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根部缝扎在梅克尔憩室(meckel diverticulum,MD)并出血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收治的经病理学检查诊断为MD并出血患儿资料共40例,其中男32例,女8例;腹腔镜辅助下Meckel憩室切除肠吻合术或经脐部切口提出行肠切除肠吻合手术组(切吻组)22例,腹腔镜下根部缝扎切除手术组(缝扎组)18例。两组患儿的中位年龄分别为55.00个月和30.50个月。回顾性分析MD并出血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早期并发症(肠瘘,伤口感染)及随访(再出血,粘连性肠梗阻)等。比较切吻组和缝扎组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切吻组手术时间为(85.00±19.12)min,出血量为(1.50±0.52)ml,术后进食时间为(4.35±0.74)d,住院时间(8.71±1.49)d;缝扎组手术时间为(41.00±6.15)min,出血量(0.96±0.45)ml,术后进食时间为(2.17±0.39)d,住院时间(5.67±0.65)d。上述结果两组间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缝扎组明显优于切吻组。对两组间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及近远期并发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根部缝扎与目前多采用的腹腔镜辅助下肠切肠吻合手术相比较,具备操作简单、创伤小、临床效果理想等优势,可作为MD切除的一种选择方式。

  • 标签: 儿童 梅克尔憩室 腹腔镜手术 根部缝扎
  • 作者: 任怡荣 杨晨光 陈浩 戴大鹏 王艳 朱火兰 汪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20年第04期
  • 机构:北京医院心内科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 100730;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 100730 ,北京医院心内科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 100730 ,北京医院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国家卫生健康委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北京老年医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 100730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国际华林药物基因学联盟(IWPC)模型的准确性,明确基因多态性和临床因素对汉族75岁及以上老年人华林稳态剂量的影响,并建立药物基因学指导下的汉族75岁及以上老年人华林剂量预测模型。方法将服用华林抗凝治疗的汉族心房颤动患者分为75岁及以上(164例)和75岁以下(380例)两组,将整体人群和两个年龄组人群数据分别代入IWPC预测模型进行准确性验证。记录164例7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等方法检测并扩增CYP2C9和VKORC1-G1639A基因型,通过逐步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得到新的汉族75岁及以上老年人药物遗传学华林稳态剂量模型,并与IWPC模型进行准确性比较。结果IWPC华林稳态剂量预测模型在全部人群中验证准确度为35.47%,75岁以下的准确率为33.75%,而75岁及以上的预测准确率仅28.70%。在164例75岁及以上老年患者中,CYP2C9基因多态性共检测到*1/*1、*1/*3、*1/*2这3种基因型,其中CYP2C9*1/*1基因型最常见,基因型频率87.80%(144/164),其次为CYP2C9*1/*3型11.59%(19/164)。VKORC1基因多态性检测到GG、GA、AA 3种基因型,其中AA基因型最常见占82.32%(135/164),GG基因型仅占1.83%(3/164)。基因型为CYP2C9 *1/*1的患者华林稳态剂量明显高于突变型*1/*3和*1/*2[(3.18±0.86)mg/d比(2.27±0.51)mg/d],而VKORC1 AA纯合突变基因型患者所需的华林稳态剂量明显低于基因型GA和GG患者[(2.96±0.66)mg/d比(3.59±1.43)mg/d](t=5.637、-2.092,均P<0.05)。携带CYP2C9(*1*2、*1*3)与VKORC1(GA、GG)基因型组合的患者华林稳态剂量(2.00±0.63)mg/d,明显低于携带其他基因型组合的患者(P<0.05)。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我们建立了一个新的包含身高、肌酐、联用胺碘酮、CYP2C9及VKORC1基因型的汉族75岁及以上老年人华林用药模型,预测准确度为56.0%,该模型可以解释56.0%的个体变异,高于IWPC模型的45.8%准确度(P<0.05)。结论CYP2C9和VKORC1基因多态性对汉族75岁及以上老年人华林稳态剂量产生了显著影响,将药物基因学和临床因素结合在一起可以更好地指导汉族7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华林用药。

  • 标签: 心房颤动 多态性,单核苷酸 华法林 抗凝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俯卧位自然复位在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4月期间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骨科收治的7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资料。男4例,女3例;年龄为31~87岁,平均55.6岁;左侧3例,右侧4例;骨折按Seinsheimer分型:Ⅱ型3例,Ⅲ型2例,Ⅴ型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9~44 h,平均26 h。所有患者均采用俯卧位自然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记录患者的术前准备时间、复位所需时间、总手术时间、导针置入透视次数、复位透视次数、总透视次数、复位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疗效等。结果7例患者均成功完成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7例患者的术前准备时间平均为29.4 min(21~42 min);复位时间平均为6.3 min(3~10 min),总手术时间平均为157 min(82~275 min)。透视次数:导针置入平均37次(14~96次),复位平均23次(10~49次),合计244次(121~360次)。骨折复位质量按改良Baumgaetner复位标准评定:优6例,可接受1例。7例患者术后获12~34个月(平均20.1个月)随访。1例患者术中发生交锁钉孔处钻头折断,1例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患者术后发生骨折不愈合;其余患者未发生俯卧位相关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按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4例,良2例,可1例。结论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时应用俯卧位自然复位有利于骨折复位及维持复位,术中透视方便,且进针点不受患者肥胖影响,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髓内 骨钉 复位 俯卧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内科护士情绪劳动和职业倦怠的巴林特小组干预效果,为提高心内科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于2018年7至12月,将78名心内科护士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人。观察组接受常规护理培训及为期8周的巴林特小组干预,对照组不进行心理干预。干预前后采用《情绪劳动问卷》(ELS)和《职业倦怠量表》(MBI)对心内科护士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护士年龄(26.3±2.7)岁,本科13人、专科26人;对照组护士年龄(25.8±2.1)岁,本科14人、专科25人。观察组护士干预后ELS中表层扮演评分低于对照组,深层扮演和情绪表达要求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干预后MBI中情感枯竭和去人性化倾向评分低于对照组,个人成就感消失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林特小组能够改善心内科护士的情绪劳动,缓解其职业倦怠水平。

  • 标签: 护士 巴林特小组 心脏病学 情绪劳动 职业倦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两种核心体温监测在体外循环手术温度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高州市人民医院行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温度监测部位的不同分为A组42例和B组41例。A组对膀胱温、直肠进行监测,B组则对膀胱温、腋温进行监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体温异常发生情况,并对体温异常者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术后,A组发生体温异常者32例,B组发生体温异常者30例,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高温、低温者经降温、复温后其膀胱温与直肠温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B组高温、低温者经降温、复温后其腋温与膀胱温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膀胱温对体外循环术后患者的体温监测更加准确,且对患者术后进行相应的护理可防止体温出现大幅度变化。

  • 标签: 膀胱温 温度监测 核心体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甲醛固定石蜡包埋(formalin-fixed and paraffin-embedded,FFPE)穿刺样本杂交捕获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样本优选条件。方法纳入多中心乳腺癌FFPE穿刺样本共计435例,选取燃石36基因检测试剂盒二代测序数据分析。纳入样本保存时间、切片厚度、降解等级、建库后的浓度、核酸片段大小、下机数据质量等质控信息。结果435例样本中111例核酸总量低于30 ng,剩余28例DNA质量低于C级,最终296例进入质控分析。保存时间分布为:<1年188例;1~2年74例;>2~3年34例,其DNA降解程度分布为:A级(>2 500 bp)67例(22.6%);B级(1 500~2 500 bp)155例(52.4%);C级(<1 500 bp)74例(25.0%)。预文库质控合格样本(300 ng)的分布为:A级65例(97.0%);B级138例(89.0%);C级64例(86.0%)。终文库片段大小280 bp以上合格样本分别为:A级66例(98.5%);B级151例(97.4%);C级72例(97.3%)。保存<1年、1~2年、>2~3年样本根据下机数据插入片段质控合格(>170 bp),所占比率分别为:156例(83.0%)、45例(60.8%)和25例(73.5%)。降解程度分布分别为:A级 54例(80.6%);B级 127例(81.9%);C级 46例(62.2%)。结论FFPE穿刺样本杂交捕获二代测序样本优选条件:(1)切片总厚度不低于50 μm;(2)保存时间优选<1年样本;(3)核酸降解优选A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改良式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贴膜,为控制肛周压疮感染和良好创口床准备提供新方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3月至2020年3月本院烧伤整形外科VSD治疗的85例肛周Ⅳ期压疮并感染患者,分为观察组(内层贴膜缝合固定+外层贴膜)和对照组(传统单层贴膜)。记录两组首次贴膜维持时间、重新贴膜次数、首次肉芽出现时间、肉芽布满创面时间、创面二便污染次数和创面负压治疗次数,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首次肉芽出现时间和肉芽布满创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首次贴膜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观察组的重新贴膜、创面二便污染和创面负压治疗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负压贴膜用于肛周Ⅳ期压疮VSD治疗,能有效控制创面感染,加速创面肉芽生长,快速提供良好创口床。

  • 标签: 负压伤口疗法 压疮 肛周 贴膜
  • 简介:摘要目的提出并验证盲手触识骨学习(以下称"盲触法")在人体解剖学骨学实验课的应用效果。方法包含实验1和实验2,研究对象分别为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60名学生、2018级预防医学专业60名学生。各实验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传统教学组和盲触法组,每组30人。实验1:两组学生学习相同学时后,作答相同内容的考卷,对比两组的平均成绩。实验2:两组学生完成相同的骨学学习任务后,对比两组学生所用平均时间。结果实验1:盲手触识骨组的平均成绩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组(P<0.001);实验2:以盲触法完成全部骨学内容的学习,用时显著少于传统教学组(P<0.001)。结论盲触法比起传统教学方法,学习骨学的效果更佳、用时更短,值得推广。

  • 标签: 骨学 教学 触摸
  • 简介:摘要随着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手术方法越来越成熟,TOF患儿存活率得到较大提升,然而TOF术后的远期并发症成为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其中最常见的为肺动脉瓣反流(pulmonary regurgitation,PR),可以导致右心室功能不全、运动耐力下降以及心律失常,甚至猝死。肺动脉瓣置换术(pulmonary valve replacement,PVR)是治疗PR的有效手段,手术方式包括传统外科肺动脉瓣置换术(surgical pulmonary valve replacement,SPVR)、经皮肺动脉瓣置换术(percutaneous pulmonary valve replacement,PPVR)及镶嵌治疗。对于肺动脉瓣的替代物,生物瓣膜仍然为大多数医生的首要选择,随着抗凝方案的完善,机械瓣膜也有其特定的适应人群,PVR术后的抗凝方案也不尽一致。现对TOF根治术后PVR的手术指征、肺动脉瓣替代物的选择与术后抗凝方案以及临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肺动脉瓣闭锁不全 法洛四联症 肺动脉瓣置换术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线放松对初产妇产前分娩恐惧和妊娠结局的干预效果,旨在寻找一种有效减轻初产妇分娩恐惧的方法。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山东省日照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孕期产检的94例初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前护理,试验组实施以拉玛泽呼吸分娩为基础三线放松。分别与干预前、干预第4周、分娩前采用Wijma分娩预期问卷(W-DEQ-A)评价孕妇分娩恐惧程度,妊娠相关焦虑量表(PAQ)评价孕妇焦虑水平,并比较2组妊娠和新生儿结局。结果干预第4周、分娩前试验组W-DEQ-A得分分别为(74.73 ± 7.48)、(80.32 ± 9.25)分,低于对照组的(83.11 ± 12.19)、(87.11 ± 10.22)分;PAQ得分分别为(20.79 ± 4.04)、(18.68 ± 4.09)分,低于对照组的(24.74 ± 4.69)、(23.22 ± 4.11)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301~5.246,P<0.01)。试验组孕妇产程时间和剖宫产率分别为(11.66 ± 3.71)h、6.82%(3/44),对照组为(15.39 ± 4.27)h、21.74%(10/4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417,χ2值为4.051,P<0.01或0.05)。结论以拉玛泽呼吸分娩为基础的三线放松能显著降低初产妇分娩恐惧和焦虑水平,有助于改善妊娠结局,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三线放松法 拉玛泽呼吸分娩法 分娩恐惧 妊娠结局 初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BL联合循迹追踪对心血管护理质量的控制,为制定心血管护理质量控制标准提供依据。方法分时间段采用传统教学法(对照组)及PBL(观察组)对心血管科护士进行教育,并采用循迹追踪对两组的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第3、6、9、12个月心血管护理质量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7.37%),显著高于对照组(9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BL联合循迹追踪可有效提高心血管护理质量,为心血管护理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 标签: 心血管护理 PBL 循迹追踪法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离子液体微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尿锰含量。方法以乙醇为分散剂,8-羟基喹啉为螯合剂,离子液体1-辛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Omim] [PF6] )为萃取剂,萃取尿锰。采用单因素轮换试验确定萃取条件后,评价离子液体微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尿锰的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等性能指标。结果该方法测定尿锰线性范围为0.0~1.6 μg/L,相关系数为0.992,检出限为0.03 μg/L,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4.90%~96.50%,相对标准偏差为0.36%~1.84%。结论该方法检出限低,灵敏度高,回收率高,可用于职业接触人群及普通人群尿锰的测定。

  • 标签: 离子液体 尿 光谱法 分散液液微萃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视频宣教回授联合阶段性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接收的周围性面瘫患者90例,以入院顺序不同分为观察组(n=45)与对照组(n=45),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展开视频宣教回授+阶段性护理干预,统计两组干预后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干预前后面瘫改善(Port-mann评分)、自我感觉体验(SPBS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用药、疾病、面部护理、健康饮食起居等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率(95.56%、93.38%、95.56%、91.11%)高于对照组(55.56%、44.44%、68.89%、60.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Port-mann、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SPBS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视频宣教回授联合阶段性护理干预应用于周围性面瘫患者中,可显著提高患者疾病掌握程度,改善面瘫情况,减轻自我负担感觉,提升生活质量。

  • 标签: 周围性面瘫 视频宣教回授法 阶段性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 疾病相关知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三针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13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行末端回肠预造口的患者资料,造口方式采用改良三针固定造口,即一侧腹直肌前后鞘缝合1针,再连针带线穿过肠系膜无血管区,然后在另一侧腹直肌前后鞘再缝合1针,出针后将缝线再由无血管区穿回对侧,收紧缝线;再将造口远近端肠管各固定1针于腹直肌前后鞘。继而开放造瘘口,并将造口肠管全层与皮肤间断缝合。结果1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39.62±47.01)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56.15±32.54) ml,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造口皮肤黏膜分离,保守治疗后好转。其余患者均未发生造口黏膜与皮肤分离、造口塌陷、造口脱垂、造瘘口肠管坏死、狭窄、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本术式操作简便、易于掌握,手术耗时相对减少,术后并发症少,便于还纳,进一步改进了回肠末端预防性造口的手术方式,一般情况良好,具有安全性和可行性。

  • 标签: 直肠肿瘤 回肠造口术 三针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个微切口联合连续埋线在伴有轻中度上睑皮肤松弛的重睑术的效果。方法2008年5月至2019年2月,重庆星艺美整形美容门诊部对伴有轻中度上睑皮肤松弛的美容就医者行微切口联合连续埋线重睑术1 161例,男13例,女1 148例,年龄25~50岁,均为首次行重睑术,正常单睑或重睑线窄要求加宽,无上睑下垂,皮肤松弛<4 mm。在上睑设计线上做4~5个2 mm小切口,通过小切口切取适量的眼轮匝肌及眶隔脂肪,行连续埋线将皮肤与上睑提肌腱膜粘连固定,小切口无需缝合,随访3个月至5年。结果1 161例切口均愈合良好。23例进行了2次手术,其中8例因重睑线变浅或消失,5例重睑偏窄,要求加宽,10例双侧重睑不对称;其余1 138例表示对重睑外观满意,平视重睑弧度自然,闭眼上睑皮肤平整、无明显凹陷,无明显瘢痕,远期效果均满意。结论多个微切口联合连续埋线形成的重睑外形美观、自然,闭眼时平整无痕,效果稳定持久。

  • 标签: 眼睑成形术 小切口 微创 埋线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点线顺行解剖"在锁骨上动脉岛状瓣制备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采用"点线顺行解剖"设计锁骨上动脉岛状瓣,修复的头颈部缺损患者43例,共计45个皮瓣的病例资料,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5~72岁。其中下咽癌26例,复发性喉癌4例,颈段食管癌2例,扁桃体癌1例,腮腺癌1例,下咽癌术后咽瘘3例,外伤后食管瘘2例,下咽癌术后食管狭窄2例,自身免疫性疾病喉狭窄1例,上颌窦癌术后面颊部缺损1例。"点"为锁骨上动脉在颈横动脉的起点;"线"为沿锁骨上血管起点顺行解剖1~2 cm,沿血管走行方向作延长线,并以此延长线为皮瓣中轴,设计岛状皮瓣。记录皮瓣动静脉供应特点、皮瓣制取时间、皮瓣存活率、供区创面修复以及临床随访情况。结果皮瓣动脉供血较为恒定,静脉回流存在变异;制取皮瓣面积(4~8)cm ×(10~18)cm,制备时间为30~60 min,中位数为42 min;皮瓣存活率100%,1例患者皮瓣发生表皮部分坏死,5例患者术后出现咽瘘,换药治愈;供区缺损均直接拉拢缝合,3例患者出现切口部分裂开,换药后愈合;l例患者失访,余42例患者随访时间为8~55个月,涉及吞咽功能的患者40例,术后均恢复正常饮食或软流食;涉及恶性肿瘤患者40例,肿瘤局部复发3例,淋巴结复发转移2例,远处转移2例,其中肺转移1例,骨转移1例。结论"点线顺行解剖"是一种简单、安全和高效的锁骨上动脉岛状瓣的制备方法。

  • 标签: 锁骨上动脉 外科皮瓣 头颈部肿瘤 修复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维壁厚分析判断股骨骨愈合程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东部战区空军医院骨科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临床诊断为股骨骨愈合不良及骨不连的29例患者资料。男24例,女5例;平均年龄为41.8岁(5~54岁)。骨延迟愈合25例,骨不连4例(肥大型2例,萎缩型2例)。复查患者CT资料,采用Mimics 2.0软件,利用四维壁厚分析对股骨骨愈合不良及骨不连患者在骨愈合不同阶段的CT数据进行三维模拟仿真计算,通过与健侧肢体相同部位进行对比分析,判断骨折段的骨愈合程度,结合时间的变化规律,辅助诊断股骨骨愈合、骨延迟愈合和骨不连。对临床诊断进行二次修正,并观察最终的临床愈合结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4年(平均14.9个月)随访。29例患者临床诊断:骨愈合13例(44.8%),骨延迟愈合12例(41.4%),骨不连4例(13.8%)。经四维壁厚分析修正诊断:骨愈合9例(31.0%),骨延迟愈合18例(62.1%),骨不连2例(6.9%)。两种方法判断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99,P=0.031)。结论四维壁厚分析判断股骨骨愈合程度是可行的,可以定量分析骨愈合的程度,为骨不连和骨延迟愈合的临床诊断提供一个相对客观的诊断依据。

  • 标签: 骨折愈合 骨延迟愈合 骨折,不愈合 四维壁厚分析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挤奶日记联合针筒收集初乳对母婴分离产妇早期泌乳的作用和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2—11月产科病区住院的母婴分离产妇80例作为研究对象,2018年2—6月作为对照组,2018年7—11月作为试验组,每组40例,2组产妇均给予常规泌乳指导,试验组产妇在常规泌乳指导的基础上,指导记录挤奶日记并提供针筒收集初乳。比较2组产妇产后3 d的挤奶频率及挤奶量、泌乳启动时间、泌乳Ⅱ期时间、乳房胀痛情况及42 d纯母乳喂养率。结果试验组产妇产后0~24 h、25~48 h、49~72 h的挤奶次数分别为(7.25 ± 1.53)、(7.40 ± 1.26)、(8.50 ± 0.82)次,高于对照组的(4.18 ± 2.62)、(6.35 ± 1.73)、(7.35 ± 1.7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6.408、-3.102、-3.824,P值均<0.01);试验组49~72 h挤奶量中位数50.30 ml,高于对照组的30.70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3.773,P<0.01);试验组泌乳启动时间、泌乳Ⅱ期时间较对照组显著提前,分别提前了(9.82 ± 3.62)h及(15.83 ± 0.7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480、4.871,P<0.05);试验组72 h内乳房Ⅲ度胀痛情况为5.0%(2/40),低于对照组的25.0%(10/40),42 d纯母乳喂养率达62.5%(25/40),高于对照组的22.5%(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6.772、13.095,P<0.05)。结论挤奶日记联合针筒收集初乳可有效提高产妇的挤奶次数,增加泌乳量,提前泌乳启动时间及泌乳Ⅱ期时间,从而促进纯母乳喂养率及母乳喂养持续时间的提高,并且能有效减轻乳房胀痛的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挤奶日记 针筒收集初乳 母婴 分离产妇 早期泌乳
  • 作者: 朱磊 闫敏 孙璟川 杨璟辉 汤靓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1-10
  • 出处:《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20年第12期
  • 机构: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创伤科,上海 200003,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外科学教研室,上海 200003,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脊柱二科,上海 200003,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器官移植科,上海 200003,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普外四科,上海 200003
  • 简介:摘要目的重视教学准备阶段的价值及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应用评价与反馈等综合方法进行干预,强化备课效果,以评促教,以提升《外科手术学基础》课堂授课质量。方法在《手术学基础》教学备课、上课实践活动中;以专家评审反馈、高清视频录像反馈、个体化指导等方法进行干预;从教员同行、学员双边人手进行量表评估。将研究所得数据输入SPSS 21.0统计软件,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试讲评价表(教员版)总分在两次试讲及正式上课各时间点,总分分别为(78.84±4.06)分、(85.75±3.79)分、(91.38±2.89)分。三次评分依次递增,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01)。三次评估同行评分优秀率(评分≥90分的课堂数占全部课堂数的比例)分别为0%、0.91%、81.81%。正式上课教学评估中,教员同行和学员评分总分平均分分别为(91.38±1.89)分、(91.98±2.56)分,组内相关系数ICC比较结果显示,相关系数为0.681,P=0.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教学培训方式及方法得当(反馈、辅导、教员和学员双边人手随堂评分机制等措施的应用),有利于青年师资基本授课技能和其对教学的兴趣的提高,提高了课堂授课质量。

  • 标签: 外科学 教学效果 试讲 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控专职小组联合个案追踪用于医院多重耐药菌防控管理价值。方法成立感控专职小组,应用个案追踪对该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住院患者实施个案追踪,对个案追踪前后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率及医护人员各项感染控制隔离措施的合格率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实施个案追踪后,观察组发生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实施个案追踪后,医护人员的各项感染控制隔离措施合格率显著高于个案追踪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立感控专职小组联合个案追踪法方法应用于医院感染管理中,不仅提升医护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控意识及隔离措施的执行率,而且可显著降低住院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情况。同时也增强了各部门协同合作的能力和意识,有助于全面质量的管理实施,对于减少和防控医院感染具有重要积极意义,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使用。

  • 标签: 感控专职小组 个案追踪法 多重耐药菌 医院感染 防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