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996-03~1998-03,我院对10例急性下肢动、静脉患者施行了溶栓疗法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中男7例,女3例;年龄35~60y。双下肢者2例,中央型血栓4例,外周型血栓4例,混合型血栓2例。10例均为急性发病,平均发病时间为3.5~8.5h。下肢静脉7例。下肢动脉血栓3例。10例都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有外伤骨折史者7例,有手术史者7例,在其原发病的基础上发病者2例(肺癌1例、动脉粥样硬化1例)。静脉均有患肢疼痛,活动受限,皮肤颜色青紫、淤血,皮温低,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患肢髌上10cm处较健侧增粗6~8cm,髌下10cm处较健侧增粗4~5cm。动脉血栓患者有皮温低,足背动脉动减弱或消失,患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下肢动脉 溶栓治疗 患肢疼痛 尿激酶 肺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综合预防护理应用于ICU中所取得的静脉管理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1月于我院重症监护室就治的60例病例为观察样本,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处置,获得对照组30例以及试验组30例,对照组按重症监护室常规模式施护,试验组于此基础之上,针对下肢静脉问题加用综合预防护理,对两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重症监护室入住病例下肢静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综合预防护理应用于ICU静脉干预之中,可显著降低血栓概率,深得ICU入住者高度认可。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综合护理 预防护理 深静脉血栓
  • 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下肢骨折术后静脉临床诊断中联合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D-二聚体检测的价值。方法:分析对象选择于2021.8~2022.8就诊于我院的下肢骨折患者90例,随机方式进行分组分析,45例联合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D-二聚体检测进行诊断的患者分入试验组,45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的患者分入对照组,对比和观察诊断效果。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试验组诊断准确率明显较高,误诊率明显较低(P

  • 标签: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 彩色多普勒超声 D-二聚体
  • 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下肢骨折术后静脉临床诊断中联合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D-二聚体检测的价值。方法:分析对象选择于2021.8~2022.8就诊于我院的下肢骨折患者90例,随机方式进行分组分析,45例联合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D-二聚体检测进行诊断的患者分入试验组,45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的患者分入对照组,对比和观察诊断效果。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试验组诊断准确率明显较高,误诊率明显较低(P

  • 标签: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 彩色多普勒超声 D-二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在胸腰椎骨折手术后预防下肢静脉(DVT)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23年5至11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太原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根据实施的护理措施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护理前和护理后7天内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以及下肢静脉流速、疼痛评分(VAS评分)、康复指标和DVT预防效果来进行评估。结果:经过7天的护理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凝血功能指标PT、FIB、D-D均有所改善,而且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后1天、3天和7天时,试验组下肢静脉流速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试验组的VAS评分和静脉评分低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更快并且早期活动恢复时间也缩短了,并且这些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重要的是,在试验组中发生DVT的比率(6.06%)明显低于对照 组(30.30%) ,而且 DVT 持续时间也相应地缩 短了,并且这些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 . 05 ) 。结论: 在胸 腰 椎 骨 折 手 术 后 应用 预 见 性 护 理 可以 改 善 凝 血 功能, 减 轻 手 术 对 下 肢 静 脉 血液 流速 的 影响, 缩 短 康 复 进程 , 并 降低 手术 后 的 疼 痛感 ,从而有效地预防 下肢静脉 血 栓形成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胸腰椎骨折术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重症监护病房脑出血患者预防下肢静脉形成的有效性。方法:共纳入丹阳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40例脑出血患者,收治时间段为2020年8月-2021年8月,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两组,观察组共20例,对照组共20例,均实施常规护理,但观察组进一步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下肢静脉发生率、展开护理工作后的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下肢静脉发生率分别为0.00%、20.00%,数据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价龙发伤科七味片预防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静脉形成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的方法,将5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服用龙发伤科七味片和三七伤药片,于手术后第10日测量2组病例双侧大腿及小腿围的差值,行患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龙发伤科七味片组预防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静脉形成的效果优于三七伤药片组,两组结果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龙发伤科七味片预防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静脉形成效果满意。

  • 标签: 深静脉血栓形成 龙发伤科七味片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血栓弹力袜在ICU静脉风险高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9月-2020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分组这一方式,将患者以每组10例划分为2组,并应用不同方式。实验组运用常规预防静脉的相关措施与血栓弹力袜,对照组利用常规预防静脉方法与空气压力波仪治疗。对2组患者的双下肢周径差值、双下肢静脉流速度、D-二聚体比较。结果 在治疗前,2组患者无显著差异。在治疗之后,实验组在双下肢周径差值、D-二聚体对比中,明显低于对照组。在双下肢静脉流速度比较中更高。并且,差异明显。结论 对于ICU患者而言,实现对静脉的预防是重点,护理人员需要实现对血栓弹力袜的有效推广。

  • 标签: 血栓弹力袜 深静脉血栓 ICU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III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及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等血栓四项联合检测在恶性肿瘤患者静脉形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1年9月入选的74例患者(其中12例患者存在静脉)作为本次研究观察组,另选择74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参与研究者进行血栓四项检查,比较血栓四项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PIC、TAT、t-PAIC、TM分别为(0.79±0.31)ug/mL、(10.95±2.14)ng/mL、(8.96±2.06)ng/mL、(11.05±3.51)TU/mL,指标高于对照组(0.40±0.13)ug/mL、(1.00±0.52)ng/mL、(1.00±0.32)ng/mL、(5.00±1.20)TU/mL,P

  • 标签: 血栓四项 恶性肿瘤 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早期护理干预模式对下肢骨折患者静脉及生活质量水平的干预效果。方法:在2022年03月-202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中选取78例进行分析。遵从双色球法分组,基础组39例实施基础护理干预模式,分析组39例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模式。评析指标:二组的生活质量水平、住院时长、静脉发生率。结果:在干预后,分析组的生活质量水平高于基础组,且住院时长较短(P<0.05);分析组的静脉发生率低于基础组(P<0.05)。结论: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模式,可以使下肢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同时,还可缩短住院时长,减少静脉形成,值得使用。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模式 下肢骨折 生活质量水平 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快速康复外科干预模式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下肢静脉的预防效果。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我院自2021年1月至2022年11月期间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100例,分成两组,实施不同护理措施,比对临床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发生率为2.00%,显著低于对照组14.00%,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凝血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术后下肢静脉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 下肢深静脉血栓 恢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循证护理对颅脑术后预防静脉的效果。为颅脑术后患者如何预防静脉提供护理参照。方法:选择2019年1月到2020年12月期间入住我院行手术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60例,将其按手术日单双号分为常规组,研究组,单号定为常规组,双号定为研究组,各30例。常规组患者接受神经科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接受新型护理模式循证护理,常规组和研究组均予护理干预至出院。术前、术后3天,一周,两周,对比常规组和研究组在本次住院期发生下肢静脉等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结果:(1)研究组患者静脉率及并发症率均低于常规组;(2)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均高于常规组,符合(P

  • 标签: 循证护理,颅脑手术,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分析循证护理用于颅脑手术后预防静脉中的作用。方法:2021年1月到2021年9月,选取102例颅脑疾病并接受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以及循证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结局。结果:观察组通过接受循证护理干预之后,其静脉发生率以及凝血功能等指标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用于颅脑手术后预防静脉中的作用显著。

  • 标签: 循证护理 颅脑手术后 深静脉血栓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机械通气患者静脉(DVT)的预见性护理措施。方法 将本院2022.1~2023.1收治的82例COPD机械通气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各含41例的干预组(预见性护理+常规护理)与参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与DVT发生率。结果 护理前,两组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无差异,P>0.05;护理后,干预组FIB水平低于参照组,而TT、APTT、PT水平均高于参照组,P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机械通气 深静脉血栓 预见性护理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下肢静脉(DVT),探究针对性护理的临床影响。方法  将我院2021年4月~2022年4月收录的78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成两组各39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行针对性护理,将临床效果(疼痛情况与关节功能、DVT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有差异(P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老年患者 股骨粗隆间骨折 DV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下肢静脉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诊治的104例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并按护理方案不同进行分组:将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者设为对照组(n=52),将采取前瞻性护理干预者设为研究组(n=52),就两组患者下肢静脉发生率以及护理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研究组的下肢静脉形成率(3.85%)低于对照组(19.23%)(2=6.029,P=0.014);②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PT、TT、APTT水平分别为(16.09±1.05)s、(19.67±1.26)s、(29.97±1.52)s明显高于对照组(14.98±1.18)s、(18.75±1.53)s、(27.42±2.61)s,FIB水平(1.25±0.05)g/L明显低于对照组(1.48±0.11)g/L,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68、3.347、6.088、13.726,P=0.000、0.001、0.000、0.000)。结论:前瞻性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下肢静脉的预防作用明显,可有效纠正患者凝血指标,值得借鉴。

  • 标签: 前瞻性护理干预 脑卒中 常规护理模式 下肢静脉血栓 预防作用 凝血指标
  • 简介:目的观察围产期的孕妇预防下肢静脉里优质护理的作用。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某院进行剖宫产的产妇16例,按照护理手段不同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病人采取常规护理手段进行护理,观察组病人是优质护理加上足底静脉泵等物理的预防对策展开护理。结果对照组出现症状的产妇有2例,出现的概率为12.22%,而观察组出现率为1.11%,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对照2组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的情况,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其中对照组55.56%(50/90)与观察组94.44%(85/90)。结论围产期孕妇采取优质护理能纠正病人血浆高凝的状况,减少DVT的出现率。

  • 标签: 围产期,孕妇 下肢静脉 血栓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下肢骨折患者护理过程中循证护理措施对下肢静脉等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2年6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20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循证护理),各60例。结果:研究组术后下肢静脉、感染、疼痛等并发症较对照组少,差异显著(p

  • 标签: 下肢骨折 循证护理 下肢静脉血栓
  • 简介:患者,男,40岁,有重体力劳动史,以"左上肢肿痛4天"于2009年4月16日入院。患者于4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肢肿痛,疼痛为胀痛,与体位无关,因疼痛致上肢不能活动。无昏迷、惊厥、抽搐;无持续性高热、寒战、口干;有盗汗,无低热、午后潮热;无头痛、呕吐、烦躁不安、谵妄;无窦道、流脓;无任何部位骨折。出现上述症状后,在当地医疗单位予口服阿莫西林胶囊、云南白药,外用红花油,无明显好转,遂来我院。

  • 标签: 左上肢 静脉血栓 阿莫西林胶囊 2009年 持续性高热 午后潮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