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 2017- 2019年巴中市新发现 HIV病例首次 CD4+T淋巴细胞检测,综合评估其免疫水平及疾病进展 。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首 次 CD4+T淋巴细胞的 128 例病例,综合分析相关资料 。结果:检测 CD4+T 淋巴细胞检测结果显示,首次检测均值是 328.19 ±241.37 个 /uL , 其中淋巴细胞数目 ≤ 200 个有 40 例,所占比例是 31.25% ;淋巴细胞数目 201-350 个有 37 例,所占比例是 28.90% ;淋巴细胞数目 351-500 个有 22 例,所占比例是 17.18% ;淋巴细胞数目> 500 有 29 例,所占比例是 22.65% ; 性别差异、不同感染途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年龄差异、不同文化程度感染者的检测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巴中市防治艾滋病的工作形势严峻,需扩大 HIV 检测范围,达到早发现、早治疗及早控制的目的,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HIV病例 首次 CD4+T淋巴细胞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M7和HT29两种细胞间存在放射敏感性差别的机制。方法应用RT-PCR方法获得HM7、HT29中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突变基因(Ataxiatelangiectasia-mutatedgene,ATMgene)编码序列主要功能区PI3K区(8577nt-9122nt)546bp片段,经荧光标记ddNTPs循环测序法进行突变检测。结果在HM7和HT29的细胞株中,均未发现ATM/PI3K区域的序列突变。结论在HM7和HT29两种大肠癌细胞株间的放射敏感性的差别是由我们所测的ATM/PI3K区域序列突变之外的因素引起。

  • 标签: HM7 HT29 ATM基因 辐射敏感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降钙素原(PCT)、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检测在血液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血液感染性患者1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包括血液细菌感染性疾病58例(研究组),非细菌感染性血液病42例(对照组),同期入选体检健康者54例为健康组,分别检测并比较三组的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结果研究组的血清PCT、CRP、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CT、中性粒细胞CD64是血液细菌感染性疾病的特异性敏感指标,有助于临床血液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正确诊断。

  • 标签: 降钙素原 中性粒细胞CD64 血液细菌感染性疾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组织因子阳性微颗粒水平(CD142+TMP)的变化,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2例SAH患者,在出血后第1天,以流式细胞术检测TMP的水平。将脑梗塞(CIV)的发生率、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与TMP的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MP的水平显著升高,且TMP的水平与并发CIV的风险呈正相关。结论SAH后TMP水平显著升高,TMP的水平可在SAH后早期预测并发CIV的风险,从而早期预防和诊治,提高患者的疗效和预后。

  • 标签: CD142+微颗粒(组织因子)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D147、MMP-2及COTL-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三因子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选取南华大学附属邵阳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经病理诊断的结直肠癌患者5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CD147、MMP-2、COTL-1的表达情况,用Pearson法分析三者表达之间是否相关。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较之于正常癌旁组织,CD147、MMP-2、COTL-1在结直肠癌组织上呈现出显著的高表达(P<0.05)。结论1)CD147、MMP-2及COTL-1在结直肠癌组织上的阳性明显高于正常癌旁组织,淋巴结转移和Duke分期与此结果紧密相关。

  • 标签: 结直肠癌 CD147 MMP-2 COTL-1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龄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采用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龄股骨粗隆间骨折29例,骨折分类按Evans分型,Ⅲa型13例,Ⅲb型11例,Ⅳ型5例。取后外侧切口,术中注意保留大小粗隆部位的骨折块,争取将其重新复位,用钢丝固定,安放人工股骨头。结果平均随访9个月,髋关节功能良好,并发症大幅度降低,优于传统内固定。结论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操作简单、住院时间短、缩短患者卧床时间、尽快恢复功能的特点,适合高龄患者,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 标签: 置换术 老年 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四川省成都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感染者/艾滋病(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患者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CD4+T细胞计数长期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方法利用2005-2013年四川省成都市参加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基线及随访资料,建立重复测量数据的两水平生长模型,分析CD4+T细胞计数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346例对象。两水平生长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基线CD4+T细胞计数、年龄、性别、随访时间、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分期、体质指数、AIDS相关疾病/症状、血红蛋白、谷草转氨酶以及基线CD4+T细胞计数与时间的交互作用的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这些均为影响CD4+T细胞计数变化的因素。结论HIV感染者/AIDS患者CD4+T细胞计数的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早发现、早治疗对于帮助他们增加CD4+T细胞,恢复免疫系统功能,提高生命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HIV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危险因素
  • 简介: 【摘要】目的:探究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CD49d表达模式与分子遗传学和热点基因突变的相关性。方法:借助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检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n=100)的CD49d表达模式,将单双峰、阴性与阳性家出结果作为分组依据,经荧光杂交技术行分子遗传学分析,对其基因突变情况进行检测。结果: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阳性检出构成比为23.00%(23/100),阴性检出构成比为76.00(76/100),单峰检出患者构成比为53.00%(53/100),双峰检出患者构成比为46.00%(46/100)。与阴性检出患者相较,阳性检出患者的Rai分期更高(P<0.05),脾脏增高比例更大(P<0.05)。双峰、阴性检出患者得11q22-发生构成比与单峰、阴性检出患者相较更高(P<0.05)。单峰检出+12的构成比与双峰组相较更高(P<0.05),单峰、阳性检出+12的构成比与双峰、阴性检出结果的患者相较构成比更高(P<0.05)。阳性检出组BIRC3的突变构成比与阴性检出组相较更高(P<0.05)。结论:CD49d与11q22、+12以及BIRC3的基因突变率之间的相关性较显著且与患者预后关系密切。

  • 标签: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D49d 流式细胞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艾滋病伴发肺结核病患用于抗结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例艾滋病伴发肺结核感染病患作为研究主体,时间纳入段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全部病患均接受抗结核治疗方案,并在治疗前后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进行CD4 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检测,分析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情况、痰菌转阴率、胸片病灶吸收率和CD4 淋巴细胞技术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CD4 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明显升高,病患症状好转、痰菌转阴、肺片病灶吸收良好和CD4 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存在关联性,而当病患CD4 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不足100个/μg时,治疗效果最差。结论:艾滋病伴发肺结核病患在治疗中,接受抗结核治疗,其治疗效果和CD4 淋巴细胞水平存在相关性,能够将其作为判定临床治疗效果的主要依据。

  • 标签: 抗结核治疗 艾滋病 肺结核 CD4 淋巴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云南省玉溪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HIV/AIDS)获得抗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therapy,ART)前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自然变化与ART后免疫恢复及死亡率的相关性。方法将HIV/AIDS获得ART前CD4自然变化分为四组,描述不同组间ART后免疫恢复情况,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HIV/AIDS病例ART后免疫无应答(immunenon-responses,INRs)的相关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不同组间ART后生存曲线。结果777例HIV/AIDS中ART前快速上升组、平缓上升组ART后CD4月均上升速率慢于ART前快速下降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RT前CD4自然变化为上升(OR=2.416,95%CI:1.264~4.616,P=0.008;OR=1.997,95%CI:1.067~3.737,P=0.031)、基线CD4值>500cell/μL(OR=6.550,95%CI:3.315~12.941,P<0.001)、ART时年龄≥50岁(OR=4.276,95%CI:1.761~10.3865,P=0.001)的病例ART后更容易出现INRs。ART前平缓上升组ART后累计生存率低于ART前平缓下降组和快速下降组(χ^2=8.979,P=0.003;χ^2=4.158,P=0.041),在基线CD4值<200cell/μl层,ART前平缓上升组在ART后累计生存率低于ART前平缓下降组和ART前快速下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HIV/AIDS患者ART前CD4自然变化与ART后免疫恢复、INRs及死亡率存在一定关联。

  • 标签: HIV/AIDS CD4^+T淋巴细胞 抗病毒治疗 生存分析 相关性分析
  • 简介:在中国科协、民政部的直接领导和关怀下,经过大会主席团和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中华预防医学会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即将圆满结束。本次会议完成了预定的日程,产生了新一届领导班子,进一步明确了学会今后的发展思路,会议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本届代表大会不仅对中华预防医学会的改革与发展有重要意义,也将对我国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此,我代表卫生部对大会的成功举行表示热烈的祝贺!

  • 标签: 全国会员代表大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 闭幕式 副部长 王陇德 公共卫生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