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并了解老年人口腔健康情况,为全方面开展老年人口腔疾病预防以及保健提供详细可靠的资料,同时为建立社区中老年人口腔健康患者教育模式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分层整体抽样方法,按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问卷调查方案》设计的标准问卷,对刷牙、吸烟、食糖等习惯以及就医行为进行现场询问。收集我院80名老年人牙缺失、义齿修复以及刷牙次数等情况,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机抽取调查的我院80名老年人中牙缺失人数为77人,失牙率达到96.25%,而义齿修复率仅为25.64%;其中全口无牙颌人数为31名,全口义齿修复率为72.54%;每天不刷牙的人数为70人,占到87.5%。龋病患病率为91.3%,楔状缺损患病率为32.6%,牙周病患病率为96.7%。结论目前我院老年人口腔健康自我重视程度不够,且缺乏保健意识,口腔状况不容乐观。建议我市牙防所进一步加强辖区老年人的龋病和牙周病防治的宣教力度,提升居民口腔保健意识,减少失牙,改善老年人的缺牙修复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人 口腔健康 龋齿
  • 简介:本文报道了1993~1994年舟山外来人群及部分从省外、国外返回人员疟疾监测结果,对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各类监测对象计1,462人,IFA测定抗体阳性9例(含血检疟原虫阳性4例),阳性率为0.62%;其中监测外来人群1,132人,抗体阳性6例(含疟原虫阳性3例)。疟疾输入病例和带虫者的存在,可能导致局部流行。加强对来自恶性疟流行区外来人群和返回人群监测具有重要流病学意义,提出了防止恶性疟自国外传入舟山的具体措施。

  • 标签: 流动人群 回国人员 疟疾监测
  • 简介:目的比较口腔冲洗与常规口腔护理对危重病人护理效果。方法将外科重症监护病人76例,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38例,选用口腔冲洗;对照组38例,选用口腔护理(即生理盐水棉球法),比较2组口腔细菌培养和口腔气味等情况。结果实验组口腔细菌培养阴性率94.7%,口腔异味发生率2.6%;对照组口腔细菌培养阴性为71.1%,口腔异味发生率为50%;其他如口腔溃疡实验组也较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1)。结论对于危重病人采用口腔冲洗较常规口腔护理能降低口腔感染、口腔异味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口腔冲洗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一三五"规划中,把我国人口老龄化解决问题纳入了正常规划之中。我国是发展中人口大国,老龄化速度快、规模大、峰值高、发展不均衡等问题特别突出。而我们的未富先老国情、传统家庭养老模式、不太健全的老龄化养老保障体系以及不合理的医疗健康服务等诸多方面,给我们提出来严峻挑战。

  • 标签: 人口老龄化 二级医院 医养结合 思考
  • 简介:厦门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功能已经跟不上信息技术发展应用的步伐,难以适应人民群众医疗保健的需求。综合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及云计算、互联网等技术,建设基于大数据的新一代智能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将成为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发展的趋势。本文同时报告了厦门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和做法。

  • 标签: 智能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 大数据 健康档案
  • 简介:伴随着城市化进程,流动人口大量涌入。他们缺乏健康意识,在城市中健康状况恶劣,阻碍了城市的健康发展。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重点分析了流动人口对健康城市战略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针对这一人群的健康管理对策。

  • 标签: 健康城市 健康管理 人群 流动人口 健康状况 健康意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原因及与孕期检查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4850例产妇的孕期检查情况和围产儿结局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本地区产妇产前检查率为96.7%(1760/1820),其中围产儿死亡率为4.9‰(9/1760);外来产妇产前检查率为53.1%(1610/3030),其中围产儿死亡率为15.5‰(47/1610),比较差异显著(P<0.05)。流动人口围产儿死因以胎儿畸形和原因不明为主。在流动人口孕妇中,无产前检查产妇中围产儿死亡率28.9‰(6/1610)明显高于有产前检查3.7‰(41/1420),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本地区常住人口相比,流动人口孕妇对孕期检查的重视度较低,增大了围产儿死亡的危险性,有必要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提高外来产妇围产期保健水平。

  • 标签: 围产儿死亡 流动人口 孕期检查 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以老年人口腔修复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治疗的效果及特点。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2014年间来本院口腔科就诊的50例患者。在治疗中要全面细致的对老年患者的口腔情况进行检查,同时对老年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在全部50例老年患者中共缺损或缺失牙512例,平均每人缺失或缺损10.4颗,进行全口义齿修复的25例,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多;进行上口义齿修复20例,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多;进行下口义齿修复5例,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多。口腔修复一年后进行随访,随访结果为50例患者均能按照医护人员指导的义齿保养和佩戴方式保护义齿,义齿的保养合格率为100%,患者在随访中无相同口腔问题出现,治疗后患者满意率为89%。结论在口腔修复的过程中,要兼顾到全身疾病与局部反应,同时在修复后要提高老年患者的口腔自我保健意识,使老年患者的牙齿缺损或缺失修复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口腔修复 临床治疗 效果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人口腔修复情况的临床特点和疗效。方法在2016年3月16日至2017年3月16日期间选取100例老年口腔修复患者为实验对象,随后统计、分析患者临床表现、病变发生部位、疾病类型后,再实施相应的治疗干预。结果从疾病类型角度分析,15.00%的患者属于牙周病,18.00%的患者属于牙髓病,25.00%的患者属于缺齿,42.00%的患者属于龋齿;从疾病发生部位分析,68.26%的患牙均处于上颌,31.74%的患牙均处于下颌;从临床表现分析,65.00%的患者存在食物嵌塞症状,33.00%的患者存在牙周肿胀症状,52.00%的患者存在咬合不全症状,62.00%的患者存在咀嚼疼痛症状;从治疗效果角度分析,患者实施相应治疗后,一次性修复成功率为98.00%,同时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其中2例出现咀嚼疼痛,1例出现牙齿松动,1例出现牙周炎)。结论大部分老年人口腔修复患者常表现为咀嚼疼痛、食物嵌塞,属于龋齿病变,通过实施相应的治疗干预后,能够提高一次性修复成功率。

  • 标签: 口腔修复 临床特点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人口基础信息平台在妇幼保健机构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按照系统要求,各妇幼保健机构认真开展相关工作。结果实现了妇幼信息网络的全覆盖和综合利用。结论信息平台还应该在保护病人隐私、提高工作人员积极性和发挥公众服务等方面有所改进。

  • 标签: 妇幼保健 信息平台 区域建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流动人口对健康知识、信息、服务的获取能力和对健康生活方式、健康技能的掌握程度,为制定有针对性的流动人口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长安镇2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共抽取1384名流动人口,进行健康知识与行为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总体的健康知晓率为71.24%,健康行为形成率为68.88%。被调查者中对“登革热怎样传染”的知晓率最低为56.16%,会测量脉搏的人数比例为35.84%。女性的健康知晓率和形成率高于男性,受教育程度越高,健康知晓率和形成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安镇流动人口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形成率总体情况较低,需制定有针对性的综合干预策略,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 标签: 健康知识知晓率 健康行为形成率 流动人口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人口腔修复情况的临床特点和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于2016年1月至6月进行口腔修复的老年患者100例各项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口腔修复的临床特点以及疗效。结果100例患者中进行上颌修复为64例,明显多于下颌修复例数。采用活动义齿修复74例,固定义齿修复26例。所有患者均得到有效治疗,修复后可正常进行饮食。结论在对老年患者进行口腔修复时,结合患牙特点采用对应修复方式可有效提升临床对口腔修复治疗效果。

  • 标签: 老年人 口腔修复 临床特点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口腔修复情况的临床特点及修复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4月期间,老年人口腔修复患者100例,根据每个老年人患者的口腔病情进行口腔修复,观察并统计老年人口腔牙齿缺损及缺失情况,对比活动义齿修复和固定义齿修复情况以及修复前后老年患者牙齿咬合情况等。结果根据统计得知,100例老年人口腔修复患者中出现缺损或缺失的牙齿总共有752颗,平均每个患者缺损或缺失牙齿有7.52颗。其中缺损的牙齿占缺损或缺失牙齿总数的75.42%,而缺失的牙齿则占24.58%的比例。在所有缺失或缺损的牙齿中,上颌第一磨牙最容易缺失或缺损,而下颌尖牙常常保留下来。患者中通过活动义齿修复的有80例(全口义齿患者有18例,上半口义齿患者有35例,下半口患者有27例),固定义齿修复的有20例,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义齿修复后上下颌骨无咬合接触关系的有21例患者,有28例患者咬合接触关系得到改善、提升,51例患者上下颌正常咬合,与治疗前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以上的探讨研究发现,口腔修复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十分关键,关注并制定老年人口腔修复方案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老年人 口腔修复 临床特点
  • 简介:中新社北京11月23日电,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披露,截止2005年12月31日,北京市流动人口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2019例,占全市全部病例的71.4%。该中心在此间举行的北京市流动妇女“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宣传活动上提供的北京市流动人口艾滋病跟踪调查报告显示:流动人口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为1885例,艾滋病病人134人;

  • 标签: 艾滋病病人 流动人口 北京市 感染情况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简介:目的了解北京市城乡老年人口的基本健康状况,为制定卫生政策、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完善服务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横断面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调查对象,调查使用统一的问卷,由调查员进行面对面调查。结果666名调查对象中感觉身体好或者很好的只有31.84%,有21.62%的感觉不好或很不好。在过去1个月内,近四分之一的调查对象偶尔或经常出现伤心沮丧的情况;近二分之一的偶尔或经常出现失眠多梦的情况。结论为了适应老年人在心理健康方面需求,要大力增强对老年人的社会关怀和支持。

  • 标签: 老年人口 健康状况 横断面调查
  • 简介:为进一步解决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今年滕州市将新建9处社区卫生服务站,1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样,滕州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将达到15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达到4处,城区服务人口覆盖率和建档率达到90%以上。去年,滕州市按照卫生部标准,建设了3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6处社区卫生服务站,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就医。

  • 标签: 社区卫生服务站 人口覆盖率 城区服务 滕州市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看病难”
  • 简介:近日,国家人口计生委人口文化发展中心在贵州省贵阳市举办了为期五天的全国人口文化发展培训班。国家人口计生委人事司司长金小桃、宣传司副司长施春景等到会讲课。来自广东、内蒙古、哈尔滨、福建、江西、重庆、湖南、贵州等部分省、市、县人口计生委宣教干部130多人参加了培训。

  • 标签: 国家人口计生委 培训班 贵州省 文化 贵阳市 人事司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18~59岁就业流动人口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流动人口睡眠状况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2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流动人口专题调查数据,该调查采用按行业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全国范围开展,以面对面访谈的方式,询问调查对象的人口学基本信息、行为危险因素、睡眠时间以及社会压力状况。对数据进行复杂加权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就业流动人口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43 521名研究对象,就业流动人口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为7.77 h,女性(7.87 h)高于男性(7.69 h)。就业流动人口睡眠不足率为12.3%(95%CI:11.8%~12.7%),45~59岁人群(21.2%)高于18~岁人群(1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流入地区、行为危险因素、BMI、社会压力、自评健康状况和自报患有慢性病是影响流动人口睡眠不足率的主要因素。男性流动人口睡眠不足率是女性的1.18倍(95%CI:1.07~1.31);吸烟人群是不吸烟人群的1.22倍(95%CI:1.11~1.33);过量饮酒人群是正常人群的1.31倍(95%CI:1.16~1.49);工作和生活压力较大的流动人口睡眠不足率是没有工作和生活压力人群的1.46倍(95%CI:1.29~1.65)和1.33倍(95%CI:1.18~1.50)。结论我国就业流动人口睡眠不足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流动人口睡眠状况的重视,不断提高流动人口的睡眠质量。

  • 标签: 流动人口 睡眠状况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