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应用肝素钠封管是否可降低PICC置管患者的血栓发生率。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2年9月期间我院外科收治的240例PICC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封管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20例,通过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比较两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PICC相关性上肢静脉的发生率,同时在治疗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检测血小板计数 (Plt)、凝血酶原时间 (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纤维蛋白原 (Fib) 、栓溶二聚体浓度 (D-dimmer) 浓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Plt、PT、APTT、Fi和D-dimmer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Fi和D-dimmer浓度明显升高(P

  • 标签: 血栓 血小板计数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 简介:摘要:目前国内报道的外科术后 DVT 的发生率约为 26%,而 DVT 患者早期死亡率则高达 2%~5%。血栓一旦形成,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 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下肢 护理 预防
  • 简介:[摘要] 目的:为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应用利伐沙班对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影响,探索中西药结合的协同增效、减毒的特点。方法:选取自 2019 年 8 月至 2022 年 8 月于潍坊市人民医院关节二区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原发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共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单用利伐沙班治疗,观察组应用补阳还五汤联合利伐沙班治疗。观察时间术后15天。通过对患者术后1d,术后15d的PT、APTT、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值的监测,评价补阳还五汤联合利伐沙班对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预防效果。结果: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P值均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天2组患者PT、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术后第15天PT、APTT均较术后第1天有不同程度的延长(P <0.05),并且同时间节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比较 术后第1天2组患者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2 组术后第15天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均较术后第1天有所下降(P <0.05),且同时间节点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利伐沙班能有效改善膝关节术后血液的高凝状态,降低术后下肢静脉的形成,值得推广。

  • 标签: []补阳还五汤 利伐沙班 膝关节置换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并发症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析将气压治疗仪联合肝素应用在预防剖宫产术后静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本院于2021.6-2021.12月期间收治的产妇中随机抽样68例需进行剖宫产的产妇临床资料纳为研究对象,应用分段随机化分组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即对照组患者(应用肝素治疗)与观察组患者(应用气压治疗仪联合肝素治疗)各3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出现静脉现象的概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气压治疗仪联合肝素可有效防止产妇在剖宫产术后出现静脉现象,并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可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气压治疗仪 肝素 剖宫产 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析将气压治疗仪联合肝素应用在预防剖宫产术后静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本院于2021.6-2021.12月期间收治的产妇中随机抽样68例需进行剖宫产的产妇临床资料纳为研究对象,应用分段随机化分组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即对照组患者(应用肝素治疗)与观察组患者(应用气压治疗仪联合肝素治疗)各3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出现静脉现象的概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气压治疗仪联合肝素可有效防止产妇在剖宫产术后出现静脉现象,并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可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气压治疗仪 肝素 剖宫产 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腹部外科手术后静脉栓塞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本院接受急诊腹部外科手术的4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生静脉栓塞症与否分为病例组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体质指数、吸烟史例数、合并高血压例数、合并冠心病例数、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麻醉方式、输血例数、再次手术例数、留置引流管例数、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合并糖尿病例数、手术时长、术后卧床时间、手术方式、手术部位、活化部分促凝血酶原激酶时间、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症 急诊腹部手术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评价物理干预方法预防老年卧床患者下肢静脉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本院自2020年5月-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老年卧床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取奇偶数字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传统护理干预方式,给予实验组物理干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下肢静脉发生率、患者护理前后的的睡眠质量评分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下肢静脉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物理干预 老年卧床患者 下肢静脉血栓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髋部骨折患者在临床中接受循证护理对于术后下肢静脉的预防作用。方法:特选2020年4月至2021年6月我院接受髋部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开展研究。基于护理服务模式划分为两组。常规组不采取特殊护理。实验组基于术后康复采取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血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在髋部骨折手术治疗期间的静脉发生率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以更好的应用于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可以有效降低静脉的发生率,用药方式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 标签: 髋部骨折 循证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临床效果
  • 简介: 【摘要】目的:探讨重灸联合康复训练对骨折术后预防静脉的护理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3月我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案,观察组采用重灸联合康复训练的方案,观察两组康复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Fugl—Meyer评分更高(P

  • 标签: 重灸 康复训练 骨折 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灸联合康复训练对骨折术后预防静脉的护理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3月我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案,观察组采用重灸联合康复训练的方案,观察两组康复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Fugl—Meyer评分更高(P

  • 标签: 重灸 康复训练 骨折 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进行静脉治疗中行利伐沙班、地奥司明联合用药的效果探究。方法:本次选取主要为静脉患者68例,试验起始于2022年1月内,终止于2022年12月内,试验以双盲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5例行利伐沙班单一用药方案,观察组33例行利伐沙班、地奥司明联合用药方案。比对治疗结果。结果:两组相比,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更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更短、血清纤维蛋白原更低(P<0.05)。结论:于静脉治疗中采取利伐沙班、地奥司明联合用药方案,有利于改善凝血功能指标,效果较好。

  • 标签: 静脉血栓 利伐沙班 地奥司明
  • 简介:【摘要】目的 在下肢静脉诊断中应用血管超声诊断的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1月~2021年8月期间收治的50例下肢静脉患者,随机将患者进行分组,每组25例,参照组运用造影检查,观察组运用血管超声诊断,对比两组诊断效果。 结果 观察组确诊率高于参照组,漏诊率和误诊率低于参照组(P<0.05)。 结论 在下肢静脉诊断中应用血管超声诊断具有良好的效果。

  • 标签: 下肢静脉血栓 血管超声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重症监护室中预防性护理干预减少下肢静脉形成 (DVT)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0月期间在本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 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2例。对照组按患者疾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重症监护室预防性护理,对比两组术后下肢 DVT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患者重症监护室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 DVT发生率 (6.25%, 2/32)显著低于对照组 (18.75%, 6/32)(P< 0.05)。观察组重症监护室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重症监护室护理满意度 (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 (81.25%、 ), (P> 0.05)。结论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积极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下肢 DVT,并有效缩短了患者重症监护室治疗及住院时间,有助于改善护患关系。

  • 标签: 预防性护理干预 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降低糖尿病患者动静脉发生率的效果。 方法:通过掷硬币分组法,将200例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分为100例/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早期护理。对比血糖指标和动静脉发生率。 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动静脉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患者发生动静脉

  • 标签: 糖尿病 早期护理 动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性护理在肝胆外科重症术后静脉栓塞症预防中的应用效果展开统计学研究分析。方法:随机将到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0例肝胆患者分为两组,均为30例,其中,观察组针对性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不同的护理方法产生的护理结果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凝血功能指标均同对照组间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且观察组术后静脉栓塞发生率为10.0%,同对照组的33.3%相对比具有一定优势,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在肝胆外科重症术后静脉栓塞症预防中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肝胆外科重症 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