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8 个结果
  • 简介:前列腺炎是男性生殖系统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可分为急、慢性前腺炎(其中又有细菌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病、增生等),属男性生殖系的非特异性感染。

  • 标签: 前列腺临床观察蒙药
  • 简介:尿毒症相关性皮肤瘙痒(uremicpruritus)又称慢性肾脏疾病相关性瘙痒,简称尿毒症性瘙痒症(UP),是终末期肾病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一[1-2]。国外多个研究中心统计得出,可能有36%-50%的尿毒症透析患者会出现伴随有皮肤瘙痒的症状,并且该症状可导致病死率上升[3]。

  • 标签: 皮肤瘙痒 尿毒症性 临床研究 针灸治疗 疾病相关性 临床症状
  • 简介:2001年3月至2007年2月,诊治因慢性附睾炎等病致不育症的患者87例,疗效较好,有所体验,特予报告:

  • 标签: 慢性附睾炎 不育症 临床治验
  • 简介:目的探讨小剂量托特罗定治疗小儿遗尿症的疗效。方珐2008年6月至2012年5月,对125例被诊断为小儿遗尿症的患儿进行随机对照研究,设置空白对照组、治疗组(El服小剂量托特罗定)。以夜间遗尿次数作为主要疗效指标。治疗3个月、停药1月后的下1周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治疗组遗尿≥2次/周的人数由69例下降为17例,对照组由56例下降为52例。治疗组下降率(75.36%)明显高于对照组(7.14%)(P〈0.005),无严重副反应。结论小剂量托特罗定用于治疗小儿遗尿症有较好疗效和安全性。

  • 标签: 托特罗定 遗尿症 小儿
  • 简介:目的调查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贫血及铁代谢的情况,分析贫血与铁代谢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在我院规律随访的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77例进行横断面调查。排除感染、器官衰竭、恶性肿瘤、肝脏疾病及急性失血者等,记录患者临床资料,检测贫血及铁代谢相关指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77例患者年龄20-79岁,男、女比例为1:1.6,腹透龄3个月~10年。病因构成: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占66.9%,高血压肾病占16.9%,糖尿病肾脏病占9.9%,其他病因占5.8%,仍贫血者92.2%,轻度贫血占55.8%。40.3%患者存在铁缺乏,23.4%存在铁负荷,41.6%铁代谢指标达目标值。贫血程度与铁缺乏无相关关系,贫血程度与铁负荷、血肌酐及全段甲状旁腺素水平正相关。甲状旁腺素与铁缺乏正相关,年龄、贫血程度与铁负荷正相关。血钙、血白蛋白水平与铁负荷负相关。结论腹膜透析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贫血,铁缺乏发生率较高,铁代谢指标达标率较低,补铁应注意避免铁负荷过重。

  • 标签: 腹膜透析 贫血
  • 简介:随着性传播疾病的流行,滴虫性前列腺炎有日益增多的趋势。本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为混合感染的其他性传播疾病的症状掩盖而误诊、漏诊。我门诊部用滴前清合剂治疗滴虫性前列腺炎42例,取得满意的疗效.并与灭滴灵对照观察,现总结如下。

  • 标签: 中医 滴虫性前列腺炎 性传播疾病 流行趋势 泌尿外科
  • 简介:目的:通过测定维持性血透患者应用甘露醇疗法治疗前后心肺功能的变化,探讨改善血透患者心肺功能不全的新治法。方法:选择维持性血透患者,在积极除水,下调干体重,纠正重度贫血,强心、抗炎等治疗后,仍有心肺功能不全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和治疗两组,对照组39例维持原有血透治疗方案,治疗组43例在上述治疗方案的基础上于每次透析中加用甘露醇疗法。1个月后分别观察两组研究治疗前后心衰症状、心肺功能检测、尿量、肾功能以及血压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心衰症状、心肺功能测试、血压、尿量、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及心脏结构各项指标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患者心衰症状、心肺功能测试及血压指标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而尿量、Scr、BUN、Ccr及心脏结构指标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以上各观察指标治疗前后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析中应用甘露醇脱水疗法,可及时纠正和防止透析性肺脑失衡,显著改善血透患者肺的弥散及小气道的通气功能,降低肺循环压,并能反射性降低透析患者的高血压,从而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进一步提高患者的心肺功能,同时又不影响患者残余尿量及肾功能。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肺功能不全的治疗探索出一条新的有效治法。

  • 标签: 维持性血透 心肺功能 甘露醇
  • 简介:前列腺炎能导致男性不育的病机:主要是因外感湿热病邪,循经下注肝肾,蕴结精室精道,损伤外肾(睾丸)的生精功能,破坏精液内环境,影响精子的生成、成熟及存活,导致精子密度下降,精子活动率低,畸形率上升,精液液化时间过长等精子精浆的异常改变,从而引起男性不育。

  • 标签: 男性不育 前列腺炎 临床应 精子密度下降 精液液化时间 诊治
  • 简介:目的了解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相关性肾损害临床和肾脏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相关性肾损害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肾脏病理表现。结果1例患者以水肿、蛋白尿、血尿为主要表现,1例患者以肾功能不全为主要表现。2例患者均有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明显升高,骨髓细胞学检查红系增生异常显著。2例肾脏病理改变的共同点为毛细血管袢高度扩张,充斥大量红细胞,间质血管腔内见大量红细胞堆积。2例患者经羟基脲以及抗凝、改善微循环等治疗后病情好转。结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相关性肾损害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能先于血液系统典型表现,肾脏病理检查有助于诊断和鉴别,病理改变以毛细血管袢高度扩张充满红细胞为主要特点。

  • 标签: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红细胞 治疗
  • 简介:目的对膀胱癌(bladdercellcarcinoma,BCC)患者是否应常规行IVU检查的临床意义进行评估。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5年至2008年诊治的1053例BCC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膀胱肿瘤的位置、临床分期、病理分级、上尿路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1053例BCC患者中有28例伴发上尿路肿瘤,发生率为2.66%。其中20例为肾盂癌,IVU检查发现肾盂内充盈缺损,CT检查发现病变。另输尿管癌8例,IVU检查发现患侧上尿路不显影7例,输尿管下段充盈缺损1例;前者有6例经输尿管镜检查发现,1例经CTU检查示左输尿管下段占位病变。合并上尿路肿瘤患者的膀胱肿瘤位置均局限在患者上尿路肿瘤同侧输尿管口附近及三角区。结论本组BCC患者伴发上尿路肿瘤的几率低。采用无创超声检查有阳性上尿路发现及肿瘤位于输尿管口周围及三角区时应进一步行上尿路影像学检查,无需所有BCC患者均行IVU检查。

  • 标签: 膀胱肿瘤 上尿路肿瘤 静脉尿路造影术
  • 简介:尖锐湿疣,是由乳头瘤病毒感染而引起的性传播疾病,是常见的性病之一。尖锐湿疣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据不完全统计,近15年来,发病人数已增加了5~10倍,占全部性病病人的20%-31%。我院性病科从1998年10月~1999年3月用冷冻、冷冻联合“明竹欣”(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制药厂生产)治疗尖锐湿疣76例,并进行了疗效对比,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明竹欣 尖锐湿疣 乳头瘤 病毒感染 性传播疾病 中医药疗法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在糖尿病肾病(DN)不同时期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糖尿病(DM)患者98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DM患者分为正常蛋白尿组(A组)、微量白蛋白尿组(B组)和临床蛋白尿组(C组),正常对照组(对照组)32例。采用数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结果2型DM患者血清CRP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随UAER增加而升高。结论DN患者血清CRP浓度与DN的程度相关;CRP在预测DN的发生及监测DN的进展方面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C反应蛋白 糖尿病肾病 诊断 白蛋白尿 尿白蛋白排泄率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肾梗塞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总结2例急性局灶性肾梗塞的临床诊治经验,并结合文献对急性肾梗塞的临床疗法疗效进行分析.结果经解痉止痛和经静脉抗凝治疗,2例患者疼痛缓解,随访复查局部肾梗塞灶仍存.结论急性肾梗塞的治疗效果主要取决于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临床诊断中需提高对肾梗塞的认识.

  • 标签: 急性局灶性肾梗塞 丹参 低分子肝素 CT检查 肾血管造影
  • 简介:尖锐湿疣(CA)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其治疗后易复发,笔者在近些年的临床诊疗过程中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自拟中药复方外洗配合CO:激光祛疣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尖锐湿疣 中药复方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125I粒子植入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22例前列腺癌患者行粒子植入,经直肠B超引导,计算机确定治疗计划,经会阴穿刺植入前列腺125I放射粒子。结果全组手术顺利,平均植入125I放射粒子46粒,平均手术时间68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5d。术后完整随访资料102例,随访时间为术后3个月~5年不等,平均PSA由12.50ng/ml降至0.18ng/ml;9例术后生化复发,经全激素阻断治疗后渐下降到0.15ng/ml以下,无1例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有效、微创的治疗前列腺癌的方法。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125I放射粒子 治疗
  • 简介:贫血是慢性肾衰竭患者的重要并发症,这问题同样存在于腹膜透析患者中,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肾性贫血疗效显著,但要保证充足的体内铁储备。终末期肾病患者由于限制饮食、肠道对铁的吸收障碍、加之肠道失血、甚至应用一些药用炭片类排毒药物,更造成了体内不同程度的铁缺乏。补铁不外乎口服药物与注射剂。

  • 标签: 静脉补铁治疗 肾性贫血 透析患者 临床研究 腹膜 慢性肾衰竭患者
  • 简介:目的研究国产新型血液灌流器MG150对蛋白结合类毒素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glycationendproducts,AGEs)和硫酸吲哚酚(indoxylsulfate,IS)的清除效果。方法选择上海长征医院和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长期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共88例,根据南方医科大学统计研究室提供随机化数据表分配,使用二阶段交叉实验对照研究方法,选用广泛使用的健帆HA130灌流器作为对照,A组患者先使用HA130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HD串联治疗一次,中间经过洗脱期1周,再使用MG150HP串联治疗一次;B组患者先使用MG150HP+HD串联治疗一次,洗脱期后1周再使用HA130HP+HD串联治疗。分别在2次治疗前后检测血清AGEs和IS浓度,并记录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观察比较新型血液灌流器对蛋白结合类毒素的清除效果及安全性。结果(1)2个医院各入组44例患者;A组(n=44)和B组(n=44)两组患者治疗前除了AGEs[(285.77±107.03)ng/L比(456.89±129.10)ng/L)]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2.67±2.58)mg/L比(6.38±8.8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其他基线资料如性别、年龄、体质量、收缩压、舒张压、尿素清除指数(Kt/V)、β_2微球蛋白(β_2-microglobulin,β_2-MG)、IS、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白蛋白(albumin,Alb)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MG150和HA130HP联合HD治疗2h后血AGEs下降率分别26.0%为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323,P〈0.01);IS的下降率分别为51.7%和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7.247,P〈0.01);β_2-MG下降率分别14.9%、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190,P〈0.01)。(3)共7例发生轻度不良事件,在2种灌流器治疗过程中发生的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国产新型血液灌流器MG150HP联合HD治疗能够有效清除蛋白结合类毒素,疗效安全确切

  • 标签: 终末期肾脏疾病 血液灌流 血液透析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 硫酸吲哚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