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红眼病患者接受复方氨基林、庆大霉素和地塞米松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14例红眼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65例患者使用复方氨基林、庆大霉素和地塞米松联合治疗,对照组48例患者使用阿昔洛韦、阿莫西林和板蓝根颗粒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红眼病治愈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1周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85%(61/65)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复方氨基林、庆大霉素和地塞米松联合治疗红眼病具有良好疗效,可广泛在临床中应用。

  • 标签: 红眼病 复方氨基比林 庆大霉素 地塞米松
  • 简介: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治疗中的抗凝是决定手术是否成功与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一步,以往都是以普通肝素作为抗凝剂,但是普通肝素有非直接作用、可激活血小板等缺点,迫切要求新的抗凝剂的出现。伐卢定是凝血酶的直接抑制剂,半衰期短,起效快失效也快,使其成为PCI治疗中最有前景的抗凝药。本文就伐卢定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治疗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介入 比伐卢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剂量布卡因在剖宫产手术腰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进行剖宫产的46例孕妇进行研究,选取时间为2016年2月-2018年4月,采用随机选号的方法将所有孕妇分为2组,其中接受1.5ml布卡因进行腰麻的23例孕妇为对照组,接受1.2ml布卡因进行腰麻的23例患者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孕妇在麻醉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90%,明显低于对照组孕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为(3.09±0.27)min、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为(3.22±0.28)min、感觉阻滞恢复时间为(173.45±16.95)min、运动阻滞恢复时间为(151.62±14.98)min,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孕妇接受小剂量的布卡因进行腰麻,可以起到良好的麻醉效果,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被推广、应用。

  • 标签: 不同剂量 布比卡因 剖宫产 腰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黛力新与西灵治疗偏头痛患者的效果。方法采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将我院于2015年12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偏头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组占40例,其中常规组采用西灵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组用药治疗的基础之上,应用黛力新,完成为期8周的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疗效达到了95%,对比常规组82.5%的总疗效,结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治疗所发生的不良反应率(12.5%VS1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黛力新与西灵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肯定,建议临床将其作为治疗偏头痛患者的首选方案。

  • 标签: 黛力新 西比灵 偏头痛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针联合氟洛芬酯治疗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腰麻)后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行腰麻后头痛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在组间基本特征匹配的原则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针治疗组(单纯电针治疗)、氟洛芬酯组(单纯静脉输注氟洛芬酯)和联合治疗组(电针联合静脉输注氟洛芬酯),每组20例。观察比较三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脑血流图的变化。结果三组治疗前,VAS评分及正常脑血流图波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正常脑血流图波率明显升高,三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电针 氟比洛芬酯 腰麻后头痛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浓度的布卡因对妇科手术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03月-2022年02月本院收治的70例剖宫产手术患者,以使用布卡因的浓度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0.5%的布卡因予以麻醉,观察组采用0.75%的布卡因予以麻醉,对比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不同浓度 布比卡因 妇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电针联合全氟烷基化氟治疗腰麻后头痛的临床疗效。该方法随机将87例腰果头痛分为44例对照组和43例观察组。监测组对全氟辛烷磺酸进行了处理,观察员小组将电针处理与监测组处理相结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颈动脉血流参数(血管内径、峰值速度和阻力指数)以及脑血流图的变化。因此,观察组的处理一向观察组的处理效率(93.0%)高(77.2%),差异在统计上很大(p < 0.05)。差异在统计上有意义(p < 0.05)。术后观察组正常波的比例(83.7%)高于观察组(61.4%),差异在统计上很大(p < 0.05)。结论电针联合氟洛芬酯可明显降低腰麻后头痛的程度且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的脑血流。

  • 标签: 电针 氟比洛芬酯 腰麻后头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0.25%左旋布卡因在硬外麻下乳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并与相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和布卡因比较。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拟在硬外麻下行乳腺区段切除术病人90例,随机分成三组,每组30例,观察组为左旋布卡因(LB组),对照Ⅰ组为罗哌卡因(R组),对照Ⅱ组为布卡因(B组)。所有患者硬外均接受0.25%局麻药浓度。观察各组麻醉起效时间T0、完全起效时间T1、麻醉持续时间T2、总用药量、双上肢Bromage评分、双上肢运动完全恢复时间T3。结果T0、T2、T3及Bromage评分LB组与B组无显著差异,但与R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T1及总用药量LB组与B组、R组均无显著差异。结论0.25%左旋布卡因可为硬外麻下乳腺手术提供良好的麻醉效果,且其麻醉作用与布卡因相似,而较相同浓度罗哌卡因强。

  • 标签: 乳腺手术 左旋布比卡因 硬膜外麻醉 罗哌卡因 布比卡因 麻醉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剂量与注药方向的布卡因对肛肠手术麻醉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行肛肠手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4组,各30例,其中A组给予5mg布卡因向头注药,B组给予5mg布卡因向尾注药,C组给予7.5mg布卡因向头注药,D组给予7.5mg布卡因向尾注药,对比4组的麻醉效果。结果C组、D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相近,但均快于A组和B组,但其感觉及运动阻滞恢复时间长于A组和B组;A组、C组的运动阻滞程度明显高于B组和D组,且其麻醉后的心率、血压变化更加明显(P<0.05)。结论在肛肠手术中采用5mg向尾注射布卡因麻醉效果较好,能促进患者的恢复。

  • 标签: 不同剂量 注药方向 布比卡因 麻醉 肛肠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比重布卡因在老年髋关节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老年髋关节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用0.5%布卡因原液进行麻醉,对照组采用0.5%布卡因加入8%葡萄糖溶液进行麻醉。结果(1)两组麻醉起效时间、平面固定时间、麻醉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术后双下肢运动状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TO对比,观察组麻醉后20分钟、25分钟、30分钟的HR和MAR没有显著的变化,各个时点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TO对比,对照组麻醉后20分钟、25分钟、30分钟的HR明显升高,MAR明显降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选择单纯布卡因(0.5%)的麻醉方案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更加小,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不同比重 布比卡因 老年髋关节手术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氟洛芬酯联合地佐辛对切口痛大鼠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64只,并将这64只随机分为4组进行对比,每组16只。然后使用生理盐水、地佐辛、氟洛芬酯、地佐辛联合氟洛芬酯的形式进行分别构建,进一步细致进行探究。这里使用的是累积疼痛评分方法对其进行行为学评价。结果以生理盐水组为基础,进行有效的对照,地佐辛、氟洛芬酯、地佐辛联合氟洛芬酯的形式累计疼痛评分全部小于生理盐水的累计疼痛评分。几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虽然都可以起到抑制切口痛大鼠疼痛反应的效果,但是,地佐辛联合氟洛芬酯的形式展现了最为显著的效果,可以明显的抑制切口痛大鼠疼痛反应,在临床的应用具有显著的效果,应该被广泛的应用和推荐。

  • 标签: 氟比洛芬酯 地佐辛 痛大鼠行为 切口
  • 简介:[摘要] 目的:考察氟洛芬酯超前镇痛对复杂阻生牙拔除患者的止痛效果。方法:选择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患者 90例,随机抽样将 90例患者分为 3组: I组 (对照组 30例 )不予给药;Ⅱ组 (30例 )在术前 15 min静脉予 50 mg氟洛芬酯,Ⅲ组 (30例 )在手术结束时静脉给予 50 mg氟洛芬酯,疼痛评分采用 VAS评分法 。结果:三组术后 1、 2、 3、 4、 6、 8小时进行观察 ,Ⅲ组与 I组比较,患者疼痛明显缓解 P<0.05;Ⅲ组与Ⅱ组比较,患者疼痛明显降低 P<0.01。术前注射组效果明显优于术后注射组及对照组,且期间未见明显术后不良反应出现 。结 论:氟洛芬酯超前镇痛安全有效,术前 15min静脉注射效果最好。

  • 标签: [] 氟比洛芬酯 超前镇痛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替夫定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7年5月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0例进行随机分组,每组45例,拉米夫定组用拉米夫定治疗;替夫定组用替夫定治疗。就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V-DNA、ALT监测水平和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总有效率、副作用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替夫定组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拉米夫定组,P<0.05。替夫定组副作用发生率明显低于拉米夫定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BV-DNA、ALT监测水平相似,P>0.05;替夫定组患者治疗后HBV-DNA、ALT监测水平均明显优于拉米夫定组,P<0.05。结论替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优于拉米夫定,可改善患者肝功能,降低HBV-DNA载量,且患者耐受性更好,值得推广。

  • 标签: 替比夫定 拉米夫定 慢性乙型肝炎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