像学形态,统计左、右侧各640个后组盏的分型。依据盏形态及其对手术通道建立的影响,将后组盏分为3个类型。壶腹型:肾盂形如壶腹,肾盂直接与杯口状小盏相连,没有明显的大盏。经典分支型:≥2个大盏呈分支状汇集形成肾盂。细长分支型:大盏呈分支状,至少有1个大盏轴线长度≥0.9 cm且盏颈宽度≤0.3 cm。依据后组小盏从属大盏的关系,又将经典分支型分为a、b、c 3种类型,包括7个亚型。仅来源1组大盏为a型,同时来源于2组大盏为b型,同时来源于上、中、下3组大盏为c型。a型包含3种亚型,仅来源于上组大盏为a1型,仅来源于中组大盏为a2型,仅来源于下组大盏为a3型。b型也分为3种亚型,同时来源于上、中组大盏为b1型,同时来源于中、下组大盏为b2型,同时来源于上、下组大盏为b3型。c型无相应亚类。结果本组640例(共1 280个)均有后组盏。后组盏的形态学分型中壶腹型占8.83%(113/1 280),其中2个小盏占比最高(5.63%,72/1 280);经典分支型占71.25%(912/1 280),其中3个小盏占比最高(31.17%,399/1 280);细长分支型占19.92%(255/1 280),其中3个小盏占比最高(9.92%,127/1 280)。经典分支型的解剖学分型中a型占20.50%(187/912),b型占66.45%(606/912),c型占13.05%(119/912)。a1、a2、a3型的比例分别为4.06%(37/912)、6.14%(56/912)、10.31%(94/912)。b1、b2、b3型的比例分别为2.03%(21/912)、7.46%(68/912)、56.69%(517/912)。结论后组盏结构复杂,变异极大。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存在后组盏,后组盏形态学分3种类型,以经典分支型占比最高,且以3个后组小盏占比最高。经典分支型解剖学分型以b3型占比最高。后组盏分型可为PCNL从后组穿刺提供解剖学基础。

  • 标签: 集合系统 三维重建 俯卧位 后组肾盏 解剖分型
  • 简介:摘要结节病伴随IgA肾病在临床上不常见,其临床表现并不典型。本文报道1例同时合并IgA肾病的结节病损害病例,患者以双下肢水肿为首发症状入院,实验室检查以血肌酐升高为主要异常,经活检明确病理后,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患者血肌酐下降及双下肢水肿减轻。对于怀疑结节病损害合并IgA肾病的病例,应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明确诊断后治疗首选糖皮质激素,可取得较好效果。

  • 标签: 结节病 肾小球肾炎,IgA 肾炎,间质性 肉芽肿 糖皮质激素
  • 简介:摘要子宫内膜中管样腺癌是一种罕见的女性恶性生殖道肿瘤,临床表现难以与子宫内膜样腺癌鉴别。主要依靠病理、免疫组化及肿瘤基因检测进行诊断。目前临床上没有标准的治疗方案。本报道1例罕见的子宫内膜中管样腺癌患者,并详细分析了其肿瘤行为特点,结合基因及药物检测给出指导性治疗建议,为临床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子宫内膜 肾管腺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鼠移植再次移植动物模型建立方法。方法将首次移植供体小鼠左侧供静脉(RV)同首次移植受体小鼠下下腔静脉(IVC)端侧连续吻合,首次移植供体小鼠左侧供肾动脉(RA)连带小段首次移植供体小鼠腹主动脉(AO)同首次移植受体小鼠AO端侧间断吻合,首次移植供体小鼠左侧供输尿管拖入并固定在首次移植受体小鼠膀胱顶后壁完成小鼠首次肾移植术。首次移植术后2~4周,将首次移植受体小鼠体内移植肾脏RV连带部分首次移植受体IVC同移植再次移植受体小鼠IVC端侧连续吻合,移植肾脏RA连带小段首次移植供体和受体小鼠AO同移植肾脏再次移植受体小鼠AO端侧间断吻合,将再次移植输尿管拖入并固定在再次移植受体小鼠膀胱顶后壁完成小鼠移植再次肾移植术。首次移植和移植再次移植术中均切除受体双侧自体肾脏。记录手术时间,随访移植再次移植受体存活,监测再次移植肾功能和病理。结果移植再次移植供体手术时间为(50±10) min,受体手术时间为(55±5) min。共完成8例小鼠移植再次移植术。2例同系,6例非同系。第1例尝试性非同系移植再次移植受体存活11 d。后续5例非同系移植再次移植受体中1例存活21 d,其余4例均存活到术后70 d获取标本。2例同系移植再次移植受体均存活到术后30 d获取标本。8例移植再次移植受体在获取标本时或非预期死亡前血清肌酐均<0.2 mg/dl。苏木精-伊红(HE)染色提示同系移植再次移植术后30 d移植未见病理性改变。结论本文描述了建立小鼠移植再次移植动物模型的方法,为开展移植免疫相关研究提供了新手段。

  • 标签: 肾移植 移植肾再次移植 小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双侧细胞瘤的手术策略及治疗疗效。方法对2009~2020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双侧母细胞瘤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综合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为8. 1个月至2. 9岁,中位初诊年龄12. 2个月。术前化疗方案以VAD方案为主,即长春新碱(0. 025 mg/kg)、放线菌素(0. 023 mg/kg)及多柔比星(1. 200 mg/kg)联用。化疗4~6周后行影像学检查评估肿瘤情况,并采取个体化手术治疗方案。7例经手术治疗的双侧母细胞瘤病例均进行定期复查、随访,内容包括影像学检查及肾功能检验。结果8例患儿中初诊时1例存在双肺多发转移,其余病例初诊时不伴有远处转移。4例经临床诊断后予以术前化疗,4例经活检明确诊断后予以术前化疗。其中1例患儿经临床诊断后仅行化疗,未行手术治疗,初诊后22个月因肾衰竭死亡,其余7例均进行手术治疗。4例双侧母细胞瘤患儿已完成治疗,其中分期双侧保留单位的肿瘤切除1例,一侧全切及一侧保留单位手术1例,左侧根治性切除1例,末次化疗至今分别为11. 0年、2. 5年及0. 4年,无肿瘤进展,无原位及远处转移复发;单侧保留单位的左肿瘤切除1例,术后4年右侧肿瘤进展,现化疗中。尚有3例仍在术后化疗,其中分期双侧保留单位的肿瘤切除2例,分期一侧全切及一侧保留单位手术1例。在共11个母细胞瘤术后病理中(有1例外院肿瘤切除,病理不详),混合型最为常见(4/11),其次为胚芽型2例。所有7例接受肿瘤切除术患儿术后均未出现尿液渗漏、肾功能不全等近远期并发症。结论双侧母细胞瘤手术应以尽可能保留单位为原则,除一侧为较小肿瘤灶可行不影响肾功能的局部剜除的病例,其余病例可行一期双侧保留单位的肿瘤切除或一侧根治性切除+一侧肿瘤局部剜除术。其他病例尽可能在化疗保护下行分期保留单位的肿瘤切除术,以保证一侧肾功能恢复后再行对侧肿瘤手术。若一侧预估难以保留单位的,可先行对侧保留单位的肿瘤切除术,在一侧保护下有利于残的功能恢复。

  • 标签: 肾母细胞瘤 手术策略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综合征出血热是一种全球分布的急性自然疫源性疾病,我国是综合征出血热的高发地区之一,其长期危害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性疾病防控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组织全国多学科专家,依据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并结合专家的实践经验,经充分讨论形成本共识,共包含17条针对预防和临床重要问题的推荐意见,旨在进一步规范综合征出血热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以提高防治效果。

  • 标签: 肾综合征出血热 防治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本文报告2例AVPR2基因突变致先天性性尿崩症,均表现为长期发热伴高钠血症,随访18~24个月,2例患儿智力、运动发育同同龄儿,未发现泌尿系统异常。对于长期发热伴高钠血症的男婴需警惕先天性性尿崩症。

  • 标签: 尿崩症,肾性 AVPR2基因 基因突变 发热 高钠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CEUS)检出最大径(超声测值)≤15 mm的微小细胞癌(minute renal cell carcinoma,MRCC)的应用价值及策略。方法分析2007年11月至2019年10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超声造影检查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3例MRCC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观察病灶常规超声及CEUS的声像图表现。常规超声观察肿瘤的大小、部位、回声、形态、边界及有无彩色血流信号。CEUS主要观察占位有无增强、增强减退表现及病灶内部灌注和均匀度。结果手术后病理证实透明细胞癌48例,乳头状癌4例,嫌色细胞癌1例。常规超声发现肿瘤完全位于内12个,余均稍凸向外;位于背侧的肿块10个,显示非常困难,需要仔细对照CT/MRI才能发现。常规超声显示MRCC多为实质高回声肿块,边界清或欠清,部分可伴有囊性成分,多数伴有不同丰富程度的血流信号。CEUS时MRCC主要表现为皮质期同步增强、达峰值呈富血供、实质期快速消退为主。比较MRCC常规超声和CEUS的表现,两者在肿块边界、血供和均匀度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425、20.247、7.185,均P<0.01)。结论CEUS能明显提高MRCC的检出率,优于常规超声。

  • 标签: 超声检查 超声造影 肾细胞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黄芩苷给药不同时间对大鼠肝的毒性作用,为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提供实验参考依据。方法于2019年4月,将42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0.9%氯化钠溶液,14只)和黄芩苷给药组(100、200 mg/kg,各14只),经口灌胃,1次/d,6次/周,于给药28、56 d后各组分别处死7只大鼠,称量肝脏、肾脏湿重并计算脏器系数,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其组织形态学改变,并检测大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尿素氮(BUN)和肌酐(CRE)的含量。结果黄芩苷200 mg/kg组大鼠给药56 d后体质量、肾脏系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组织形态学显示肾小球萎缩变小、肾小管明显萎缩且上皮细胞发生坏死,肝脏未见明显异常。黄芩苷200 mg/kg组大鼠给药56 d后,血清中BUN、CRE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芩苷100 mg/kg组各时间点和黄芩苷200 mg/kg组给药28 d后各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黄芩苷给药对雄性大鼠有一定的肾脏毒性作用。

  • 标签: 大鼠 黄芩苷 肾脏毒性 肝脏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