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炎的中医症候学特点以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于2015年1月-2017年3月收录的200例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寻找比较肺炎的中医症候学特征以及影响不同肺炎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00例肺炎患者的中医症候学分布特征包括本虚征以及标实征。其中本虚征的分布为气虚征17.5%;气阴两虚征4.5%;阴阳两虚征31.5%。标实征的分布为痰热征25.5%;热毒征21.5%;血瘀征20.5%;痰湿征6.5%;瘀热征18.5%;湿热征7.5%。综合患者本虚征以及标实征,得到患者的中医征型分布情况为痰热闭肺征51.5%;阴阳两虚蕴毒征28.5%;痰热蕴毒征7.5%;气阴两虚征6.5%;气虚血癖痰阻征6.0%。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大于65岁、既往病史、咳嗽、低蛋白血症、脑卒中、高血压、冠心病以及意识障碍等,P值分别为0.005、0.007、0.024、0.011、0.003、0.028、0.031以及0.005。结论肺炎患者的中医症候学特征分布主要为痰热闭肺征、阴阳两虚蕴毒征、痰热蕴毒征等,患者的年龄、既往病史、咳嗽、低蛋白血症、脑卒中、高血压、冠心病以及意识障碍等可能是其相关危险因素。

  • 标签: 肺炎 中医症候学 相关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脑小血管病是指一组伴有不同病因的病理过程,影响脑小动脉、微动脉、小静脉及毛细血管,至少在 3个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中风,痴呆和老化。年龄和高血压相关性脑小血管病和淀粉样脑血管病是最常见的形式。在这篇综述中,我们着重于脑小血管病的分类,神经影像,发病机制,及认知功能障碍。

  • 标签: 脑小血管病 小动脉粥样硬化 淀粉样脑血管病 神经影像 认知功能 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进高原脑梗死与高原脑水肿的临床特征对比。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收治的急进高原脑梗死患者20例,并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高原脑水肿患者20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急进高原脑梗死组患者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高原脑水肿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进高原脑梗死组发病时间明显早于高原脑水肿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病时间以及临床症状等方面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急进高原脑梗死组患者的神经系统定位体征阳性率明显高于高原脑水肿组,合并高原脑水肿比例明显较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原环境具有低压、缺氧的特点,可能是导致急进高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合并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患者在进入高原时应在初期即做好对急进高原脑梗死的防范。

  • 标签: 急进高原脑梗死 高原脑水肿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非运动症状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本院104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对其非运动症状的临床特征进行总结。结果对患者开展非运动症状30项问卷调查,本次104例帕金森病患者中,非运动症状总发生率为92.3%,其中,便秘、睡眠障碍、夜尿以及记忆力减退发生率依次为77.9%、73.1%、68.3%、62.5%,以便秘症状发生率最高;轻、中、重度帕金森病患者依次为30例、54例和20例,其非运动症状发生频数依次为9.4±4.1项、12.2±5.1项、17.1±7.3项,重度帕金森病患者非运动症状发生频数明显高于轻度和中度帕金森病患者(P<0.05)。结论非运动症状属于帕金森病患者常见症状,患者帕金森病情与运动症状之间呈正相关,必须要给予早期干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帕金森病 非运动症状 临床特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黄陂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的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黄陂区2014年2月—2016年2月网络直报系统的400例手足口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其临床手足口病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农村发病人数高于城市人数(农村、城市人数是多少呢?);男性患者共计296例,占总人数的74.00%,女性患者共计104例,占总人数的26.00%,男女比例为2.851;肠道病毒阳性率为93.50%,其中肠道病毒71型为35.83%,柯萨奇病毒A16型24.60%,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混合型为27.81%,其他肠道病毒11.76%。结论黄陂区手足口病发病群体中主要以男性群体为主,其中由于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交替出现,使得黄陂区手足口病发病率持续增长,其中以儿童为主要发病对象。

  • 标签: 手足口病 黄陂区 流行特征 回顾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曹县2008—2014年麻疹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麻疹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2008—2014年麻疹疫情资料,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4年曹县报告病例数348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82/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8月龄~1岁的儿童。结论加强麻疹重点人群、重点地区的疫情监测,做好麻疹疫苗的接种工作,提高疫苗接种率。

  • 标签: 麻疹 疫情 描述性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烧伤患儿恐惧心理特征及其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度我院收治的22例烧伤患儿临床病例资料,分析其恐惧心理特征以及总结护理对策。结果根据患儿心理特点进行分型,其中I型4例、II型8例、III型10例,针对患者心理特点实施对应护理,患儿在护理后其SAS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结论烧伤患者恐惧心理原因主要为忽然遇到意外伤害的惊吓以及对医疗操纵和环境的恐惧,根据患儿心理特征实施针对护理对策后患儿不良心理情绪显著改善。

  • 标签: 烧伤 儿童 恐惧心理 护理对策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为了减少拔牙后牙槽骨吸收,进行拔牙位点保存和骨增量已成为标准的拔牙后治疗方案。该病例系列单独使用异体移植物和联合0.3mg/ml的重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rhPDGF-BB)对拔牙窝进行处理,比较术后4个月再生骨组织学和组织形态计量结果的差异。材料与方法:拔牙位点分为单独使用异体移植物(对照组)和联合使用rhPDGF-BB(实验组)两组进行处理.包括完整拔牙窝和颊侧骨壁缺损拔牙窝,经过4个月的愈合期后.进行环钻活检及种植体植入。观察再生骨组织学和组织形态计量结果的不同。结果:术后4个月,剩余异体移植材料的平均百分比,实验组明显小于对照组。同时,有髓骨平均百分比的差异显示相对于对照组(325.%),实验组明显有更多的骨形成(41.8%)。结论:在骨移植过程中.添加生长因子可能会加速骨再生.并使早期成功植入种植体成为可能。

  • 标签: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异体移植材料 病例系列 联合重组 骨增量 拔牙后
  • 简介:目的:为了减少拔牙后牙槽骨吸收,进行拔牙位点保存和骨增量已成为标准的拔牙后治疗方案。该病例系列单独使用异体移植物和联合03mg/ml的重组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rhPDGF—BB)对拔牙窝进行处理,比较术后4个月再生骨组织学和组织形态计量结果的差异。材料与方法:拔牙位点分为单独使用异体移植物(对照组)和联合使用rhPDGF—BB(实验组)两组进行处理,包括完整拔牙窝和颊侧骨壁缺损拔牙窝.经过4个月的愈合期后.进行环钻活检及种植体植入。观察再生骨组织学和组织形态计量结果的不同。结果:术后4个月.剩余异体移植材料的平均百分比,实验组明显小于对照组。同时.有髓骨平均百分比的差异显示相对于对照组(325%),实验组明显有更多的骨形成(41.8%)。结论:在骨移植过程中,添加生长因子可能会加速骨再生.并使早期成功植入种植体成为可能。

  • 标签: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异体移植材料 病例系列 联合重组 骨增量 拔牙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骨科患者急性伤口的感染的临床特性。方法抽取2015年1-12月于医院进行治疗的骨科患者78例,对其感染部位、处理时间、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8例患者中共30例患者发生感染,伤口感染率为38.5%,其中20例手术切口患者感染占总急性伤口的64.5%。不同伤口特征中暴露表皮/真皮的感染率最低为14.3%,暴露骨骼肌肉的感染率最高为46.2%,感染与伤口的暴露面积成正比。伤口的处理时间与感染率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手术切口和创伤切口的病原菌分布均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位居前三的是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菌,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耐药性最低的抗生素为亚胺培南,耐药率最高的为青霉素均大于85.7%,其次头孢他啶和环丙沙星。结论骨科的急性伤口感染率较高,患者的伤口特征及伤口处理时间均对伤口感染情况有一定的影响,目前主要的病原菌对常见的抗生素耐药性较高,临床用药应有针对性,以降低患者伤口感染程度。

  • 标签: 骨科 急性伤口 感染
  • 简介:目的:探究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和临床治疗的方法、效果。方法:选取180例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均给予患者保肝、降黄及支持治疗,并严密观察血糖及尿糖变化,或应用小剂量的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对于血糖持续升高及饮食控制不理想的予短效胰岛素治疗。结果:治疗后180例患者入院时平均的空腹血糖水平为5.2-13.6mmol/L,平均(6.1±1.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为6.78-18.56mmol/L,平均(15.45±2.63)mmol/L;治疗后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时,以肝病治疗为主,糖尿病治疗为辅,重视肝脏的作用。

  • 标签: 肝硬化 糖尿病 临床特征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颌面部创伤骨折的临床特点、致伤因素、治疗方法。方法将50例颌面部创伤骨折病人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25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根据致伤原因以及临床特点进行个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分析颌面部创伤骨折致伤因素与临床特点。结果对于研究组中患者,临床经个体治疗后,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患者满意率达到(80.0%),对照组患者中满意率达到(40.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两组研究发现,颌面部创伤骨折致伤主要为交通事故伤,其次为打架斗殴、意外伤害以及其他伤害等因素,同时其临床特点为男性患者居多(62.0%),下颌骨骨折居多(36.0%),多发年龄在21~40岁(72.0%)。结论在临床治疗颌面部创伤骨折中,应根据其致伤因素、临床特点,采取个体治疗,对改善患者疗效,提升患者治疗满意度发挥积极影响。

  • 标签: 致伤因素 颌面部创伤骨折临床特征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妇科临床病例人乳头状瘤病毒的感染特征进行相关的探讨。方法 从 2015年 9月至 2016年 9月我院收治的妇科病患中随机选出 260作为研究的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和分析,所选取的研究对象都有性生活的经历,并能够接受 DNA以及 HPV的检测,从而对人乳头状瘤病毒的感染特征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 通过对所选取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在检出的概率上,不同人乳头状瘤病毒亚型的检出概率有所不同,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P< 0.05)。结论 经过临床的回顾分析发现,当妇科病患的年龄越大,患有宫颈炎合并盆腔炎或者宫颈炎合并阴道炎的病患,其对人乳头状瘤病毒的检出概率就越高,在检出的类型当中, 16型的检出概率最高,对于存在不明原因的出血、阴道的分泌物增多以及患有宫颈炎的病患要对人乳头状瘤病毒进行预防。

  • 标签: 妇科 人乳头状瘤 特征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感冒药物的药理物质成分和临床用药特征。方法择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开具的抗感冒用药处方455例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抗感冒药物的药理物质成分和临床用药特征。结果本组455张抗感冒药物处方中共计涉及不合理药物处方114张,不合理药物处方发发生率为25.05%(114/455)。患者临床中应用的药物具有种类多样性和药理作用多样性特点。结论处方医师在开具感冒患者用药处方过程中,应当全面准确了解常见感冒药物的物质成分和药理作用,最大限度避免不合理用药处方的发生可能性。

  • 标签: 抗感冒药物 物质成分 药理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患有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03年8月-2011年10月合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经胃镜确诊的患有原发性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150例,将其按照LA分级系统进行分级,分析这种疾病的一般状况、内镜表现、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情况等。结果所有患者的RE分级构成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中进行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男性与中老年患者的LA-B和LA-C的比例都明显比女性以及其他高。反流性食管炎伴有消化性溃疡、胃/食管息肉的分级构成和总体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分级构成进行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他们的食管裂孔疝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患者以及男性患者和伴有食管裂孔疝的患者在反流性食管炎的分级中LA-B和LA-C的所占比例更高,HP的阳性率与食管炎呈负相关,患有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更容易伴有十二指肠球溃疡。

  • 标签: 反流性 食管炎 临床特征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及阔韧带梭形细胞肿瘤的类型、临床病理与免疫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5年12月子宫及阔韧带梭形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45例子宫梭形细胞肿瘤原发部位为宫颈11例(7.58%)、宫体119例(82.07%)、阔韧带内12例(8.28%)、宫体或宫颈与腹壁同时存在3例(2.07%).病理组织学类型平滑肌来源126例(86.90%),其中良性平滑肌瘤120例、恶性潜能未定的平滑肌肿瘤3例、平滑肌肉瘤3例;内膜间质来源15例(10.34%),其中子宫内膜间质结节5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10例;子宫内膜间质肿瘤的变异型3例(2.07%),包括伴有平滑肌分化的子宫内膜间质结节2例、伴有平滑肌分化的子宫内膜间质肉瘤1例;胃肠道间质瘤1例(0.68%).结论子宫及阔韧带梭形细胞肿瘤主要为平滑肌、内膜间质来源、子宫内膜间质肿瘤的变异型及罕见的胃肠道外发生的胃肠道间质瘤,需要结合临床部位、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

  • 标签: 子宫肿瘤 阔韧带 梭形细胞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淋巴管瘤的 CT影像学特征与临床病理现象。 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6年 2月 -2017年 2月我院收治的 16例淋巴管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此案用 CT诊断和检查,诊断后对影像学特征分析。 结果:病理类型比较多,包括:囊状淋巴管瘤、海绵状淋巴管瘤、血管淋巴管瘤以及淋巴管瘤病等,其发生例数分别是5例、 4例、 3例和 4例。对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分析,其中伴周围血管增粗的患者 3例,淋巴结肿大患者 4例,合并出血患者 4例,破裂患者 5例。 结论:对淋巴管瘤患者采用CT模式进行诊断,效果明显,表现结果具有特征 性 ,能为后续治疗奠定基础。

  • 标签: 淋巴管瘤 CT影像学 临床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