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泌尿系感染的致病菌分布及药敏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年-2015年底门诊及住院部的泌尿系感染54例患儿行中段尿培养。结果尿培养阳性33例,其中大肠埃希菌21例。结论大肠埃希菌为小儿泌尿系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应根据细菌培养来选择抗菌药物,合理用药。

  • 标签: 泌尿系感染 尿培养 药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消化内科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特点,从而为临床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85例消化内科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不同年龄、住院时间原发疾病下的感染几率,分析易感染部位,观察细菌学培养结果。结果消化内科患者年龄越大、住院时间越长越易发生医院感染,消化道肿瘤和出血患者更易发生医院感染,而且感染部位集中在下呼吸道,革兰氏阴性菌中的铜绿假单胞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结论消化内科应当加强医院感染监控,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准确识别易感人群并加强保护,合理使用抗生素从而不断降低医院感染几率。

  • 标签: 消化内科 感染因素 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感染监测的内容及方法。方法对我院感染监测的内容及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因严格执行规范的监测制度及方法,我院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及时反馈院内感染监测效果,如发现问题,及时改进,熟练掌握与运用相关知识,严格执行院内感染监测方法,有助于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医院感染 监测
  • 简介:摘要产科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科室,而且由于孕妇及其新生儿特点,是感染的多发区域。产科作为医院感染的重点监控科室,属于重污染科室,血污物多、分泌物多、排泄物多,造成医疗垃圾多,感染性污染物相对较多。产科医院感染主要集中在产房感染,包括孕产妇、新生儿、医护人员等感染。一旦感染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管理,就会导致十分严重的问题。所以医院产科的感染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 标签: 产科 感染 因素 防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妇科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控制妇科病房医院感染率的发生。方法按病例内容回顾性调查分析2010年11月-2012年11月2298例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发生情况。结果院内感染55例,感染率为2.39%;多发于手术患者、高龄患者、肿瘤患者、化疗患者为主。院内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其次是泌尿道、手术切口、盆腔。结论手术创伤、侵袭性操作利于致病菌侵入,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病房管理,妇科医院感染控制的关键。

  • 标签: 妇科 院内感染 现状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了解医院发生感染事件的现状,并为临床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到2015年2月期间在ICU接受治疗的240例患者,对这些患者均采用目标性监测,对这些患者发生感染的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40例患者中有24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为10.0%,24例患者中有4例出现切口感染,10例出现下呼吸道感染,5例出现泌尿系统感染,还有5例患者出现了血行感染。结论通过对ICU医院进行感染目标性监测,可及时的了解常见的感染类型以及感染因素,从而及时地采取措施进行预防。

  • 标签: ICU医院 感染目标性监测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妊娠感染HIV阻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日~2015年1月份发现的30例HIV阳性孕产妇的临床资料,针对HIV阳性孕产妇采用抗病毒治疗,辅助其他治疗,观察孕产妇母婴阻断治疗效果,新生儿出生后给予应用齐多夫定糖浆至产后42天,新生儿出生后,1、3、6、12、18月龄进行HIV-RNA检测。结果出生后的新生儿未发现感染HIV病毒,均为正常儿童,成功阻断病毒的侵入。结论采用母婴抗病毒治疗能够有效阻止HIV病毒母婴传播。

  • 标签: HIV病毒 母婴传播 抗病毒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供应室消毒管理与院内感染两者间的关系进行探析。方法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分析供应室消毒管理与院内感染之间存在的关系。总结出有效的消毒管理办法,以防止院内感染的出现。结果消毒供应室的合理布局、供应室人员的培训以及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等措施能有效降低院内感染发生概率。结论医院供应室消毒管理可以有效杜绝院内感染

  • 标签: 供应室 消毒管理 院内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治疗情况。方法本文选择了55例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对其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探讨对该病的防治措施。结果本组55例患者中,有54例均康复出院,1例患者由于存在多处间隙感染,对其进行抗炎治疗后,效果不理想,医生建议其接受切开引流术治疗,被其拒绝,办理转院手续。结论做好牙周炎、淋巴结炎的预防工作,若患病需尽早治疗,而对重症多间隙感染病人,需采取抗炎和手术相结合的方法治疗。

  • 标签: 口腔 感染
  • 简介:摘要针灸疗法是中医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类疾病,针灸所使用的器械(毫针、三棱针、小针刀)为高危险性器械,需要加强对针灸室的消毒管理,有利于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的概率。本文通过加强培训,提高针灸室的消毒意识、规范针灸室器械的消毒(毫针的消毒管理、三棱针、小针刀的消毒管理、火罐的消毒管理、治疗室空气和地面的消毒管理、规范无菌消毒操作、加强消毒效果监测和督查)几个方面,治疗室的各种医疗器具和科室环境均合格,未出现患者针刺部位感染、医院交叉感染,保证了针灸治疗的顺利进行,为患者提供了良好的医疗环境。

  • 标签: 针灸室 消毒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传染儿科住院病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分析医院感染发生特点,为传染儿科病房医院感染监测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传染儿科2013年1月~2015年12月8577份出院病历的医院感染监测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生医院感染81例,医院感染率0.94%,其中<3岁病儿发生医院感染64例,占79.01%;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最高,占75.31%,其次为胃肠道感染、口腔感染、血液感染、泌尿道感染分别占11.11%、9.88%、2.47%、1.23%。结论传染儿科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的重点部位是呼吸道,<3岁婴幼儿是传染儿科病房医院感染高发人群,应加强医院感染监测、预防。

  • 标签: 传染儿科 医院感染 发生率 呼吸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见医疗相关感染及控制。方法现对CLABSI控制核心环节、VAP控制核心环节、CAUTI控制核心环节、SSI控制核心环节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控制通用原则和关键措施进行分析。结果在医疗相关感染的预防和控制领域中最常用和最主要的是手卫生、标准防护和接触隔离。结论做好标准防护及接触隔离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加强环境监测,对常见医院感染进行控制及预防,有效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

  • 标签: 常见感染 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相关性,达到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目的。方法通过加强硬软件建设、人员素质培养、规范操作流程、加强上级监督等措施,预防感染。结论通过加强管理,科室工作质量显著提高,院内感染率下降,加强管理等举措与院内感染的控制之间有相关性。

  • 标签: 制度化管理 操作流程 素质培养 卫生监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耳鼻喉切口感染的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措施,同时评估所提出的预防措施实际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3年1——12月接受过我院手术治疗的患者16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收集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找出影响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提出手术室内的预防措施;选择2014年1——12月接受我院手术治疗的患者171例作为实验组,对实验组患者采取提出的手术室切口感染预防措施进行,比较两组的手术切口恢复过程中的感染情况。结果通过对对照组手术情况的分析,手术性质、手术地点、有无参观人员、手术时间和手术是否接台是影响手术切口的独立因素。采取手术切口干预措施的观察组切口感染率为2.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针对影响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采取合理的对策,能够有效防止患者的手术切口感染率。

  • 标签: 切口感染 干预 手术室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探讨ICU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ICU伴发肺部感染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析ICU肺部感染原因,并在分析结果上制定护理措施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采取未改进的护理措施。结果辅助通气、年龄、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无菌操作不严等为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接受改进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感染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7d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痊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加强ICU病房管理、人工气道管理、抗生素使用管理和ICU消毒措施,可有效降低ICU肺部感染发生率。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