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灵性不等于智慧、感性、精神、宗教、人性和天性等,它是一种兼具神圣性和超越性的精神品质。大学必须具有灵性:一方面,灵性必须成为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另一方面,灵性也必须成为大学的组织特性。大学之灵性须凸显神圣性和超越性。在大学的灵性教育中,个体应当超越自我走向成圣之道;在方法上要重视对人文教育和宗教传道的借鉴。在灵性场域的营造中,组织成员应当超越个体灵性共筑神圣象牙塔,从时间和空间多维度进行系统的思考。

  • 标签: 灵性 大学 灵性场域 神圣性 超越性
  • 简介:"生命自觉"是"生命·实践"教育学的核心概念,"育生命自觉"是该学派的基本论题,它最先由该学派创始人叶澜教授提出。为论证其依据及其合理性,需要重点关注三个问题:"育生命自觉"何以在当代中国被提出?与人类社会中的其他社会相比,它是否具有唯一性?它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是什么样的继承与转换关系?"育生命自觉"是在我国市民社会逐渐发育、个人自由生存的条件已经具备的情况下的一个显性的时代性命题。欧洲和北美等进入现代社会之后都曾遭遇类似的问题,所以,这一论题还具有世界性、现代性的普遍意义,也是一个人类学命题;区别在于它富含深厚的以生命意义为基本线索的中国文化特质。

  • 标签: 育生命自觉 时代性论题 人类学论题 中国文化特质
  • 简介:劳动教育的精神怎样才能完全地贯彻到现实的教育实践,从而促进儿童全面地发展,进而显现劳动教育的价值,这涉及到劳动教育实践取向的问题。劳动教育在实践过程中应当以"遵循儿童内在的自然,挖掘自然界的教育资源;尊重儿童的精神生活,深入广阔的社会生活;依托国家共同体,走向教育共同体"为取向。只有这样,合乎理性、合乎道德的劳动教育才能得以完美地展现,儿童才能通过劳动教育充实自我的精神生活,建构自我未来的良善生活。

  • 标签: 劳动教育 儿童 自然 生活 共同体
  • 简介:缺乏有效的政策理论指导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对政策过程及其基本关系的考察,实际上是为政策分析和政策行动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围绕教育政策过程中的决策主体、制度环境、政策目标、政策模式等变量,教育政策过程的基本关系范畴可概括为政府主导与群众参与、行动主体与制度环境、政策目标与效果评估、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等具体表征.

  • 标签: 教育政策过程 决策主体 制度环境 政策目标 政策模式
  • 简介:从素质教育到核心素养,中国教育一直致力于培养符合个体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核心素养语境下,厘清核心素养与公民教育的逻辑关系是很有必要的。在对素质教育之要旨、核心素养之追求和公民教育之要义的内涵解读基础上,通过对"合格公民"的法律规定性、教育规定性和现实规定性的理论反思,尝试回答公民教育"培养什么人"的问题;通过对公民教育学科定位、公民教育课程实施与公民教育评价制度的思考,寻求"如何培养人"的路径。

  • 标签: 公民教育 核心素养 素质教育
  • 简介:"教育现代化"观念主要由两种构成性想象所型塑。一是作为一种朝着共同理想前进的社会改革方案而被人们所接受,二是作为一种带有必然性和普遍性的人类历史进程而被人们所信仰。这两种构成性想象将会形成两种牵引力量:一是传统社会教育必须实现向现代社会教育的转化,二是落后国家教育必须实现向发达国家教育的转化。而"教育现代化"这一观念的构成性想象及其背后所蕴含的牵引力量容易营造出一种充满虚无主义色彩的进步神话,进而可能会消解传统教育形态的历史合理性和破坏落后国家教育事业的实践逻辑和运行规律。鉴于这些潜在的危害,"教育现代化"观念自身的理论合理性理应受到必要的批判和反思。而对于教育发展较为落后的国家而言,作为一种支配教育改革的"教育现代化"观念在某种程度上需要被终结。

  • 标签: 教育现代化 构成性想象
  • 简介:慕课和传统课堂各有其优势和不足,二者在大学教学中都有独特地位和作用以及不可替代性,在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条件下,需要慕课和传统课堂的有机结合,以使大学教学呈现出动态课堂和静态课堂的有机翻转,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满足授课客体的多元选择,打造立体课堂和学习共同体。

  • 标签: 慕课 动态教学 传统课堂 静态课堂 学习共同体
  • 简介:高校教育智库建设是一项涉及全社会各种资源的系统工程。要想从根本上改变高校教育智库的发展现状,必须着重构建高校教育智库建设的协同机制,确保高校教育智库内部协同具有良好的运行环境,促进高校教育智库与外部协同过程中涉及的政府、教育机构以及公众等多主体的协同联动,并从高质量成果产出、主体间的沟通以及政策法规的完善等方面来保障高校教育智库协同机制的正常运行。

  • 标签: 高校 教育智库 建设 协同机制
  • 简介:现有高校的资助政策在高职院校的实施,也给部分学生的成长带来一些负面的效应,有必要着重探讨在贫困生认定过程中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发展有偿资助以培养学生自强和创新精神、建立奖惩机制加强资助育人效果等举措,进一步发挥高校学生资助的育人作用。

  • 标签: 高职 资助 思想教育
  • 简介:董仲舒的人性主要观点有三:性有善质,未可谓善;性情相离,心体两分;人性三品,以中名之。其人性较之孟子、荀子的人性既有继承,又有整合,更有发展。董仲舒人性的提出与其人性的方法息息相关:以“天人感应”的宇宙为其人性的起点,用唯心主义名实考察人性,将“性同一说”与“性品级说”相结合。以人性为依据,董仲舒提出了他的教化观,论证了教化的可能性、必要性以及核心。他的人性和教化观为论证教育的存在提供了较为深刻的哲学依据,有利于官学制度的建立,但也开启了封建等级政治教化之源。

  • 标签: 人性论 教化观 人性 善恶 品级
  • 简介:学术化、数字化和国际化已经为学术期刊建设的奋斗目标。在核心竞争力、数字化建设、国际化建设和管理体系建设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期刊的核心竞争力要重构期刊内涵,要注重期刊的专业化、创新性、时代性建设,要注重期刊的学风、规范和编辑出版流程建设,要加强选题策划和定期召开学术研讨会等。推动期刊数字化建设,期刊应在的数字化管理模式、数字化质量、数字化特色、数字化传播速度、数字化传播方式、数字化服务、数字化使用能力上下功夫。在国际上产生影响力,学术期刊国际化的核心内容是学术期刊的内容和质量达到国际化的标准,学术期刊内容直观丰富多彩,富有个性和特色,并且承担起推广中国文化国际化的重任。寻求优势管理模式,加强编辑队伍建设,促进学术期刊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 标签: 学术期刊 学术化 数字化 国际化 期刊建设
  • 简介:21世纪是信息时代,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满足学习者的需要、适应高等教学质量的要求,高校教材建设的改革迫在眉睫。信息时代对高校教材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表现在教学模式、学生的视野和素养、教育内容和教师角色等方面。我国高等教育正在逐步发生变化,

  • 标签: 高校教学改革 教材建设 时代性 评估 信息时代 21世纪
  • 简介:针对传统教育弊端,陶行知提出“三力”“常能说”,旨在培养具生活力、自动力、创造力、“常能”和大丈夫精神的健全个体以改造社会。“三力”“常能说”在构建层级化、结构化的体系,确定立足点和原则,细化活动规定,凸显能力品格,实现知识技能价值观之综合超越以及提供具体可资借鉴的内容等方面为我国构建21世纪核心素养体系带来诸多启示。

  • 标签: 三力论 常能说 核心素养 启示
  • 简介:包头市大型本土原创音乐剧《草原恋》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优秀献礼剧目,该剧编曲、演唱、舞美等戏剧要素表现优异,尤为可圈可点的是其作为剧作的根基——剧本的处理手段:在以事件发展为线索的同时,多条情感脉络交织,共同构建出一条人物情感丰富变换、爱恨交织的情感叙事空间。

  • 标签: 草原恋 音乐剧 情感叙事
  • 简介:班主任核心素养是指为了适应21世纪社会变革的新要求和新挑战,班主任所必须具备的本质素养、关键素养和高级素养。而研究未来社会的班主任核心素养,价值坐标的确立很重要。反观现实,班主任工作被赋予了管理功能的多种"隐喻",在一些相关政策文本中也存在对班主任全能式要求的倾向。所有这些职能期待背后,本质上反映的是强调以技术、控制、制度为核心的管理主义,育人价值被遮蔽。因此,要回归"育人"之初心,将"学生发展指导"作为班主任核心素养,班主任要对学生在价值观、学习、活动、生活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发展进行指导。

  • 标签: 班主任核心素养 育人 学生发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