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对胸部外伤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88例胸部外伤拟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为受试者,随机分为胸腔镜组和开放组,分别实施电视胸腔镜辅助手术和开放手术治疗。以术中出血量、手术持续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作为观察指标。结果胸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开放组,且前者手术持续时间、术后引流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后者,前者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后者,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胸部外伤患者采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且并发症少。

  • 标签: 电视胸腔镜 胸部外伤 手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眼外伤患儿手术护理配合的要点、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自2015年3月-2017年4月收治的眼外伤患儿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对比2组护理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配合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视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护理前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眼外伤患儿,围手术期辅以整体优质的护理配合能够帮助其将心态调整至最佳,进而可以促进其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对快速恢复视力、提升护理满意度均有重大价值,值得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眼外伤 患儿 手术 护理配合要点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外伤性肝胆胰腺损伤的临床治疗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2年1月至2017年2月期间我院普外科收治的94例外伤性肝胆胰脾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观察组患者予以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保守治疗,记录治愈率、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愈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外伤性肝胆胰脾损伤患者,需结合其症状、既往病史、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并合理选择治疗方法,提高患者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外伤性肝胆胰脾损伤 治疗方法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胸腹部外伤导致的延迟性脾破裂患者进行临床急救,探讨急救措施以及急救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自 2015年 4月至 2016年 4月期间所收治的 44例胸腹部外伤导致的延迟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受伤及诊疗经过进行深入分析并利用详细体检以及辅助检查对患者进行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结果:通过给予 44例患者抗休克治疗以及手术治疗后,病情均获得良好改善,均痊愈出院,痊愈率为 100.00%。结论:对胸腹部外伤导致的延迟性脾破裂患者进行临床急救时,查体需要仔细,通过给予患者早期正确诊断以及及时治疗可以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提升抢救成功率。

  • 标签: 胸腹部外伤 延迟性脾破裂 临床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脑外伤后电解质监测与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4年10月—2017年5月期间接受治疗的脑外伤患者7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35例病患给予常规的生理盐水(0.9%)进行治疗,治疗组则给予高渗盐水(7.5%)进行治疗,然后对所有患者进行电解质监测和治疗,检测治疗前后的血浆钠、钾、氯浓度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病患的颅内压水平。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血清钠(39.3±3.1)mmol/L,血清氯(103.2±5.2)mmol/L,颅内压平均为(1.62±1.3)kPa,每一项指标都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讨论脑外伤后的电解质监测与治疗能够有利于纠正机体电解质紊乱,有效降低颅内血压,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以及康复的恢复,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外伤 电解质 监测 颅内压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在胸部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胸外伤患者86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有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管理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过优质护理后,观察组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肺部感染、肺不张及低氧血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明显降低胸部外伤患者疼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效果肯定,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胸部外伤 疼痛管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脊柱外伤患者诊断中CT、MRI的应用价值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6例脊柱外伤患者当作研究对象,均行CT、MRI检查,对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进行比对。结果MRI诊断阳性率是98.2%,与CT的87.5%比对明显较高,CT检出的碎骨块明显较MRI多,MRI韧带损伤、脊髓损伤检出率明确较CT高,(P<0.05);其他部分损伤两种方法比对未见突出差异,(P>0.05)。结论在脊柱外伤诊断中,CT、MRI各有优势,临床上需实情灵活选择,必要情况下可联合应用,以促进脊柱外伤确诊率的提升。

  • 标签: 脊柱外伤 诊断 CT MRI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伤性肠破裂患者术后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以56例外伤性肠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于术后分别予以常规护理、整体护理,作为本次研究的一般组、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0%要显著低于一般组的35.7%,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伤性肠破裂患者术后予以整体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外伤性肠破裂 术后 护理方法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对外伤性危重症患者进行CT监测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随机实验法,以我院收治的114例外伤性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实施CT监测,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实验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实验结束后,将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实验组患者的结果准确率和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明显。结论在临床上对外伤性危重症患者进行CT监测并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结果准确率和患者满意度,降低了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 标签: 外伤性危重症 CT监测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重症颅外伤在ICU发生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3月我院ICU病房接收的重症颅脑外伤并肺部感染37例患者为研究资料,并将其看作研究组,同期在ICU病房另接收重症颅脑外伤3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所有被选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在本研究重症颅脑外伤并肺部感染37例患者中,共分离出致病菌71株,革兰氏阳性菌23.94%,革兰氏阴性菌71.83%,真菌4.23%。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脑功能评分、死亡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真菌、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均是引发肺部感染形成的主要致病菌,容易使治疗时间延长,患者脑部功能恢复能力下降,临床需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治疗预防措施。

  • 标签: 肺部感染 ICU 重症颅脑外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脑外伤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临床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2月~2015年8月我院脑外伤患者50例,将其临床资料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脑外伤患者护理后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总满意度优于对照组脑外伤患者(P<0.05)。结论脑外伤护理中人性化护理不仅能增加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还能减少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

  • 标签: 脑外伤 人性化护理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盐酸纳美芬治疗急性重症脑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4年 1月至 2016年 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重症脑外伤患 者46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盐酸纳美芬,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舒张末期末值均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 1周、 2周后患者的测定 β-EP、 DynAl-13 、 NSE水平均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GOS、 GC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将盐酸纳美芬应用于急性重症脑外伤的治疗中,可以改善患者大脑部的血液循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有利于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盐酸纳美芬 急性重症脑外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科整形美容技术对小儿面部外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由于面部外伤入我院进行整形修复治疗的108例患儿选为研究对象。在临床彻底清创后应用外科整形美容技术对小儿面部外伤进行修复,并对其术后恢复情况进行详细记录。结果108例面部外伤患儿在应用外科整形美容技术后,伤口愈合状态良好,患儿生活质量有所提升,并且没有出现明显的术后不良反应。分别在术后6个月、12个月对患儿的外伤恢复情况进行调查,均未发现伤口疤痕增生问题,手术缝合处无明显的萎缩凹凸现象,家属对于手术效果十分满意。结论对患儿面部外伤进行临床治疗,可采用外科整形美容技术配合清创技术,应用此种手术方案能够有效的改善患儿面部损伤情况,一定程度上恢复患儿的面部组织,值得在临床医学领域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外科整形美容技术 小儿面部外伤 临床治疗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脑外伤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6年7月收治的脑外伤患者3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康复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5例,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患者治愈5例,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7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后Barthel指数分别为(81.7±7.3)分、(62.2±6.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能够促进脑外伤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康复护理 脑外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眼外伤导致继发性青光眼发生的病理过程。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入院的眼外伤导致继发性青光眼患者40例,其中40眼出现眼外伤。通过对病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对所有患者疾病发生的原因、表现及治疗措施等进行探究。结果眼外伤导致继发性青光眼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眼球穿通伤、晶状体脱位或损伤、眼内出血及房角挫伤,且分别为5眼(12.5%)、11眼(27.5%)、9眼(22.5%)、15眼(37.5%)。经过治疗后,眼压在6~1mmHg范围内的有28眼(70%),眼压低于21mmHg的有12眼(30%)。治疗后发生视网膜脱落的患者有4例4眼(10%),8例8眼(20%)出现视力下降的情况,28例28眼(70%)视力有所提高。结论眼外伤导致继发性青光眼发生的病理过程十分复杂,其复杂程度高于原发性青光眼,必须及时给予患者对症治疗,从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眼外伤 继发性青光眼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在诊治闭合性腹外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确诊为闭合性腹外伤患者17例为研究对象,均采取腹腔镜进行诊治,观察本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中经腹腔镜诊治后,7例中转开腹手术;3例脾破裂,1例肝破裂,2例小肠破裂穿孔,1例腹膜后血肿,1例肠系膜破裂;4例肠管挫伤,2例膀胱破裂,3例多脏器损伤;治疗后出现胆瘘者1例,术后出血1例,除此外无其他并发症情况。结论腹腔镜在诊治闭合性腹外伤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与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情况,具有应用与推广价值。

  • 标签: 腹腔镜 闭合性腹外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治疗中采取开颅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3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38例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患者所有资料,所有入院患者均实施开颅手术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血肿量、GCS评分、颅内压、脉搏、输血发生情况以及颅脑缺损情况。结果治疗前血肿量、GCS评分、颅内压、脉搏、输血发生情况以及颅脑缺损情况等指标与治疗后数据对比具备显著差异,统计学存在分析意义(P<0.05)。结论将开颅手术应用在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治疗中效果显著,可缓解患者脉搏、颅内压,可显著降低死亡率,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开颅手术 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