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大黄酚对缺氧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培养PC12细胞,建立缺氧致神经细胞损伤模型;缺氧前后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检测PC12细胞增殖活性、光镜观察PC12细胞形态、测定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早期癌基因表达产物(c-fos)荧光免疫组化表达和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的表达;结果大黄酚明显改善缺氧PC12细胞的活力,对损伤细胞形态有改善作用,使损伤细胞的培养上清液中的LDH明显减少;c-fos表达减少,PCR结果分析显示nNOSmRNA在缺氧早期表达.iNOSmRNA主要在缺氧晚期表达.结论本缺氧模型能够引起PC12细胞凋亡现象,大黄酚能减轻PC12细胞缺氧损伤,对神经元细胞有保护作用.

  • 标签: 大黄酚 缺氧损伤 PC12细胞 神经元保护作用
  • 简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脑组织缺氧状态,降低昏迷病人肺部感染的发生对成功抢救十分重要,气管切开则是其有效措施[1].

  • 标签: 气管切开 重型颅脑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合并骨折的漏诊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对1995年1月至2009年12月广东省佛冈县人民医院救治的339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骨折患者中的52例骨折漏诊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分别对接诊医师资历与骨折漏诊的关系,以及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四肢骨折漏诊与未漏诊的患者疗效差异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漏诊原因及提出预防对策.结果52例患者中有56处骨折漏诊,其中脊柱骨折18例,骨盆骨折11例,四肢骨折23例.接诊医师资历与骨折漏诊率有关,接诊医师为住院医师的漏诊率明显高于主治医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肢骨折患者漏诊后的疗效明显低于未漏诊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格规范的体格检查,及时行X线摄片或CT检查,尽早做出正确的病情诊断,合理选择骨折的手术时机,可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病残率.

  • 标签: 颅脑损伤 骨折 漏诊
  • 简介:目的探讨葛根素对大鼠颅脑损伤(TB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葛根素组、中剂量葛根素组和高剂量葛根素组,每组9只。采用Feeney氏自由落体法制备TBI大鼠模型。低、中、高剂量葛根素组腹腔注射葛根素,剂量分别为10、25、50mg/kg。造模后1、3、7d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评价神经功能。造模后7d,干湿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ELISA法检测脑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酶(CAT)、核因子κB(NF-κB)、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aspase-3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Bax、Bcl-2的表达。结果葛根素能显著降低TBI大鼠mNSS(P〈0.05),显著减轻脑组织水肿(P〈0.05),显著降低脑组织MDA、SOD、GSH、CAT、NF-κB、ICAM-1、IL-6、TNF-α、caspase-3水平(P〈0.05),显著下调Bax表达而上调Bcl-2表达(P〈0.05)。结论葛根素可通过减轻颅脑水肿、抑制氧化应激及炎性反应以及调节Bax/Bcl-2表达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 标签: 颅脑损伤 氧化应激 炎症反应 细胞凋亡 大鼠 葛根素
  • 简介:当前手术不可能彻底治愈恶性胶质瘤,因此辅助治疗就非常重要,目前最为成熟、应用最多的是放疗和化疗,化疗和放疗的本质是造成DNA的损伤,导致细胞死亡或凋亡,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然而,一方面,任何细胞在DNA遭受损伤后都会启动一定的修复机制,使细胞免于死亡;另一方面,不同的细胞其DNA修复的能力存在着差异,正常细胞DNA修复能力略强于肿瘤细胞.DNA修复靶向治疗的实质是扩大这种DNA修复能力的差距,加强对肿瘤细胞的损伤,从而提高治疗的效能.本文就DNA损伤修复靶向治疗胶质瘤作一综述.

  • 标签: DNA损伤修复 胶质瘤 放疗 化疗
  • 简介:重型颅脑损伤所致小脑幕切迹疝死残率高,是颅脑损伤治疗的重点和难点.本文回顾我科1998年6月至2003年9月重型颅脑损伤所致小脑幕切迹疝患者89例经手术治疗获救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手术方式、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脑疝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5·12”汶川大地震中颅脑损伤伤员现场伤情特点和急救中的经验教训,为地震致颅脑损伤的现场急救提供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总结自2008年5月12日至2008年5月13日汶川大地震后在重灾区北川和安县现场急救的120例颅脑损伤伤员的临床资料,对致伤原因、伤情分类、救治方法、合并症、治疗措施等进行分析。结果120例伤员中70例因头皮挫裂伤仅予现场处理,清创缝合,预后良好,余伤员急诊处理后转入后方综合医院住院治疗。住院伤员行开颅手术治疗40例,非手术治疗10例,住院5~16d后康复出院46例,死亡4例。结论现场正确处理判断地震致颅脑损伤伤员伤情且积极救治是提高救治水平的关键,并可最大程度地挽救生命,减少损失。

  • 标签: 地震 颅脑损伤 现场急救
  • 简介: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符合标准的172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危险因素。结果172例中,44例并发脑梗死,128例无脑梗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脑疝、弥漫脑肿胀、失血性休克是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伴有脑疝、弥漫脑肿胀、失血性休克的成人重型颅脑损伤,临床应注意防止脑梗死。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脑梗死 危险因素
  • 简介: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交通、建筑等的快速发展,创伤颅脑损伤(traumaticbraininjury,TBI)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创伤颅脑损伤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长期受到世界各国科研工作者的重视。以往的研究重点多在出血性脑损伤、脑水肿的机制和防治等方面。Tawil等报道颅脑外伤患者中8%存在明确的外伤后脑梗死,其死亡率高达45%,合并影像学上脑血管钝性伤的占11.7%。近年来创伤后脑缺血性损伤的研究成为神经外科新的热点,研究主要集中于几个方面:脑血管的直接损伤、脑血管痉挛、脑血管血栓形成及损伤血管修复。

  • 标签: 创伤性颅脑损伤 脑血管
  • 简介:目的探讨创伤后去骨瓣减压的类型及是否二次手术对脑积水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387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手术病人。结果去骨瓣减压病人脑积水发生率为27.0%,保留骨瓣的病人脑积水发生率为3.8%,双侧开颅、二次手术增大脑积水的发生率,骨瓣距中线距离越近越容易发生脑积水结论去骨瓣减压手术和创伤后脑积水有明确的相关关系,骨瓣相对较大、二次手术及骨瓣距离中线近和脑积水的形成有关。

  • 标签: 去骨瓣减压手术 脑积水 骨瓣
  • 简介:因严重颅脑损伤增多和大骨瓣开颅[1]的推广,术后额颞顶颅骨缺损病例不断增多.我们于2000年8月至2003年10月共行颅脑损伤术后巨大颅骨缺损成形术13例,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颅脑损伤 颅骨缺损 成形术
  • 简介:患者男,26岁,2008年12月2日被人发现头部被自制枪击伤后昏迷半小时来院。既往病史不详。查体:体温:36℃,脉搏:120/min,呼吸:20/min,血压:120/80mmHg,昏迷状,刺痛躲避,可发音,无睁眼,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5mm,光反射迟钝,

  • 标签: 枪击伤 下丘脑 损伤
  • 简介:目的采用人胚雪旺细胞移植治疗晚期脊髓损伤,并探讨其疗效及安全。方法显微镜下切除脊髓损伤节段增厚的瘢痕组织,松解粘连,切开囊腔或空洞。取人胚胎背根神经节,培养成雪旺细胞并贴附于可吸收薇乔3-0紫色线及薇乔网的载体上,然后将其移植到脊髓损伤部位。本组共治疗53例,其中男42例,女11例,年龄2~58岁,伤后时间为4个月~19年。结果雪旺细胞移植后2~8w时随访,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脊髓损伤神经功能分类国际标准评价,53例患者的脊髓功能均有部分恢复,其中运动功能由术前(41.49±15.83)分提高到术后(44.62±15.39)分,轻触觉由(57.89±22.87)分提高到(63.94±23.67)分,针刺觉由(55.96±20.99)分提高到(59.68±20.57)分。患者术后无脊髓感染、功能损伤加重及死亡等并发症。术后复查MRI示脊髓无瘤样增生及空洞扩大。结论人胚雪旺细胞移植治疗晚期脊髓损伤安全可行,能促进晚期脊髓损伤患者脊髓神经功能的部分恢复。

  • 标签: 雪旺细胞 移植 晚期脊髓损伤
  • 简介:一般认为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造成患者局部甚至全身的瘫痪.大小便失禁和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消失等功能缺失是永久的。SCI之后的功能缺失主要是因为轴突受到破坏.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死亡还有脱髓鞘变化等所致。而目前治疗SCI缺乏有效的方法。

  • 标签: 细胞移植 脊髓损伤 神经再生
  • 简介:干细胞是指一类具有高度增殖和自我更新能力。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骨髓造血干细胞是较早发现的一类成体干细胞,随后,人们发现骨髓中除造血干细胞外,还存在另一类干细胞,即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MSC),更有报道在脐血中也分离出了MSC。MSC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尤其是可诱导分化为神经样细胞,表达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抗原标志nestin及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抗原标志.甚至出现神经细胞样电活动。

  • 标签: 脐血 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损伤 修复
  • 简介:本文通过对北京某中外合资医院及某三级甲等医院护士工作压力源进行调查比较,发现:医院采用不同的经营管理模式,对护士的工作压力源在"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的问题"有影响,而其他方面影响并不大.即在硬件环境方面有影响,而在软环境方面没有产生根本性的影响.护士工作压力源主要与护理工作本身的性质有关,与社会大的经济、文化环境等有关.要调节护士工作压力源需从软环境方面加大调整力度.

  • 标签: 中外合资医院 中资医院 护士 工作压力源
  • 简介:目的探讨大学生学习压力现状及其与学习倦怠的关系.方法对347例大学生进行施测,运用SPSS11.0forwindowsXP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1)大学生学习压力由强到弱的三个雏度依次是:学习前景压力、学业竞争压力、学习成效压力、课业负担压力、家庭期望压力、学习气氛压力和学习条件压力;(2)学习前景压力、学业竞争压力、学习成效压力、课业负担压力、家庭期望压力、学习条件压力与学习倦怠的情绪低落和行为不当两个维度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学习成效压力、课业负担压力与成就感低有着显著正相关;(3)学习成效压力、课业负担压力、学习条件压力、学习气氛压力对情绪低落具有预测作用;课业负担压力对行为不当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学习成效压力对成就感低具有负向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学习倦怠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不同学习压力对学习倦怠的三个亚成分具有不同的预测作用.

  • 标签: 大学生 学习压力 学习倦怠
  • 简介:目的:探讨加巴喷丁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及其对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期间德州市陵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接受维持血液透析伴随皮肤瘙痒及失眠患者88例,以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以常规方式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给予加巴喷丁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睡眠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72%,对照组为79.54%,观察组治疗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为(4.13±0.98)分,对照组为(6.21±1.25)分,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加巴喷丁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皮肤瘙痒症状及睡眠质量,具有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血液透析 皮肤瘙痒 睡眠质量 加巴喷丁
  • 简介:1对中枢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和再生的认识现状中枢神经损伤后的康复任务是十分繁重和重要的,由此带来的经济负担也十分沉重.多年来,人们对中枢神经损伤后的再生与康复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但进展甚微,原因可能有:①神经元本身缺乏再生能力.②神经营养因子生成不足,包括靶源营养因子的供给因轴突断裂而中断.③细胞外基质不适宜,损伤后产生了神经元生长的抑制因子.④损伤后局部胶质细胞形成坚硬的瘢痕,阻碍轴突的生长、穿过等.

  • 标签: 中枢神经损伤 神经再生 神经修复 神经营养因子 细胞外基质 髓鞘蛋白
  • 简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恢复期如何正规治疗,尚无统一规范,疗效亦无法具体衡量。我科自2006年至2009年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9例,恢复期通过综合治疗,治疗前后采用Karnofsky功能评分(Karnofskyperformancescale,KPS)评估生活质量,较GOS预后评分法疗效更直观,现介绍如下:

  • 标签: 颅脑损伤 中西医结合 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