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PICC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间接收的PICC患者134例纳入课题研究,随机分为延续护理组(n=67)和常规护理组(n=67),分别接受延续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延续性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和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延续护理组患者的自我护理概念、自我护理知识、自我护理技能以及自我护理责任感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P<0.05;延续护理组患者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P<0.05;延续护理组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和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P<0.05。结论延续护理能够显著提高PICC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延续护理 PICC置管 自我护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PICC维护及护理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4月期间于我院接受PICC的80例患者,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结果观察组护理前准备得分(48.56±1.58)分、导管维护得分(49.60±0.03)分;对照组护理前准备得分(32.06±1.76)分、导管维护得分(36.71±2.89)分。两组对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患者的PICC期间,加强对管道的维护,能够有效提高PICC质量,减少患者的痛苦,为患者的治疗恢复提供重要的支持。

  • 标签: PICC置管 维护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心胸外科手术深静脉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率为9.30%,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率为32.56%;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3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9.07%,两组资料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胸外科手术患者深静脉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降低并发症率,并提高患者满意度,该护理方案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心胸外科 临床护理路径 护理 深静脉置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强化防脱管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中心静脉滑脱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6.11月-2017.10月间收治的84例颅脑外伤患者,均接受中心静脉,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护士为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强化防脱管护理,为对照组患者提供一般导管护理,评价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满意率评价、导管滑脱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率为29例(69.05%),高于对照组17例(40.48%),(χ2=16.475,P<0.05);观察组患者导管滑脱率为2例(4.76%),低于对照组7例(16.67%),(χ2=7.413,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t=17.911,P<0.05)。结论科室为颅脑外伤患者提供强化防脱管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导管滑脱率及焦虑评分,提高满意率。

  • 标签: 中心静脉置管 颅脑外伤 焦虑 导管滑脱
  • 简介:摘要目的深静脉与皮肤护理对ICU危重症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租用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以来我院ICU收治的300例危重症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服务,观察组给予深静脉与皮肤护理服务,对两组患者的导管相关性感染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深静脉与皮肤护理对ICU危重症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效果良好,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发生导管感染的发病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深静脉置管 皮肤护理 重症患者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胃肠动力药辅助下床旁盲插鼻空肠的技巧与方法及其有效性。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需鼻空肠喂养患者25例,术前10分钟常规给予胃复安10mg静脉注射,选用自带导丝CORFLO胃肠营养,实施床旁盲插鼻空肠。记录插管时间、营养位置及相关并发症,对所有资料进行系统回顾性分析。结果时间10min~20min,管过程顺利,全部取得成功,中术后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在胃肠动力药物辅助下床旁盲插鼻空肠,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病人依从性好,插管时间短,成功率高等特点。

  • 标签: 盲插置管 肠内营养 鼻空肠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胸心外科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分析对患者中心静脉并发症的影响。方法自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患者资料库中随机选取46例胸心外科患者并根据数字表法分为2组,23例实验组患者行常规护理+预见性护理,23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性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中心静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对比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胸心外科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可明显降低中心静脉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胸心外科 预见性护理 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湿热敷法预防肘下盲穿式PICC后出现的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在我科行肘下盲穿式PICC后,常规给予干热敷的86例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7年1月—2018年4月在我科行肘下盲穿式PICC后,给予湿热敷的86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对比两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及效果。结果对照组的86例患者中,静脉炎发生18例,发生率为20.9%,观察组的86例患者中,静脉炎发生7例,发生率为8.1%,观察组患者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湿热敷法对肘下盲穿式PICC引起的机械性静脉炎有预防作用,此方法简单、方便、经济实用,尤其山区贫困地区患者减轻经济负担,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湿热敷 预防 肘下盲穿 PICC 机械性静脉炎
  • 简介:摘要PICC在临床的使用日趋广泛,既减少了患者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又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但在导管的使用和维护的过程中,部分患者会出现周围皮肤发红、渗液、瘙痒、疼痛等接触性皮炎的症状,导致患者不适。接触性皮炎是由于皮肤或粘膜单次或多次接触外源性物资后,在接触部位甚至以外部位发生的炎性反应,所导致的湿疹样改变可促进皮肤表面细菌繁殖,不但影响导管使用,而且还增加患者痛苦和医疗负担。我科2017年1-12月共收治PICC患者32例(其中外院带入18例,科内置14例),其中有4例发生周围皮肤发红、瘙痒,及时处理后均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小结如下

  • 标签: PICC置管 接触性皮炎 护理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如今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上应用较为普遍,其主要是为患者提供安全且可长时间应用的静脉通路,在诸多类型患者中受到重视,其中以营养治疗、化疗中应用较多。虽然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但其可能伴随诸多并发症,其中以后渗血比较常见,继而导致管道堵塞,机械静脉炎、血栓形成等,不利于患者健康及治疗效果,因此需注重PICC后渗血的预防及处理。本文主要分析了导致PICC后渗血的发生原因,阐述了PICC后渗血判断标准,并针对PICC后渗血防范措施进行了探讨,以期减少后渗血的发生,保证安全性。

  • 标签: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 渗血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双侧经脉介入在左下肢深经脉血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自2017年收治的18例左下肢深经脉血栓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在与旧有同等案例均值对比中获得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数据。结果在全部案例中16例手术成功,形成良好经脉导丝轨道,有效比例为88.89%。术后导管溶栓时间为5.32±1.39d,最小值为3d,全部案例无其他并发症。结论双侧静脉介入对于左下肢深经脉血栓具有良好临床效果,建议后续推广使用。

  • 标签: 双侧 股静脉入路 左下肢深静脉血栓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神经重症患者不同鼻饲方法的成功率。方法选取30例神经重症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普通硅胶胃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采用螺旋胃给予肠内营养支持,24h后行X线拍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成功率,记录时间、住院费用,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成功率为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7%,时间、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呕吐、返流、误吸及胃潴留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通胃方法较于螺旋胃方法操作简单,耗时更短,并发症少,成功率高,且不易堵易管理,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神经重症 普通胃管 胃复安 螺旋型鼻肠管 置管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给予PICC的肿瘤患者行预防性护理干预对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7年1月-2018年7月收治的81例肿瘤行PICC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0例),两组均给予患者PICC,期间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预见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总发生率为7.32%,显著低于对照组25.00%的发生率(P<0.05)。结论针对临床行PICC的肿瘤病患,给予患者预防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预防性护理干预 肿瘤 PICC置管 机械性静脉炎
  • 简介:目的对比3种不同路径溶栓联合髂静脉腔内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附属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及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2011年7月—2017年9月收治的63例IVCS合并急性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3例、女30例,年龄28~70岁.按照入路不同将63例患者分为A、B、C组,每组21例.其中A组经小隐静脉入路溶栓,B组经腘静脉入路溶栓,C组经胫后静脉入路溶栓.3组患者溶栓治疗后造影发现左髂静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即予髂静脉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对比3组患者成功时间、成功率、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溶栓时间、溶栓效果评分、患肢健肢周径差,根据溶栓效果评分计算深静脉再通率,根据患肢健肢周径差计算患肢消肿率.结果A、B、C组成功率分别为90.5%(19/21)、100.0%(21/21)、100.0%(21/21),成功时间分别为(33.04±8.96)min、(43.15±12.97)min、(5.68±1.25)min,并发症生发生率分别为13.3%(3/19)、3.3%(1/21)、3.3%(1/21).3组间比较,C组成功时间少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成功率、并发症生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组患者溶栓后评分均明显低于溶栓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溶栓术后患肢肿胀均明显消退,溶栓后第7天患肢健肢周径差均较溶栓前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组间比较,溶栓时间、溶栓前后的评分、深静脉再通率、溶栓前后患肢健肢大腿周径差、患肢消肿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63例患者中59例获随访6~24个月,平均12.7个月.随访期间定期检查,患者均未出现异常情况以及复发.末次随访时,静脉造影或彩超检查提示患肢深静脉病变段均无堵塞,血流畅通;37例盆腔侧支循环中,6例盆腔侧支血管�

  • 标签: 静脉血栓形成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 置管溶栓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介入辅助下经皮肝脏穿刺引流用于临床治疗肝脓肿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肝脓肿治疗的患者共60例,将其作为本次实验研究的主要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性原则,将患者平均划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切开置引流治疗,实验组患者实施超声介入辅助下经皮肝脏穿刺引流治疗,对两种不同治疗方式下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实验组治疗显效、治疗有效例数多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76.7%),且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0%)显著低于对照组(23.3%)。两组实验结果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介入辅助下经皮肝脏穿刺引流治疗肝脓肿,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并发症,治疗效果显著,临床实践应用推广价值较高。

  • 标签: 超声介入 肝脏穿刺 置管引流术 临床治疗 肝脓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介入辅助下经皮肝脏穿刺引流在肝脓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以超声介入辅助下经皮肝脏穿刺引流治疗肝脓肿的26例患者,设其为研究组;选取同期以切开置引流治疗肝脓肿的26例患者,设其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1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6.92%,研究组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85%,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92%,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切开置引流,在超声介入辅助下进行经皮肝脏穿刺引流可以更安全、有效地治疗肝脓肿。

  • 标签: 超声介入辅助 经皮肝脏穿刺置管引流术 肝脓肿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