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3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列举婆罗门神祗在敦煌壁画中的各种存在形式,阐释这些形式的代表意义,出现原因和它们在宗教传播学上的功用。

  • 标签: 莫高窟 壁画 婆罗门教 神祇
  • 简介:学术界对明朝著名航海家、外交家、宦官郑和的宗教信仰众说纷纭,观点甚至互相对立。通过系统梳理和解读有关史料,辅以近年发现的一些新史料,尤其是通过对前人很少关注的郑和思想、日常生活状态、临终及丧葬处理方式等的考察,本文认为,郑和主要崇奉佛教,尤其是藏传佛教;其次是道教,主要是天妃信仰;再次是伊斯兰。郑和的宗教信仰以佛教为根本,并不是一位虔诚的穆斯林。

  • 标签: 郑和 宗教信仰 佛教 天妃 伊斯兰教
  • 简介:过去学者多认为藏地山崖式建筑主要是出于防御需要,文章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这种建筑主要同世俗权力相关,它的起源与苯观念有密切联系。由于藏地最初之王及吐蕃王系均被称作自天上降临人间的“天神之子”,这意味着西藏世俗权力最初是借助苯信仰中的“天神”来获得的。因“天神”居住在天上,作为“天神之子”的藏王的宫殿自然要建在离天最近的山冈上,此传统为后世所延续并逐渐形成固定模式。山崖式建筑所体现的“王权天授”之内涵,正是其与世俗权力相关的原因。此外,苯“以上方作供祀天神”所派生的以“高”为神圣的观念,也是山崖式建筑的重要文化土壤。

  • 标签: 山崖式建筑 苯教信仰 天神之子
  • 简介:中国佛教早期判中,将《法华经》与《涅槃经》并举,并以《法华》融摄《涅槃》者,始于南朝梁法云。在其“五时”中,将《法华经》提至与《涅槃经》并举的最高阶住;又在其“四乘”中,将《法华经》定为圆融一乘的实,成功实现《法华》对《涅槃》等诸经的融摄。隋代天台智频承续这一思想而提出经典的“五时八”判观,将《法华经》推至“诸经之王”的崇高地位。北朝至隋敦煌石窟中出现的《法华》题材与《涅槃》题材并举,且以《法华》融摄《涅槃》及他经的艺术现象,极有可能是受这一脉判思想的影响。

  • 标签: 敦煌石窟 法华 涅槃 判教 法云
  • 简介:著名的苯历史三段论,在过去一直被学术界认为是由土观法师最先提出。因为土观法师的著作中有关苯历史的部分早先被译成英文在欧洲出版,藏文版又先于苯历史文献于20世纪在中国出版,但是上个世纪80年代法国学者发现这个学术观点早在600年之前就由噶举派学者玖丹贡布提出。本文通过分析这一学术观点的来龙去脉及其在国内外藏学界产生的影响,对它的实际内涵和事实真相进行了重新评判。

  • 标签: 苯教 三段论 土观·洛桑却吉尼玛 止贡·玖丹贡布
  • 简介:西藏穆斯林从来源上主要分为印度裔穆斯林和来自川陕等地的回族穆斯林。长期以来,这两个群体与藏族人共同生活,在语言、服饰和饮食方面都融入了大量藏文化。本文以史料为据,对西藏历史上存在过的穆斯林群体和伊斯兰遗迹进行述略与补正,并指出某些文献中的存疑之处。

  • 标签: 西藏穆斯林 清真寺 墓地
  • 简介:本文对高昌王国时期古代维吾尔人遗留下来的四件回鹘文摩尼祈愿文书分别作了转写、翻译和注释。

  • 标签: 摩尼教 回鹘文 文书 译释
  • 简介:本文对摩尼在中亚的传播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由于中亚当地原始宗教信仰与琐罗亚斯德占据着优势地位,摩尼的传播相对较弱,但要比佛教在中亚的传播要深入得多

  • 标签: 摩尼教 产生 中亚 传播
  • 简介:<正>清代的宫中、堂子祭神祭天,是满族萨满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既显示了皇家祀典的若干特色,又具有满族祭祀的一般形式。乾隆十二年官修的《满洲祭神祭天典礼》,又以皇家祭祀为模式,作为满洲旗人祭祀的基本规范,因而它应是萨满教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拟将宫中、堂子各种祭祀的基本状况作一介绍,为皇家与民间萨满的对比研究提供一些线索,并试图通过总结其特点,对萨满在某些方面的发展变化作尝试性的探讨。

  • 标签: 堂子 祭神 萨满教 满洲 祝辞 立杆
  • 简介:高句丽民族及其政权长期生活在汉玄菟郡、乐浪郡、辽东郡的广大地区,接受汉晋以来中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影响。他们由最初信奉儒教,逐渐接受佛教、道教,在高句丽后期形成了“三合一”的宗教思想格局。随着高句丽统治中心的南移,高句丽的影响也扩大到新罗和百济,使三合一的宗教思想在朝鲜半岛深入传播,并产生了重要影响。

  • 标签: 高句丽 三教合一 儒教 佛教 道教
  • 简介:禁忌是人类社会最早的社会规范,藏族神灵禁忌是在原始宗教苯影响下形成的藏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原藏族生态文化既有积极的辅助功能,也有消极的不利影响。

  • 标签: 苯教 神灵禁忌 藏族生态文化
  • 简介:一、“文化语文”是祝禧的语文教育主张,折射着她对语文教育的哲学思考日本哲学家、思想家中江兆民曾对哲学作过一个比喻。他说:“国家没有哲学,恰像客厅里没有字画一样,

  • 标签: 语文教育 儿童文化 哲学家 教育主张 思想家
  • 简介:蒙古族穆斯林,主要居住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东北部的罕乌拉、巴彦浩特等苏木和镇,人口有两千多人.他们的生产方式基本同于蒙古族,以放牧为主,但信仰伊斯兰.他们参加喇嘛的各种庙会、经会及祭敖包活动,但他们只承认是穆斯林.本文着重对蒙古族穆斯林的历史来源、伊斯兰在阿拉善左旗蒙古族穆斯林中的传播与发展、民族认同进行探讨.

  • 标签: 阿拉善 伊斯兰教 蒙古族 穆斯林
  • 简介:随着广东穆斯林的逐年增长,经宗教部门批准的合法宗教活动场所满足了穆斯林宗教活动的需求,也为社会的和谐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宗教活动场所的建设与使用也成为困扰穆斯林和政府有关部门的难题。本文就广东省伊斯兰活动场所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 标签: 广东 穆斯林 宗教活动场所
  • 简介:《真境昭微》是刘智对贾米的波斯文伊斯兰苏非主义著作《拉瓦一哈》的汉文译作。本文对照《真境昭微》与波斯文《拉瓦一哈》,分析刘智在保持伊斯兰思想特色如强调本体论、宇宙论与人的主体状态的密切关联、重视宗教与哲学、理性主义与神秘主义互补关系的同时,如何吸收中国哲学的概念和范畴并使伊斯兰与中国文化有机融合。

  • 标签: 《拉瓦一哈》 《真境昭微》 苏非功修 苏非义理 伊儒会通
  • 简介:敦煌本《摩尼光佛教法仪略》和《闽书》等文献中都蕴含有不少关于摩尼降诞的资料,更具体详尽的记载见于新近发现的霞浦本《摩尼光佛》之中。上述文献涉及摩尼在母体的住胎与降生部位、降生地果园以及母亲攀果树枝、寄形柰晕、降生前之灵异现象等,加上文献所反映出的摩耶和满艳(或末艳)发音的相通、阎默与善思维的关联等诸多方面,从中可以看出,摩尼对佛教、道教之同类故事多有比附与摄取,同时又根据需要进行了程度不同的加工改造,其目的无外乎一方面借用佛道之外衣,另一方面又暗示本宗教之独立性。摩尼有意比附佛道,意在将摩尼与佛教、道教融为一体,依托佛道,进而为摩尼在中土的生存与弘传广开方便之门。

  • 标签: 降生传说 摩尼教 佛教 道教 霞浦摩尼教文献 敦煌摩尼教文献
  • 简介:本文从多方面论述了三阶并没有影响到大住圣窟的开凿,大住圣窟刻经反映了华严经卢舍那“十方三世”思想和末法思想,而实际用途是礼佛忏悔灭罪,而不是三阶的普佛思想。甚至可以说大住圣窟的内容反而有可能对三阶有所影响。

  • 标签: 大住圣窟 三阶教 刻经
  • 简介:南措姐在《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二期上发表关于基督在藏传播的论文。文章对近代西方诸国在西藏传播基督受阻的成因进行了分析。主要有:基督是以西方世界为根基的宗教,它与藏传佛教是两种不同的文化观念形态,在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伦理道德观等许多方面,均有差异:

  • 标签: 基督教 西藏 传播 原因 外来文化 伦理道德观
  • 简介:本文根据青莲早期文献,推证该流传的祖脉源流系谱及祖师是仙佛化身的说法,至迟在袁志谦时代已形成。结合祖脉系谱中三祖“普庵”的记载的特殊描述,进而追索该“祖脉源流”的由来,可能与江西人吴子祥或黄德辉有关。该“祖脉源流”除记载中祖师外,亦传达“道落火宅”、“释终儒起”等观念。至于中九祖“黄德辉”,对照档案记载,就是黄廷臣。

  • 标签: 青莲教 先天道 黄德辉 黄廷臣 吴子祥 《礼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