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9 个结果
  • 作者: 钱永杰
  • 学科: 医药卫生 > 内分泌
  • 创建时间:2023-06-23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1期
  • 机构:无锡市锡山区鹅湖镇卫生院,江苏无锡214116
  • 简介:目的:分析针对收治的社区糖尿病患者在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开展综合护理方式药物联合饮食控制、运动疗法治疗成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定114例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收入的社区糖尿病患者,应用中心原则每组划定57例,命为比对组(常规治疗),实验组(基于以上内容开展药物联合饮食控制、运动疗法),比较护理前后血糖指标的变化、护理满意率。结果:护理前,血糖控制情况无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血糖控制情况更理想,均优于比对组,存在可比性(P<0.05);实验组满意度和比对组相比,更高,组间对比(p<0.05)。结论:针对社区糖尿病开展应用药物联合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血糖能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护理成效显著,对此患者的满意率也在提升,值得普及和应用

  • 标签: 药物;饮食控制;运动疗法;社区糖尿病
  • 简介:目的探讨加减抵当汤治疗痰瘀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痰瘀型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收治年限为2012年4月—2015年5月,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两组,一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称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加减抵当汤治疗,称为观察组,观察两组痰瘀型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痰瘀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胰岛素用量及血糖值明显优于对照组痰瘀型2型糖尿病患者(P〈0.05)。结论加减抵当汤治疗痰瘀型2型糖尿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全面有效的控制血糖,减少胰岛素的用量。

  • 标签: 加减抵当汤 痰瘀型2型糖尿病 效果
  • 简介:观察来得时与瑞格列奈台用治疗血糖控制不佳(HbA1c〉7.5%)患者40例,用药后FBG、2hBG和HbA1c的变化。结果:治疗后1、2、3、4、8、12、24周的FBG、2hBG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25)。结论来得时与瑞格列奈合用司更好的模拟生理性胰岛素早期分泌,有效降低血糖,使血糖平稳,从而达到良好的整体代谢控制,临床应用完全有效。

  • 标签: 来得时 瑞格列奈 血糖 HbA1c(糖化血红蛋白)
  • 简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是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的获得性代谢应激性肝病。是指代谢紊乱、运转、代谢、分布异常的主要表达,正在伴随社会经济发展,其发病率在以快速、迅猛地趋势增长,在美国,NAFLD相关疾病是做肝移植的第三大原因。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胰岛素抵抗 脂肪酸β氧化 代谢紊乱 NAFLD 线粒体
  • 简介: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因素、临床特征,为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2013年2月-2015年7月,来该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304例,按照是否罹患非酒精性脂肪肝,将患者分为合并组(n=101),对照组(n=203),进行问卷调查、实验室指标监测,对比两组患者的腰臀比、体重指数、血压指标、血脂、血糖与胰岛功能,对比两组2型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合并症与对照组WHR、BMI、FPG、TC、HDL-C、TG、C-P、2h-C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OR=1.094,95%CI(1.035-1.104)]、TG[OR=2.460,95%CI(1.256-4.384)]、HDL-C[OR=0.546,95%CI(0.7167-1.445)]成为独立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糖尿病眼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分别为23.76%(24/101)、55.45%(56/101)、30.69%(31/101),高于未合并组8.37%(17/203)、35.96%(73/203)、17.73%(36/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影响因素较多,可能与体重指数增加、脂质代谢紊乱有关,患者罹患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也更高.

  • 标签: 2型糖尿病 非酒精性脂肪肝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者20例,给予患者积极的抢救,并给予合理补液,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的血糖得到很好的控制,酮症酸中毒症状得到较好的纠正,临床治疗效果显著。结论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的患者要进行积极的抢救,在临床治疗中给予补液、胰岛素联合等治疗能够极大程度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糖尿病 酮症酸中毒 临床疗效
  • 简介:1糖尿病性高血压的界定系肾性高血压的一个类型,糖尿病作为肾脏伤害的病因,糖化血红蛋白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沉积,致基底膜增厚,导致肾小球硬化症。早在1936年,Kimmelsfiel和Wilsou在肾脏病理上发现肾小球呈典型的结节样病变(称K—W结节),给了糖尿病。肾病区别于其它肾脏伤害的准确的概念界定。理论上应不包括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肾盂肾炎等对肾脏的伤害。

  • 标签: 糖尿病性高血压 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 临床处理 肾性高血压 结节样病变 肾脏病理
  • 简介:目的探讨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40例,对所有患者均给予二甲双胍治疗,并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法,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指标进行比较,并判定疗效,观察不良反应。结果40例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总有效率为87.5%(35/40);且治疗后的FBG、P2hBG、HbA1c均显著小于治疗前(P<0.05),不良反应轻微,并均可耐受。结论二甲双胍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疗效显著,可作为一线核心药物。

  • 标签: 2型糖尿病 初诊 二甲双胍
  • 简介:目的观察在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时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产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在该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该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其中对照组采取传统西医治疗方案,予以莫沙必利片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之上加以半夏泻心汤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脘腹疼痛、恶心呕吐、厌食早饱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胃排空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对于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可缩短患者胃排空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糖尿病 胃轻瘫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临床路径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妊娠期糖尿病孕妇62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根据护理临床路径的内容采取个体综合性护理干预,包括心理、饮食、运动、药物、出院指导及胰岛素注射笔的使用。比较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患者在住院期间实施个体综合性护理干预后,统计观察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明显降低。出院6个月回访统计观察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临床路径临床使用方便、有效,根据计划全程实施个体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有效的控制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血糖水平及降低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机率。

  • 标签: 妊娠期 糖尿病 护理临床路径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研讨丹红注射液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临床影响。方法将2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慢性左心衰)住院患者患者作为对照组,用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联合抗血小板药、β受体阻滞剂、降脂药等口服药物治疗。将4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慢性左心衰)住院患者患者设为观察组,在对照治疗的基础上用丹红注射液静滴治疗,治疗周期20d,治疗前及治疗后做超声检测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LV(左心室前后径)数值,做心电图观察心肌缺血的改善程度。结果实验组及对照组所有患者LVEF均〈40.0%,属收缩型心衰;LV值男性均〉55mm,女性均〉50mm。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能明显缓解左心室心力衰竭症状,反应左心功能的LVEF有明显改善,反应左心形态的LV有一定修复作用。

  • 标签: 丹红 糖尿病 冠心病 硝酸异山梨酯 慢性心力衰竭
  • 简介:对160例糖尿病前期伴CHF及Ua1b异常患者,应用瑞彤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检测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u)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胰岛素(FINs)、LIMb、CHFNYHA分级,6分钟步行试验,超声心动图(UCG)检查评价左心室舒缩功能。结论:瑞彤在改善胰岛素抵抗(IR),降低FPG、PG,调节脂代谢紊乱的同时,对改善心脏舒缩功能,减少UA1b有效。

  • 标签: 瑞彤(吡格列酮) 糖尿病前期 慢性心力衰竭(CHF) 尿白蛋白(UA1b)
  • 简介:我院2015年7月收治的1例DKA合并尿崩症患者。结果通过补液、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及垂体后叶素皮下注射等治疗后得以康复,治疗时间11d。结论DKA合并尿崩症多表现高血钠、多尿症。

  • 标签: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 尿崩症 诊断
  • 简介:将7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与对照组38例,两组均给予糖尿病基础治疗,对照组于甲钻胺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a-硫辛酸,疗程为3周。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结果治疗组DPN症状和体征改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a-硫辛酸治疗可明显改善糖尿周围病神经病变。

  • 标签: Α-硫辛酸 甲钴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 简介: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6例作为实验组,选取时段为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另取健康人66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促甲状腺激素、逆-三碘甲腺原氨酸、总甲状腺激素、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含量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逆-三碘甲腺原氨酸含量明显较高,比较差异P〈0.05;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含量明显较低,比较差异P〈0.05;而促甲状腺激素及总甲状腺激素含量2组比较差异P〉0.05。结论:甲状腺激素含量变化会影响糖尿病患者病情变化,在糖尿病病情观察中逆-三碘甲腺原氨酸及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含量可作为判断标准。

  • 标签: 糖尿病 甲状腺激素 含量 检测
  • 简介:目的探讨诺和灵N联合降糖药物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在2012年1月—2014年1月门诊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为单纯降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对所有患者均加用诺和灵N治疗,并采用自身对照试验,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在治疗后的FPG、2hPG和HbA1c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33例患者血糖达标,达标率为91.7%;无明显不良事件发生,仅1例患者出现轻微低血糖。结论诺和灵N联合降糖药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糖尿病 老年 诺和灵N 降糖药物
  • 简介:DN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又根据患者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两组病例分为IDN和CDN,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洛丁新)10毫克,一天一次治疗,治疗组再加予口服贝前列腺素钠(德纳)40微克,一天三次,治疗,共四周。结果治疗组IDN患者24hUAER及尿β2-微球蛋白(β2-MG)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1);CDN患者24hUAER及尿β2-MG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两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贝前列腺素钠联合贝那普利治疗DN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 标签: 贝前列腺素钠 贝那普利 老年 糖尿病肾病(DN)
  • 简介:收集11653例明确诊断为DKD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临床表型分为5组,分析5组患者给予的治疗方案(9种)、复诊次数、预后转归情况。结果DKD的好转率70.0%,死亡率5.0%,痊愈率15.0%,未愈率10.O%,总有效率72.5%。调查结果表明,就诊时机、病情、治疗方案、复诊次数、是患者预后转归重要影响因素。结论DKD患者就诊时间晚,就诊时病情属于临床期糖尿病肾病(m型、IV型、V型)高达69.15%,已经失去最佳治疗时期,同时也是导致预后不佳的主要原因。

  • 标签: 糖尿病肾脏疾病(DKD) 临床表型 治疗方案 预后转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