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乳腺癌主要是指人体乳房产生了一种恶性肿瘤,其对人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极大威胁。一直以来乳腺癌都是青中代女性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尤其近年来人们生活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乳腺癌发病率开始有了逐年上升并向年轻化发展的趋势。从现代临床医学角度出发,乳腺癌的致病因是极为复杂多样的,其不仅涉及到先天遗传、生殖、生活方式等多方因素,更与环境内分泌干扰有着一定关系。环境内分泌干扰即人类生存的社会环境中所存在以及能够接触到的各种外源性化学物质,这些物质会对人体内的源性激素产生影响,根据接触分泌剂量、时间、摄入方式等,可以判断其对人体正常激素的干扰程度;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类型繁杂,涵盖了食品、包装、护理产品、金属、化工原料、植物、消防员设备等各领域范畴。环境内分泌干扰往往会引起人体发育异常,生殖系统出现问题,尤其某些影响干扰人体正常激素的因子甚至会诱发肿瘤,这也是表明其与乳腺癌有实质关系的重要依据。随着现今医学科技的高速发展,发现与乳腺癌发病关系最近的常见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主要有双酚A、邻苯二甲酸酯、多氯联苯等,这三种环境内分泌干扰与乳腺癌的关系极为密切,因此结合实际做好环境内分泌干扰与乳腺癌的关系分析便显得极为必要,这对降低我国乳腺癌发病率,提高各大医院乳腺癌医治水平意义重大。

  • 标签: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乳腺癌 关系研究
  • 简介:摘要:人工智能(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反过来,医学领域的一些长期存在的点和挑战也促使不同的研究团队继续深入探索人工智能。随着联网(IoT)、云计算、大数据、5G移动网络等先进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此外,人工智能与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使医疗诊疗能力逐步提升,以更有效的方式为公众提供服务。基于此,本文研究了临床医学中涉及的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的技术基础。

  • 标签: 人工智能 物联网 临床医学
  • 简介:【摘要】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口腔颌面外科中常见的感染疾病,在我国部分地区发病率较高,若未经及时且正确的处理,常易产生严重并发症,致不良预后率和致死率较高。根据文献,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多累及患者的心功能,临床中有很多心功能标志可帮助我们评估患者心功能,本综述将简要探讨两个心功能标志的机制。

  • 标签: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心功能标志物 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阴道分泌对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从2020年5月~2022年5月期间于本院进行尿常规临床检验的女性患者中选取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尿液采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统计对比两组患者尿液中的白细胞、红细胞、蛋白质以及上皮细胞等各项临床检验指标的检出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白细胞、红细胞、蛋白质以及上皮细胞检出率分别为7.00%(7/100)、5.00%(5/100)、3.00%(3/100)、0.00%(0/100),对照组的白细胞、红细胞、蛋白质以及上皮细胞检出率分别为18.00%(18/100)、25.00%(25/100)、23.00%(23/100)、11.00%(11/100),两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红细胞、蛋白质以及上皮细胞检出率明显更低(P<0.05)。结论:在临床检验中,阴道分泌可能会对其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产生不良影响,降低其检验准确度,因此需注意对阴道分泌的清理,提升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率。

  • 标签: 阴道分泌物 尿常规 临床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对阴道分泌对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之间选取的尿常规检验女性2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取直接尿常规检验,观察组在清除阴道分泌后进行尿常规检验,对比两组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的白细胞检出率、尿红细胞检出率和尿蛋白检出率以及上皮细胞检出率低于观察组(P

  • 标签: 阴道分泌物 尿常规 检验结果 影响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是危及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心肌损伤的血清标志的灵敏度与特异度较高,且便捷易行,已逐步运用至临床诊断中。本文针对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血清标志的研究进行整理,探讨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血清标志物 早期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乙肝标志在婚检孕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我院进行婚检孕检的560名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乙肝标志进行检验,包括乙肝核心抗体、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体、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从而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60名受检者中,乙肝标志检出率为19(3.39%),其中小三阳占比为6(31.58%),大三阳占比为3(15.79%);男性受检者乙肝标志检测阳性率13(4.58%)明显高于女性受检者6(2.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婚检孕检中应用乙肝标志检验,能有效检查出乙肝感染者,特别应加强女性的检验,以便及早采取治疗措施。

  • 标签: 婚检孕检 乙肝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三维有限模型分析舌侧活动翼矫治技术内收下前牙过程中牙列的位移趋势和牙周膜应力分布。方法利用志愿者的锥形束CT数据及舌侧活动翼托槽实体数据,建立排齐后的下颌牙列及矫治器的三维有限模型,在此模型上施力内收下前牙,初步分析下牙列的初始位移特点以及牙周膜应力分布。结果加力后,下颌中切牙倾斜移动伴有压低;侧切牙、尖牙少量舌侧移动;第二前磨牙远中倾斜略有舌倾;第一磨牙比较稳定;第二磨牙整体略有近中倾斜,牙冠则表现为舌倾和远中舌向扭转;在内收时,应力主要集中于下颌中切牙,尤其是牙颈部和根尖部。结论舌侧活动翼矫治技术内收下前牙时对前牙压低的同时后牙支抗有一定保护作用,对牙弓形态有良好控制。

  • 标签: 舌侧活动翼矫治技术 内收前牙 三维有限元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XC趋化因子受体7(CXCR7)在缺血性脑卒中神经中的功能及机制。方法采用小干扰RNA(si-RNA)技术干扰CXCR7在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细胞中的表达;在SH-SY5Y细胞中构建氧-葡萄糖剥夺/复氧(OGD/R)损伤模型;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XCR7蛋白表达以及细胞周期;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CXCR7和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信号通路蛋白质表达。结果与OGD/R 0 h相比,OGD/R 6 h后CXCR7表达明显降低(CXCR7/GAPDH:Western blotting检测为0.483±0.098比1.000±0.000,FCM检测为0.686±0.052比1.000±0.000,均P<0.01),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1.190±0.040比1.000±0.000,P<0.01);CXCR7 si-RNA干扰SH-SY5Y细胞后再次构建OGD/R 6 h,与相同环境下阴性对照组(si-NC组)相比,CXCR7与磷酸化Akt(p-Akt)表达明显降低(CXCR7/GAPDH:0.471±0.051比1.000±0.000,p-Akt/ GAPDH:0.616±0.027比1.000±0.000,均P<0.001),并且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1.105±0.033比1.000±0.000,P<0.05)。结论CXCR7可以通过Akt信号通路调节缺血性脑卒中神经的周期,对神经起到保护作用。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氧-葡萄糖剥夺/复氧 CXC趋化因子受体7 蛋白激酶B 细胞周期
  • 简介:摘要弥漫性软脑膜胶质神经肿瘤是一种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分类新列入的罕见神经-混合神经胶质肿瘤。当前影像个案报道多为广泛软脑(脊)膜异常增厚、强化结节及脑表面小囊状改变。文中报道1例酷似脑膜炎表现的弥漫性软脑膜胶质神经肿瘤患者,影像学表现为多脑叶皮质肿胀、囊变不明显的均匀软脑膜增厚强化及脑回样钙化;临床上表现为反复急性发作的脑膜刺激征表现,且抗炎治疗有效;病理学证实为弥漫性软脑膜胶质神经肿瘤。通过报道1例非特异表现的弥漫性软脑膜胶质神经肿瘤患者,分析其影像和临床诊断思路,并结合文献复习,更新对该病的认识,提高临床鉴别诊断能力。

  • 标签: 脑肿瘤 神经胶质 神经元 脑膜炎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不同剂量灵芝多糖(Ganoderma lucidum polysaccharide, GLP)预处理对CPB大鼠海马神经凋亡的影响。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100只,体重350~4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20例):假手术组(S组)、CPB组(C组)、GLP低剂量组(G1组)、GLP中剂量组(G2组)、GLP高剂量组(G3组)。各组大鼠均麻醉状态下用透光法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右颈内静脉、左侧股动脉和右侧股动静脉穿刺置管,C组和G1组、G2组、G3组建立无血预充CPB伴心脏不停搏模型,行CPB 1 h,S组不建立模型只观察1 h。G1组、G2组、G3组分别于术前连续7 d给予12.5、25.0、50.0 μg/g GLP溶液灌胃,S组和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CPB结束即刻、CPB结束后5 h取血清,并于CPB结束后5 h麻醉下处死大鼠取海马组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β(S100 calcium binding protein β, S100β)和脑损伤标志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 NSE)浓度,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B-cell lymphoma/leukemia 2, 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cl-2 related X protein, Bax)的表达,计算Bcl-2/Bax,TUNEL法计算海马组织神经凋亡指数。结果与S组比较,C组、G1组、G2组、G3组血清S100β、NSE浓度在CPB结束即刻、CPB结束后5 h均明显升高(P<0.05),Bcl-2表达下调(P<0.05),Bax表达上调(P<0.05),Bcl-2/Bax降低(P<0.05),海马神经凋亡指数升高(P<0.05)。与C组比较,G1组、G2组和G3组血清S100β、NSE浓度在CPB结束即刻、CPB结束后5 h均明显降低(P<0.05),Bcl-2表达上调(P<0.05),Bax表达下调(P<0.05),Bcl-2/Bax升高(P<0.05),海马神经凋亡指数降低(P<0.05)。与G1组比较,G2组、G3组血清S100β、NSE浓度在CPB结束即刻、CPB结束后5 h均明显降低(P<0.05),Bcl-2表达上调(P<0.05),Bax表达下调(P<0.05),Bcl-2/Bax升高(P<0.05),海马神经凋亡指数降低(P<0.05)。与G2组比较,G3组血清S100β、NSE浓度在CPB结束即刻、CPB结束后5 h均明显降低(P<0.05),Bcl-2表达上调(P<0.05),Bax表达下调(P<0.05),Bcl-2/Bax升高(P<0.05),海马神经凋亡指数降低(P<0.05)。结论GLP预处理呈剂量依赖性调节脑组织Bcl-2和Bax的失衡,抑制海马神经凋亡,减轻CPB大鼠脑损伤。

  • 标签: 体外循环 脑损伤 灵芝多糖 海马 神经元 凋亡
  • 简介:摘要肿瘤标志具有无创性、可重复分析、实时监测等特征,其在肝细胞癌早期诊断及预后监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近几年,肝细胞癌肿瘤标志研究发展迅速,既有传统的血清学肿瘤标志(如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高尔基体糖蛋白73、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等),又有新型的"液体活检"肿瘤标志(如循环肿瘤细胞、循环肿瘤DNA等)。进一步研究肿瘤标志与肝细胞癌之间的相关性,可为肝细胞癌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 标签: 癌,肝细胞 早期诊断 预后 肿瘤标志物
  • 简介:摘要肿瘤相关全身炎症反应是肿瘤进展的主要原因之一。血清中的炎性标志,如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全身炎症评分、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预后营养指数、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淋巴细胞与C-反应蛋白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均与结直肠癌(CRC)预后密切相关。进一步研究炎性相关标志在CRC预后中的价值,将为CRC预后判断提供帮助。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预后 生物标记
  • 简介:摘要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CSVD)是导致血管性认知损害的主要原因,其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以及血脑屏障破坏等因素有关。近年来,针对CSVD患者认知损害的生物标志进行了一些研究。文章从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内分泌、神经系统损伤以及微RNA等方面对CSVD患者认知损害的生物标志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脑小血管疾病 认知障碍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颞部自体脂肪移植术后出现颊部肿的原因,总结治疗方法。方法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整形科收治颞部脂肪移植后出现颊部肿女性患者10例,年龄25~40(33±8岁),统计脂肪注射史、术后发病时间、术中情况、术后病理及细菌培养结果、愈后情况。结果8例患者单侧颞部注射脂肪15~30 ml,术后1~6个月发现颊部肿,术中见肿为脂肪样肿,部分含有液体,肿位于颊间隙;术后病理提示为纤维化脂肪组织内局部坏死;另2例未能提供注射量。10例细菌培养均为阴性,1例抗酸杆菌阳性。术后随访6~12个月,9例患者术后恢复正常,1例再次手术处理后恢复正常。结论颞部过量移植的脂肪和液化坏死脂肪可下移至颊间隙形成颊部肿。颊部肿应早期手术干预,以达到早期康复和美观。

  • 标签: 移植,自体 颞部 自体脂肪移植 治疗
  • 简介:摘要败血症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临床表现非特异性和实验室指标多变导致早期诊断较为困难。血培养是目前诊断败血症的金标准,但耗时长、阳性率低,不适于早期诊断。经典的生物标志虽然能在诊断中发挥作用,但存在敏感度和特异度低等局限性。白细胞介素等细胞因子感染后快速升高,是新生儿细菌感染早期高度敏感的标志,但缺乏统一的诊断界值;核酸分析等是理想的早期筛查方法,但因为检测设备缺乏、成本高,尚未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生物标志物 败血症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是早期隐匿起病、进展迅速、晚期预后不良的中枢和自主神经系统变性病,属于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对于MSA的诊断目前仍缺乏特异性的方法,尤其是起病的早期阶段,主要通过病史和临床表现进行判断,神经病理学检查是诊断MSA的金标准,但是活检取材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风险,往往不被患者接受,导致疑似MSA患者确诊困难。近年来,不少研究发现脑脊液和血液中标志对于MSA的诊断、了解疾病机理和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有一定帮助,本文将脑脊液和血液中的标志在MSA诊断方面的研究情况展开综述,希望能为MSA的诊断以及与其他神经系统变性病的鉴别带来帮助。

  • 标签: 多系统萎缩 生物标志物 脑脊液 血液
  • 简介:摘要1例71岁因左眼反复红肿、“眼白”出现肿男性患者,否认外伤史,在外院局部抗炎治疗无效。眼部检查见角膜缘、结膜近角膜处灰白色宽基底肿,上睑结膜面中外侧近睑缘处约3 mm×2 mm局部隆起。部分结膜肿切除术后,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提示为结膜真菌感染伴鳞状上皮不规则增生及不典型增生,眼分泌涂片检查提示为白色念珠菌感染,鼻窦CT及MRI提示慢性上颌窦炎。诊断为左眼真菌性结膜炎,行全身及局部抗真菌治疗后结膜肿消退无复发。

  • 标签: 结膜炎 眼感染,真菌性 念珠菌病
  • 简介:摘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常见的血管并发症,也是不可逆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特征是视网膜血管渗漏、新生血管形成和纤维增生。尽管目前DR的治疗方式多样,但大多针对疾病中晚期且疗效欠佳。因此,DR的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十分重要。近年来,DR相关生物标志的研究发展迅速,在疾病的风险评估、早期干预及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经典的DR生物标志如糖化血红蛋白,已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随着对DR发病机制的进一步了解,炎症类生物标志、血管生成类生物标志已被证实与疾病的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先进设备与技术为DR相关生物标志的探索构建了广阔平台,组学类生物标志、影像类生物标志和人工智能的应用已成为研究热点,为实现DR早期准确诊疗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就DR发生与发展中相关生物标志表达与测定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DR的高效防控与有效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生物标志物 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