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洁悠神长效抗菌材料治疗妊娠期皮肤瘙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诊断为妊娠期皮肤瘙痒的60例孕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基本检查后实验组给予洁悠神长效抗菌材料喷洒,对照组给予炉甘石洗剂治,均连续使用7天,观察用药后7天两组受试者。结果两组用药前和用药后7天,实验组皮肤瘙痒及皮肤损害症状改善明显。结论洁悠神长效抗菌材料可以改善妊娠期皮肤瘙痒症状,在孕期用药受到限制的情况下,提供了一种有效、安全有效的用药选择。

  • 标签: 妊娠期 皮肤瘙痒 洁悠神长效抗菌材料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皮肤康洗液治疗患者二便失禁引起的皮肤湿疹的护理观察。方法以随机对照方式,治疗组采用皮肤康洗液湿敷,每天1次,每次半小时,连续7天;对照组采用金霉素药膏涂擦,每天1次,连续7d。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及7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起效时间短,不良反应轻。结论皮肤康洗液湿敷治疗患者二便失禁引起的皮肤湿疹疗效肯定,安全好,且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

  • 标签: 皮肤康洗液 皮肤湿疹 湿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难治皮肤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患者总例数为160例,其入院治疗的时间为2017年3月—2018年3月,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的方法,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方法。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远远低于观察组的患者,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81.25%,对比差异,(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难治皮肤病护理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效果理想,对患者的康复十分有利。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难治性皮肤病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维持血液透析并伴有皮肤瘙痒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血液透析皮肤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实验组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维持血液透析并伴有皮肤瘙痒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照的护理效果,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皮肤状况,在临床值得推广。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皮肤瘙痒 临床护理要点
  • 简介:摘要变态反应皮肤病是由变态反应引起的一组炎症皮肤病,地锦草提取物不但对此类皮肤病形成的内因有作用,并且对外部临床表现有作用。

  • 标签: 地锦草 过敏 皮肤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2457例变应鼻炎(AR)患者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了解本地区AR患者变应原分布特点,并提供预防治疗AR所需临床依据。方法针对疑似AR患者进行26种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皮试阳性2457例,记录致敏变应原,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皮试阳性患者中吸入变应原占比最高为粉尘螨87.2%,其后依次为屋尘螨86.6%、交链孢霉19.5%、特异青霉6.5%、艾蒿5.2%、悬铃木属4.8%,食入变应原最高为小虾13.3%,双重阳性患者变应原主要为粉尘螨和屋尘螨。皮试阳性患者分为2组,A组为6-18岁,B组为>18岁,两组患者粉尘螨、屋尘螨阳性占比无明显差异(P>0.05),而A组中交链孢霉阳性占比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扬州市导致变应鼻炎的变应原中,粉尘螨、屋尘螨最为常见,是防治重点,但青少年患者中,交链孢霉也是重要变应原。

  • 标签: 鼻炎 变应性 变应原 皮肤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皮肤受累概率及切除皮肤范围。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0例乳腺癌患者的肿物表面皮肤作连续切片病理检查,统计皮肤受累情况。结果100例乳腺癌中,仅有3例Paget患者的皮肤受累,其皮肤受累概率为3%。结论乳腺癌患者的皮肤受累概率较低,若无受累迹象,乳腺癌手术的皮肤切除范围可酌情减少,以不影响皮瓣存活为宜。

  • 标签: 乳腺癌 皮肤受累概率 切除范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外伤颅脑损伤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救治的149例急性外伤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提出观察时的注意事项及护理措施。结果救治成功恢复良好116例,中度致残16例,重度致残7例,死亡10例。结论近年来随着交通工具及高空作业的不断增加,急性颅脑损伤的发生率也随着上升,在收治此类患者后,我们通过加强对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等的临床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及给予手术治疗处理,同时做好呼吸道护理、饮食护理、皮肤及併发症护理及各种管道的护理后,提高了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降低了死亡率和致残率,现将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收住的149例急性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外伤性 颅脑损伤 临床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外科理念”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2月我院外科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损伤控制外科理念”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处理。结果患者的生存率有了显著地提高。结论“损伤控制外科理念”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不仅具有临床指导意义,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损伤控制性外科理念 基层医院
  • 简介:摘要通过近两年来的30例失血性休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以探查前瞻的失血性休克的观察重点,对失血性休克的积极救治的临床意义。其中20例患儿入院表现异常烦躁,5例患儿神志淡漠,5例患儿表现正常,通过对其生命体征及意识的观察,可以提早发现休克指征,预防休克加重有较满意的效果。

  • 标签: 实质性脏器损伤 休克前期 观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浮膝损伤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回顾总结2011年8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39例创伤浮膝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结果术后随访2年,根据Karlstro评定标准优13例,良14例,尚可8例,差4例。结论围手术期的护理对手术的成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创伤性浮膝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期的护理需求进行质研究,探索科学有效的脊髓损伤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接收治疗的100例脊髓损伤患者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康复期的生存质量、患者具体个人信息、社会人口统计学指标、生理学指标和功能活动指标等进行考察和分析(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评估影响患者康复期生活质量和治愈时间的主要因素,总结患者重点护理需求,设定具有针对的护理项目。结果影响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期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有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康复治疗方法等,患者的护理需求应从这几个主要方面入手。结论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期的护理需求的质研究对于促进护理方式的选用和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影响患者康复期生命质量的社会人口统计因素、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以及康复期治疗方法等。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护理方式,可以有效保障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期的生活质量,促进疾病康复。

  • 标签: 脊髓损伤患者 康复期 护理需求 质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MRI在外伤视神经损伤中的诊断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外伤视神经损伤患者1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行CT检查和MRI检查,由专业医师阅片。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视神经损伤检出率,分析MRI影像学特征,并观察其它损伤情况。结果MRI检出16例(88.9%),CT检出15例(83.3%),组间差异不明显,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特征表现为视神经局部变粗、密度增高,向两侧弯曲变形,边界模糊,眼眶骨质骨折压迫视神经等。18例患者中视神经管周围骨折13例(72.2%)、眼眶骨折11例(61.1%),眼眶积气8例(44.4%),颅内积气5例(27.8%),筛窦积血4例(22.2%),蝶窦积血7例(38.9%)。结论MRI诊断外伤视神经损伤效果确切,不仅检出率高,还能够呈现软组织损伤和特征,对于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视神经损伤 MRI 诊断效果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血管高血压的肾血管损伤情况,指导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入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高血压中心2013年6月-2016年6月完善肾动脉造影检查并诊断为肾血管高血压的患者44例,部分患者完成了肾静脉取血、肾脏ECT检查,分析44例肾血管高血压患者的肾动脉造影结果及临床特点。肾一级血管是指肾动脉主干,肾二级血管及以下分支是指叶间动脉、弓状动脉、小叶间动脉等分支血管,肾血管损伤定义为肾血管存在狭窄、闭塞、动脉瘤其中一种表现者。结果双侧肾血管损伤35例(79.55%),单侧肾血管损伤9例(20.45%);肾一级血管损伤或同时合并肾二级血管及以下分支损伤15例(34.09%),单纯肾脏二级血管及以下分支血管损伤29例(65.91%)。(1)肾动脉造影表现15例(34.09%)患者存在肾一级血管狭窄和(或)闭塞;35例(79.55%)患者存在肾二级血管狭窄和(或)闭塞改变,病变血管以叶间动脉(34例,77.3%)和(或)弓状动脉(14例,31.8%)受累最常见,小叶间动脉(4例,9.1%)受累相对较少;20例(45.45%)患者存在肾血管微血管瘤形成,4例(9.09%)患者存在肾二级血管及以下分支血管节段狭窄和狭窄后扩张交替出现。(2)28例患者行双肾ECT检查(56个肾脏),38个(67.86%)肾脏肾小球滤过率(GFR)降低(29.59±17.88)ml/min,38个(67.86%)肾脏肾血浆流量(ERPF)降低(150.42±90.06)ml/min。其中18例单纯肾二级血管及以下分支血管损伤患者双肾ECT示,24个(66.67%)肾脏肾小球滤过率降低(28.22±12.75)ml/min;25个(69.44%)肾脏肾血浆流量降低(149.13±67.14)ml/min。(3)36例患者行坐位肾素活性测定(5.97±3.86),29例(80.56%)患者坐位肾素活性增高。结论肾血管高血压肾脏二级血管及以下分支血管的损伤多累及弓状动脉和叶间动脉,多伴有狭窄、闭塞、微血管瘤形成,提示肾脏二级血管及以下分支血管的病变参与了肾血管高血压的病理生理过程。

  • 标签: 肾血管性高血压 肾血管损伤 血管狭窄 血管闭塞 微血管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胆外科应用损伤控制手术的临床作用与效果。方法选取58例外科肝胆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28)和观察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损伤控制手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致死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具有明显的优势,差异具有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死亡率为14.3%,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6.7%)和致死率(3.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针对损伤控制手术对于肝胆外科损伤患者的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作用,能有效降低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同时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致死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肝胆外科 损伤控制性手术 临床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针“天枢”穴对胰源损伤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饲养的30只健康清洁级SD大鼠建立SD大鼠胰源损伤模型。并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假手术组共三组,每组10只。以电针天枢穴治疗为电针组,以针药结合治疗(给予地塞米松的同时辅以电针干预)为假手术组,比较三组治疗效果,明确电针疗法的辅助治疗作用。三组分别留取肺组织进行肺水含量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中TNF-α与AQP-1表达情况,比较三组疗效差异。结果AQP-1与TNF-α在正常肺组织及胰源损伤肺组织中均存在表达,但在胰源损伤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电针能影响AQP-1的表达。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清TNF-α和肺微血管内皮组织AQP-1含量比较为模型组>电针组>假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天枢穴对胰源损伤可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

  • 标签: 电针 胰源性肺损伤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损伤控制外科(DCS)技术在腹部多发伤治疗中各阶段的护理管理措施效果。方法我院从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共收治48例腹部多发伤患者损伤控制外科治疗后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方法进行回顾分析、总结经验。结果经细致观察和护理,复苏后48例患者均于48~72h顺利地再次手术,共治愈43例(89.5%)死亡5例(10.4%)。结论腹部多发伤后病情复杂、变化快,全面掌握病情动态变化,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是患者成功实施DCS的保证。DCS的合理应用及有效护理管理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

  • 标签: 腹部多发伤 损伤控制性外科 护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