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宁夏地区回族群体Runx2基因单核苷多态性和脊柱后纵韧带骨化及与骨化阶段的相关性。方法回族脊柱后总韧带骨化患者40例根据骨化类型分为单阶段骨化18例(A组),连续型骨化22例(B组),对照组40例C组,外周血DNA提取,通过PCR扩增和单碱基延伸反应、质谱技术分析Runx2基因单核苷三个位点与脊柱后总韧带骨化发病的关系。结果Runx2基因RS1321075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1),基因位点分布在Runx2的6号染色体中,A、B组间比较含RS1321075SNP.A等位基因(AA和AT)患者的平均骨化阶段数2.7814,不含RS1321075SNP.A等位基因(TT)患者的平均骨化阶段数3.8571,A、B组间比较患者骨化节段数的方差分析P=0.041(P<O.05),两组患者骨化有统计学差异,含有A等位基因患者的骨化节段数明显少于不含A等位基因的患者,RS1321075SNP的A等位基因与回族脊柱后总韧带骨化阶段有相关性。结论宁夏回族人群中OPLL患者Runx2基因中SNP的变化可能导致OPLL,回族Runx2基因单核苷多态性于脊柱后纵韧带骨化具有相关性。

  • 标签: 后纵韧带骨化 Runx2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回族
  • 简介:目的探讨DNA修复基因RAD523'非翻译区(3'-untranslatedregion,3'-UTR)miRNA靶序列单核苷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NP)与广西地区人群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1002例确诊的HCC新发病例和1013例非肿瘤患者RAD52基因3'-UTR区域miRNA靶序列SNPs(rs1051669、rs1051672、rs7301931和rs7310449)进行基因分型,并分析其基因型频率分布及其与HCC遗传易感性的关系。结果RAD52基因各SNP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和HBV感染等因素后,未发现各SNP与HCC易感性有关联;分层分析发现,在女性人群中,与携带rs1051669C等位基因相比,TT基因型可显著降低个体罹患HCC的风险(TTvsCT/CC:OR=0.03,95%CI:0.00~0.62,P=0.03);与携带rs1051672G等位基因相比,AA基因型可显著降低个体罹患HCC的风险(AAvsGA/GG:OR=0.03,95%CI:0.01~0.88,P=0.04)。结论RAD52基因3'-UTR区域miRNA靶序列SNPsrs1051669、rs1051672位点可能与广西地区女性人群HCC易感性有关。

  • 标签: 肝肿瘤 RAD52基因 3'非翻译区 单核苷酸多态性 遗传易感性
  • 简介:目的研究CDKN2A/2B基因rs2383208的单核苷多态性与中国西南地区汉族妊娠期妇女糖耐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中国西南地区汉族妊娠期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糖耐量正常组495例(59.64%),糖耐量异常组335例(40.36%);糖耐量异常组包括空腹血糖异常及糖耐量受损组279例(33.62%)和妊娠糖尿病组56例(6.74%).提取全血基因组DNA,采用飞行质谱法检测CDKN2A/2B基因rs2383208单核苷位点多态性.结果CDKN2A/2B基因rs2383208的AA、AG、GG3种基因型在所检测妇女的糖耐量正常组与糖耐量异常组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南地区妊娠妇女中,未发现CDKN2A/2B基因rs2383208A/G多态性与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具有明显相关性.

  • 标签: 妊娠糖耐量异常 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 CDKN2A 2B
  • 简介:随着基因组序列的分析完成,当前基因领域的研究重点转向如何系统地解读并研究基因功能、构成与遗传性疾病间的联系。大多数复杂性状疾病均是在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共同作用下由不同数量的基因控制的疾病。一些复杂的航空航天疾病,如运动病、偏头痛、良性位置性眩晕等均属于复杂疾病。当前有学者认为,单核苷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NP)及其相应的组合可能是导致上述复杂疾病的机制之一。

  • 标签: 单核苷酸多态性 人类基因组 航空航天医学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核苷多态性微阵列芯片(SNP-array)技术在胎儿侧脑室增宽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进行定期产前检查时,超声筛查提示胎儿侧脑室增宽的433例中、晚孕期孕妇为研究对象。孕妇年龄为19~45岁,孕龄为16+6~37+6孕周,其中,中孕期为135例(31.2%),晚孕期为298例(68.8%)。回顾性分析433例孕妇的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及SNP-array检测结果。本研究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医研伦快审(2019)第(3-21)号],并与受试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135例行羊膜腔穿刺术产前诊断的中孕期孕妇中,检出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为22例,异常检出率为16.3%(22/135)。298例行脐静脉穿刺术产前诊断的晚孕期孕妇中,检出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为17例,异常检出率为5.7%(17/298)。②135例中孕期孕妇羊水样本中,SNP-array检出胎儿染色体异常为28例,异常检出率为20.7%(28/135)。298例晚孕期孕妇脐血样本中,SNP-array检出胎儿染色体异常为37例,异常检出率为12.4%(37/298)。SNP-array检出的65例胎儿染色体异常孕妇中,39例(60.0%)为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异常者,而26例(40.0%)为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正常者。这26例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正常、SNP-array检测结果异常孕妇中,其胎儿发生致病性拷贝数变异(CNVs)者为11例(7例染色体微缺失、1例染色体微重复、3例染色体微缺失合并微重复);胎儿发生疑似致病性CNVs者为1例(染色体微缺失);胎儿发生临床意义不明CNVs者为14例(5例染色体微缺失、4例染色体微重复、5例为1条或多条染色体间杂合性缺失)。结论对产前超声筛查提示胎儿侧脑室增宽的中、晚孕期孕妇,进行SNP-array检测,有助于发现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无法检出的胎儿染色体亚显微结构异常。

  • 标签: 侧脑室 XYY染色体核型 多态性,单核苷酸 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技术 超声检查,产前 产前诊断 羊膜腔穿刺术 胎儿 孕妇
  • 作者: 张展舆 李彦 张玉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神经科杂志》 2020年第02期
  • 机构: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广州 510006;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神经科,广东省神经科学研究所,广州 510080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神经科,广东省神经科学研究所,广州 510080
  • 简介:摘要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是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进行性丧失。虽然帕金森病的病因可能是多因素的,但神经炎症是该疾病发病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核苷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是调节炎症的多蛋白先天免疫复合物。在帕金森病神经炎症中,NLRP3炎性小体复合物组装募集并激活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激活的caspase-1切割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18的前体,从而启动下游炎性级联反应,加重多巴胺神经元损伤。本综述中对NLRP3炎性小体在帕金森病病理生物学中最新研究进行总结,并且讨论了通过抑制NLRP3炎性小体缓解帕金森病进展的潜在策略。

  • 标签: 帕金森病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 炎症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单核苷多态性微阵列(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array)技术对于高危因素孕妇产前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产前诊断中心就诊的高危孕妇1660例,于孕中期行羊水穿刺,对羊水细胞同时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及SNP-array检测。比较高危因素(高龄、超声异常、不良孕史、夫妇染色体异常、血清学筛查高风险、无创产前基因检测)两种方法的检出情况。结果所有标本均成功检测。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致病性核型135例,检出率为8.13%(135/1660),SNP-array致病性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检出率为9.04%(150/1660),两种方法异常染色体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3,P<0.01)。比较合并两项及以上高危因素和单项高危因素的致病性CNVs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合并两项及以上高危因素时SNP-array致病性CNVs高于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异常核型检出率(χ2=5.14,P<0.05)。结论SNP-array可增加高危孕妇染色体致病性CNVs检出率,结合染色体核型分析可互补检出平衡易位及低比例嵌合体等,以减少遗传病患儿的漏诊,降低出生缺陷。

  • 标签: 染色体微阵列 单核苷酸多态 核型分析 高危孕妇 产前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NA修复基因XPD 751位点单核苷多态性与结肠癌术后mFOLFOX6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乐山市人民医院接受根治性手术的105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结肠癌组,另选择同期10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DNA测序技术检测XPD 751位点单核苷多态性以及基因型频率,mFOLFOX6方案化疗6个月后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价,Kaplan-Meier法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XPD 751位点基因位点多态性与预后的关系。结果结肠癌组中XPD 751 AA基因型患者的疾病控制率(DCR)为86.44%(51/59),显著高于CA/CC基因型的65.22%(30/46)(χ2=6.603,P<0.05)。105例患者3年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9.52%、29.52%,其中AA基因型分别为77.97%、47.46%,高于CA/CC基因型的58.70%、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2、20.817,P=0.030、<0.01),复发转移患者的AA基因型分布频率明显低于CA/CC基因型(30.51% vs 52.17%,χ2=5.055,P=0.025)。TNM分期和XPD 751 CA/CC基因型是影响结肠癌患者总体生存情况的危险因素(P=0.008、0.017)。结论XPD 751位点CA/CC基因型结肠癌患者根治性术后mFOLFOX6化疗的敏感性差,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较低,检测XPD 751位点基因多态性有助于评估结肠癌患者化疗疗效和预后。

  • 标签: 结肠肿瘤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2 多态性,单核苷酸 化疗
  • 简介:目的探讨c—myc反义基因联合干扰素α对人肝癌细胞端粒酶活性表达的影响。方法将c—myc反义寡核苷及IFN-α2b分别和联合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SMMC-7721,应用免疫组化、RT-PCR和PCR-ELISA等方法,观察c—myc蛋白、端粒酶亚单位及其活性表达的影响。结果10μmol/L浓度的c-myc反义寡核苷和5000U/mL浓度的FN-α2b分别作用于SMMC-772124h、48h后,相应的c—myc蛋白、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mRNA及端粒酶活性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而联合组,其抑制c-myc蛋白、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mRNA及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大于其单独治疗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c—myc反义寡核苷联合IFN-α抑制端粒酶的活性大于其单独作用。

  • 标签: 干扰素-α寡核苷酸 反义 端粒酶 转录因子
  • 简介:目的探讨广西扶绥县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以下简称“肝癌”)高发家系人群DDX39基因rs12461754位点单核苷多态性与肝癌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广西扶绥县20个肝癌高发家系共77例和10个正常对照家系共35名为研究对象,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trixassistedlaserdesorptionionization-timeoffight-mass,MALDI-TOF-MS)检测DDX39基因rs12461754位点在两组中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正常对照家系组人群DDX39基因rs12461754位点携带A等位基因型的个体发生肝癌的风险是G等位基因型个体的0.407倍(95%CI:0.125~1.326,P=0.136);在肝癌高发家系非肝癌组人群中,携带A等位基因型的个体发生肝癌的风险是G等位基因型个体的0.981倍(95%CI:0.298~3.326,P=0.976);DDX39基因rs12461754位点GG、AG、AA基因型在肝癌高发家系肝癌组、肝癌高发家系非肝癌组及正常对照家系组三组间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DX39基因rs12461754位点单核苷多态性与广西扶绥县肝癌家系遗传易感性无明显相关性。

  • 标签: 肝肿瘤 DDX39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遗传易感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OX17基因rs1072737、rs9298506和rs10958409位点多态性与安徽地区人群散发颅内动脉瘤(IA)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自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62例散发IA患者(病例组)及182例同期住院患者或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入研究。分析并比较2组成员SOX17基因rs1072737、rs10958409和rs9298506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明确不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对IA的影响;同时进一步按性别、动脉瘤破裂情况将2组成员进行分层,明确细分人群中IA的危险因素或保护因素。结果2组成员rs10958409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rs1072737位点的GG+GT基因型(OR=0.913,95%CI:0.845~0.990,P=0.031)及等位基因G(OR=0.805,95%CI:0.718~0.932,P=0.029)是IA的独立保护因素,rs9298506位点GG+AG基因型(OR=1.043,95%CI:1.008~1.084,P=0.011)及等位基因G(OR=1.003,95%CI:1.001~1.007,P=0.023)是IA的独立危险因素。按性别分层后,rs1072737位点GG+GT基因型及G等位基因仍然是男性及女性IA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s9298506位点GG+AG基因型及G等位基因仍然是男性及女性IA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按动脉瘤破裂情况分层后结果显示,破裂组和未破裂组IA患者rs1072737位点与rs9298506位点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徽地区人群中SOX17基因rs1072737位点GG+GT基因型人群(等位基因G携带者)IA发病风险相对降低,rs9298506位点GG+AG基因型人群(等位基因G携带者)IA发病风险相对升高;rs1072737位点、rs9298506位点多态性与IA破裂与否无相关性。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SOX17 单核苷酸多态性 基因型 等位基因
  • 简介:目的:建立高分辨率熔解(HRM)曲线检测ABO血型基因526位点单核苷多态性(SNP)的方法。方法随机提取35例待检血型标本的DNA,运用HRM曲线检测ABO血型基因526位点的SNP,通过PCR‐DNA测序以及血型血清学试验验证HRM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结果35例血型标本中,共检出526位点杂合子13例,纯合子22例。经测序分析和血清学试验验证13例G/C杂合中B型8例、AB型5例,22例CC纯合子中A型10例,O型12例。HRM法检测结果与测序结果及血清学结果相符。结论HRM法是一种低成本、简便、准确的SNP检测技术,有望成为临床ABO血型基因分型的新方法。

  • 标签: 高分辨率熔解 ABO 血型 单核苷酸多态性 测序
  • 作者: 陈宇 周平辉 管晶晶 梁梦想 张莉 毛颖基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 233004;蚌埠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233030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 233004;蚌埠医学院安徽省组织移植重点实验室 233030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学检验中心 233004 ,蚌埠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233030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 233004 ,蚌埠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233030;蚌埠医学院安徽省组织移植重点实验室 23303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寡脱氧核苷 (ODN) MT01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s) 形态、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4周龄清洁级SD雄性大鼠5只,以全骨髓贴壁法培养SD大鼠BMSCs,通过观察不同代次的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相关标志物和成骨分化潜能,对所提取的干细胞进行鉴定。设立PBS组(对照组)和不同浓度 (0.5、1.0、2.0、4.0 μg/ml) ODN MT01组进行对照研究,每组实验重复3次。通过DAPI和鬼笔环肽荧光染色观察各组BMSCs细胞核及骨架的形态变化;通过CCK-8法检测不同时间各组BMSCs的增殖活性;成骨诱导培养基培养7 d和21 d, 分别行碱性磷酸酶染色及其活性检测和茜素红染色鉴定各组BMSCs的成骨分化程度。组间两两比较采用 t 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随着代次增加,BMSCs纯度越来越高,第3代细胞整体呈鱼群样分布。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细胞高表达CD29 (99.8%)、CD44 (96.1%),低表达CD11b (1.03%)、CD45 (1.74%)。成骨诱导7 d后碱性磷酸酶染色及21 d后茜素红染色均为阳性。细胞核及骨架染色显示,ODN MT01浓度为4.0 μg/ml时会导致BMSCs皱缩并降低伸展性。CCK-8结果显示,培养4 d时对照组吸光度值为0.446±0.018,1.0、2.0 μg/ml ODN MT01组分别为0.505±0.019、0.528±0.01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954、4.083,P=0.033、0.008),培养7 d时对照组吸光度值为0.514±0.027,1.0、2.0 μg/ml ODN MT01组分别为0.607±0.007、0.636±0.02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664、6.091,P=0.009、0.008),BMSCs增殖能力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4.0 μg/ml ODN MT01 (0.427±0.013) 对BMSCs增殖能力具有抑制作用 (t=4.332,P=0.015);诱导B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随着ODN MT01浓度的升高,蓝色团块和矿化结节均显著增加,培养7 d后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趋势与ALP染色结果相类似,对照组碱性磷酸酶活性为1.207±0.023,0.5、1.0、2.0、4.0 μg/ml ODN MT01组分别为1.747±0.095、2.200±0.136、3.560±0.088、3.490±0.14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313、7.934、18.800、18.240,P=0.005、0.001、<0.001、<0.001),而2.0、4.0 μg/ml组的诱导效果相比基本无差异 (t=0.562,P=0.590)。结论在不影响BMSCs形态的情况下,浓度为2.0 μg/ml的ODN MT01可显著促进BMSCs的增殖和成骨分化。

  • 标签: 寡脱氧核苷酸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形态学 细胞增殖 成骨分化
  • 简介:摘要目的白细胞介素-17F(IL-17F)与哮喘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IL-17F基因多态性与婴儿期毛细支气管炎后患儿童哮喘的关系。方法选取166例年龄6个月以内因毛细支气管炎住院的婴儿,分别在5~7岁和11~13岁间进行随访。记录哮喘和过敏性诊断、哮喘疑似症状和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情况。收集165例患儿的血样用于IL-17F rs763780(T/C)、rs11465553(C/T)和rs7741835(C/T)的检测。结果IL-17F rs11465553和rs7741835变异与5~7岁或11~13岁间任何哮喘或过敏结局之间无显著相关。然而,与野生型儿童相比,IL-17F rs763780变异型儿童在5~7岁至11~13岁随访期间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比例显著增高(校正OR值3.58),在11~13岁时诊断为特应性皮炎的比例显著增高(校正OR值2.71)。结论该前瞻性长期随访研究初步证实了IL-17F rs763780多态性与婴儿期毛细支气管炎后的学龄期哮喘发生有关。

  • 标签:
  • 简介:目的:人肌球蛋白7A(MYO7A)基因是遗传性耳聋分子筛查的候选基因之一。从已知的MYO7A非同义单核苷多态性(nsSNPs)位点数据库中筛选可能与致病表型相关的nsSNPs位点,以提高MYO7A基因耳聋分子诊断的有效性和准确率。方法:首先,从NCBI数据中心的dbSNP数据库(dbSNP)和DeafnessVariationDatabase数据库获得MYO7A基因的SNPs数据和基因的相关信息;然后,通过SIFT、PolyPhen-2、PANTHER、PhD-SNP、MutationTaster、SNP&GO和MutPred软件进行nsSNPs表型致病性分析,预测潜在致病位点;接着,应用ClustalX2和GeneDoc软件进行同源氨基序列比对,分析潜在致病的nsSNPs位点保守性;最后,应用SwissModel平台选择性地对某些突变蛋白质的三维结构进行建模,并分析结构域的变化。结果:预测出MYO7A的104个高风险致病的nsSNPs位点,包括25个已报道的耳聋相关nsSNPs位点;高风险致病的nsSNPs位点中,有42个位于肌球蛋白马达(myosinmotor)结构域,其中12个预测有致病风险的nsSNPs位点与MYO7A基因致聋的突变研究报道一致。肌球蛋白马达结构域中包含30个新预测的潜在致病性nsSNPs位点,其中仅L366P位点在7个预测软件中具有高度一致性。通过对L366P位点位点突变前后的三维模型构建,发现存在蛋白结构的改变,且同源性比对结果显示了该位点的高度保守性。结论:MYO7A的L366P为潜在高风险致病性nsSNP位点,推测该基因突变可能与耳聋表型相关。本研究所采用的分析筛选方法对MYO7A基因突变的临床筛查及其他致病基因的nsSNPs筛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人肌球蛋白7A 非同义单核苷酸多态性 遗传性耳聋 基因型 表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常和内毒素耐受的人单核细胞系THP-1细胞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刺激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NAD+)消化酶CD38的表达变化情况。方法(1)LPS刺激正常THP-1细胞:实验组THP-1细胞采用100 ng/ml LPS处理不同时间(1、3、6、9、12和24 h),对照组以磷酸盐缓冲液处理24 h。分别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与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mRNA及CD38 mRNA与蛋白的表达变化。(2)LPS刺激已诱导内毒素耐受的THP-1细胞:①THP-1细胞加入100 ng/ml LPS处理24 h建立内毒素耐受THP-1细胞模型,以加入磷酸盐缓冲液处理24 h的THP-1细胞作为空白组。模型组和空白组加入LPS(100 ng/ml)刺激3 h,定量PCR检测IL-6和TNF mRNA水平以确定建模是否成功。②模型组和空白组细胞分别用LPS刺激12 h,采用定量PCR检测刺激前及刺激12 h时CD38 mRNA的表达;用LPS刺激1和6 h,采用蛋白质印迹技术检测刺激前及刺激后1、6 h时CD38蛋白的表达量。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LPS刺激正常THP-1细胞:实验组各LPS刺激时间点IL-6与TNF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自LPS刺激3 h始,CD38 mRNA和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LPS刺激3 h时CD38 mRNA:2.27±0.03与1.00±0.18;CD38蛋白:1.47±0.14与1.00±0.16,P值均<0.05)。(2)LPS刺激已诱导内毒素耐受的THP-1细胞:①确定内毒素耐受THP-1细胞模型是否构建成功:模型组IL-6和TNF mRNA水平低于空白组(P值均<0.05),提示建模成功。②内毒素耐受THP-1细胞在LPS刺激下CD38 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与空白组相应时间点相比,模型组CD38 mRNA在LPS刺激前(14.18±1.19与1.00±0.13,t=19.007)和LPS刺激12 h(28.33±3.98与7.61±0.88,t=8.803),CD38蛋白在LPS刺激前(1.54±0.06与1.00±0.10,t=7.796)、LPS刺激1 h(1.59±0.09与1.07±0.17,t=4.721)和6 h(2.48±0.09与1.43±0.12,t=12.233)升高;模型组CD38 mRNA在LPS刺激12 h、CD38蛋白在LPS刺激6 h时分别高于同组LPS刺激前(P值均<0.05)。结论正常与内毒素耐受的THP-1细胞在LPS刺激下CD38水平均升高,CD38是NAD+消化酶,间接反映免疫抑制期间单核细胞再感染时NAD+水平变化的现象,为进一步研究CD38能否作为新生儿脓毒症临床诊断生物标记物提供了实验基础。

  • 标签: 脓毒症 NAD 膜糖蛋白类 ADP核糖基环化酶1 脂多糖类 THP-1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甘露糖结合凝集素相关的丝氨酸蛋白酶(MASP2)基因单核苷多态性(SNP)的连锁不平衡和单体型,为相关研究提供更为详实的数据。方法:选取30例广州汉族无关个体,用重新测序的方法进行MASP2基因SNP的发掘,构建连锁不平衡(LD)模式,与HapMap公布的其他4个人群数据相比,并选择4个标签SNP(tagSNP)在232例北京汉族个体和291例广州汉族个体中分析MASP2的多态性和单体型。结果和结论:对MASP2的重测序共检测出16个SNP,LD分析显示来自中国不同地区人群的LD模式基本相同,与来自美国和日本的人群存在差异;北京和广州地区汉族人群tagSNP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不存在显著差异。

  • 标签: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相关的丝氨酸蛋白酶 单核苷酸多态性 连锁不平衡 单体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