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对现代化信息技术应对突发事件的应用进行研究与探讨,首先分析现代信息技术在突发事件防控中的意义,进而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从追踪溯源、资源调配、信息共享和舆论引导四个方面全面阐述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应对突发事件的应用。

  • 标签: 现代化 信息技术 突发事件 医疗卫生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风险管理护理对急诊留观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 130 例急诊留观患者 ,纳入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设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风险管理护理 ;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 。统计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投诉率 。 结果:风险管理护理 干预 后,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投诉率 水平 显著降低 ,组间比较差异性显著, P<0.05。 结论:急诊留观患者 ,应用风险管理护理措施后 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 ,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

  • 标签: 风险管理护理 急诊留观患者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 现如今,我国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存在很大的风险,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起的社会性次生灾害风险中,次生性社会稳定风险是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从严重疫情到社会稳定风险的次生机制,存在恐慌型社会稳定风险和压抑型社会稳定风险两种生成逻辑:恐慌型社会稳定风险多见于事件前期,大致遵循“公众本能的风险高估—风险的社会放大形成群体恐慌—恐慌催生过激反应”的生成逻辑;压抑型社会稳定风险多见于事件中后期,大致遵循“压抑—刺激—爆发”的生成逻辑,即严重受灾群体在精神和经济层面的双重压抑,经群外成员恐慌型差别对待等刺激,可能嬗变为相对剥夺感,最终爆发群体泄愤行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次生社会稳定风险的治理,需对这类社会稳定风险进行精准识别,并采取不同的策略精准施治。

  • 标签: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社会性次生灾害风险 次生性社会稳定风险 恐慌型社会稳定风险 压抑型社会稳定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中药师开展药学指导对减少中药不良事件的影响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7月-2020年4月所收治的122例中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中药师开展药学指导。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治疗有效率。 结果 护理后,对照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27.9%,显著高于于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8.2%;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治愈率为63.9%,总有效率为86.9%,对照组患者治愈率为47.5%,总有效率为63.9%,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以及总有效率,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药师开展药学指导对减少中药不良事件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药学指导 不良时间 临床药师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是医疗机构必须随时应对的挑战。这时各医疗机构需要立即优化制度流程、更新工作文书,其中,会涉及到以"知情同意"命名要求患者签字确认的文书。既往工作中曾出现因未正确理解知情同意概念可能导致相关文书无效、部分文书制作不规范等问题。作者首先从法律视角分类讨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所衍生的知情同意情形,在此基础上,提出应警惕特定时期限制患者知情同意权益的倾向,呼吁医疗机构坚持知情同意的权利本质。同时,针对医疗机构未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中应增加知情同意相关的制度设计,以及具体执行知情同意制度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 标签: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管理 知情同意 权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语言发育迟缓儿童100例,应用早期语言发育进程表、Gesell发育诊断量表、自制调查问卷收集并分析患儿信息。结果100例患儿中,全面发育迟缓儿童83例,语言发育迟缓儿童17例。全面发育迟缓儿童和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年龄、母亲职业、母亲文化程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初中及以上学历母亲儿童全面发育迟缓几率是大专及以上学历母亲的5.418倍。结论实际中应针对不同阶段儿童进行语言筛查,在此基础上对语言发育迟缓儿童进行有效干预,同时强化对低学历母亲的健康教育,降低对语言发育迟缓儿童成长的影响。

  • 标签: 儿童 语言发育迟缓 全面发育迟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骨折相关感染是骨科医师和患者恐惧的并发症之一,它比无菌性骨不连更可怕的是在骨折断端存在或深或浅的骨组织感染。骨感染的复发率较高,治疗周期长,甚至有致残、截肢和死亡的风险,等等这些特点给患者带了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同时该病的复杂性对骨科医师的诊疗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对最近几年国内外对骨折相关感染的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 标签: 骨折 感染 治疗应用 综述
  • 简介:摘要胆红素是人体一种重要的内源性物质,可以分为结合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两大类,全面学习胆红素的产生和运输、胆红素的具体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胆红素的排泄和重吸收等代谢过程,有助于理解临床一系列以黄疸为表现的胆红素异常升高类疾病的发病机制,从而更好地进行相关疾病的诊治工作。

  • 标签: 胆红素 代谢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脊髓损伤是一种难治性疾病,给患者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至今尚缺乏可以精准判断脊髓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标志物,也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微小RNA(miRNA,miR)在多种疾病的诊治中显示出一定的潜力,本文拟综述其在脊髓损伤诊治上的研究进展。miRNA与脊髓损伤密切相关,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调控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某些miRNA和脊髓损伤的严重程度有特异的相关性,某些miRNA在脊髓损伤的动物模型中显示出促进脊髓损伤恢复的能力。本文还列举了miR-124、miR-21、miR-223这3种可能对脊髓损伤诊治有帮助的miRNA。

  • 标签: 微小RNA 脊髓损伤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导管相关性的感染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拔出导管后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者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往往大于38度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且除血管导管感染外,没有其他明确感染源的感染。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陪培养出细菌或真菌阳性,或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

  • 标签: 血管,导管,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儿童肿瘤相关与非肿瘤相关脓毒症的临床特征与预后。方法回顾性总结2016年8月至2019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768例脓毒症患儿资料,根据是否存在肿瘤性疾病,分为肿瘤相关脓毒症组(135例)与非肿瘤相关脓毒症组(633例);前者又根据肿瘤类型分为血液系统肿瘤组(80例)、实体瘤组(43例)和噬血细胞综合征组(12例)。采用t检验、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U检验)或χ2检验比较组间临床特征、主要治疗措施和住院病死率差别。结果768例脓毒症患儿中,肿瘤相关脓毒症患儿135例,占17.6%。肿瘤相关脓毒症组消化道感染比例[43.0%(58/135)比28.6%(181/633),χ2=10.718,P=0.001]、血液感染[29.6% (40/135)比17.1%(108/633), χ2=11.297,P=0.001]、皮肤软组织感染[22.2%(30/135)比4.1%(26/633), χ2=54.013,P<0.01]明显高于非肿瘤相关脓毒症组;肿瘤相关脓毒症组患儿入PICU后首次血红蛋白[71(61,83)比106 (92,116) g/L, Z=13.594, P<0.01]、白细胞计数[1.4(0.3,5.2)比9.8(5.8,15.1)×109/L,Z=11.213,P<0.01]、血小板计数[51(15,121)比286(192,384)×109/L,Z=13.336, P<0.01]、中性粒细胞[0.449(0.170,0.730)比0.683(0.537,0.800),Z=5.974,P<0.01]和CD19+细胞[0.106(0.008,0.274)比0.325(0.224,0.454), Z=6.555, P<0.01]明显低于非肿瘤相关脓毒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反应蛋白[82(25,155)比36(11,86) mg/L,Z=-5.257, P<0.01]、降钙素原[1.5(0.3,12.0)比0.8(0.2,4.0) μg/L, Z=-2.767,P=0.006]、CD8+细胞[0.329(0.253,0.514)比0.209(0.156,0.275), Z=-5.699, P<0.01]、白细胞介素(IL)-6[0.1(0.1,522.4)比0.1(0.1,0.1)ng/L,Z=-2.747,P=0.006]、IL-8[0.1(0.1,177.0)比0.1(0.1,4.5)ng/L,Z=-2.087, P=0.037]、IL-10[0.1(0.1,42.7)比0.1(0.1,6.6)ng/L, Z=-2.148, P=0.032]明显高于非肿瘤相关脓毒症患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肿瘤相关脓毒症组需要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34.8%(47/135)比16.9%(107/633), χ2=26.267,P<0.01]和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83.0%(112/135)比66.2%(419/633), χ2=14.667,P<0.01]支持的比例均高于非肿瘤相关脓毒症组。住PICU期间,肿瘤相关脓毒症患儿发生真菌感染比例高于非肿瘤相关脓毒症[14.1%(19/135)比0.5%(3/633),χ2=73.965,P<0.01];器官功能障碍个数多于非肿瘤相关脓毒症组[3(2,5)比2(1,3)个,Z=-6.988,P<0.01]。肿瘤相关与非肿瘤相关脓毒症患儿的住院病死率分别为36.3%(49/135)和9.3% (59/6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000,P<0.01);血液系统肿瘤、实体肿瘤与噬血细胞综合征相关脓毒症病死率分别为35.0% (28/80)、32.6% (14/43)和7/1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38,P=0.242)。结论肿瘤相关脓毒症患儿的感染部位、入PICU时炎症指标和合并感染病原菌与非肿瘤相关脓毒症存在差异。肿瘤相关脓毒症患儿病死率为非肿瘤相关脓毒症的4倍,应特别重视肿瘤性疾病合并感染的监测、评估及治疗策略。

  • 标签: 脓毒症 肿瘤 重症监护病房,儿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FNMEP)监测技术在桥脑小脑角区占位切除术中对面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自2019年1月至12月应用术中FNMEP监测技术行面神经功能监测的83例桥脑小脑角区占位患者的临床资料与监测数据,对比分析术后/术前FNMEP波幅比与术后早期(术后3 d)面神经功能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83例患者中肿瘤全切75例(90.4%)、次全切8例(9.6%)。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100%,术后迟发出血死亡1例(1.2%)。术后3 d,面神经House-Brackmann (H-B)分级Ⅰ~Ⅱ级患者62例,术后/术前FNMEP波幅比为85.3%(66.8%,93.4%);H-B分级Ⅲ级患者11例,术后/术前FNMEP波幅比为45.6%(38.7%,43.8%);H-B分级Ⅳ级患者7例,术后/术前FNMEP波幅比为23.1%(16.4%,25.6%);H-B分级Ⅴ~Ⅵ级患者3例,术后/术前FNMEP波幅比为6.7%(3.5%,7.7%)。术后/术前FNMEP波幅比与术后早期面神经H-B分级呈负相关关系(rs=-0.895,P=0.000)。结论桥脑小脑角区占位切除术中行FNMEP监测可有效保护面神经功能。

  • 标签: 面神经 运动诱发电位 桥脑小脑角 功能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不同剂量顺式阿曲库铵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运动诱发电位(MEP)监测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80例,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体重指数<30 kg/,ASA分级Ⅰ或Ⅱ级,Hunt-Hess分级0-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20):常规组(R组)和不同剂量顺式阿曲库铵组(Cis1-3组)。麻醉诱导后行肌松监测,采用四个成串刺激(TOF)模式(频率2 Hz,波宽0.2 ms,串间间隔15 s)刺激前臂尺神经,记录TOF比值作为基础值(T1)。麻醉诱导后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仪监测MEP。TOF比值恢复至基础值且MEP可有效引出时,Cis1-3组分别静脉输注顺式阿曲库铵0.625、0.833、1.000 μg·kg-1·min-1,R组静脉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T1、剪开硬脑膜即刻(T2)、夹闭动脉瘤即刻(T3)和缝合硬脑膜结束即刻(T4)记录TOF比值;记录术中MEP有效引出情况;记录术中心血管事件、自主呼吸恢复及体动等发生情况。结果与R组比较,Cis1组各时点TOF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s2组T2-4时TOF比值降低,Cis3组T2-4时TOF比值降低(P<0.05);与Cis1组比较,Cis2组T3,4时TOF比值降低,Cis3组T2-4时TOF比值降低(P<0.05)。4组MEP有效引出率均为100%。4组术中心血管事件、自主呼吸恢复及体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输注顺式阿曲库铵0.833~1.000 μg·kg-1·min-1用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可维持一定肌松程度,又不会对MEP监测产生影响。

  • 标签: 阿曲库铵 诱发电位,运动 颅内动脉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降低普外科导管护理操作不良事件中应用安全标识的实际效果。 方法:我院在 2018 年 4 月进行导管护理安全标识,因此将 2017 年 3 月 -2018 年 3 月收治的 500 例普外患者以及 20 名护理人员看做为对比组,将 2018 年 4 月 -2019 年 4 月收治的 500 例普外患者以及 20 名护理人员看作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概率。 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不良事件发生概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比组, P < 0.05 ,统计学意义存在。 结论:降低普外科导管护理操作不良事件中应用安全标识的实际效果显著,故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安全标识 普外科 导管护理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利用全面触发工具监测我院心理疾病住院患者出现用药不良事件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心理卫生疾病住院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利用多项触发器对患者的病历进行全面监测,医师对患者出现药品不良事件按照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并根据患者的病历与触发工具监测结果进行比对修正。结果:本次研究调查一共调查了500名心理卫生疾病住院患者的,多项触发器监测结果中有15项触发器呈现了阳性结果,所有患者的总触发率为48.6%,其中211名患者都至少出现过一次药品不良事件。结论:对心理卫生疾病住院患者见全面触发工具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对患者进行预防,可以为预防患者的用药风险提供预警,推荐在我院广泛进行运用。

  • 标签: 全面触发工具监测 药品不良事件 触发器
  • 简介:【摘要】目的:对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类型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医疗安全管理措施。方法:对2017年01月至2019年12月内精神科发生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时5W1H特征分布情况,为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文献回顾分析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14年12月至2018年12月非惩罚性上报的53例护理不良事件,按照5W1H分布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What"发生的类型:非计划性拔管是ICU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最高的一种类型,占比高达43.40%;"Why"发生的原因:工作量过大、患者的疾病因素、工作能力不足、交接班不到位是主要原因;"Who"发生的主体:护士在职称、工作年限、层级及岗位分布上具有明显差异(P<0.05),患者在APACHE-Ⅱ评分、RASS镇静镇痛评分、NAS护理工作量评分、各类管道数量、机械通气及人工气道上具有明显差异(P<0.05);"When"发生的时间分布:交接班前后及下夜班是发生的高发期,其中02:00~04:00达到高峰;"Where"发生的地点分布:附加床及单人隔离间发生例数与床位比高于正床;"How"希望今后的改进措施:减轻护士工作负荷的期望值分数最高。结论ICU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在5W1H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按照5W1H对其分析,了解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特点,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分析手段,为减少ICU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寻找有效管理措施,提供分析依据。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 5W1H ICU 分布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