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陈旧树脂表面形态学改变以及对新旧树脂间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制备Z350纳米树脂样本10例,浸泡于37℃蒸馏水中1个月后,使用同种树脂完成样本制备,用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样本的表面及切面进行形态学观察。万能材料试验机上测定材料的微拉伸强度。结果:陈旧树脂表面纳米填料颗粒从树脂基质中消失,且新旧树脂间存在间隙,陈旧树脂修复后微拉伸强度明显降低。结论:新旧树脂界面是导致树脂粘结强度下降的薄弱区。

  • 标签: 树脂 陈旧性 粘结强度 形态学 超微结构
  • 简介:就作者已知.这是第一个病例报告表明牙源癌向骨骼肌分化(横纹肌肉瘤)。本文将描述这种侵袭牙源性肿瘤的组织学和临床特征。在英文文献中,仅报告有2例牙源性肿瘤伴肌分化:分别是良性牙源性肿瘤(成釉细胞瘤)分化成横纹肌肉瘤和牙源肉瘤伴平滑肌分化。普通开业医师应该了解,牙源性病变可能为恶性,即使这种情况极为少见,并且所有取自口腔的组织标本都应送病理活检。

  • 标签: 肿瘤 牙源性癌 牙源性肿瘤 横纹肌肉瘤
  • 简介:目的研究中国东北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自我评价与临床检查指标之间的关系,探讨口腔自评作为治疗需要指标的可行。方法抽取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该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的方法对东北三省1084名老年人(65~74岁)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和问卷调查。被检查者应用LIKERT三分量表法(好、中、差)分别对自己的口腔健康状况,包括牙齿、牙龈和口腔卫生状况进行评价。临床检查指标:龋病情况,包括开放龋的牙数、缺失的牙数;牙周情况,包括牙龈出血的牙数、牙周袋深度≥4mm的牙数、附着丧失≥4mm的牙数。采用多项式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口腔临床检查与老年人自我评价之间的关系。结果调整协变量后,口腔中开放龋的牙数、缺失的牙数与口腔健康状况自我评价有关。自评牙龈和口腔卫生状况“好”的老年人,临床检查中牙龈出血的牙数较少。结论口腔状况的自我评价与一临床检查的结果显著相关,自我评价是反映口腔健康状况的较好指标,可以作为衡量中国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的筛查指标。

  • 标签: 自我评价 老年人 口腔健康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牙周炎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之间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66年至2014-12-30)、EMBASE(1974年至2014-12-30)、CNKI(1979年至2014-12-30)和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1997年至2014-12-30),并手工检索相关杂志及会议论文集中未发表的文献.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病例对照研究,合计1068例患者,其中RA组556例,非RA组512例.8个研究的合并分析结果显示,RA组临床附着丧失(CAL)程度重于非R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99,95%CI(0.81,1.77)].6个研究的合并分析结果显示,RA组牙周袋深度(PD)大于非R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74,95%CI(0.59,0.89)].5个研究的合并分析结果显示,RA组探针后出血(BOP)重于非R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7.72,95%CI(5.66,9.78)].2个研究的合并分析结果显示,RA组牙龈指数(GI)水平高于非R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24,95%CI(0.14,0.34)].3个研究的合并分析结果显示,RA组与非RA组之间的菌斑指数(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08,95%CI(-0.13,0.28)].结论RA患者更易罹患牙周炎或其牙周炎病情容易加重.鉴于本Meta分析纳入的研究数量较少且病例不多,以及测量指标不全面等影响论证强度及全面的因素存在,以上结论尚需开展更多大样本、高质量、长期随访的研究来加以验证.

  • 标签: 牙周炎 类风湿关节炎 META分析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目的:研究激光焊接钴铬-镍铬合金的体外电化学行为及离子释出情况。方法:在体外模拟口腔环境中,测出激光焊接钴铬-镍铬合金阳极极化曲线及特征指数;检测激光焊接镍铬-钴铬合金在小同时间的离子释出情况,以钴铬合金、镍铬合金为对照。结果:钴铬合金自腐蚀电位低于镍铬合金,激光焊接钴铬-镍铬合金的自腐蚀电位、维钝电流密度、破裂电位介于前两者之间t激光焊接镍铬-钴铬合金,镍离子释出量7日后少于镍铬合金,钴离子释出量始终高于镍铬合金。结论:激光焊接钴铬-镍铬合金后,钴铬合会的阳极保护作用可减少镍铬合金镍离子释出,有助于改善镍铬合金生物相容;激光焊接钴铬-镍铬合金,对其整体耐腐蚀未有较大影响。

  • 标签: 牙科合金 激光焊接 耐腐蚀性
  • 简介:多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可以从人牙周膜(PDLs)组织中分离和大规模扩增,为牙周再生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种子细胞来源。目前,衰老对问充质干细胞(MSC)及其细胞性能的影响尚不明确。本项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年龄组的阻生第三磨牙牙周膜干细胞(PDLSCs)的特点,并比较它们的多能和再生能力。将来自90颗新鲜拔除的第三磨牙牙周膜组织,根据捐献者年龄分为四组。

  • 标签: 人牙周膜干细胞 牙周再生 多能性 衰老 阻生第三磨牙 牙周膜组织
  • 简介:阻塞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具有潜在致死危险的复杂疾病.此病的治疗方法较多,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点.口腔矫治器与其它治疗方法相比,有其独特的优点,它作为一种保守治疗方法,已被成功地应用于此病治疗.本文综合国内外有关文献报道,对各种口腔矫治器的分类及作用原理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口腔矫治器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作用机制 保守治疗
  • 简介:逆行牙髓炎是牙周途径引起的牙髓病变,临床上既有牙周炎的表现,又有牙髓炎的症状,治疗棘手,效果欠佳^[1]。由于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意识到保存患牙的重要,因此要求医生进行保守治疗而拒绝拔牙。近年来,笔者以探索和提高逆行牙髓炎的疗效为目的,对56例逆行牙髓炎患者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并于治疗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完成随访观察,结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逆行性牙髓炎 综合治疗 老年人
  • 简介:目的:总结老年人多数牙列缺损的临床修复体会,探讨老年患者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方法:对276例老年多数牙列缺损患者分别设计殆垫式、连续卡环式、连续卡环加胎垫式可摘局部义齿,其中179例余留牙有残根、残冠患者,先作根管治疗,然后按以上形式设计覆盖式可摘义齿。对修复效果作戴修复体时及戴后3月、3年随访,标准分为好、差两个等级。结果:276例复查结果:满意度调查,好均为100%,(P〉0.05)。咀嚼功能检查,戴后3月,好为100%,3年好为99.3%,(P〉0.05)。基牙牙周情况检查,戴后3月,好为100%,3年好为97.1%,(P〉0.05)。结论:对老年人多数牙列缺损患者,应根据患者口腔情况设计最佳个体修复方案,制作适合老年人生理特点的可摘局部义齿。

  • 标签: 老年人 牙列缺损 义齿 局部 可摘 设计
  • 简介:目的探讨微创技术在复杂面中部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在三维CT检查后,对23例复杂面中部骨折的患者采用原伤口、多个面部小切口、口内前庭沟切口、辅助内镜或穿颊器等微创技术相结合的术式及坚固内固定技术,进行骨折的整复和功能重建.结果术后1、3、6个月复查,全部患者的开口度正常,咬合关系良好,功能及面形恢复较好,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应用微创技术治疗复杂面骨骨折,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面中部骨折 复杂性骨折 穿颊器 内镜 微创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树脂与陈旧树脂间的微拉伸强度差异。方法:制备可乐丽菲露AP-X树脂样本30例,浸泡于37℃蒸馏水1个月,表面经金刚砂车针研磨后随机分为3组:A组涂布粘结剂后与可乐丽菲露AP-X新鲜树脂粘结;B组涂布粘结剂后与3MZ250新鲜树脂粘结;C组涂布粘结剂后与登士柏TPH新鲜树脂粘结。制备试件后,在万能材料试验机上测定材料间的微拉伸强度。结果:B组微拉伸强度最大,C组次之,A组最小,3组间有显著差异。结论:陈旧树脂缺损的修复可以不要求使用同种树脂,使临床应用简洁化。

  • 标签: 陈旧性树脂 微拉伸强度
  • 简介:目的描述一种利用计算机数值控制(computernumeric-controlled,CNC)铣造技术制作种植体支持式修复体的整体钛支架的新技术,并与常规铸造修复体支架的适合度进行比较。材料和方法本实验研究的20位患者均在无牙下颌植入5个标准的Branemark种植体。用三维摄影测量学技术测出最初10个用CNC铣制支架修复体的适合度,并测量支架桥接圈中心点变形与工作模式替代体的关系。测量结果与10个随机选取的常规铸造支架修复体进行比较。结果二组间差别无显著意义。完成修复体上桥接圈三维形变范围是3-80μm;没有观察到消极吻合的支架(passiveframework)。水平方向的形变(x和y轴)比垂直方向的形变(z轴)大。结论最初的CNC铣制修复体与常规铸造支架的吻合精确度有可比。因此,这一新技术能作为种植修复体支架常规制作的一种有根据的选择方法。

  • 标签: 数控铣制钛支架 无牙颌 种植 精确性
  • 简介:患者,女,24岁.主诉:“上下牙突,影响美观”求治.诉有口呼吸不良习惯史.无外伤史、正畸治疗及拔牙史.全身状况较好,无全身系统性疾病,其父类似错(牙合).一、临床检查1.面部检查:正面观左右基本对称,微笑像时露龈2mm;侧貌凸面型,颏部明显后缩,开唇露齿,面下1/3较长.2.口内情况:恒牙(牙合),双侧磨牙中性关系,尖牙起始远中关系,前牙覆(牙合)约2mm,覆盖约3mm.上颌中线基本居中,下颌中线左偏约0.5mm.上下牙列排列基本整齐.扁桃体正常.3.关节检查:开口度正常,开口型右偏,双侧颞下颌关节区无压痛,偶有弹响.

  • 标签: 微螺钉种植支抗 Ⅱ类高角 患者 全身系统性疾病 牙(牙合) 颞下颌关节
  • 简介:患者女,15岁。主诉:前牙开(牙合)。一、临床检查1.口外:面部不对称,下颌右偏,凹面型,高角,面下1/3过长。2.口内:双侧磨牙关系完全近中,全牙列反(牙合),二、X线检查侧位片显示上颌后缩,下颌前突,高角,开(牙合)。正位片显示下颌右偏。左手腕显示:Fishman骨骼成熟指数SMI为11。

  • 标签: 下颌第二磨牙 手术矫正 畸形 骨性 拔除 面部不对称
  • 简介:作者通过70名12岁儿童的X线头颅侧位像、手腕部X线像及身高测量,横向研究了青春期身体各部分──下颌骨长、颈椎骨长、手指骨长及耳高生长的同步。分以Grave法分析了生长阶段。研究了籽骨和颈椎齿状突骨板出现骨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青春生长快速期四部生长密切相关,具有同步。故不仅可用身高也可用颈椎或手指骨长的增长变化来预测下颌骨的生长。(2)12岁儿童中40名女童均处于生长高峰期。而30名男童仅20名处于高峰期,且其中11名为刚进入高峰期。另外8名处于加速期,2名未达加速期。(3)第二颈椎齿状突骨板骨化象和籽骨骨化象一样,可作为判断下颌骨青春性生长高峰期的一项指标,这对于正畸临床选择矫治时间,确定设计及推断予后是有意义的。

  • 标签: 下颌骨 颈椎 手腕骨 同步性
  • 简介:患者女,初诊年龄12岁。主诉要求矫治地包天。患者身体健康,无口腔不良习惯及全身系统性疾病史,家族中无相似错殆畸形患者。一、临床检查:患者息止骀位时正面观颜面左右基本对称,正中殆位时颏部轻度右偏。垂直向上,面下三分之一较长。侧面观基本呈直面型,上颌发育稍显不足见(图1)。

  • 标签: 固定矫治器 骨性Ⅲ类 前方牵引 畸形 治疗 口腔不良习惯
  • 简介:第三磨牙先天缺失和阻生是现代人肌肉、颌骨和牙齿不平衡退化的重要体现,出现在口腔各类错(牙合)畸形中.第三磨牙的存在和缺失是否会影响错(牙合)畸形的形成和矫治后的复发,正畸治疗是否会影响第三磨牙的萌出,临床上正畸医生如何对第三磨牙进行合理取舍,这些问题为正畸医生所关注.

  • 标签: 第三磨牙 错(牙合)畸形 正畸
  • 简介:通常从易获得的组织中产生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更容易满足临床应用需求。牙龈是一种非常容易获得的组织,在牙科治疗中经常被切除,并作为医学废物被处理掉。从这样的牙龈组织中分离细胞,病人所受痛苦极小。方法和结果:本实验中将4个因子(Oct3/4、Sox2、Klf4和C—Myc,形成GF—iPS-4F细胞)或3个因子(和GF—iPS-4F细胞相似,

  • 标签: 牙龈成纤维细胞 多能干细胞 诱导性 牙龈组织 临床应用 牙科治疗
  • 简介:本文主要介绍一种简单而又有效的前上颔美学区的可控辅助牙槽嵴扩增技术(controlIedassistedridgeexpansion.CARE)。牙槽骨萎缩及牙槽嵴狭窄导致了种植窝制备的困难.CARE外科技术有效地利用了骨膜保护结构和骨膜下嵴顶部松弛切口.具备高度的可预见性,可以用于无牙颌的狭窄牙槽嵴的扩增。压电外科技术的精确应用及萎缩牙槽骨水平推开器和循环骨冷却系统的辅助应用.使种植外科过程具备了高度的可预见性.它可以实现即刻种植.不但减少了患者的治疗时间、并发症发病率、种植体功能丧失率及总体费用,同时也增大了萎缩上牙槽嵴的自体骨量。

  • 标签: 扩增技术 牙槽嵴 可控性 种植窝 牙槽骨萎缩 电外科技术
  • 简介: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一类常见的由EB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由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被误诊。本文报道1例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的IM,结合文献对该疾病的临床表现、病原学诊断、抗病毒治疗及激素治疗方面进行讨论、分析。

  • 标签: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EB病毒 抗病毒治疗 激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