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以西罗莫司为主的联合免疫治疗方案(SCTR)对肝癌肝移植受者体内调节性T细胞(Treg)和效应性T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应用SCTR干预的肝癌肝移植2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后不同时间点CD3、CD8+的表达,并对其与Treg的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CTR干预下,肝癌肝移植受者术后12个月内,FoxP3+Treg的比例从术前峰值降低到术后1个月谷值,随后逐渐升高,3个月时在正常值水平(P〉0.05),术后12—18个月水平逐步维持在较低水平,与正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2和18个月FoxP3+Treg和CD3、CD8+T淋巴细胞的变化呈反向趋势。FoxP3+Treg与CD3和CD8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6.37、-7.12,P〈0.001)。肝癌肝移植术后白介素-10、B型转化生长因子和甲胎蛋白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且其变化与Treg呈正相关。结论SCTR可降低肝癌肝移植术后FoxP3+Treg、IL-10、TGF-β的表达,并不增加排斥反应,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 标签: 西罗莫司 联合免疫治疗 肝肿瘤 肝移植
  • 简介:目的:分析Ⅰ类切口围术期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相关因素,为合理使用和规范抗菌药物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间174份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分析其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相关情况。结果:174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中,108例在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2.07%;术前0.5~2h给药91例占84.26%,术前〈0.5h给药9例占8.33%,仅术后预防给药8例占7.41%;术后平均用药为4.31d。结论:Ⅰ类切口围术期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存在指征把握不严、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偏高、首次给药时机不合理及术后用药持续时间过长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规范化管理。

  • 标签: 抗菌药物 预防用药 Ⅰ类切口 相关因素
  • 简介:探讨肾小球疾病患者治疗药物他克莫司的监测情况以及血药浓度等因素对临床疗效的影响。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统计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服用他克莫司治疗肾小球疾病的患者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并观察评估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103例患者监测他克莫司血药谷浓度共计935例次,50.7%的浓度值位于目标范围内。疗效评价结果显示,12个月时的完全缓解率为55.4%,部分缓解率为32.3%,复发率为24.6%。治疗前基线血清肌酐值、12个月内他克莫司平均血药浓度对总体缓解率的影响有显著性意义。膜性肾病患者的基线尿蛋白水平、12个月内他克莫司平均血药浓度对完全缓解率的影响存在显著性意义。肾小球疾病患者他克莫司血药谷浓度达标率较低,且血药浓度对疗效的影响有显著性意义,故有必要进行规律的治疗药物监测。

  • 标签: 他克莫司 治疗药物监测 肾小球肾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胆囊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急诊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急性胆囊炎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主要对患者采取保守治疗;实验组者采取急诊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有效,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比较,组间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胆囊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急诊手术治疗的疗效显著,临床上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胆囊炎 糖尿病 急诊手术 治疗疗效
  • 简介:目的了解某院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率,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某院2016年尿培养资料,分析留尿方式与患者来源的关系,病原菌分布和主要病原菌的耐药率。结果尿培养2449份,除2份穿刺尿外,共从923份标本中检测出病原菌1046株,阳性检出率为37.7%。其中,中段尿1087份,急诊病房送检量(143份)最多,前3位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导尿1360份,综合ICU送检量(476份)最多,前3位病原菌为真菌、肠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医院获得性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13.2%,0,75.9%,69.4%,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46.9%,34.7%,53.1%,53.1%,均高于社区获得性菌株的耐药率。屎肠球菌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7.5%,96.6%,8.5%,高于粪肠球菌的71.6%,68.7%,3.0%。结论医务人员应了解泌尿系统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率,做到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 标签: 泌尿系统感染 病原菌 尿培养 耐药性
  • 简介:目的:对多西他赛和紫杉醇在抗癌过程中所导致的严重不良反应的特点进行分析。方法:对四川省西昌市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6年8月因多西他赛和紫杉醇导致的45例严重不良反应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取调查问卷方式调查用药情况、严重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对原患疾病的影响、治疗措施及相应的治疗与转归。结果:给药方式均为静脉滴注。9例患者为联合用药,其中多西他赛联合表柔比星3例,多西他赛联合顺铂1例,多西他赛联合卡铂2例,紫杉醇联合卡铂3例。多西他赛组和紫杉醇组的不良反应类型以过敏性休克、过敏性反应、骨髓抑制和肠毒性居多;其中多西他赛组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低于紫杉醇组(P〈0.05),过敏性反应和骨髓抑制的发生率高于紫杉醇组(P〈0.05)。使用多西他赛的21例患者中,因不良反应导致化疗周期延长者8例;使用紫杉醇的24例患者中,7例因不良反应导致化疗周期延长,两种药物对原发疾病的影响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在经停药、吸氧、抗过敏、升白细胞、升血小板等对症治疗后症状逐渐缓解或消失。多西他赛组14例好转,7例痊愈;紫杉醇组16例好转,8例痊愈。两组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西他赛组和紫杉醇组导致的严重不良反应特点各不相同,用药时需加强监测力度,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 标签: 多西他赛 紫杉醇 严重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研究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疗的满意度及依从性,并探讨其治疗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研的形式对门诊盆腔炎患者基本情况、症状、满意度、依从性进行调查。结果:42名患者参与问卷调研,年龄为26~45岁,绝经期妇女患病较少;症状主要为存在明显的子宫(42.9%)及附件(48.8%)增厚、压痛,阴道分泌物呈现多且黄(53.70%)等症状;患者依从性较好,达78.6%,但满意度相对较低为57.10%,阴道分泌物对患者依从性存在相关性(P〈0.05),而腰部酸疼程度与患者治疗的满意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盆腔炎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好,满意度低,阴道分泌物及腰酸疼痛对患者依从性及满意度存在相关性,加强患者认知教育干预可提高患者依从性及满意度。

  • 标签: 盆腔炎 症状 问卷 满意度 依从性
  • 简介:目的:调查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病人吸入装置使用依从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131例哮喘/COPD门诊病人,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吸入装置使用依从性、用药信念、装置使用评分等进行评估。采用t检验、χ2检验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各因素与装置使用依从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单变量分析提示,吸入装置使用依从性与装置使用评分(P〈0.01)、用药信念(P〈0.01)、是否发生药品不良反应(P〈0.05)和急性发作次数(P〈0.05)密切相关。将上述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上述指标仍然与装置使用依从性密切相关(P〈0.05或P〈0.01)。结论:哮喘/COPD病人吸入装置使用依从性不理想。医务人员可以根据使用吸入装置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从而提高哮喘/COPD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病 吸入装置 用药依从性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了解国际糖尿病与妊娠研究组(IADPSG)妊娠期糖尿病(GDM)新诊断标准下GDM产妇所生新生儿的临床结局。方法549例确诊GDM的单胎产妇为GDM组,同期550例无妊娠合并症的单胎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所生新生儿的临床结局。结果两组产妇的新生儿早产发生率、小于胎龄儿发生率、巨大儿发生率、出生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71、0.315、2.407,t=0.753,P>0.05);GDM组产妇的新生儿大于胎龄儿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600,P<0.05)。两组产妇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肺炎、1min阿氏评分≤7分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87、0.069、0.000、0.914,P>0.05)。结论新诊断标准更好地识别GDM高危产妇,通过对产妇孕期的干预及对其新生儿的密切监护等综合措施改善了新生儿不良结局。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新生儿结局 新诊断标准
  • 简介:目的探讨无创DNA产前检测对胎儿唐氏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9例唐氏综合征高风险单胎孕妇,采取孕妇的血浆行无创DNA检测,并采集孕妇的羊水行染色体核型分析,以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无创DNA检测的结果。结果经无创DNA产前筛查,78例孕妇为唐氏综合征低风险,ll例孕妇判定为唐氏综合征高风险;在经无创DNA产前检测判定为唐氏综合征高风险的ll例样本中,经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有10例确诊为唐氏综合征,l例分析为正常。结论新型无创DNA产前检测技术具有无创性及高通量优势,对唐氏综合征的特异度及灵敏度均较高。

  • 标签: 无创产前检测 高通量测序技术 唐氏综合征 无创DNA检测
  • 简介:目的:通过对军队医院喹诺酮类药物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报告的相关因素分析,了解喹诺酮类药物ADR/ADE发生特点及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2009–2015年军队ADR监测管理系统中喹诺酮类药物ADR/ADE报告9819例,对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种类、给药途径、药品剂型,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ADR/ADE报告类型、关联性评价及转归情况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9819例喹诺酮类药物ADR/ADE中,男女比例为1.02:1,平均年龄为(45.67±22.73)岁,给药途径和药品剂型以静脉滴注和注射剂型为主,共涉及17个药物品种,单品种中左氧氟沙星4660例(47.46%)位于首位,其次为莫西沙星1681例(17.12%)、加替沙星1597例(16.26%)。9819例喹诺酮类药物ADR/ADE共累及多个系统/器官,14740例次,最常见的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5731例次(38.88%),其次为胃肠系统损害2749例次(18.65%)和心外血管损害2162例次(14.67%)。结论:喹诺酮类药物品种繁多,所致的ADR/ADE涉及不同年龄段患者,累及多个系统/器官,在使用中应加强用药安全风险防范,及时识别并处理ADR/ADE。

  • 标签: 喹诺酮类药物 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事件
  • 简介:目的:通过总结和分析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发生的不良反应,探讨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的规律及临床表现,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7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临床药师收集上报的使用尖吻蝮蛇血凝酶发生不良反应的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对已报道不良反应的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尖吻蝮蛇血凝酶发生不良反应多在用药后30min内,不良反应可累及多个系统,可发生严重的过敏性休克反应,其结果与文献总结一致。结论:通过对尖吻蝮蛇血凝酶不良反应分析与总结,提示医护人员应在使用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前做好评估,使用中做好监测,若发生不良反应,应及时对症处理。

  • 标签: 尖吻蝮蛇血凝酶 不良反应 过敏性休克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分析鄂州市中心医院抗菌药致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与用药频度(DDDs)相关性,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该院2011年9月—2016年8月收到的抗菌药致ADR报告录入MicrosoftExcel2000软件,对抗菌药的类别、药品名称、临床表现、DDDs及ADR构成比(B)与DDDs排序比(A)的比值(B/A)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发生151例ADR,涉及10类抗菌药,前3位的分别为氟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用药频度前3位的分别为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和抗真菌药的B/A值大于1。ADR构成比前4位的分别为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头孢美唑和头孢替安,用药频度前4位的依次为左氧氟沙星、头孢地嗪钠、阿奇霉素和头孢美唑,头孢地嗪钠、甲硝唑、阿奇霉素的B/A值大于1。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发生严重ADR的几率较高,左氧氟沙星和头孢替安发生新的ADR几率较高。结论抗菌药致ADR发生率与DDDs基本相符,应警惕ADR发生率较高的药品,如头孢地嗪钠、甲硝唑、阿奇霉素等。

  • 标签: 抗菌药 药品不良反应 用药频度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探析胃间质瘤采用胃镜与腹腔镜双镜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胃间质瘤患者74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2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开腹手术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腹腔镜、胃镜双镜联合治疗,比较分析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排气时间、手术时间均较短,且术中出血量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胃间质瘤患者胃镜、腹腔镜双镜联合治疗,具有并发症少、恢复快、出血少等优点。

  • 标签: 胃间质瘤 腹腔镜 胃镜 治疗结果
  • 简介: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指心房规则有序的电活动消失,代之以快速、杂乱无章的心房颤动波,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心房无序的颤动使其失去了正常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导致心耳内的血液流动速度缓慢甚至停滞进而产生心房附壁血栓。与普通人群比较,房颤患者具有较高死亡率和致残率,这主要是由于房颤患者易于发生缺血性卒中。研究结果显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每年栓塞事件的发生率约5%,是非房颤患者的两倍,15%~20%脑栓塞的发生是由于房颤,在老年人群中房颤并发栓塞的比例更高,由其导致的脑栓塞为非房颤患者的5倍[1]。

  • 标签: 心房颤动患者 老年人群 抗凝治疗 非瓣膜病 持续性心律失常 房颤患者
  • 简介:目的分析H型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相互关系。方法将医院收治的H型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为A组,将同期收治的单纯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为B组,将同期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为C组。测定3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同型半胱氨酸(Hcy)、血脂水平,利用飞利浦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患者的CIMT,分析血压、血脂、Hcy水平与CIMT的相关性。结果3组患者体质指数(BMI)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收缩压及舒张压均高于B、C组,B组TG、TC、收缩压及舒张压均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B、C组,B组HDL-C水平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Hcy及CIMT值均高于B组、C组,B组Hcy、CIMT值均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Hcy水平与CIMT呈正相关(r=0.451,P〈0.05)。结论H型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Hcy水平与CIMT呈正相关。及时降低Hcy水平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加强对H型高血压患者的Hcy水平监测可以提高对急性脑梗死的防治能力。

  • 标签: 高血压 H型 脑梗死 急性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 简介:目的探讨非特异性肉芽肿性乳腺炎(IGM)的超声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病理证实的IGM超声检查结果,分析其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并进行超声分型。结果23例IGM按超声影像特征分为团块型、管样型、弥漫型3型,其中团块型13例,管样型6例,弥漫型4例。CDFI显示血流多分布在病灶周边(16/23),分级以0~1级为主(19/23)。14例伴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结论IGM超声影像具有一定特征性表现,仔细观察IGM的超声图像特征,有助于提高超声诊断IGM的准确率。

  • 标签: 非特异性肉芽肿性乳腺炎 超声检查 分型
  • 简介:目的:分析儿童患者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抗感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收治的脑积水患儿15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感染后出现的主要临床表现,以及患儿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出现感染的诊断治疗方法与结果。结果:15例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感染的患儿中,其中10例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出院,且在3年随访期内均无病死病例;5例感染患儿均因脑炎后脑积水,并经采集脑脊液样本做细菌培养,结果均呈阳性,经分离鉴定后,共检出金黄色葡萄糖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结核杆菌、产气杆菌、阴沟杆菌、不动杆菌、假单孢杆菌、隐球菌等多种菌种,其中2例患儿为多重菌感染。结论:掌握儿童患者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感染的主要表现,根据采集脑脊液样本做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感染药物治疗,是保证其术后生存质量。

  • 标签: 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术 术后感染 细菌培养 药敏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采用氨氯地平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5月门诊收治的15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差异性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各75例。A组采用氨氯地平片联合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B组采用氨氯地平片进行治疗。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98.67%,明显高于B组的80.00%(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7%,明显低于B组的30.37%(P<0.05)。结论氨氯地平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 标签: 氨氯地平 阿托伐他汀 高血压 冠心病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了解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医院制剂肾复舒颗粒的使用情况与趋势。方法:对2012—2016年我院肾复舒颗粒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Excel软件统计肾复舒颗粒的使用科室分布、年使用率、用药频度、使用强度、使用量、诊断分布等,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12—2016年,我院肾复舒颗粒使用率不断升高,其DDDs呈逐年增长趋势;肾复舒颗粒使用率排序靠前的科室分别为肾病内科、风湿免疫科、内分泌科、血液内科、心血管内科、老年科、中医科等,使用科室和使用量均逐年增加。结论:肾复舒颗粒在我院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其除了用于原发性肾脏疾病外还可用于其他原因导致的肾脏疾病,还存在可能的新用途。

  • 标签: 肾复舒颗粒 临床应用 用药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