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改善ARDS患者氧合状态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21年1月—2022年8月收诊的52例ARDS患者为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患者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有效率数据为25(96.15%)和22(84.62%),数据有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PaCO2、SpO2、PaO2、PaO2、FiO2数据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ARDS患者治疗中采取俯卧位通气方法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氧合相关指标,对患者康复有较大的帮助。

  • 标签: 俯卧位通气 改善 ARDS患者 氧合状态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治疗前后肺部微生态的异同,根据不同预后,寻找ARDS患者肺部微生态在疾病转归中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江门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重症肺炎导致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治疗前组(24例)、治疗后存活组(17例)、治疗后死亡组(7例);以同期本院ICU收治的存在轻度肺部感染的非ARDS患者为对照组(25例)。分析并比较4组患者肺部微生态的异同,筛选与ARDS死亡相关的可能致病菌(潜在的死亡危险因素)及ARDS生存相关的益生菌(潜在的生存保护因素)。结果病原微生物方面,治疗后死亡组大肠埃希菌和白色念珠菌的阳性检出率较治疗后存活组明显升高〔57.1%(4/7)比5.9%(1/17),57.1%(4/7)比0% (0/7),均P<0.05〕。而在背景菌筛选中,治疗前组较治疗后存活组、治疗后死亡组较治疗后存活组、治疗后死亡组较对照组同时减少的菌属可能是肺部益生菌(潜在的ARDS生存保护因素),结果筛选出共同的菌属为氢化杆菌属〔治疗前组比治疗后存活组:62.5% (15/24)比94.1%(16/17),治疗后死亡组比治疗后存活组:14.3%(1/7)比94.1%(16/17),治疗后死亡组比对照组:14.3%(1/7)比96.0%(24/25),均P<0.05〕。治疗后死亡组较治疗前组、治疗后死亡组较治疗后存活组、治疗后死亡组较对照组同时增加的菌属为可能的肺部致病菌(潜在的ARDS死亡危险因素),结果筛选出共同的菌群有爱德华菌属、肠杆菌属、埃希杆菌属、克雷伯菌属、克吕沃尔菌属、莱略特菌、泛菌属、拉乌尔菌属等肠杆目菌群。结论肺部病原微生物中大肠埃希菌或白色念珠菌增加,或背景菌出现肠杆目菌群增多可能是ARDS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氢化杆菌属可能是ARDS患者存活的保护因素,能否作为ARDS的新治疗手段值得继续探讨。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部微生态 治疗前与治疗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2020年初,我国许多省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曾面临严峻挑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最常见的致命原因是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其后续的多器官功能损伤,肺泡毛细血管屏障破坏导致的肺水肿是其重要病理特征。因此,如何减少与消除肺部间质与肺泡腔渗漏,改善肺泡有效通气量与弥散功能成为降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死率的关键环节。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成人 肺水肿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保护性通气策略在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40例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的40例ARDS患者皆于2015年5月1日至2016年5月1日间入院治疗,通过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进行治疗,低潮气量为6~8ml/kg,对比患者在上机前与上机后的氧合指数情况以及血气分析、呼吸机肺损伤(VALI)发生的概率。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的氧合指数都得到改善,血气变化情况也得到显著改善,且VALI的发生率也明显较低,和治疗前相比区别明显(P<0.05)。结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以显著改善ARDS的临床症状,降低VALI的发生率,治疗价值显著。

  • 标签: 保护性通气 ARDS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通过一例重度乳酸酸中毒合并ASDS患者的个案护理,总结护理经验,主要护理要点包括CRRT治疗的护理,碳酸氢钠分阶段纠酸,PICCO导向的液体管理,递进式肺康复护理等,通过医护一系列的治疗护理之后,患者的各项指标好转,病情稳定。

  • 标签:
  • 简介:摘要:大面积烧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并常伴有吸入性损伤,此类情况需机械通气治疗,但治疗同时,也要预防出现ARDS。烧伤伴有吸入性损伤和机械通气的患者中ARDS的发生率较高,合并重度ARDS的患者病死率更高,要提高对该病的认知度,予以高度重视,完善病情评估,有预见性护理,帮助患者摆脱危险,本文阐述了一例大面积烧伤患者并发ARDS的护理体会,希望能对临床护理提供一定帮助。

  • 标签: 大面积烧伤 ARDS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进行ARDS的临床治疗时,将俯卧位治疗应用于其中的效果分析临床可应用价值。方式:选用我院2017年2月-2022年12月的ARDS患者 200 例,采用计算机随机数法进行分组,记录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各100例,对照组内患者在接受治疗时,由医务人员采用常规治疗,而实验组内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医务人员选择俯卧位治疗方式针对患者开展治疗活动。在治疗完成后,研究人员针对所有患者的血气指标进行记录分析患者的症状改善时间,探讨组间差异。结果:在本次研究中由医务人员针对患者的数据状况进行记录,发现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而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更低,数据对比分析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症状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实验组患者的血气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显著存在(P<0.05)。结论:在针对ARDS进行临床治疗时,选择俯卧位治疗能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于提高治疗质量和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患者 重度ARDS 治疗方式 俯卧位治疗 临床评价 祛痰
  • 简介:【摘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危重症,其病理改变主要为急性肺部弥漫性损伤,以对症治疗为主,其目的在于促进肺泡张开,改善氧合,使肺部顺应性提高,因此,本文对机械通气联合俯卧位通气在ARDS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水平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标签: ARDS 机械通气 俯卧位通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呼吸36次/min,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监测指标及血气分析均有明显改善,现将我科收治的急性氯气中毒致ARDS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抢救成功1例报告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表皮生长因子(EGF)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小鼠肺组织修复中的作用。方法SPF级雄性C57BL/6小鼠50只,6~8周龄,体重21~23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分为5组(n=10):对照组(C组)、EGF组、LPS+PBS组、LPS+EGF组和AG1478+LPS+EGF组。C组腹腔注射0.1 ml PBS;EGF组腹腔注射EGF 10 μg(0.1 ml),LPS+PBS组及LPS+EGF组气管滴注LPS后12 h腹腔注射等容量PBS或EGF 10 μg;AG1478+LPS+EGF组腹腔注射EGF受体(EGFR)拮抗剂AG1478 1 mg,30 min后气管滴注LPS,12 h后腹腔注射EGF 10 μg。采用气管滴注LPS 3 mg/kg制备小鼠ARDS模型。模型制备后第1、5天处死小鼠取肺组织,HE染色后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进行肺损伤评分。模型制备后第5天处死前,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BCA法检测总蛋白浓度,ELISA法检测IL-6、TNF-α浓度;取肺组织,计算湿重/干重比值(W/D比值),免疫荧光法检测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C(SP-C)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共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EGFR、磷酸化EGFR(p-EGFR)、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Akt(p-Akt)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LPS+PBS组肺组织病理损伤评分、W/D比值和BALF总蛋白浓度、IL-6、TNF-α浓度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SP-C和PCNA共表达细胞数增多,p-EGFR/EGFR和p-Akt/Akt比值升高(P<0.01),EGF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LPS+PBS组比较,LPS+EGF组肺组织病理损伤评分、W/D比值和BALF中总蛋白、IL-6、TNF-α浓度及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SP-C和PCNA共表达细胞数增多,p-EGFR/EGFR和p-Akt/Akt比值升高(P<0.01);与LPS+EGF组比较,AG1478+LPS+EGF组肺组织病理损伤评分、W/D比值和BALF总蛋白、IL-6、TNF-α浓度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SP-C和PCNA共表达细胞数减少,p-EGFR/EGFR和p-Akt/Akt比值降低(P<0.01)。结论EGF能促进ARDS小鼠肺组织修复,机制可能与激活EGFR信号通路,促进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增殖有关。

  • 标签: 表皮生长因子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重症监护室(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中改良俯卧位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6月~2020年6月期间,从我院选取ICU ARDS患者共计88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行传统俯卧位实施俯卧位通气治疗,观察组行改良俯卧位方法实施俯卧位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氧合指标改善情况和压疮发生率。结果:实施俯卧位前后两组患者各项氧合指标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实施俯卧位前,实施俯卧位后均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改良俯卧位方法 ICU ARDS 俯卧位 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ARDS患者采用有创呼吸机进行治疗过程中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研究。方法对于本次研究,其在我院收治的患者中随机选取12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两组患者人数相同,都为63例。第一组患者为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护理模式,第二组患者为观察组,采用的是询证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发现,采用询证护理模式的患者,其VAR的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患者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住院时间也要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对于ARDS患者,其在治疗过程中采用询证护理能够缩短有创呼吸治疗中VAP的发生几率,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循证护理 ARDS 有创呼吸机治疗
  • 简介:摘要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肺内外多种因素导致的急性进展性呼吸衰竭。目前,ALI/ARDS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缺乏特异性治疗,其病死率居高不下。microRNA是一种高度保守的小非编码RNA,受其他非编码RNA调控,并特异结合炎症反应、免疫应答相关mRNA的3′-UTR,最终影响ALI/ARDS发展进程。深入研究microRNA在ALI/ARDS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不仅可以进一步了解ALI/ARDS的发生机制,并有助于为其药物治疗寻找新的靶点。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成人 急性肺损伤 microRNA 炎症反应 RNA,非编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