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可达龙静脉注射所致静脉炎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8月6例发生静脉炎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原因及护理对策进行总结。结果本组6例均经治疗及精心护理后顺利出院。结论通过对可达龙静脉注射所致静脉炎的6例病人的合理护理均好转出院。

  • 标签: 可达龙 静脉炎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静脉治疗过程中,静脉留置针精细化管理的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6月在本院接受静脉治疗的360位病人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利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参与调研的病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为对照组的病人提供静脉留置针常规类型的管理,为观察组的病人提供静脉留置针精细化管理,将两组病人不良事件发生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病人不良事件发生的几率比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的几率低,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治疗过程中进行静脉留置针精细化管理,能够让治疗中的不良事件降低,效果更佳明显,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值得被广泛推广。

  • 标签: 静脉治疗 静脉留置针 精细化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血栓患者不同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104例脑血栓患者,常规组对患者实施基础护理。治疗组对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6.15%比常规组82.69%高很多(P<0.05)。治疗组患者在生活能力评分和住院时间方面优于常规组(P<0.05)。治疗组的护理满意率100%高于常规组的90.38%(P<0.05)。结论对脑血栓患者实施不同护理干预均有一定效果,但是优质的综合性护理效果更加显著,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其生活能力,利于机体早日康复,值得推广。

  • 标签: 脑血栓 护理干预措施 不同
  • 简介:血栓与止血检验毕业实习带教中,笔者通过检验技能知识与临床知识的结合,让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血栓与止血方面的知识,使学生掌握检验技能与理论的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临床分析能力,培养一个能为临床提供咨询与建议的合格检验医师。

  • 标签: 血栓 止血 毕业实习 带教方式 检验医学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患者采取血栓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取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间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塞120例患者进行研究,按患者用药类型将患者分为丹参组(n=60)和血栓通组(n=60),对所有丹参组患者采取丹参注射液治疗,对所有血栓通组患者采取血栓通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血栓通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NIHSS评分、Barhtel指数与丹参组相比明显较优,P<0.05。结论急性脑梗塞患者采取血栓通治疗效果优良。

  • 标签: 急性脑梗塞 血栓通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板层角膜移植在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2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观察治疗后患者角膜植片透明率、术后复发率以及角膜植片排斥反应。结果所有患者均治愈,治愈率为100%,对患者随访观察2年,所有植片均透明,视力矫正从0.1升高至0.2-0.6,无1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0.00%。结论板层角膜移植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效果显著,能有效控制患者感染,促进患者视力恢复,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真菌性角膜溃疡 深板层角膜移植 应用价值 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血栓患者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共72例脑血栓患者。常规组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比常规组短,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94.44%高于常规组的护理满意率72.22%,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血栓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从而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和家庭负担,提高机体康复速度,改善生活水平,可见优质护理值得对脑血栓患者应用,从而获得患者和家属高度认可与满意。

  • 标签: 健康教育 脑血栓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慢性的、易复发性的、主要发生于中、小动静脉的炎症性、节段性病变,主要以下肢多见。患者常表现为肢体缺血、肿胀、夜间痛、静息痛、间歇性跛行、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甚至导致肢体坏死和患者死亡。归纳总结相关治疗方法,对提高治愈率,减少截肢和死亡率有帮助。

  • 标签: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诊断 治疗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危肺血栓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旨在提高中危肺血栓栓塞患者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到2015年12月收治的53例中危肺血栓栓塞患者的基本资料、首发症状及体征、检查结果诊断符合率、基础疾病及危险因素、以及单纯抗凝与抗凝加溶栓的疗效对比。结果肺血栓栓塞常见的首发症状和体征分别为呼吸困难(90.6%)和呼吸急促(71.7%),主要的危险因素和合并的基础疾病分别为下肢静脉(37.7%)和慢性阻塞性肺病(45.3%),但其临床表现和除CTPA外的检查结果均缺乏特异性。单纯抗凝与抗凝加溶栓在治疗后一周各监测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溶栓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抗凝组(P<0.05),两周后组间各指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一周两组间有效率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两周后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肺血栓栓塞的临床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诊断需要根据临床症状和多项检查指标综合判断。ECG和SpO2操作便捷、快速、无创,提示当老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或急促而又与本身的心肺疾病不相称且同时伴有ECG和SpO2改变时,结合其它临床表现及危险因素,肺血栓栓塞应作为首先要确诊或排除的疾病之一。溶栓加抗凝与单纯抗凝对中危肺血栓栓塞均有较理想的临床效果,在改善患者预后方面无明显差异。溶栓能明显提高中危患者的早期治疗有效率,而对于基础疾病较多手术耐受性差的老年中危肺血栓栓塞患者,早期抗凝治疗则更安全可靠。

  • 标签: 中危肺血栓栓塞 临床诊疗
  • 简介:摘要抗凝是目前临床面临的重要问题,传统抗凝药物临床应用的局限性,决定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不断出现,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具有起效快,消除快,抗凝效果具有可预测性,无需常规监测等优点,本文对新型口服抗凝药物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血栓栓塞性疾病 达比加群 利伐沙班 阿哌沙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继发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体征和治疗方法。方法选取脑卒中继发肺血栓栓塞症患者4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理化检查指标和临床疗效。结果肺血栓栓塞症的发生时间主要集中为脑卒中发病2周后,全部患者中28例接受抗凝治疗,治疗有效率为78.57%,其余16例患者接受对症治疗,治疗有效率为2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继发肺血栓栓塞症很容易出现误诊和漏诊,病情发生后患者病死率较高,临床上需加强高龄、形成下肢静脉、长期卧床脑卒中患者的干预。

  • 标签: 脑卒中 肺血栓栓塞症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责任制护理在脑血栓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到2016年7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脑血栓患者,并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各40例。为对照组的患者采取一般常规的护理方式,对观察组的患者则采取责任护理制度对患者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一算时间的治疗观察组的肢体功能达标率、语言功能达标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也更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责任护理应用在脑血栓护理中能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更高的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 标签: 责任制护理 语言功能 肢体训练
  • 简介:摘要在现今社会中,心血管性疾病,尤其是动脉粥样血栓性疾病已经成为全球致残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上主要有三类药物用于治疗血栓性疾病,其分别为抗凝药、抗血小板药以及溶栓药,虽然这些药物具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血栓的疗效,但是他们的副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已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因此抗血栓药物的研究开发具有极大的空间,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医药在血栓性疾病的防治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中药有着多靶向、多途径、低毒副作用等优点。但是抗血栓中药的作用机制还难以完全掌握,所以活血化瘀中药的开发及应用也受到了很大的阻碍。本文概述了血栓形成机制和,介绍了传统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以及溶栓药的作用机制及不足,并指出了从中草药中寻找抗血栓成分的方向,以供抗血栓药物筛选及作用机制研究的人士参考。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血栓 凝血系统 血小板聚集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导致静脉炎的临床护理干预与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2月期间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患儿124例进行分组。普通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综合护理组采用综合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儿静脉炎发生率;家长对治疗环境、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护理操作技术的满意度评分。结果综合护理组患儿静脉炎发生率显著比普通护理组低,P<0.05;综合护理组家长对治疗环境、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护理操作技术的满意度评分显著比普通护理组高,P<0.05。结论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导致静脉炎的综合临床护理干预效果确切,可有效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提高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新生儿静脉留置针 静脉炎 临床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接头对血液疾病患者PICC使用效果的影响,以延长PICC的留置时间。方法将148例PICC置管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观察组采用无针密闭正压接头,对照组采用普通肝素帽,观察2组患者PICC使用情况。观察比较2组患者PICC堵管率、回血率、针刺伤发生率等情况。结果使用无针密闭正压接头的观察组与使用肝素帽的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发生堵管率、回血率及针刺伤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病患者留置PICC时使用无针密闭正压接头能使导管达到最佳的留置时间且安全。

  • 标签: 血液疾病 中心静脉导管 正压接头 肝素帽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妇科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并发症原因。方法收集2016年3月—2017年3月接受化疗并需要置入PICC的妇科肿瘤患者。观察患者并发症、拔管原因、导管头端位置、穿刺次数、置管部位、置管时间及拔管时间。结果920例患者成功接受PICC置管,其中随访中死亡25例,失访83例。104例患者因并发症而提前拔管,其PICC留置时间中位数为62d,并发症以静脉炎41.35%(43/104)和血栓形成25.96%(27/104)最常见。左上肢置管12.68%(53/418)与右上肢置管12.94%(51/394)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肘前窝静脉置管12.95%(72/556)与上臂静脉置管12.50%(32/256)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导管头端位于非上腔静脉者28.57%(8/28)较位于上腔静脉者12.24%(96/784)并发症发生率更高,多次(≥2次)穿刺者30.19%(16/53)较1次穿刺成功者11.59%(88/759)并发症发生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妇科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症较常见。但PICC仍是一种较安全、经济、能家庭护理的静脉通路。

  • 标签: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妇科化疗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在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到2017年12月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将这10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主要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进行服务,n=50),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静脉留置针护理,n=50)与,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以及6d内留置针成功留置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是1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发生率;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在第五天、第六天的成功留置率具有明显的提高,两组数据对比可知,存在明显的差异性(P<0.05)。结论采用静脉留置针护理进行服务,可以起到显著的效果,不仅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可以在血管内增加留置针的留置时间,该护理方式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应用
  • 简介:化疗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静脉给药是化疗中最常见的主要途径。由于多数化疗药物对局部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刺激作用,如因各种原因造成药物外渗.不仅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损害,而且易发生医疗纠纷。据国外学者统计,

  • 标签: 门诊医疗 输注 静脉内/护理
  • 简介:随着新型静脉导管的出现,静脉留置套管针已在临床广泛应用。现将我科2007-01~2007—06接受静脉留置套管针的患者82例,护理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51例,女31例,年龄3~81岁。套管针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静脉留置套管针,根据患者的情况,分别选择20G或22G。

  • 标签: 输液疗法/护理 导管 留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