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4 个结果
  • 简介:2016年7月,雪野老师来到由本刊与当代教育家研究院主办的第十届"新经典"大讲坛,倾情演讲并开设工作坊,与老师们进行了零距离的互动交流。他们关注了哪些问题呢?Q:学校让我给学生编写《经典诵读》的教材,需要选入大量儿童。请问在编写时,我需要注意学段问题吗?如果需要,怎么分段才合适呢?A:按照读者的学龄、学情,儿童确实需要分段:低幼。包括童谣和儿歌,适合学龄前、小学低段的孩子阅读。

  • 标签: 儿童诗 当代教育家 诗教 经典诵读 寓言诗 哲理诗
  • 简介:杜甫一生都在游历,其游历由十个阶段组成.在喜好创作大篇这一点上,元白受到过杜甫的影响.在白居易的诗歌中有许多直接的证据说明他喜好佛教的净土宗.元稹好佛表现在五个方面,多涉及佛教的诗作,多涉及佛教的和作,有直接论述佛教的文章,好佛是其终生的宗教倾向,其之意境是道佛兼容的综合意境.元白的宗教倾向均不单一,他们佛道兼好.白居易的宗教倾向是道多于佛,元稹的宗教倾向是佛多于道.杜甫的长篇游历是刻意而为的创作,元白诗歌中的大篇也是刻意而为的创作.中国古典文学具有鸿篇巨制,中国古典文学富于宗教性的原动力,这就是杜甫游历在世界文学参照系中的价值.

  • 标签: 杜甫 游历 元白 宗教 大篇
  • 简介:关于《诗经·国风》作者群体的身份判断问题,历来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看法,即"民歌说"与"非民歌说"。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持"非民歌说"意见的学者们重新开始了他们对"民歌说"的批判。他们通过考察《国风》诗文中所出现的器物、《国风》的文学艺术水平、先秦时代各礼仪场合中贵族赋诗言志等细节问题,认为《国风》应为贵族阶级所创作。"非民歌说"是通过对于历史的考察来证明其正确性的,但其对于先秦时代历史的认知——如先秦时人的解方式、平民阶层的受教育情况和生活水平等问题——却多有舛误。故此,"非民歌说"认定《国风》必定出于贵族阶级手笔的观点仍然是有待商榷的。

  • 标签: 《诗经》 《国风》 非民歌说 平民阶级
  • 简介:又一片枯叶落到了苏贝的眼前。“唉,”苏贝喃喃自语道:“已经第四天了。这该死的警察,命运真是捉弄人。”从通风口处收回目光,看了看监狱角落里其他来此避冬的人,他突然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逃狱!

  • 标签: 中学生 作文 语文学习 课外阅读
  • 简介:当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您帮助我成长,教给我什么是爱,信任,忠诚与希望,这一切都是我必须知道的。还教给我如何处理事情。

  • 标签: 父亲节 中等教育 英语 阅读 理解
  • 简介:六朝是咏物嬗变的重要阶段,相较于两晋和南朝时期,曹魏咏物无论是自身创作成就,还是学界的研究状况,都稍显沉寂。然而,曹魏咏物的创作自有其独到的特点。且作为咏物得以"备其制"的初期阶段,曹魏时期在咏物发展嬗变阶段亦有重要地位和意义。文章拟从作家作品概况、题材选择与立意、艺术表现方式三个方面对咏物在曹魏时期的发展情况进行剖析。

  • 标签: 曹魏 建安 比体 咏物诗
  • 简介:宋代工笔花鸟创作态度严谨,形象真实,工致周密,意境深远。当代工笔花鸟与宋代不同,其变革的方面表现在:造型观念的改变、色彩观念的转变、构图观念的转变、技法语言的拓展和材料运用的转变。当代工笔花鸟应重视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注重笔墨语言的运用,表现新时代的已经,以适应工笔花鸟发展的新要求。

  • 标签: 工笔花鸟画 传统 当代变革
  • 简介:'比德'作为中国古代美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对中国绘画具有很大的影响。'比德'即人们以自然物所具有的某些特性来隐喻、象征人的品格。荆浩的山水深受儒家比德思想的影响,在结构布局、骨法气势方面,及其审美价值取向与审美形态上,形成其独特的比德风格。

  • 标签: 荆浩 比德 道德图式 阳刚之气 君子人格
  • 简介:摘要潘天寿的花鸟源于生活,注重写生,构思独特,用笔变化丰富,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在绘画史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迹。本文主要从他的花鸟画作品的形式美感方面进行探索分析。

  • 标签: 潘天寿花鸟画形式美感
  • 简介:大序》是中国早期文本,宇文所安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对"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作阐释。宇文氏以"之"字入手,阐释了一个由内向外的动态的心理活动过程。这个过程,可以说是一个由审美创作动机的形成,到审美创作的心理过程,再到审美创作的最终形成这样一个完整的动态的审美创作过程。注重从文本出发,进而深入讨论审美创作动机,文宇所安的"他者"眼光,可以说是对本土学者起了一个很好的范例作用。

  • 标签: 宇文所安 诗大序 阐释 审美创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有关郑镇奎的研究非常多样,但是对于他初期的研究并不多,大多数评论家对于郑镇奎的初期的评论是,非常抽象和模糊不清。创作初期的,即其根源是诗人不想让人轻易理解的真正含义采用的散乱的表现手法。如果把表层含义视为“陌生”,深层含义视为“熟悉”的话,这时得到的感觉非常“怪异(Uncanny)”。本文以这种“怪异”的样态解释了郑镇奎的初期。初期的主体一直想要逃避到想象界的理想社会但都以失败告终,的主体想要回去的幼年的故乡是不存在的,的主体依然感到很不安。的主体在陌生和熟悉的感觉中抗衡,但在资本主义产业化、势利的近代化秩序中是得不到自由的,因而不断地感到疏远和不安。

  • 标签: 郑镇奎 初期诗 怪异 不安
  • 简介:翁方纲对《诗经》的理解是围绕着"言志"的命题展开的。一方面,翁氏以"肌理"之"义理"界定了"志"的内容范畴,在继承以政教为核心内容的儒家"言志"传统的基础上表现出弱化"志"的政治内涵而偏重人伦之义的倾向,是"理学化"了的儒家之"志"。另一方面,翁氏补前人论说之不足,将探讨该命题的视角转移,以"肌理"之"文理"诠释了"志"之存在的艺术形式。他以《》之"赋比兴"为诗歌创作的基本艺术手法,并受汉学征实之风的影响尤为看重"赋"的独特属性与艺术价值。又视"声音律度"为"文理"的表现形式之一,强调"和谐"是对诗歌声律最基本的要求。翁氏将诗歌的艺术表现放到和思想内容同样重要的地位,是其论"言志"不同以往的独特贡献。

  • 标签: 翁方纲 诗言志 《诗经》 肌理
  • 简介:"关关"是戴在头上的羽巾,"雎鸠"是周代先民鸟图腾崇拜,"荇菜"是用于雩祀仪式上的水草。《关雎》的旨是:久旱,周代南方诸侯国国主及其子民唯恐粮食颗粒无收,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为此,在巫觋的主持下,头戴羽巾的男女于孟夏之际在黄河之洲上举行盛大雩祀。他们围着祭祀场,模仿雎鸠的动作,一前一后跳着禹步,祈求甘雨早日降临。

  • 标签: 关雎 雩舞 祈雨
  • 简介:丁若镛的寄赠反映了其与同僚、亲人、挚友等的交往情况,记录了诗人跌宕起伏的人生轨迹,抒发了诗人的自我情感与人生感悟。直抒胸臆与擅长用典是其寄赠的主要艺术特色。

  • 标签: 寄赠诗 内容 艺术特色
  • 简介:诗歌形象分为三类: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对诗歌形象的考查通常作为诗歌情感分析的载体出现在考题中,占据考试极为重要的地位。下面从三个方面对诗歌形象题做具体分析。

  • 标签: 形象分析 古体诗 诗歌形象 鉴赏 人物形象 情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