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卡菌多糖核酸治疗老年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老年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63例为观察对象(2016年1月至2016年10月),采用住院号奇偶数分组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32例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3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卡菌多糖核酸治疗,观察两组老年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治疗的效果对比。结果两组老年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及治愈率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两组老年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存在差异(P>0.05),统计学无意义。结论针对老年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实施卡菌多糖核酸治疗的效果显著,安全可靠,促进患者康复及预后。

  • 标签: 卡介菌多糖核酸 老年 反复呼吸道感染
  • 简介:目的观察桑菊饮治疗前后肺炎支原体感染风热咳嗽患儿诱导排痰液中白细胞素6(IL-6)和白细胞素17(IL-17)水平的变化。方法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收治住院的肺炎支原体感染风热咳嗽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予以阿奇霉素静脉滴注,同时予以3%高渗盐水雾化诱导排痰,观察组加用桑菊饮口服7d。治疗前及治疗7d后测定患儿诱导痰上清液中IL-6和IL-17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中药组诱导痰上清液中IL-6和IL-17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桑菊饮可降低肺炎支原体感染风热咳嗽患儿诱导痰上清液中IL-6和IL-17水平,减轻炎症反应,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 标签: 肺炎支原体感染 桑菊饮 诱导排痰技术 IL-6 IL-17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酪酸梭菌散剂联合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效果及对血清白细胞素6(IL-6)、白细胞素17(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78例急性腹泻患儿,男43例,女35例,年龄(1.16±0.57)岁,年龄范围为6个月至3岁。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单纯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39例。两组患儿均予以补液、平衡水电解质、酸碱治疗,并指导家属调整饮食喂养。单纯治疗组患儿采用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单纯治疗组的基础上联合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统计并比较患儿治疗效果及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患儿治疗效果有效率[94.9%(37/39)]高于单纯治疗组[79.5%(3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儿大便变稠用时[(2.36±0.61)d]、止泻用时[(1.85±0.54)d]、止痛用时[(1.49±0.64)d]及排便正常用时[(3.47±0.51)d]均短于单纯治疗组[(4.08±0.74)d、(3.27±0.63)d、(2.33±0.70)d、(5.26±0.8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儿的IL-6、IL-17水平[(9.66±2.12)pg/ml、(9.78±2.61)pg/ml]均低于单纯治疗组[(13.66±2.03)pg/ml、(14.73±2.8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酪酸梭菌散剂联合葡萄糖酸锌方案在小儿急性腹泻治疗上效果突出,可有效改善患儿症状,减轻其炎症反应,从而降低患儿痛苦。

  • 标签: 小儿急性腹泻 酪酸梭菌散剂 葡萄糖酸锌 急性腹泻 白细胞介素
  • 简介:目的探讨微波手术治疗扁桃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国产微波仪对32例扁桃进行治疗。结果治愈32例,治愈率100%。结论微波治疗扁桃简单、安全、经济、有效、副反应低,值得推广。

  • 标签: 微波 扁桃体残体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IL-37属于细胞因子IL-1家族,有IL-37a—IL-37e共5种不同的亚型。近年来研究发现,IL-37是一种抑制炎症的双功能细胞因子,既可以直接在细胞内进入细胞核发挥作用,也可以分泌至细胞外,作用于自身或周围细胞的膜受体。此文就IL-37的主要生物学活性及其抑制炎症的相应机制,以及IL-37在临床上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抑炎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靶点。

  • 标签: 白细胞介素-37 抑炎细胞因子 脊髓损伤 哮喘 流感 肾癌 变应性鼻炎 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素(IL)-35在脓毒症肝早期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诱导小鼠脓毒症肝损伤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脓毒症肝损伤组(CLP)、CLP+IL-35组、CLP+Anti-IL-35组。术后6、12、24 h收集血清及肝组织标本,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肝组织匀浆上清液中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IL-10等炎性因子水平。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时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结果CLP组小鼠术后24 h内ALT、AST水平均高于Sham组,并于12 h达到峰值水平[ALT:(97.266±2.289) U/L比(35.234±1.874) U/L,AST:(164.580±2.640) U/L比(51.596±1.310) U/L,t=4.768、4.275,P<0.01],CLP+IL-35组术后ALT、AST水平变化趋势与CLP组相似,但各时间点均低于CLP组[12 h ALT:(71.282±2.540) U/L比(97.266±2.289) U/L,12 h AST:(114.919±5.939) U/L比(164.580±2.640) U/L,t=14.260、12.375,P<0.01]。通过HE染色观察,CLP组见大面积肝细胞肿胀、空泡变性,炎性细胞浸润较明显;与之比较,CLP+IL-35组肝组织水肿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减少。CLP组24 h内促炎因子IL-1β、IL-6、TNF-α、IFN-γ水平明显高于Sham组,并于12 h达到峰值[IL-1β:(68.277±1.517) pg/ml比(31.380±0.876) pg/ml,IL-6:(88.683±3.067) pg/ml比(41.310±1.266) pg/ml,TNF-α:(447.957±5.501) pg/ml比(236.060±2.864) pg/ml,IFN-γ:(675.240±10.064) pg/ml比(328.300±3.248) pg/ml,t=6.026、6.106、7.212、6.462,P<0.01]。CLP+IL-35组术后24 h内促炎因子IL-1β、IL-6、TNF-α、IFN-γ水平均明显低于CLP组,并于12 h达到峰值[IL-1β:(52.127±1.232) pg/ml比(68.277±1.517) pg/ml,IL-6:(72.177±2.222) pg/ml比(88.683±3.067) pg/ml,TNF-α:(343.267±6.617) pg/ml比(447.957±5.501) pg/ml,IFN-γ:(514.117±5.687) pg/ml比(675.240±10.064) pg/ml,t=16.432、20.727、16.848、16.422,P<0.01]。CLP组、CLP+IL-35组抑炎因子IL-10呈现逐渐升高趋势,且CLP+IL-35组各时间点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CLP组,并于24 h达到峰值[(388.820±3.817) pg/ml比(302.190±4.439) pg/ml,t=26.98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脓毒症早期即可见肝脏损伤,此时IL-35可发挥肝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抑制促炎因子IL-1β、IL-6、TNF-α、IFN-γ的分泌,同时促进抑炎因子IL-10的分泌。

  • 标签: 脓毒症 肝损伤 白细胞介素-35 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新型高电材料(HDC)在3.0 T胎儿头颅MR扫描中提高图像质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5月至7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行3.0 T胎儿头颅MR检查的40例孕妇,根据放置与不放置HDC垫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扫描完成后,对每例孕妇所采集的两组图像质量分别做定性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采用5分制评分法,由两名诊断医师分别对两组图像进行评分,并记录其评分结果。定量分析:首先分别记录每例孕妇的两组胎儿头颅横断面扫描的总体射频特殊吸收率(SAR)值,并计算总体SAR值的平均变化率;其次在每例胎儿颅脑的横断面标准层面(包括背侧丘脑的基底节区层面)上放置4个感兴趣区,分别计算两组数据各4个ROI的最小与最大信号强度的比值(RSI)、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采用Wilcoxon检验分析两组图像质量评分结果的差异;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或配对秩和检验,分析SAR、RSI、SNR和CNR值在两组间的差异。结果试验组胎儿头颅图像质量评分为4(3,4)分,对照组为3(1,4)分,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2,P<0.01),且试验组图像较对照组图像信号均匀,均无明显伪影。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总体SAR值显著降低,平均降低率为32.1%,两组SAR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78,P<0.01)。试验组额叶、颞叶、丘脑及枕叶的RSI、SNR、CNR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DC垫通过减少或消除射频场的不均匀伪影,能够显著改善3.0 T胎儿头颅成像的图像质量,为胎儿头颅MR成像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胎儿 高介电材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大多数情况下哮喘急性发作与接触过敏原、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空气污染、吸烟相关。白细胞素33(IL-33)是IL-1的家族成员,从基因、动物实验模型、临床上均已证明IL-33与哮喘密切相关。肺组织中的结构细胞以及被趋化因子招募至肺组织的游离细胞通过一系列模式识别受体、传导介质、传导轴,诱导IL-33的产生、释放,进一步导致辅助型T细胞1型免疫反应减弱、辅助型T细胞2型免疫反应增强,哮喘症状加重。阐明IL-33的释放机制可以为认识哮喘急性发作及精准靶向治疗支气管哮喘提供新的思路。本文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加重过程中IL-33的产生、释放机制作一综述。

  • 标签: 哮喘 白细胞介素33 释放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介入疗法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2017年收治的脑血管疾病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神经人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治疗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效果、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介入疗法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明显,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满意度,且安全性高。

  • 标签: 脑血管障碍 神经介入疗法 治疗结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研究白细胞素-35(Interleukin-35,IL-35)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患者外周血清表达水平,分析RA患者与健康人外周血清IL-35的表达差异,与白细胞素-17(Interleukin-17,IL-17)、RA免疫学指标及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探讨IL-35在RA疾病过程中可能起的作用。方法收集初次发病未经药物干预的RA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血清,同时记录与RA患者对应的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抗环胍氨酸肽抗体(anti-CCP)、类风湿因子(RF)、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及关节Ritchie指数等指标,并行DAS28评分。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方法检测血清IL-35及IL-17水平。结果RA组血清IL-35水平34.01±9.7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63.3±14.8(p<0.001);轻中度活动的RA血清IL-35水平高于重度活动患者,但无统计学有意义(p=0.141);RA组血清IL-17水平24.6±8.2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7.6±6.4(p<0.001);RA组血清IL-35水平与IL-17水平(r=-0.319,p=0.035)、关节压痛数(r=-0.509,p=0.001)、关节肿胀数(r=-0.373,p=0.001)及关节Ritchie指数(r=-0.478,p=0.013)呈明显的负相关,与DAS28评分、RF、ESR、CRP、anti-CCP无相关性。结论RA患者血清IL-35表达下调,与血清IL-17水平、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及关节Ritchie指数呈现负相关,提示IL-35在RA发病及病情变化中可能起着关键的作用。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IL-35,IL-17
  • 简介:摘要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以累及外分泌腺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口、眼干燥和关节疼痛为其主要症状,并可伴多器官损伤。近年来临床认为,白细胞素17(IL-17)在包括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在内的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IL-17作为始动因子参与干燥综合征慢性炎性反应,可加剧组织损伤,促进病情进展。

  • 标签: 干燥综合征 白细胞介素17 自身免疫
  • 简介:摘要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主要的并发症之一,是移植后非复发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对GVHD发病机制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网络在GVHD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白细胞素-10(IL-10)在GVHD中的作用已被多次报道,有望成为GVHD潜在的治疗靶点。本综述整理最近在GVHD领域与IL-10相关的文献,总结了IL-10与GVHD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及治疗研究进展,分列了不同来源的IL-10在GVHD中的作用及潜在的相关临床防治前景。

  • 标签: 移植物抗宿主病 白细胞介素-10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 简介:目的采用多电极皮层脑电监测技术,通过局部给药的方式,观察白细胞素-6(IL-6)对大鼠皮质发育障碍(MCD)痫性放电的影响。方法建立液氮皮层冰冻MCD模型:对新出生的SD大鼠进行脑皮质板局部冰冻损伤。模型建立后通过形态学、行为学等进行评价。手术前1w对MCD模型小鼠进行皮层脑电埋置。术后1w所有实验大鼠随机分成匹罗卡品组、匹罗卡品加IL-6组。模型诱导组大鼠氯化锂腹腔注射(180mg/kg),20h后给予硫酸阿托品1mg/kg腹腔注射,30min后再给予20mg/kg匹罗卡品腹腔注射。模型诱导加IL-6组增加IL-6局部注射。注射前先进行30min的基线监测,注射后直接进行电生理检测。监测完毕对动物行为学以及相关如潜伏期、持续时间等电生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所有实验组大鼠注射匹鲁卡品后随即出现眨眼、节律性咀嚼、节律性点头,约30min后出现Ⅳ级以上发作。但是IL-6注射组动作明显减轻,出现时间较晚。电生理结果显示,与模型诱导组相比(25.93±1.33)min,模型诱导加IL-6注射组表现为潜伏期明显延长(31.05±2.35)min,两组潜伏期发作时间有明显差异(P〈0.01);与模型诱导组相比[(34.58±1.02)s],模型诱导加IL-6注射组表现为放电持续时间明显减少[(17.75±1.94)s],两组时间有明显差异(P〈0.01);与模型诱导组相比[(28.83±4.26)次],模型诱导加IL-6注射组表现为自发性癫痫放电次数明显减少[(12.00±3.03)次],两组时间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IL-6明显减少痫性放电阈值,减少放电持续时间,可能对癫痫发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标签: 皮质发育不良 癫痫 IL-6 炎症 匹罗卡品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社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与现有护养老情况,分析社区老年人护养老的主要影响因素,探讨适合老年人特点的社区护方式和服务内容。 方法 采用日本老年人生命质量量表、护机能判定量表、日常活动能力量表等适老性评价方法,对社区老年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中国社区老年人的生命质量、机体活动能力均优于日本社区老年人,但中国老年人抑郁程度高于日本老年人。中国社区老年人的生命质量程度和机体活动能力呈正相关关系,与抑郁程度呈现负相关。结论 社区老年人的护需求与健康状况相关,应构建合理化的护方式,切实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解决健康层面养老困境,并注重心理健康与机体健康的协同发展,丰富老年人的生活娱乐需求。

  • 标签: 介护养老,生命质量,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使用老年护干预方法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60名患者编号,并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80例。试验组采用老年护手段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在血糖值、住院率、治疗费用、并发症上的差别。结果两组患者的的血糖监测结果经测量方差分析,实验组血糖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普通方法相比,采用老年护的方法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糖尿病的管理水平,减少因糖尿病的住院率的住院费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 标签: 老年介护 糖尿病 健康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