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手术患者综合护理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统计2012年1月~2016年5月在本院进行外手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使用综合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护理的总有效率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90%,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临床具有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综合护理 脑外手术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心跳呼吸骤停的救治经验,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住院病例中30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0例心跳骤停患者中,13例患者心跳恢复,11例心跳及呼吸均恢复,8例心肺复苏成功,6例身体完全康复,3例患者处于恢复状态中,2例因为原发病死亡。结论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和及时正确地实施CRP、快速进行气管插管和电除颤以及患者原发病具有密切的关系。

  • 标签: 心肺脑 复苏 心脏跳动骤停 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肺癌转移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肺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2001年11月至2005年9月住院的20例肺癌转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癌转移发生率为37%,20例病理确诊者中以腺癌最多见,占45%,依次是小细胞肺癌25%,鳞癌30%,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占肺癌转移50%,肺癌转移常为多发病灶,以额叶、顶叶及颞叶多见。综合治疗后神经系统症状减轻或消失,可延长生存2—8个月。结论肺癌转移预后差,及时发现及合理治疗可减轻神经系统症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

  • 标签: 肺肿瘤 肿瘤转移 脑肿瘤 综合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梗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5年11月~2017年4月收治入院的50例梗患者临床资料,对其实施的护理干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经治疗结和有效的护理干预后,32例患者显效,15例患者有效,治疗总有效率达94%;44例患者对护理表示满意,护理满意度达88%。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梗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脑梗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语言是人类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工具,是人类特有的复杂认知心理活动。随着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fMRI)技术的出现,尤其是血氧依赖水平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在神经、精神学领域研究中的迅速发展,国内外学者对语言功能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重大进展。

  • 标签: 语言 功能磁共振成像 血氧依赖水平
  • 简介:胶质瘤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之一,肿瘤多呈浸润性生长,手术不易全切,治疗效果较差。在全身肿瘤中,恶性胶质瘤病死率仅次于胰腺癌和肺癌,居第三位,5年生存率不足5%。目前绝大多数学者认为,胶质瘤的治疗首先应选择手术治疗,术后结合放疗和化疗等综合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恶性脑胶质瘤 诊疗进展 颅内肿瘤 治疗效果 手术治疗 浸润性生长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癌转移病人进行临床分析。方法择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于本室治疗的肺癌转移病例164例,整理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采用放、化疗结合疗效明显比单一进行放疗或化疗好。相较于无效组即SD+PD病人,治疗有效组即CR+PR病人的生存期长得多(P<0.05)。结论对出现转移的肺癌患者推荐采用放、化疗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其临床效果显著。同时要密切注意病人情况,严密观察其症状,合理指导治疗,以保障有效治疗。

  • 标签: 肺癌 脑转移 放疗 化疗 预后 生存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毒症病的护理及应对急救措施。方法对本科10例尿毒症病患者采取急救护理、血液净化的护理、日常生活和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护理。结果10例尿毒症病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对尿毒症病患者有效的急救与护理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尿毒症脑病 急救 护理
  • 简介:功能磁共振成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单光子发射机断层显像和内禀光学成像等断层影像技术能直视活体的解剖和功能变化,能在屏幕上看到人脑的思维活动,从而将我们推向了绘制人类思维图像(mappingthehumanmind)的时代.

  • 标签: 脑功能 磁共振 成像技术 诊断 脑磁图 MEG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出血相关的各种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确诊患有脑血管方面疾病的患者,采用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及血生化检查的方式。将出现微出血的区域进行分区计数并分级。根据检查数据对心脑血管疾病与微出血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微出血的发生和分级因素,与患者的年龄、收缩压、舒张压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有相关,且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与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病、腔隙性脑梗塞有关,研究数据P<0.05。结论微出血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年龄、收缩压、舒张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病、腔隙性脑梗塞等疾病因素,其中上述疾病因素为微出血最为首要的危险因素。同时经研究发现微出血多发位置位于皮层以及皮层下的区域,除此之外则见于丘脑及基底节区,偶见于小脑,出现几率最小的位置为脑干。

  • 标签: 脑微出血危险因素磁共振成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