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剂(PPI)对于预防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价值。方法将208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甲组104例,加用质子泵抑制剂泮托拉唑;乙组104例,加用西米替丁,观察2组对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甲、乙2组溃疡出血发生率分别为8.7%和36.5%,甲组总有效率91.3%,乙组总有效率63.4%,甲组高于乙组(p﹤0.01)。结论PPI对于预防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效果高于西米替丁。

  • 标签: 质子泵抑制剂 泮托拉唑 西米替丁 应激性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中应用气压止血带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近年来手术的四肢患者,术中采用止血仪止血,观察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止血带时间最短的20min,最长90min,平均(42.8±9.9)min。出现了止血无效、止血带休克、神经损伤、止血带疼痛等不良反应。结论自动气压止血带在四肢骨折术中,经过积极护理,可以把不良反应降到最低,且有效减少出血,降低患者经济负担,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气压止血仪 术中 不良反应 护理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药物联用致双硫仑样反应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安全用药。方法通过中国知网的《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检索有关药源性双硫仑反应的案例,对个案进行分析与统计。结果药物联用致双硫仑样反应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儿童的比例较高;75例病例中大部分在医院内发生,医源性因素占主因;抗菌药物与氢化可的松注射液联用致双硫仑反应最多见,其次是抗菌药物与中成药联用。结论少量的乙醇即可引起双硫仑样反应,故联合使用药物进行治疗需关注药物的相互作用,以促进临床用药安全。

  • 标签: 药源性双硫仑样反应 药物联合使用 用药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门诊静脉输液存在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相关问题并提出防治措施,从而提高门诊静脉输液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法对本研究中出现门诊静脉输液不良反应的40例患者进行资料分析,并采用用药观察、不良反应观察的方法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进而提高门诊静脉输液的可靠性。结果采取防治措施后的患者不良反应症状明显降低,防治前后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观察患者不良反应,从而找出问题症结所在,并予以防治,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 标签: 门诊静脉输液 不良反应 若干问题 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为加强中药注射剂使用的安全性,减少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更好地发展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的使用。方法对2007~2008年广东省中药注射剂出现的不良反应前十名上报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对2008年的1209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和2007年的2174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相比较,上报数据状况明显下降了;引发中成药不良反应出现的给药途径中,静脉滴注居首位,在2008年上半年的数据中高达72.40%。结论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应对其不良反应引起高度重视,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现状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本院中成药、西药联合使用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情况。方法收集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期间上报的由于中成药、西药联合使用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23例,对这些事件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23例由于中成药、西药联合使用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7例;10岁以下患者2例,11岁—30岁患者5例,31岁—50岁患者7例,51岁以上患者9例。涉及到静脉滴注给药16例,口服给药4例,皮下注射给药2例,外用药1例。涉及皮肤防御系统的11例,循环系统的5例,消化系统的2例,神经系统的2例,呼吸系统的1例,泌尿系统的1例,药物热反应的1例。结论本院仍然存在由于中成药、西药不合理联合应用导致的药品不良反应情况,应进一步加强对临床医生的相关教育、指导,定期通报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提高中成药和西药的合理、安全联合使用水平。

  • 标签: 中成药 西药 联合使用 药品不良反应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长沙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EventsFollowingImmunization,AEFI)发生特征,评价AEFI监测系统运转状况、疫苗的安全性和预防接种服务质量。方法通过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全市2008~2012年报告的AEFl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对相关指标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长沙市2008~2012年报告AEFI个案828例,一般反应691例(83.45%),偶合症74例(8.94%),异常反应62例(7.49%),心因性反应1例(0.12%);0~1岁儿童发生的反应占报告总数的71.50%;接种后24小时内发生的反应占89.01%;反应发生的疫苗按报告数排名前五的是百白破疫苗发生率(118.61/100万剂次)、含麻疹类疫苗(93.52/100万剂次)、A群流脑疫苗(107.55/100万剂次)、乙脑减毒活疫苗(90.57/100万剂次)、乙肝疫苗(30.21/100万剂次);临床损害表现以发热、硬结(或红肿)、过敏性反应最为多见。结论长沙市监测系统运转正常,疫苗的安全性和预防接种服务质量良好,全市AEFI的发生在预期范围内。

  • 标签: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疫苗 发生率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纳洛酮在急诊一体化条件下治疗双硫仑样反应的效果。方法将60例自诊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30例。A组采用“纳洛酮”B组选择传统治疗方法。观察记录两组用药前及用药2h后患者面色潮红、头痛、心悸、昏睡减轻或消失程度和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在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诊一体化条件下,早期应用纳洛酮治疗双硫仑样反应安全,有效。

  • 标签: 抗生素 饮酒 双硫仑样反应 纳洛酮
  • 简介:摘要目的进行抗抑郁症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药物相互作用分析。方法选取几种常用的抗抑郁症药物,对其作用特点以及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进行分析。结果米氮平能够阻断多种类型的5-HT受体,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阿米替林,约为5%,与乙醇、安定以及其他中枢性抗抑郁剂联用,会发生运动神经功能损害。米安色林能在临床中能够加剧乙醇对于中枢的抑制作用,应用期间应注意禁酒。三环类抗抑郁药治疗应用中容易产生较多的不良反应,并且与药物浓度有很大的关系,它能够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心血管系统中毒,如卡马西平、利福平、苯巴比妥等多种药物对其浓度都有影响。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选择性强,克服了三环类抗抑郁症药物的诸多不良反应。结论进行抑郁症患者临床治疗中,应注意结合各种抗抑郁症药物的作用特征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药物相互作用等,选择合适药物进行症状抑制和改善。

  • 标签: 抗抑郁症药物 作用特征 不良反应 药物相互作用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胃、食管癌应用DCF方案联合化疗的毒副反应,探讨护理方法。方法采用DCF方案治疗35例进展期胃、食管癌患者,化疗前即对患者进行知识宣教和心理干预,化疗期间注意对过敏反应、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毒性反应的观察及护理。结果近期总有效率达54.3%(19/35),但毒副反应亦突出,且随着化疗周期的增加而加重,主要的毒性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因IV度骨髓抑制2例第三周期改为DF方案,一例第四周期改为OLF方案,1例化疗三周期后停止继续化疗。其他均经对症处理和加强护理而顺利完成整个疗程。结论DCF方案对进展期胃、食管癌的疗效较好,但其毒副反应亦突出,经过有计划的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的毒副反应,或增加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从而保证患者顺利完成整个疗程。

  • 标签: 食管癌 DCF方案 毒副反应 护理
  • 简介:摘要血清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正急性相蛋白,是重要的炎性因子,以往常用于评价感染、组织损伤等明显的活动性炎症的评价。近年来,越来越研究显示,CRP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重要预测因子。本研究就CPR检测与冠心病的关系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C反应蛋白 冠心病 检测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发生的特点和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9至2012年的ADR报告817例,分别从患者临床表现、累及器官或系统、给药途径、药品种类、性别及年龄等方面进行分析统计。结果817例ADR中,抗感染药物占51.04%,中药制剂占17.26%。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81.88%;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40.22%。结论应重视ADR的监测和上报工作,规范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用药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静脉输液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农村基层卫生院在2010年1月~2012年12月发生儿童静脉输液药品不良的患儿12例,所有患儿均为静脉输入单一药物,对12例儿童的性别、年龄、所患疾病类型、过往病史、不良反应所涉药物、累及器官和临床症状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在原发疾病类型中,以呼吸系统疾病占有的病例最多,占50%;②在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上,以用药30分钟之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高,占66.7%;③在不良药物涉及的类型上以抗生素导致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高,同样占66.7%;④在不良反应的累及器官上,以对皮肤的损伤最多,占83.3%。结论儿童静脉输液ADR的发生率较高,且以抗生素导致的不良反应最多,在临床中应该注意药品应用和加强对患儿的ADR监测,一旦发现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治疗。

  • 标签: 儿童 静脉输液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腔置细管引流常见不良反应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32例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分析总结。结论术前、术中及术后对患者充分的健康教育,术后的妥善护理、密切观察,问题的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是保证胸腔置细管引流顺利进行的关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体腔热灌注治疗恶性胸水腹水的疗效观察及毒副反应观察。方法共40例恶性肿瘤患者。其中12例为胸腔积液,28例为腹腔积液,均确诊为恶性胸腔积液、恶性腹腔积液。应用体腔热灌注仪器,给予体腔热灌注,应用顺铂或卡铂治疗。一般治疗3-4次,每隔4-5天一次。结果CR10例,PR28例,SD2例。结论应用体腔热灌注仪治疗恶性胸水、腹水的疗效高,局部无明显副反应,心肺功能无衰竭患者均能耐受。应用体腔热灌注仪治疗恶性胸水、腹水是可行的。

  • 标签: 恶性胸 腹水 体腔热灌注治疗 顺铂 卡铂
  • 简介:摘要目的统计学分析我院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现象,以提高临床用药合理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近两年接受药物治疗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统计分析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结果120例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中静脉给药不当引起的不良反应有91例,占75.8%,口服药物引起不良反应有16例,13.3%,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特异性反应、毒性反应和二重感染。结论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加强管理,重视病例调查分析,提高合理用药,才能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现象。

  • 标签: 药物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调查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新疆一枝蒿是新疆地产药材,具有解毒、消食健胃、镇静止吐、利胆、解蛇毒、抗过敏等功效,临床见到新疆一枝蒿引起的致敏反应1例,结合一枝蒿现代药理研究成果,从中医学“阴阳对立统一”的角度思考,推测解释和认识一枝蒿药物的双向调节可能性以及对过敏的思考。

  • 标签: 一枝蒿 致敏反应 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