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PICC置管行导管维护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PICC置管早产儿50例,均为我院新生儿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随机分组,就置管长度设置为自穿刺点始,沿静脉走行,直至机体右胸锁关节位置,再向下达第3肋间隙处,应用肝素盐水1U/ml每6h进行一次脉冲式冲管,每日结束输液后,应用肝素盐水1U/ml行正压封管(对照组,n=25)与置管长度设置为自穿刺点始,沿静脉走行,直至机体右胸锁关节,在完成置管后,应用无菌生理盐水每6h行一次脉冲式冲管,每日结束输液后,应用肝素盐水1U/ml行正压封管(观察组,n=25)效果展开对比。结果两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无差异(P>0.05),观察组导管堵塞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PICC置管新生儿,置管长度设置为自穿刺点始,沿静脉走行,直至机体右胸锁关节,在完成置管后,应用无菌生理盐水每6h行一次脉冲式冲管,每日结束输液后,应用肝素盐水1U/ml行正压封管进行维护,可显著降低导管封塞率,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导管维护 新生儿 PICC置管
  • 简介:摘要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置管术(PICC)具有适用范围广、留置时间长、使用方便等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但由于乡镇地区患者经济收入较少,文化素质偏低,自我保健知识缺乏,十分需要基层医院提供既方便又实惠的导管维护服务。本文对我院PICC导管门诊维护的体会进行了总结。

  • 标签: PICC门诊 PICC导管 标准化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尿激酶溶解血透患者半永久双腔导管血栓的方法及护理。方法选取我院血液净化中心2015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半永久双腔导管栓塞患者23例根据栓塞程度选择尿激酶封管或尿激酶持续泵入法溶栓。结果23例患者经溶栓治疗,22例溶栓成功,1例反复溶栓无效予拔管处理。结论尿激酶溶栓可提高导管血流量,延长留置时间。

  • 标签: 半永久双腔导管 血栓 尿激酶 溶栓 方法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导管未闭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影像表现。方法对动脉导管未闭超声心动图检查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多普勒观察动脉导管的分流状态以能够显示导管的切面为基础,其中胸骨左缘肺动脉长轴切面声束与血流夹角最小,容易获得理想的血流图像用于评价分流方向、流速与压差。结论二维心动图直接显示降主动脉峡部与肺动脉分叉部相通,或彩色多普勒发现两者间的分流可确立诊断,左室增大不是诊断必备条件。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超声心动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患有急性动脉栓塞患者在进行取栓术后留置动脉导管溶栓护理所取得的治疗效果。方法于来我院接受急性动脉栓塞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择30例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都处于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对其中的15例患者在接受取栓术后采用一般的护理,这组称为研究的A组,对另外15例患者在接受取栓术后实施留置动脉导管溶栓护理,包括进行术前和术后护理,对患者进行病情、心理、饮食等方面的护理,这组称为研究的B组。最后对比两组患者血管通畅的程度和症状缓解的情况。结果经过对两组患者取栓术后实施不同的护理,显示B组患者的血管通畅率比A组高,症状缓解的情况也优于A组,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结论对患有急性动脉栓塞的患者在进行取栓手术后,实施留置动脉导管溶栓护理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急性动脉栓塞 动脉导管 溶栓 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是通过对一位入院时已携带压疮(压疮三期)的患者,通过压疮小组专科护士的会诊,制定了有效的护理措施,对压疮部位实施了条熏灸的护理,总结了相应的临床实践经验。目的探讨压疮护理中的常见问题,分析并制定压疮护理的相关措施,从而选择条熏灸为患者进行护理,并嘱患者高蛋白、高热量饮食,促进了患者压疮的好转。方法请压疮专科护理小组会诊,制订了个性化护理方针,建议中医条熏灸患者压疮部位,给与高蛋白、高热量饮食。结果压疮专科小组护理与个案管理相结合的方法提高了护士的压疮危险因素评估与处理能力,中医条熏灸有效的缩小了患者的压疮面积,促进了伤口的愈合

  • 标签: 压疮 艾条熏灸 个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司西酞普兰治疗难治性抑郁症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照研究,以2015年2月-2016年1月,医院精神心理卫生中心收治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84例,采用随机对照分组,对照组入选42例,观察组42例,均给予心理治疗,1周1次,观察组联合司西酞普兰治疗,持续8周。结果第4、8、12周,组内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HAMD评分低于治疗前,组间对比第12周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愈显率54.7%(23/42)高于对照组,复发或加重率1.4%(6/42)低于对照组23.8%(10/42)、57.1%(24/42)(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司西酞普兰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疗效肯定,但仍存在复发,同时需8周以上的治疗才可获得显著疗效。

  • 标签: 难治性抑郁 艾司西酞普兰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临床上静脉输液患者的护理要点,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对我科8230例静脉输液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有效及时的护理是保证输液顺利的关键,同时能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满意度。结论通过对静脉输液患者的正确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

  • 标签: 静脉输液 患者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流程化管理在床边紧急置入IABP导管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6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出现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床边紧急置入IABP导管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常规按照医护置管配合流程与医生配合完成IABP置管术,实验组采取流程化管理配合医生完成IABP置管术。结果虽两组患者置管一次性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前用物准备时间,用物准备的遗漏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边紧急置入IABP导管术中采取流程化管理,可以有效缩短用物准备时间,减少用物准备的遗漏率,提高医生对护士配合的满意度,达到优化资源,为患者创造优质护理服务。

  • 标签: 流程化管理 主动脉球囊反搏 紧急置管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应用尿激酶预防性溶栓对中心长期血透导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例留置有长期血透导管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尿激酶进行局部预防性溶栓,30分钟后抽出尿激酶,每月2次,观察12个月。记录患者每次透析时血流量是否充足、导管通畅率、导管功能等内容。结果12例患者透析时血流量良好、导管通畅率为98.96%;导管功能良好为67.01%,护理效果明显。结论定期使用尿激酶预防性溶栓能维持MHD患者长期血透导管通畅,保证充足的透析血流量。

  • 标签: 预防性溶栓 血液透析 中心静脉长期血透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新型导管与导丝对接的辅助装置在冠状动脉介入手术过程中的临床应用及其临床价值。方法纳入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治疗的病例307例,其中使用新型导管与导丝对接的辅助装置患者(A组)137例,未使用该装置患者为对照组(B组)130例,评价两组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操作时间、透视时间、射线暴露量、导丝通过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与B组相比,操作时间及透视时间更短(P<0.05),射线暴露剂量更低(P<0.05);组间并发症及导丝通过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使用新型导管与导丝对接的辅助装置在冠状动脉介入手术中减少操作时间、透视时间及射线暴露剂量体现出明显优势。

  • 标签: 新型导管与导丝对接的辅助装置 冠脉造影 冠脉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肿瘤病人治疗中应用PICC导管的效果,并探讨应用时的护理方法。方法以医院2014年5月~2015年8月治疗的肿瘤病人79例为研究对象,在治疗中应用PICC导管,并给予患者全面的护理干预,观察应用效果及护理效果。结果79例患者一次置管成功74例,占93.7%;置管经过护理后,发生并发症12例,发生率15.2%;经过护理后,79例患者护理满意率96.2%。结论临床应用PICC导管治疗肿瘤患者时,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干预可降低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PICC导管 肿瘤病人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入导管室医护人员的职业危险和防护措施。方法分析介入导管室医护人员职业危害的相关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结果通过对介入环境中威胁医护人员身体健康的危害因素进行分析,提出防范措施,规避医护人员职业损害及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结论应建立健全导管室感染管理控制制度,严格遵循院感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操作程序,增强导管室工作人员消毒隔离观念和自身防范意识,以减少职业暴露的危害。

  • 标签: 介入导管室 医务人员 职业危害 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置入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80例肿瘤患者,总结PICC应用在肿瘤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临床观察发现,静脉炎发生率为3.8%,没有患者出现渗透性损伤、创口感染、局部炎症及静脉血栓等症状,出院后恢复情况较好,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结论肿瘤化疗患者早期行PICC置管,能保护外周血管,解除反复穿刺带给患者的痛苦,圆满地完成化疗程序。

  • 标签: PICC导管 肿瘤患者 化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脉介入手术的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措施。方法选择临床自2017年4月至2017年11月收取的60例接受冠脉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未给予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实施临床手术,而研究组患者给予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实施手术,分析临床两组患者之间所出现的护理风险。结果根据相关的研究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护理风险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结论提升临床导管室护理风险管理,也需要同时提升临床医院人员的责任感。将护理人员主动发现手术内的安全隐患,并且采用良好的对策解决,减少手术风险,提升患者的生命安全。

  • 标签: 冠脉介入 护理风险 管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心房内心电图的辅助下进行PICC导管尖端定位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6例需接受化学药物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8例。其中对照组此给予体表定位法及X线定位确认PICC导管尖端位置,研究组给给予心房内心电图引导定位及X线定位确认,比较两组患者的PICC导管尖端定位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定位操作时间为(15.62±0.37)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6.74±0.41)min(P<0.05);研究组PICC置管到位率为94.83%,对照组为93.10%(P>0.05);研究组置管后静脉炎及导管堵塞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45%和1.7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76%和15.52%(P<0.05)。结论采用心房内心电图辅助PICC导管尖端定位方式可对其位置进行准确判断,定位到位率高,其操作所需时间短,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导管 尖端定位 心房内心电图定位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司西酞普兰治疗在老年抑郁症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方法研究中选择了本院2015年8月到2017年2月的96例老年抑郁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4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了帕罗西汀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了司西酞普兰治疗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方式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AMD评分分析可以发现,治疗之后的第八周与治疗前其评分有了明显的提升,数据之间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AMD评分中,在治疗有的1、2、4、6周中,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之间的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种现象的出现也就意味着司西酞普兰见效较快,但是,在治疗八周之后,两组数据无明显差异。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效果分析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0.83%,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统计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其治疗效果相对显著,在临床中具有较好的效果。

  • 标签: 艾司西酞普兰 老年抑郁症 临床实验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难治性抑郁症使用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患者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每组35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司西酞普兰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11例,显效10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29%(33/35),观察组显著高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难治性抑郁症患者使用司西酞普兰治疗效果良好。

  • 标签: 艾司西酞普兰 抑郁症 难治性抑郁症 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