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术后下肢静脉患者凝血功能变化情况,指出检测凝血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12月21例妇科盆腔术后发生下肢静脉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同期21例未出现下肢静脉的妇科盆腔术后患者,将其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PT、APTT、TT等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FIB、D-dime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凝血功能检测中FIB、D-dimer指标可作为妇科盆腔术后下肢静脉实验室检查重要指标,能够对合并下肢静脉患者治疗提供一定参考作用。

  • 标签: 妇科盆腔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手术静脉形成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180例下肢手术后静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静脉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进行探讨。结果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严重创伤或骨折者、高龄者、肿瘤者是静脉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有效控制并发症发生率。结论下肢手术后静脉与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严重创伤或骨折、高龄、肿瘤等密切相关,尽早采取科学合理的针对性护预防护理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下肢手术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预防下肢骨折后静脉形成(DVT)的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2014年12月下肢骨折手术84例,年龄30-76岁,分成疏血通组和低分子肝素钙组,各42例。疏血通组于术后第一天给予疏血通注射液6ml加入5%葡萄糖或0.9%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天。低分子肝素钙组于受伤后24小时起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1次/天,两组疗程均为14天。两组患者术前、术毕、术后3天监测凝血功能变化,术后14天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观察DVT的发生率。结果疏血通组和低分子肝素钙组在手术后凝血四项均在正常范围,且均呈现相对非高凝状态,说明疏血通及低分子肝素钙均能改善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后的高凝状态,降低术后DVT的发生率,但低分子肝素钙可增加术中与术后手术部位出血量。术后14天,疏血通组DVT发生率低于低分子肝素钙组7.1%(3例)比14.3%(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能有效预防下肢骨折术后DVT的发生,且不增加手术部位出血量。

  • 标签: 疏血通注射液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优质护理对其术后预防下肢静脉形成的效果。方法对68例腹部外科围手术期患者采取优质护理,通过术前健康教育、Autar静脉形成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估表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干预等措施,预防下肢静脉的形成。结果68例患者无1例发生下肢静脉形成。结论围手术期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从而减少腹部手术后患者并发下肢静脉的形成。

  • 标签: 围手术期 优质护理 腹部术后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早期诊断手术后患者下肢静脉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2年3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骨科和妇科手术患者96例.分别于手术前1天、术后2—3天内检查做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有无血栓形成、范围、回声强度、累积部位、活动度、血管压缩性、血流充盈情况.结果手术后下肢静脉早期的检出率22.9%(22/96),其中小腿肌间静脉占16.7%(16/96),严重的静脉(股静脉至腘静脉或胫后静脉、1例累积髂外静脉)占3.1%(3/96),有活动度的血栓5例.结论术后患者易发生下肢静脉,尤其是小腿肌间静脉发生率高,下肢静脉是引发肺栓塞的主要因素,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静脉早期的检出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手术后;下肢静脉ClinicalsignificanceofcolorDopplerultrasoundinearlydetectionoflowerextremitydeepvenousthrombosis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linicalvalueofcolorDopplerultrasoundinthediagnosisoflowerextremitydeepvenousthrombosisafteroperation.MethodsThestudyobjectwasfromMarch2012toDecember2012inourhospitaldepartmentoforthopedicsandgynecologicalsurgerypatients96cases.ThecolorDopplerultrasoundexaminationwasperformedin1days,2daysafteroperation,andthecolorultrasoundexaminationwasperformedin3days.ResultsPostoperativelowerextremitydeepveinthrombosisearlydetectionrateof22.9%(22/96).Thecalfmuscularvenousthrombosisaccountedfor16.7%(16/96),severedeepvenousthrombosis(sharestheveinandpoplitealveinandposteriortibialvein,1caseaccumulationofexternaliliacvein)3.1%(/),theactivityofthrombosis5cases.ConclusionPostoperativepatientswithdeepvenousthrombosis,especiallyinthelowerleg,theincidenceofdeepvenousthrombosisisthemainfactorofthecauseofpulmonaryembolism,colorDopplerultrasoundisimportKanetyfwororedasrlydetectionofdeepvenousthrombosisoflowerextremity.ColorDopplerultrasoundAftersurgeryLowerextremitydeepvenousthrombosis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096-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运动护理对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作用。方法选择在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80例脑出血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除了给予常规的术后治疗与护理之外,实施系统早期活动护理方案,即术后进行足踝被动或主动运动,腓肠肌、股二头肌、股四头肌和臀大肌等长收缩运动和深呼吸训练;对照组给予脑出血术后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下肢静脉形成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手术后下肢静脉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早期活动方案能提高下肢静脉流速度,安全、有效地预防脑出血术后患者下肢DVT的形成,从而减少痛苦及不必要的医疗费用,具有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以及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早期运动护理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目的探讨责任制整体护理在急性下肢静脉形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3年3月-2014年7月收治的78例DVT患者随机(非盲法)分为实验组(n=36)及对照组(n=42)。实验组患者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对照组采用整体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大腿围差、小腿围差、住院天数、护理差错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的患肢肿胀明显减轻,治疗后大、小腿围差、住院天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1例并发肺动脉栓塞、2例发生穿刺点渗血,对照组1例肺动脉栓塞、2例穿刺点渗血、2例牙龈出血、1例导管移位,2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无护理差错发生,对照组中4例患者发生溶栓管连接管滑脱发生出血、导管阻塞(P〉0.05)。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实验组达(95.50±1.52)分,对照组(92.64±1.9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责任制整体护理可以发挥责任护士主体作用,给予DVT患者全面、系统、整体的护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责任制整体护理 溶栓
  • 简介:摘要对我院106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护理总结,提出预防下肢静脉形成(DVT)应从病因出发,通过指导早期功能锻炼、配合早期预防性抗凝治疗,对减少DVT发生有重要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给予双腿存在静脉情况的病人实施彩色doppler设备诊查的具体作用。方法回顾分析56例双腿静脉系统存在血栓的病人接受doppler设备扫检诊查临床资料,对病人的扫检档案进行查阅,归纳诊查的结果并以此对doplper的诊查作用进行判定。结果56例病人的血栓情况皆在手术及血管造影检查中得到证明,利用doppler设备扫检后,确定40例周围型血栓,8例中央型血栓,8例混合型血栓。doppler设备的诊查报告基本和手术及血管造影检查大体一致P>0.05,本组只有1例初次诊查时漏诊,随后经第二次扫检确定为混合型血栓,手术及血管造影检查准确比率是100%,dopper仪器扫检的准确比率是98.21%。结论由于彩色doppler设备可以在扫描之下取得血管系统的成片,且成片质量很高能够直接观察到血栓出现的位置以及阻塞的详情,能够显著提高双腿静脉系统存在血栓的病人诊查结果的准确率,值得临床的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检查 彩色doppler设备 腿部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术后合并急性下肢静脉(DVT)形成的危险因素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6例妇科肿瘤术后急性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者保守治疗10例和手术联合抗凝溶栓治疗6例,治疗2~3周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复查彩超证实下肢静脉再通,无并发症发生,后期随访疗效满意。结论妇科肿瘤术后合并DVT引起重视,保守或手术治疗均有效。通过临床早期护理和实施健康教育,防止血栓再发和促进后期再通。

  • 标签: 妇科肿瘤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并发下肢静脉形成的护理方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47例脑卒中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作为对照组;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47例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按照神经内科要求进行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通过评估下肢静脉形成的危险因素加以积极的预防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下肢静脉的形成率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发生下肢静脉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护理辅以下肢静脉预防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下肢静脉的形成,提高患者对医院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荐。

  • 标签: 脑卒中 并发 下肢静脉血栓 预防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妇科肿瘤术后静脉的预防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110例妇科肿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55例观察组和55例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术后常规护理服务,对观察组进行术后预防静脉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结果。结果经护理,观察组患者静脉发生率为3.64%,对照组为14.5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0.05。经调查,观察组获得的总满意度为96.36%,对照组为80.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对妇科肿瘤术后患者进行预防静脉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静脉的发病率,获得的满意度较高,可推广。

  • 标签: 妇科肿瘤 针对性护理 预防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患者静脉形成的原因,并且探讨积极有效的护理预防措施。方法随即抽取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产生静脉的原因,根据病因制定相对应的护理预防措施。结果200例患者中有58例患者存在静脉现象,占29%,其中引发静脉的因素主要为患者原疾病史、血液滞缓,静脉壁的损伤和高凝状态等。详细掌握患者的发病史,重视患者的卧床护理工作,鼓励患者加强下肢活动,能够有效预防静脉的形成。结论患者静脉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加强早期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减少静脉形成风险,值得在临床上引起重视。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病因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本院的医疗数据来分析骨科术后DVT的预防与护理措施。方法本次研究选取了本院2012年1月份至2014年1月份所收治的103例骨科手术患者的资料,其中术后接受常规护理患者为51例,我们以这51例患者做对照组。结果对照组DVT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结论采取预防性的护理措施对骨科术后患者进行护理,是降低DVT的有效途径。

  • 标签: 骨科 术后 深静脉血栓
  • 简介:目的探讨继发性上肢静脉形成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13例上肢静脉患者临床资料。11例患者行抗凝、溶栓治疗,2例通过腔内技术行置管溶栓及球囊扩张成形术,1例球囊扩张成行术后植入支架。结果全组患者治疗期间症状无加重或复发,上肢肿胀、疼痛等症状均明显缓解。9例(69.2%)患者获得随访10个月以上,2例发展为静脉形成后综合征,其余患者症状未复发。结论继发性上肢静脉形成抗凝、溶栓治疗效果较好,腔内支架需慎重。

  • 标签: 上肢深静脉血栓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评价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价值。方法收集本组2010年3月至2013年9月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16例,分别于麻醉前(T0)、手术开始后2h(T1)、术后第1天(T2)和术后第3天(T3)采集患者静脉进行TEG检测,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各采集点时TEG的R、K、α、MA、G和CI等6个参数值。结果患者在围手术期间均呈现高凝状态,且表现为进行性加重。与各指标正常值比较,膝关节置换术患者TEG指标中R和K缩短,α角、MA以及G值增大,CI增大与麻醉前T0比较,R值逐渐下降,其中T2和T3时的R下降显著;K值也成逐渐下降趋势,但不具统计学差异;α角、MA以及G值则显著性升高;CI无显著性变化。TEG诊断对照组患者静脉的准确性为66.67%,观察组患者静脉诊断准确性为77.78%,卡方检验表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G是判断行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液高凝状态的敏感指标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血栓弹力描记术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股静脉穿刺术后下肢静脉形成是介入术后较常见并发症之一。下肢静脉(DVT)是指血液在静脉腔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如未及时发现及治疗,可导致患者下肢发生功能完全或部分伤失而致残,并可发生致命的肺栓塞。为了减少介入手术后下肢静脉形成,护士应对患者术前进行风险因素评估,并针对风险因素制定预防性护理措施,可减少下肢静脉的发生

  • 标签: 介入封堵术 下肢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氯吡格雷与依诺肝素预防腰椎术后下肢静脉(DVT)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60例择期腰椎手术的DVT高危患者,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A组,n=30)和依诺肝素组(B组,n=30)。分别于术后6h和12h开始口服氯吡格雷和注射依诺肝素;均于患者能下床活动后停药。分别于术前和术后7d检测血D-二聚体、PT、APTT的水平。术后记录48h引流量,术后7d行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明显的下肢DVT形成和肺栓塞发生。A组术后48h的引流量,术后7d肌肉静脉发生率及D-二聚体、PT、APTT的水平较B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均无切口周围血肿、消化道出血,硬膜外血肿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氯吡格雷预防腰椎术后下肢DVT形成的效果与依诺肝素相当,且安全有效。

  • 标签: 氯吡格雷 依诺肝素 深静脉血栓 腰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