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未破裂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降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提供对策。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间在某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颅内未破裂动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并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寻神经系统并发症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110例患者中有6例(5.45%)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既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病史、心血管疾病、动脉最大径>10mm和动脉形态不规则或有子囊是未破裂颅内动脉介入术后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未破裂 神经系统 并发症 血管内治疗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开展甲胎蛋白(AFP)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抽选97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根据不同分肝病,观察患者AFP、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变化,分析AFP与ALT活力关系及与肝癌发生率关系。结果AFP水平随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病情加重呈上升趋势,且AFP高于400μg/L者肝癌发生率明显更高(P<0.05)。结论AFP水平与患者病毒性肝炎病情程度呈正比,并将大大提升患者肝细胞癌变几率,在慢性病毒性肝炎检测、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甲胎蛋白 谷丙转氨酶 慢性病毒性肝炎 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肝表面抗原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临床不同阶段的变化,对其定量值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临床不同阶段将这80例患者分成HBV携带组、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及肝癌组,每组各20例,对这四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和系统性的分析,对比其HBsAg定量值。结果HBV携带组的HBsAg定量值最高,肝癌组的HBsAg定量值最低,四组患者的血清HBsAg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乙肝表面抗原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少,在临床中应加以重视。

  • 标签: 乙肝表面抗原 慢性乙型肝炎 病毒感染 临床阶段
  • 简介:摘要目的患儿在发生脑病毒脑炎后,急性期展开肢体功能障碍护理,探究患者的预后情况。方法以我院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研究案例,将患者分为两组,以两组患儿运动功能评分及继发肢体功能障碍作为评价标准。结果观察组患儿运动评分指标及继发性肢体功能障碍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我国病毒性脑炎的发生率处于增高的趋势,常规护理存在一定的劣势,在其之上应用肢体功能障碍护理,患者运动功能将发生变化,避免疾病对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且继发性肢体功能障碍发生率低,该护理模式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肢体功能障碍 后期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后肝损伤患者实施中医药治疗以及护理的效果。方法本研究时间段为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取这个阶段50例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后出现肝损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进行平均分组,一组进行西医治疗为对照组,一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中医药治疗及护理,为研究组,将两组各项肝功能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各项肝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后出现肝损伤的患者可以应用中医药治疗,具有温养肝脏的作用,同时配合护理措施,进一步保护肝脏功能。

  • 标签: 艾滋病 抗病毒治疗 中医药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CLIA)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疑为乙型肝炎患者69例,对其先后进行CLIA检测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验结果为参照,比较分析两种检测方式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CLIA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高于ELISA检测,差异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采用CLIA检测有利于提高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乙肝病毒 血清学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围术期护理有关对策。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均为本院2017年10月-2018年11月接收的70例采取经鼻蝶入路垂体切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行常规护理方案,研究组(35例)则接受围术期护理,对比两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蝶入路切除术期间,采取围术期护理方法不仅可以让患者在短时间内恢复健康,同时有助于避免其他疾病的发生。

  • 标签: 围术期护理 经鼻蝶入路切除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麻葛通痹颗粒联合针刺治疗风寒湿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120例颈椎病 (CSR)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 60例 ,对照组 60例 ,观察组给予麻葛通痹颗粒联合针刺、推拿治疗 ,对照组仅给予针刺、推拿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四个疗程的治疗 ,每个疗程 5次。治疗结束后,对两组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是 96.7%,对照组是 7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均 P<0.05)。结论 :麻葛通痹颗粒联合针刺治疗风寒湿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 ,优于针刺组 (P<0.05)。

  • 标签: 麻葛通痹颗粒 针刺 颈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