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颅脑损伤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56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8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临床护理路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急救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期间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护理效率,在各个阶段最大程度保障治疗效果。

  • 标签: 重症颅脑损伤 临床护理路径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彩超诊断胎儿畸形的声像图特征和临床实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65例畸形胎儿,将其胎儿畸形筛选超声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5例胎儿畸形均经本院彩超检查,彩超提示胎儿畸形61例,准确率93.85%。结论利用彩超可以对胎儿畸形做出及时准确诊断,对指导临床早期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有较高的价值,是产前筛查及诊断的重要方法。

  • 标签: &thinsp 彩超胎儿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宫颈癌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平均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外科手术治疗,并在术后进行静脉化放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双侧子宫动脉介入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肿瘤直径大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介入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肿瘤直径明显小于对照组,且观察患者治疗有效率86.36%明显高于对照组50%,P<0.05。在对患者术后进行三年随访发现,观察组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宫颈癌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介入治疗作为辅助治疗方式,其临床效果良好,使患者肿瘤体积缩小,淋巴结细胞的转移和扩散也得到了明显的减少与控制,提高了宫颈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 标签: 介入治疗 宫颈癌 临床疗效 生存率
  • 简介:摘要PICC置管术是通过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置管的一种方法,目前该技术已经在肿瘤护理中广泛应用。为了进一步探究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本文选取我院肿瘤科2016年2月至2017年5月期间就诊的160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未采用PICC置管术,试验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采用PICC置管术,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感染率情况。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0%;试验组患者的感染率为12.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2.5%。这表明,在肿瘤护理中应用PICC置管术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降低被感染的几率,这对于改善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建议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PICC置管 肿瘤护理 效果分析 治疗有效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舒芬太尼在静脉术后用于镇痛和在临床麻醉中的治疗效果,并研究其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在2015年1月至12月期间,某医院收治的需要进行全身麻醉的90例患者,将90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为45人,对对照组患者的镇痛使用常规的吗啡类药物,实验组患者使用以舒芬太尼为主的镇痛类药物;在患者进行全麻手术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情况进行全面观察,记录患者的停药时间、自主呼吸的回复时间和清醒时间。并且对患者的疼痛视觉进行模拟评分。结果在手术之后对药物的镇痛效果实验发现,实验组患者恢复自主呼吸的时间和清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说明舒芬太尼在静脉术后镇痛和临床麻醉的效果要优于吗啡类药物。

  • 标签: 舒芬太尼 静脉术后 镇痛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瘤手术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对本院于2017年07月--2018年07月收治的90例甲状腺瘤手术患者进行观察分析,利用电脑随机方式将之分为常规组、研究组各45例。常规组接受常规化护理,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开展临床护理路径。结果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临床护理路径后,大大提高了甲状腺瘤手术患者的满意度,而且还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甲状腺瘤手术 临床护理路径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精密度高、操作简便的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对临床标本中的TTVDNA进行定量检测。方法:设计针对TTV基因保守序列非转录区(UTR)的一对引物和一条荧光基团双标记探针。将PCR扩增所得的产物片段与PUCm—T载体连接并进行克隆,提取重组质粒以极限稀释法进行定量,作为定量检测的标准品。通过对重组质粒的测序来验证方法的特异性。通过与套式PCR—ELISA方法阳性检出率的比较,显示本方法学的高灵敏度。在临床研究中,通过对36例丙肝患者及123例不同血清标志物阳性的乙肝患者,166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TTVDNA的定量检测,评估TTVDNA在不同人群中检出阳性率的差异显著性。此外还观察了乙肝患者不同血清ALT水平组别TTVDNA阳性检出率的差别。结果:本方法检测TTV—DNA的灵敏度高于基于ORFl的普通套式PCR—ELISA方法,重组质粒测序结果显示方法有很好的特异性;通过重组质粒标本梯度稀释检测显示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2-7拷贝/ml;批间CV为13.2—16.0%,批内CV为6.5.0—11.3%。健康体检者、丙肝患者、乙肝患者三组人群的血清TTVDNA定量结果分别为10^4.11±0.97、10^3.91±1.07、10^3.89±0.99拷贝/ml;三组人群TTVDNA阳性检出率无差异显著性;且乙肝患者(TTVDNA+)血清ALT水平与TTVDNA载量无相关显著性(P>0.1);乙肝患者血清ALT异常与正常两组TTVDNA阳性检出率无差异显著性(P>0.1)。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结果数据化,适合于临床实验室进行临床标本的TTV—DNA定量检测。

  • 标签: 荧光定量PCR 检测 TTV 方法学 临床应用 实验室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无创助产或传统助产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组的45例产妇均采取无创助产分娩方式,对照组的45例产妇均采取传统助产方式。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的会阴感染率、尿潴留率以及产后出血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观察组产妇的会阴裂伤发生率是8.89%,而对照组为24.44%(P<0.05)。结论在产妇自然分娩中采取无创助产能够促进产妇顺利分娩,并避免发生会阴裂伤,有利于产妇产后恢复,因此无创助产方式值得应用并推广。

  • 标签: 无创助产 传统助产 效果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脑出血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所达到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脑出血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住院的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人数相等。对照组脑出血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治疗组脑出血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在护理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不同的护理,在患者对于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依从性、满意度以及并发症方面进行比较发现,治疗组患者均优于对照组化患者,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的意义。结论对于脑出血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提升患者对于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以及其依从性,还使得并发症的出现减少,对患者早期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出血 临床护理路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放射技术对冠心病诊断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冠心病患者的CT、MRI、DSA影像学资料,对本次所有患者临床检出情况进行比较。结果80例冠心病DSA检查诊断率为100%,MRI检查诊断率为87.5%,CT检查诊断率为80.0%,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临床诊断中予以患者放射技术应用临床疾病诊断率较高,为临床医师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值得推广。

  • 标签: 放射技术 冠心病 临床诊断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收治的滴虫性阴道炎患者中抽选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43例,采用甲硝唑治疗;观察组43例,采用奥硝唑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IL-8、IL-13水平明显更低,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奥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疗效良好,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奥硝唑 滴虫性阴道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临床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应用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全凭静脉麻醉观察组患者60例,并选取使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患者术后清醒、恢复、拔管、定向力恢复时间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抑制插管操作应激反应方面,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效果更加明显。结论瑞芬太尼是一种适合用于持续输注的新型阿片类镇痛药,可用于与异丙酚复合的前静脉全身麻醉中,临床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瑞芬太尼 异丙酚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出血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在本院就诊的100例脑出血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以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而观察组以临床护理路径CNP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在患者出院之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比对照组要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的观察组FAM积分、Barthel指数比对照组要高(P<0.01)。结论CNP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减少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能够被临床推广和普及。

  • 标签: 脑出血 应用效果 临床护理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出血术后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60例脑出血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临床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再出血发生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67%(P<0.05)。两组患者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非常满意23例、满意6例、不满意1例,护理满意度为96.67%(29/30);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9例、满意13例、不满意8例,护理满意度为73.33%(22/30);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脑出血术后护理中临床效果显著,能够帮助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更好的提高治疗效果,且降低术后再出血发生率,具有较高安全性。

  • 标签: 脑出血 术后护理 临床护理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腔修复中采用正畸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86例2015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治疗口腔疾病的患者,以不同治疗方案为分组依据,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43例接受正畸治疗的观察组和43例接受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将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口腔修复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价值高于常规义齿治疗,前者不良反应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正畸治疗 口腔修复 口腔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光敏树脂在前牙牙间隙修复中的临床效果和美观满意率。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52例需要进行修复前牙牙间隙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追踪观察1年,2年后的疗效及满意率。结果1年满92.31%,2年满意率88.46%。结论光敏树脂是修复前牙牙间隙比较理想的材料,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光敏树脂前牙牙间隙疗效满意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糖尿病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0例,对照组采用钢针输液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输液反应进行比较。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输液反应发现,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少于对照组,且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研究发现,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有效的减轻患者的不适,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糖尿病 静脉留置针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在胃出血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探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探究中利用自愿参与原则选取我院在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所收治的56例胃出血患者作为样本人群,利用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均分,2组患者分别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内患者例数是28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给予研究组患者优质护理干预,对比分析2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组间数据。结果通过给予不同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复发率、护理满意度均得到了显著性改善,对比对照组患者而言,差异较为显著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出血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较为理想,可显著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疾病复发率,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胃出血 优质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对诊断细微骨折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患者为例,患者的选取时间在2016年5月——2017年5月,患者均接受了普通X线水平检测,未显示,但临床怀疑其骨折的外伤患者,共选取患者人数为100人,给予其CT容积扫描操作,对其检查结果及图像进行观察比较。结果120例患者中,有105例患者在经过普通X线平片未显示骨折,在经过CT容积扫描重建后,得出有54例患者存在细微骨折情况。结论对细微骨折进行诊断,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的应用价值较为显著,能够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 细微骨折 诊断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分析以及临床应用效果,对心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根据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50例来分析研究,对患者的心电图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共有45例患者有心电图异常情况,占总数的90.00%,心电图异常患者中有24例心肌缺血,22例ST段变化,1例Q-T延长,1例U波明显;各型心律失常患者有1例束支传导阻滞,1例窦性心动过速,1例窦性心动过缓,7例房性早搏,9例室性早搏;2例房室肥大,急性脑血管患者心电图异常以ST段变化、Q-T延长、各型心律失常以及房室肥大为主。患者的病情好转后,心电图也会有所改善。结论心电图改变情况和及性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联性比较紧密,通过心电图来对患者的病情改善以及预后效果进行分析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急性脑血管病 心电图 ST段变化 ST段变化 心率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