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手外伤伤口感染细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137例手外伤患者,采集患者的伤口分泌物标本,进行病原菌检测。结果137例标本中分离革兰阴性菌73株,革兰阳性菌64株。革兰阳性菌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检出率最高;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最高。革兰阳性菌中青霉素、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的耐药性最高(P<0.05)。革兰阴性菌中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头孢呋辛钠、头孢他啶、头孢唑林的耐药性最高(P<0.05)。结论手外伤伤口感染细菌多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与铜绿假单胞菌,细菌的耐药性比较严重,临床应加强手外伤伤口感染细菌耐药性监测,提高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合理性。

  • 标签: 手外伤 伤口感染 病原菌检测 耐药性 革兰阴性菌 革兰阳性菌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气道护理在重症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方法, 选择了 2017年 11月~ 2019年 3月期间本 院收治的 62例重症脑外伤患者进行研究,采取双盲法的分组方法将参与研究的 6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 n=31)以及观察( n=31)。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使用气道护理进行干预,之后对比两个组别患者的肺部并发症概率、住 ICU时间以及预后效果进行干预。结果, 对照组中患者出现肺部并发症概率和入住 ICU时间显著高于观察组之中患者,组别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之中患者的预后情况明显差于观察组,组别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在对重症脑外伤患者进行护理时,采取气道护理可以有效提升患者预后情况,缩短患者在 ICU的时间,降低患者出现肺部并发症概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气道护理 重症脑外伤患者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颅脑外伤患者血糖变化应用优质护理的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9年2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104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数字随机表法分组52例/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实施优质护理、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变化和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变化比较无明显差异;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血糖值变化明显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对颅脑外伤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值,且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颅脑外伤 血糖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重症颅脑外伤在ICU出现肺部感染的处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ICU科室2017年7月—2018年12月之间收治的重症颅脑外伤出现肺部感染的患者20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寻找相应的对策。结果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在ICU中出现肺部感染的患者都进行了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做痰培养检查和药敏试验后针对性给药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肺部感染情况。结论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在出现肺部感染之后,在临床中进行治疗时要注意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流程,尤其是进行气管插管护理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为患者提供准确有效的治疗。

  • 标签: 重症颅脑外伤 ICU病房 肺部感染 临床分析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在脑外伤护理中的护理效果。方法以本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60例脑外伤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在进行护理满意度比较时,对照组为76.6%,较低于观察组96.6%,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予以住院时间对比时,对照组为(12.7±2.6)天,较高于观察组(7.1±1.3)天,2组数据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外伤患者临床护理中,人性化护理方法的应用,可以明显降低患者住院时间,提升临床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脑外伤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颅脑外伤具体的症状包括:脑震荡、颅骨骨折、颅内出血、颅内血肿等情况。主要救治手段以手术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稳定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和生理指标,保障患者身体健康安全问题。目的 就神经外科危重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案选择和制定深入探讨分析。方法 现将于 2017 年 3 月~ 2019年 2 月来中心医院 神经外科治疗就诊的 82例危重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不同护理方案,对比结果。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针对组,每组患者各 41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性神经外科护理方案,针对组采取针对性护理方案。通过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护理效果及恶性并发症突发概率等数据结果,比较临床资料,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 针对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 93.45%,高于常规组的 84.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经护理方案干预后,针对组患者疾病治疗有效率为 97.56%高于常规组患者的疾病治疗有效率 85.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针对组患者恶性并发症的突发概率 4.87%,优于常规组患者 12.20%( P< 0.05)。结论 神经外科危重颅脑外伤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期较长,因此,需要实施综合全面的护理措施,以实施监测患者的身体情况、病情和康复程度,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针对性护理方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理状况,照顾患者情绪感受,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有效抑制恶性并发症突发概率,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建议在临床医学护理方案上推广使用。

  • 标签: 颅脑外伤 神经外科 针对性护理 治疗有效率 生理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胫骨前区是软组织损伤的常见部位,因此部位软组织薄弱,血液循环差,外伤后极易形成慢性创面。且常由于局部伤口较小,或无明显伤口而早期被忽视,直至伤口出现坏死、感染、疼痛、破溃。本文分析1例胫前外伤性溃疡伤口患者护理体会。方法对一例胫前外伤性溃疡伤口运用湿性愈合理论,根据伤口的特点在伤口的不同阶段使用百克瑞,银离子藻酸盐,泡沫等湿性敷料在抗感染,吸收渗液,促进上皮爬行,减轻疼痛方面的护理体会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使促进创面愈合,提高生活质量。结论运用湿性愈合理论,在伤口的不同阶段运用新型敷料,在抗感染,吸收渗液,促进上皮爬行,效果明显,对创面的渗液吸收和愈合关系至关重要。

  • 标签: 胫前外伤 湿性愈合理论 新型敷料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危重颅脑外伤患者的神经外科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外科于2017年9月-2018年11月收治的86例危重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实施神经外科治疗的时间为分组依据,分成治疗前、治疗后(术后1周)两组。给予所有患者常规治疗、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结果危重颅脑外伤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51;治疗后意识状态、生活能力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大骨瓣开颅减压术用于危重症颅脑外伤神经外科治疗,疗效显著,可促进患者恢复正常意识状态及生活能力。

  • 标签: 危重颅脑外伤 神经外科 颅内压 意识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手外伤伤口感染细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2017年 3月至 2019年 3月,本院收治 137例手外伤患者,采集患者的伤口分泌物标本,进行病原菌检测。结果: 137例标本中分离革兰阴性菌 73株,革兰阳性菌 64株。革兰阳性菌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检出率最高;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最高。革兰阳性菌中青霉素、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的耐药性最高( P<0.05)。 革兰阴性菌中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头孢呋辛钠、头孢他啶、头孢唑林的耐药性最高(P<0.05)。 结论:手外伤伤口感染细菌多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与铜绿假单胞菌,细菌的耐药性比较严重,临床应加强手外伤伤口感染细菌耐药性监测,提高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合理性。

  • 标签: 手外伤 伤口感染 病原菌检测 耐药性 革兰阴性菌 革兰阳性菌
  • 简介:摘要:目的:对气管切开术治疗重症脑外伤患者的临床应用以及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比。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为 90例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3月期间,接受治疗的重症脑外伤患者,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干预,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则接受气管切开术进行治疗,并对研究后患者的各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带管时间、以及呼吸机使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且研究组患者的术后肺部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对比数据有明显差异性,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后结果显示,在治疗重症脑外伤患者的工作中,选择气管切开术进行治疗,可有效减少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且降低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几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苏醒室 全麻手术 综合护理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小儿面部外伤整形美容缝合术中综合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接收的小儿面部外伤82例患儿为对象,所有被选患儿均行整形美容缝合术。根据数字随机法分设组别,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干预对比组,在对比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模式干预研究组。观察经不同护理干预后患儿的伤口愈合情况,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伤口愈合率为100.00%,高于对比组的85.37%。研究组患儿家长满意率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面部外伤患儿行整形美容缝合术治疗的同时开展综合护理干预,能促进患儿伤口愈合,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

  • 标签: 综合护理 整形美容缝合术 小儿面部外伤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综合护理对手外伤患者术后疼痛及切口愈合的影响。 方 法将我院在 2016--2018 年间收治的 118 例手外伤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与常规护理设为参照组,一组给与综合护理设为研究组,每组各有患者 59 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切口消肿时间以及术后疼痛程度。 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疼痛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和切口消肿时间均优于参照组患者,差异表明统计学意义显著( p<0.05 )。研究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轻于参照组患者,差异表明统计学意义显著( p<0.05 )。 结论 将综合护理应用到手外伤患者术后疼痛及切口愈合中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缩短患者疼痛时间,有利于加快患者伤口愈合,值得在临床上大力的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 手外伤患者 术后疼痛 切口愈合
  • 简介: 脾破裂非手术治疗只是脾破裂治疗的方法之一,因此对每一例非手术治疗的脾破裂患者均应作好急诊手术的准备,等.外伤性脾破裂41例非手术治疗体会.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 标签: 外伤性脾 破裂例 脾破裂
  • 简介:脑肿胀一直被认为是影响颅脑损伤预后的主要因素,有人认为颅骨骨折是影响颅脑损伤预后的重要因素[4],年龄、颅骨骨折和颅内血肿对预后无影响

  • 标签: 临床特点 儿童脑外伤 分析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围手术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T)对颅脑外伤(TBI)手术患者住院天数及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因急性颅脑创伤在全麻下行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输液组(C组)及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组(G组),C组按常规经典输液方案进行术中补液,G组以4ml/(kg·h)的速度作为起始输液速度,并根据术中各项指标监测调整术中输液。记录相关数据;并进行术后12及24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与常规输液组相比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组患者在手术期间输注的总液体量显著减少,另外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组患者的24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常规输液组(P<0.05)。结论目标导向液体治疗能够减少术中输液量,优化术中补液,改善胶晶比,促进神经功能的康复,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 标签: 目标导向性液体治疗 颅脑外伤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62例,分析颅脑外伤后发生脑梗死的高危因素,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临床治疗方案,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有效探讨。结果本文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62例中,有16例患者发生脑梗死,发生率为25.81%(16/62)。多因素分析发现高龄(≥50岁)、GCS评分<5分;颅底骨折、低血压休克、蛛网膜下腔出血、感染为颅脑外伤后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感染、颅底骨折、高龄以及低血压休克是颅脑遭受外部损伤后所致的脑梗死的高危因素,及时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才能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颅脑外伤 脑梗死 危险因素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症监护室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探讨;方法:选取 17年 7月到 19年 4月我院重症监护室中行手术治疗的 100例颅脑外伤患者为分析对象,根据护理方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患者 50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采用重症监护室护理的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颅脑外伤患者中采用重症监护室护理可降低患者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出 ICU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重症监护室护理 颅脑外伤患者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