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8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周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方法选择82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埃索美拉唑(20mg,每日2次)加左氧氟沙星(200mg,每日2次)加阿莫西林(1000rag,每日2次),治疗7天后继续用埃索美拉唑20mg,每日1次,3周。对照组采用埃索美拉唑(20mg,每日2次)加甲硝唑(400mg,每日2次),加阿莫西林(1000mg,每日2次),治疗7天后继续用埃索美拉唑20mg,每日1次,3周。疗程结束4周后复查胃镜和HP,观察HP根除率,症状缓解率、溃疡愈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HP根除率分别为92.7%和75.6%,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症状缓解率、溃疡愈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5.1%和90.2%,95.1%和92.7%,22%和19.5%,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加左氧氟沙星加阿莫西林三1周疗法是根除HP的理想方案。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幽门螺杆菌 埃索美拉唑 左氧氟沙星 阿莫西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四法在湿热瘀结型盆腔炎中的治疗效果和机制,为临床实践总结经验。方法:我院于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10月期间收治的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患者中,从中选择了 11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病例,采取计算机随机数字分组法进行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病例数均为 59例,后者接受中医四法治疗,前者接受西药抗炎治疗,分析比较二者治疗后的总体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积分分别为( 21.40±1.45)分、( 4.35±1.12)分,对照组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积分分别为( 21.38±1.52)分、( 9.68±1.16)分,两组的症状、体征积分在治疗后均有了明显的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 P< 0.05);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的无效者较少,对照组相对较多,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 P< 0.05)。结论:中医四法在湿热瘀结型盆腔炎中的治疗效果确切,较好的改善的症状、体征积分,能有效改善病情,值得推广。

  • 标签: 湿热瘀结型 中医四联法 盆腔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在长期服用拜阿司匹林的患者中使用序贯疗法和三疗法对幽门螺杆菌(HP)的根除效果。方法:从资料库抽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时间段内长期服用拜阿司匹林医治的HP感染患者100例,按照疗法不同把患者分为观察组(治疗方式为三疗法)和对照组(治疗方式为序贯疗法),两组各50例,按照不同药物治疗一个疗程后,提取所观察患者的HP清除率、HpIgG抗体水平及PG(血清胃蛋白酶原)含量三种数据进行组间分析和探讨。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G含量比较接近(p>0.05),无统计学差异存在;治疗后两组PG含量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血清的PGI、PGⅡ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

  • 标签: []拜阿司匹林 长期服用 幽门螺杆菌 序贯疗法 三联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联合应用四疗法与舒肝解郁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22年04月--2023年04月就诊于我院92例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作为临床对象,按抛掷硬币法,随机将其设为常规组(辅以四疗法)、研究组(辅以四疗法与舒肝解郁胶囊),各46例。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效率、幽门螺杆菌转阴率高于常规组(P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胃溃疡 四联疗法 舒肝解郁胶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蓝光照射联合枯草杆菌二活菌颗粒用于新生儿黄疸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3月至2022年5月出生的30例出生后48h血清总胆红素达200.0mmol/L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参照组与实验组,参照组实施单独蓝光照射治疗,实验组实施蓝光照射联合枯草杆菌二活菌颗粒,比较两组在治疗后第2d、5d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两组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新生儿在治疗后第2d、5d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参照组,比较P

  • 标签: 蓝光照射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 新生儿黄疸 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两种三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茵(Hp)相关的十二指肠溃疡。方法8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醋氨己酸锌300mg.tid法莫替丁20mg.bid阿莫西林500mg.tid:对照组(42例):得诺240mg.bid法莫替丁20mg,bid阿莫西林500mg.tid疗程均为4用。疗程结束1mo后胃镜检查。结果治疗组的Hp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分别为86.87%和91.11%,对照组分别为88.10%和90.48%。但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平均不良反应积分对照组为436,治疗组为237,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1.05)。结论两种疗法治疗Hp相关的十二指肠溃疡疗效相当,但是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 标签: 三联疗法 幽门螺杆菌 十二指肠溃疡 HP 阿奠西林 法奠瞽丁
  • 简介: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血清脂素水平的变化,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素与甘油三酯、体重指数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取单纯糖尿病患者34例,冠心病患者35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30例,健康对照30名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所有受试者血清脂素水平,同时测定糖尿病患者及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甘油三酯、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体重指数,计算自身稳定型评价胰岛素抵抗(homeostaticmodelassessment-insulinresistance,HOMA-IR)指数.所有计量资料数值以x±s表示,均数之间的差异选用方差分析;各变量之间的关系用直线相关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组[(20+11)μg/ml]、冠心病组[(18+15)μg/ml]血清脂素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37±20)μg/m1],P值均<0.01;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血清脂素水平低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11+3)μg/mlvs(29±10)μg/ml,P<0.01];HOMA-IR指数低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1.0±0.5)vs(1.3±0.7),P<0.05];2型糖尿病组患者血清脂素水平与体重指数呈负相关(r=-0.291,P<0.05)、与HOMA-IR指数呈显著负相关(r=-0.473,P<0.01);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体内血清脂素水平只与HOMA-IR指数呈负相关(回归系数=-0.571,P=0.000).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患者血清脂素水平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脂素水平更低,血清脂素水平与HOMA-IR指数呈显著负相关,提示血清脂素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和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有关.

  • 标签: 2型糖尿病 血清脂联素 胰岛素抵抗 冠心病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脂素、同型半胱氨酸(Hcy)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ACI患者100例,按脑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别分为3个亚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脂素和Hcy水平,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ACI组血清脂素水平(6.4±1.5)mg/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12.5±2.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梗死组(28例)、中梗死组(42例)、大梗死组(30例)患者血清脂素水平[(8.8±1.9)、(5.6±1.3)、(2.7±0.8)mg/L]逐渐降低,轻型组(27例)、中型组(42例)、重型组(31例)患者[(8.5±1.7)、(5.4±1.1)、(2.5±0.7)mg/L]亦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CI组血清Hcy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小梗死组、中梗死组、大梗死组患者血清Hcy和hs-CRP水平逐渐升高,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患者亦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清脂素、Hcy及hs-CRP参与了ACI的发病;并且它们的水平与脑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密切相关,检测这3个指标有助于对ACI患者病情及预后做出正确的判断.

  • 标签: 脑梗塞 半胱氨酸 C反应蛋白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四疗法应用于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Hp)胃溃疡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2018年1月到2022年1月期间本院消化科接诊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溃疡患者中抽取95例纳入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47,常规用药治疗)和实验组(n=48,艾司奥美拉唑四疗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胃溃疡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接受相关治疗后,和对照组相比,治疗总有效率更高、治疗后2周、2个月的症状积分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溃疡患者采取艾司奥美拉唑四疗法进行治疗的效果十分突出,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恢复,且用药安全可靠。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胃溃疡 艾司奥美拉唑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实施奥美拉唑、阿莫西林以及克拉霉素联合治疗发挥的效果。方法:选择80例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均来自2020.01-2021.01我院收治,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 对照组接受奥美拉唑治疗,实验组接受奥美拉唑、阿莫西林以及克拉霉素联合治疗。对比幽门螺杆菌清除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炎症因子水平以及有害反应占比。结果:实验组幽门螺杆菌清除时间以及多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对比与对照组均较早,P

  • 标签: 奥美拉唑 阿莫西林 克拉霉素 幽门螺旋杆菌阳性 胃溃疡
  • 简介:尺桡骨干骨折常见于儿童、青少年及老年人,骨折多发生在中下1/3处,骨折端可发生侧向、重叠、成角及旋转移位,对于手法复位及外固定技巧要求很高,治疗时必须纠正骨折端的各种移位。保持骨折端整复后的对位并进行恰当的外固定直至骨折愈合。2005年5月至2009年4月间我们应用手法整复并以杉树皮结合布胶布和卫生纸制作自制小夹板结合防旋托(又称前臂圆柱托板)外固定治疗尺桡骨骨折患者140例,报道如下。

  • 标签: 尺桡骨双骨折 小夹板治疗 尺桡骨干双骨折 外固定治疗 旋转移位 手法整复
  • 简介:目的探讨国产金歧治疗婴幼儿慢性轻型腹泻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0例慢性轻型腹泻病患儿随机双盲法分为金歧组40例,思密达组40组。金歧组采用金歧口服,剂量:次,<1岁0.5g/次,1—3岁2g/次,均一天服二次。思密达组采用思密达口服,剂量:<1岁,1g/次,3次/d;1—3岁15g/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3-5天。结果金歧组40例,显效29例(72.5%),有效6例(15%),无效5例(12%),不良反应发生0例;思密达组40例,显效18例(45%),有效6例(15%),无效12例(30%),不良反应发生0例,无失访。显效及有效组视为治疗有效两组结果经卡方检验,X^2=4.46,P<0.05,金歧组疗效明显优于思密达组。结论金歧是治疗婴幼儿慢性轻型腹泻病有效的微生态制剂。具有使用方便、高效、安全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幼儿 腹泻病 金双歧 药物疗法 肠道菌群失调症
  • 简介:首次从抱萼獐牙菜全草中分得两个Sha酮碳甙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为紫药Sha酮甙;3-O-去甲紫药Sha酮甙。

  • 标签: 抱萼獐牙菜 双Sha酮碳甙 分离鉴定
  • 简介:目的探讨J管在上尿路疾病腔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5年9月至2007年5月,我科治疗上尿路疾病患者共104例,术后留置1~2根J管。结果104例患者有97例置入J管,术后留置时间为1周~2月,平均2周。有26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腰背酸痛、血尿、尿急等尿路刺激症,拔管后症状缓解。结论治疗上尿路梗阻,术后留置J管具有操作简便、引流效果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以作为常规治疗手段。

  • 标签: 上尿路 双J管 输尿管支架
  • 简介:长期服用苯乙胍可引起吸收不良,易导致维生素B12和叶酸的缺乏,更严重的是它能促进糖无氧酵解,产生乳酸,导致乳酸血症、酮血症及电解质紊乱。一旦发生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病死率高达50%,尤其是老年人和肝肾功能不全者,服用后的危险更大,目前该药已不再使用。

  • 标签: 老年糖尿病 苯乙双胍 电解质紊乱 患者 维生素B12 肝肾功能不全
  • 简介:目的探讨环境雌激素酚A(BPA)对人离体子宫肌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进行人子宫肌瘤细胞原代、传代培养及鉴定。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用3种剂量的BPA(25×10^-7,50×10^-7、100×10^-7mol/L)分别干预24、48、72h及溶剂对照组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雌激素受体(ER)mRNA,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mRNA,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1mRNA的表达。结果100×10^-7mol/LBPA作用于子宫肌瘤细胞24、48、72h,及50×10^-7mol/LBPA作用48、72h可促进子宫肌瘤细胞增殖,并使ERmRNA、IGFmRNA、VEGFmRNA的表达呈上升趋势,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BPA引起细胞增殖可能是通过ER使IGF、VEGF表达增加而引起的,且BPA的促增殖作用存在时间和剂量依赖关系。

  • 标签: 雌激素类 平滑肌瘤 双酚A
  • 简介:1例59岁男性患者因食管癌骨转移给予唑来膦酸4mg静脉滴注、1次/月。用药11次后患者出现牙龈脓肿,停用唑来膦酸,行口内脓肿切开引流术、脓肿冲洗及抗感染治疗后好转。其后改用帕米膦酸二钠80mg静脉滴注、1次/月,共用药8次。末次给药后1个月患者于拔牙后出现局部创口溢脓、疼痛,间断发热,可见暴露骨面和瘘管形成。停用帕米膦酸二钠,行右上颌骨感染病灶清除术及骨隆突修整术,并给予全身和局部抗感染治疗,4个月后创面愈合。考虑为膦酸盐类药物相关上颌骨坏死。

  • 标签: 二膦酸盐类 骨坏死 上颌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介绍钢板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体会.方法采用肘后正中纵行切口,行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26例.结果26例病人随访1~2年,术后肘关节功能评定:优10例,良11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92.3%.结论我们认为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骨折对位准确,固定牢靠,有助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是目前治疗肱骨髁间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 标签: 肱骨髁间骨折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