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泌尿系统感染细菌学检验及其耐药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就诊的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尿培养阳性489株细菌中有325株革兰氏阴性菌(66.46%),147株革兰氏阳性菌(30.06%),17株真菌(3.48%)。分离较多的两种革兰氏阴性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最为敏感,而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低于35%,而对于阿莫西林、哌拉西林、替卡西林表现高度耐药性。革兰阳性菌中,屎肠球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敏感率明显低于粪肠球菌,未检测到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耐药革兰阳性菌株。结论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总数中以革兰氏菌阴性菌为主。泌尿系统感染治疗应根据病原菌对药物的敏感性选择,避免抗生素的滥用。

  • 标签: 泌尿系统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此类血培养结果对血流感染的诊断治疗及其合理用药,有效治疗的意义。方法对一例复杂血流感染病人进行回顾性个案分析。结果血培养阳性后及时鉴定完菌种和药敏报告后采用多种方法,查阅文献,调阅病例,和临床主管医生讨论病情,客观全面对个案进行分析讨论。结论血培养是临床诊断败血症的重要方法,阳性结果对明确诊断、对症治疗有极高的应用价值。为了提高血培养的阳性率,客观地反映出败血症患者血内存在病原菌的实际状况,临床医生精确选用血培养,检验科微生物专业组精心分离鉴定及药敏实验,可以为及时准确治疗打好基础。

  • 标签: 血培养 血流感染 诊断治疗 分析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烧伤科内环境细菌多样性及耐药性。方法2012年1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烧伤患者的尿液、血液、痰、咽拭子等标本进行分析,并对分离出的致病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80例烧伤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3.5±4.5)天。80例患者共采集到164份标本,主要为呼吸系统、血液和尿液等。1共检出21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共检出124株,所占比例为57.9%,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和鲍氏不动杆菌;革兰氏阳性菌共检出65株,所占比例为30.4%。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鲍氏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类及喹诺酮类抗生素均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率为0.0%。结论烧伤科细菌耐药情况严重,应不断加强对烧伤感染的细菌分布与耐药监测,科学使用抗生素,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康复效率。

  • 标签: 烧伤科 致病菌 耐药性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对急性角膜炎(细菌性)治疗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角膜炎(细菌性)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进行0.3%的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实验组患者进行0.3%的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结果实验组患者中,10例患者显效,有效患者为13例,所占比例为52.0%。对照组中,无效患者为6例,有效患者为12例,所占比例为48.0%。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6.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细菌转阴率分别为88.0%与72.0%,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0%与12.0%,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对急性角膜炎(细菌性)治疗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具有推广的意义。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急性角膜炎 临床治疗效果 滴眼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急性细菌性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10月在本院诊治急性细菌性肠炎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西咪替丁治疗,观察组采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分别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0%共有39例患者得到良好的治疗,对照组为77.50%共31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4例,对照组不良反应10例,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对急性细菌性肠炎患者采取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可以使患者相关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使炎症反应明显降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喜炎平 西咪替丁 急性细菌性肠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直接与常规药敏试验在临床血液细菌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0月期间就诊的525例患者的血液样品,采用美国BacT9050型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血液标本培养,进行一段时间血标本培养后再进行药敏试验,并与直接药敏试验结果相比,比较两种检验方法的效果。结果525例血液标本中阳性标本有437例,其中直接药敏试验方法阳性检出353例,常规药敏试验检出427例,符合率82.67%。其中革兰阴性菌检出371例,革兰阳性菌检出59例。两种细菌检验方法革兰阴性菌总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细菌检验方法革兰阳性菌总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药敏试验和常规药敏试验均可以快速鉴定血液标本中细菌,药敏试验可有效指导抗生素选用,减少盲目用药,可明显提高细菌感染治疗有效率,降低患者临床并发症。

  • 标签: 直接药敏试验 常规药敏试验 临床血液细菌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基层疾控中心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检验方法。方法从2014年3月~2017年3月本院疾控中心收治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中随机选取53起进行回顾分析,给予送有中毒者的样品检测标本以直接分离以及增菌分离检测,对比2种方法对病原菌的单独检出情况和联合检出情况。结果增菌分离、直接分离联合检测法的菌株检出率高于单一方法检出率,其中二联合法检出率为88.68%,直接分离与增菌分离单一检测法的病原菌检出率分别为50.94%、73.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菌分离检测法检出单用检出率高于直接分离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分离协同增菌分离法共同应用于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实验室病原菌检测,可显著提高致病菌的检出率,为临床用药提供可靠参考,因此,值得推广于基层疾控中心加以使用。

  • 标签: 基层疾控中心 细菌性食物中毒 检验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急性胰腺炎患者和急性胰腺炎合并细菌感染患者血清中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数量的变化及意义,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到2015年6月期间收住于绵阳市中医院148例确诊急性胰腺炎患者,根据病原体检测的结果,分为细菌感染组(56例)和非感染组(92例),所有患者均于入院第二天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的PCT、CRP及WBC值,通过统计学方法对各组指标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细菌感染组血清PCT水平为(3.5±0.9)ng/ml,CRP水平为(75.2±10.4)mg/L及WBC水平为(16.5±6.8)×109/L。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CT水平(1.1±0.6)ng/ml,CRP水平(68.5±7.4)mg/L及WBC水平(11.7±2.8)×109/L。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每组PCT、CRP及WBC水平差异发现细菌感染组与非感染组的PCT和WBC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合并感染具有辅助诊断的意义,联合动态检测PCT、CRP及WBC三者血清中的浓度,为急性胰腺炎的发展及转归、手术时机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急性胰腺炎 细菌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CR检验法在阴道炎患者细菌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阴道炎患者患者100例。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标准组和对照组。标准组患者选择PCR检测法,对照组患者用细菌培养法。结果标准组的阳性检出率和加特纳菌检出率分别为88.0%、70.00%,对照组为64.00%和34.00%。结论PCR检测法的阳性检出率和加特纳菌检出率均显著高于细菌培养法,应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PCR检验法 细菌培养法 阴道炎 阳性检出率
  • 简介:目的分析降钙素原定量检测在鉴别细菌和病毒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50例细菌感染者(细菌感染组)和50例病毒感染者(病毒感染组)作为观察对象,再选取5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三组均采用定量固相免疫测量法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分析PCT水平在鉴别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以及正常对照组之间的PCT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的PCT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1),而病毒感染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降钙素原定量检测在细菌与病毒感染中具有较好的鉴别作用,其对于细菌感染具有较高的敏感度,但是在病毒感染患者中无特异性表达。

  • 标签: 降钙素原 细菌感染 病毒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硝唑联合克林霉素治疗细菌性阴道炎临床效果。方法本文选择了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细菌性阴道炎患者3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患者1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甲硝唑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甲硝唑联合克林霉素治疗;详细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甲硝唑联合克林霉素治疗细菌性阴道炎,临床效果良好,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甲硝唑 克林霉素 细菌性阴道炎
  • 简介:摘要目的空气压力泵雾化吸入法治疗的儿科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随机抽取本院呼吸科接收并行空气压力泵雾化吸入法治疗的100例确诊为儿科支气管肺炎的患儿展开分组,即甲组与乙组,每组50例。甲组配合临床常规护理,乙组配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甲组临床有效率是80.0%,低于乙组的96.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儿科支气管肺炎患儿空气压力泵雾化吸入法治疗的过程中积极配合综合护理,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运用价值较高。

  • 标签: 空气压力泵雾化吸入法 儿科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