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患者影像表现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选取55例经临床及影像确诊的CSM患者,根据日本骨科协会改良评分(modified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 for assessment of cervical myelopathy,mJOA)分为35例轻-中度组(12~17分)、20例重度组(<12分)。同时选取16名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者,所有CSM及对照者均进行颈椎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扫描、头部功能MRI扫描,比较椎管最大狭窄程度(maximum canal compromise,MCC)、脊髓最大受压程度(maximum spinal cord compression,MSCC)、T2WI高信号范围、压迫最严重水平颈髓DTI数据(FA值、ADC值)以及大脑功能连接FC(丘脑作为种子区)差异,并将这些数据与mJOA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SM患者MCC、MSCC、T2WI高信号范围、FA值、ADC值均发生改变,MSCC与mJOA评分之间存在负相关性(r=-0.464,P<0.05),FA值与mJOA评分之间存在正相关性(r=0.589,P<0.05)。结论CSM患者影像表现大多与临床症状程度相关,大脑重塑参与了临床功能代偿。

  • 标签: 脊髓损伤 脊髓型颈椎病 脑重塑 磁共振成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究膝关节半月板撕裂采用磁共振诊断作用。 方法 选择在本院实施膝关节半月板撕裂治疗的 30 例病患为研究群体,其研究时间均在 2018.07 至 2019.07 之间。全部病患入院后,均实施磁共振检查,并对疾病作出诊断。回顾并分析 30 例病患临床资料,了解膝关节半月板撕裂时实施磁共振诊断效果。 结果 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 30 例病患中,有 24 例为内侧半月板撕裂、 6 例为外侧半月板撕裂,并且有 5 例属于盘状半月板。 T1 加权成像技术上显示半月板内存在不同形态高信号影,其中有部分与关节腔连接,部分半月板形态发生改变。 结论 膝关节半月板撕裂时实施磁共振检查可达到较高诊断效果,并且对病患机体无创伤,具有一定使用价值。

  • 标签: 诊断价值 半月板撕裂 膝关节 磁共振 关节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高信号血管征(HVS)的临床意义和影响因素。方法分析2017年4月—2019年8月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109例急性前循环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影像参数,所有患者发病24 h内完成头部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弥散加权成像(DWI)及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 TOF MRA)检查。根据FLAIR序列将HVS的分布范围分为4级(0、1、2、3级),进一步将患者分为HVS低级组(0和1级)与高级组(2和3级),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HVS分布的相关因素。选取发病6 h内先于磁共振成像完成基线CT扫描的52例患者,行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半定量评估脑梗死体积,计算CT-ASPECTS与DWI-ASPECTS的差值,以ASPECTS的差值≤1分为ASPECTS未变化(AN)组,ASPECTS的差值>1分为ASPECTS变化(AY)组,比较HVS的级别在两组间是否存在差异,并将HVS分级与ASPECTS的差值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高脂血症、TOAST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心源性栓塞型(CE)/其他或病因不明型(SOE或SUE)]、Willis环分型(Ⅰ/Ⅱ/Ⅲ/Ⅳ型)在HVS低级组与高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58.6%(34/58)比37.3%(19/51),χ²=4.959,P=0.026;23/5/23比43/1/14,P=0.004;3/14/12/22比7/29/14/8,χ²=13.124,P=0.004]。其他临床因素与血管闭塞位置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OAST分型中LAA型(LAA型比SOE或SUE型,OR=3.054,95%CI 1.257~7.422,P=0.014)及Willis环Ⅰ型(Willis环Ⅰ型比Ⅳ型,OR=5.494,95%CI 1.074~28.091,P=0.041)、Ⅱ型(Willis环Ⅱ型比Ⅳ型,OR=5.571,95%CI 1.895~16.372,P=0.002)是促进HVS广泛分布的独立影响因素。HVS的分级(低级/高级)在AN与AY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5比18/18,χ²=9.114,P=0.002)。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VS分级与ASPECTS的差值呈负相关(r=-0.573,P<0.001)。结论TOSAT分型、Willis环分型是影响HVS分布的重要因素。HVS分级反映侧支代偿状态,认识HVS可能有助于评估脑梗死早期体积进展情况。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高信号血管征 Willis环 脑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epithelioid glioblastoma,eGBM)患者的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特征,并定量分析其表观弥散系数(ADC)、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磁共振波谱成像(MRS)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11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8例eGBM患者的MRI图像,观察病灶的部位、边缘、信号、瘤周水肿、邻近脑膜侵犯及强化特点,并分析其ADC、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胆碱/N-乙酰天冬氨酸(NAA)的变化特点。结果8例患者中肿瘤位于颞叶者3例,额叶3例,顶叶2例。6例病灶边界较清楚,2例边界不清。5例病变位置表浅,3例位于深部白质。3例病变内明显囊变,4例病变内可见坏死,1例无囊变坏死。1例病变周围无水肿,5例呈重度水肿,2例呈中度水肿。4例病变邻近脑膜受累,1例室管膜受累。2例术后2个月内出现软脑膜播散转移。8例eGBM患者肿瘤实质的平均ADC值为7.15×10-4 mm2/s,较对侧降低17.6%。MRS显示2例患者病变内胆碱/NAA分别为5.27、0.81。PWI显示2例患者病灶rCBV分别为3.51、3.32 ml/100 g,分别较对侧增高36%、29%;rCBF值分别为31.5、82.1 ml·100 g-1·min-1,分别较对侧增加49%、203%。结论eGBM具有发病部位表浅,易囊变,但囊壁不光整且厚薄不均,肿块边界清楚,邻近脑膜易受累并出现脑膜尾征,容易发生脑脊液播散转移等特点。ADC值、PWI及MRS可为肿瘤的术前分级提供一定的定量依据。

  • 标签: 胶质母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波谱学 诊断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脑肿瘤患者应用磁共振波谱的诊断准确率和鉴别准确率。方法:选择我院中 2016年 8月至 2017年 10月间收治的脑内肿瘤患者 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临床病理诊断均确诊为脑内肿瘤。所有患者均采用磁共振波谱,对其脑肿瘤进行诊断,并分析其类型,评价所有患者的磁共振波谱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之间的差异。结果:实验结果显示,本次研究中,采用磁共振波谱进行脑肿瘤诊断的准确率为 89( 89.00%)。而整出结果中与病理诊断结果吻合度较高。结论:在对临床脑肿瘤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能够采用磁共振波谱方式,对患者的脑肿瘤以及类型进行鉴别和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是一种积极的诊断方案,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磁共振波谱 脑肿瘤 诊断方案 肿瘤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联合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评估胎儿脑皮质发育异常(MCD)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9年1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超声科检查提示胎儿颅脑发育异常后行MRI检查的胎儿为研究对象,共207例,回顾性分析胎儿的影像资料特点,并对超声漏诊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207例胎儿中有11例诊断为MCD。产前超声提示MCD的有9例,其中半侧巨脑症2例,多小脑回1例,无脑回畸形1例,小头畸形3例,脑裂2例,后均经MRI检查证实;产前超声未提示MCD类疾病的有2例,均因侧脑室增宽行MRI,诊断为室管膜下结节性硬化。同时发生两种不同种类MCD的胎儿有2例,1例为半侧巨脑畸形的胎儿,MRI检查增加了右顶叶脑裂畸形的诊断;另1例是无脑回畸形的胎儿,MRI检查增加了灰质异位的诊断。结论超声是发现胎儿MCD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MRI可以进一步证实,并且是超声检查手段以外的重要补充,超声联合MRI对胎儿MCD疾病有重大的诊断价值。

  • 标签: 大脑皮质发育异常 超声检查 产前 磁共振成像 胎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诊断股骨头坏死疾病中应用核磁共振检查法的临床价值。 方法:利用随机分组研究法对我院在 2018 年 7 月 -2019 年 9 月收治的 80 例患者进行研究,其中对比组患者( n=40 )采用 CT 扫描诊断,研究组患者( n=40 )采用核磁共振检查诊断,对比两组患者最终诊断结果。 结果:研究组总检出率 100% 高于对比组总检出率 80% , P < 0.05 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研究组检查阳性率 92.5% ,股骨头关节囊内积液检测率 75% ;对比组检查阳性率 70% ,股骨头关节囊内积液检测率 60% 。 结论:在诊断股骨头坏死疾病中应用核磁共振检查法的临床价值显著,与 CT 检测相比核磁共振共振检测法的准确率更高,故临床中推荐使用核磁共振检查诊断股骨头坏死。

  • 标签: 核磁共振 CT 诊断 股骨头坏死
  • 简介:摘要:目的 为了 探讨和分析核磁共振( MRI )诊断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价值。 方法 选取 2017 年 2 月~ 201 8 年 2 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70 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 35 例患者采取关节镜检测手段,另外 35 例患者采用合成磁共振检测方式来进行检测 。之后对两种检测方式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估和分析 MRI 的诊断价值。 结果 所有患者均行核磁共振诊断后,其检出率为 97.11% ,其中 I 级半月板损伤者 6 例,所占的比例为 17.14% ;Ⅱ级 17 例,所占的比例为 48.57% ,Ⅲ级 11 例,所占的比例为 31.4% 。而关节镜诊断的结果为 I 级半月板损伤者 3 例,所占的比例为 8.57% ;Ⅱ级 6 例,所占的比例为 17.14% ,Ⅲ级 9 例,所占的比例为 25.71% 。两种检测方式对比有明显的差距,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 结论 将核磁共振应用于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临床诊断中,能有效提高其诊断准确率,为患者临床治疗与预后有着积极作用,值得广泛用于临床诊断中。

  • 标签: 核磁共振 诊断 膝关节 半月板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儿童在进行磁共振检查的过程中采用不同的镇静方法镇静后进行检查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按照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展开本次研究,所选入病例200例,为我科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所接诊患儿,其中100例按照常规方式进行镇静,即对照组;余下100例以吸入麻醉进行镇静,即观察组。对比效果。结果 对比可知观察组在检查过程中一次检查成功率及扫描图像质量均存在优势,P

  • 标签: 镇静 磁共振 婴幼儿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应用核磁共振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将我院在 2019 年 1月— 2019 年 10月收治的膝关节损伤患者 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分别使用常规 CT检查、核磁共振技术检查,对比两种不同检查方法的检出率。结果:据本次对照实验调查来看,核磁共振技术的检出率更高,且明显高于使用常规 CT检查的参照组,数据间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膝关节损伤的诊断过程中应用核磁共振技术可有效提高检出率,对后续针对性治疗有重要帮助。

  • 标签: 核磁共振技术 膝关节损伤 应用探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女性盆腔囊性占位病变患者应用磁共振成像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9年 3月 ~2020年 5月,于该时间段从我院选取 88例女性盆腔囊性占位病变患者展开研究分析,以随机数表法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 n=44,采用 B超诊断)和观察组( n=44,采用磁共振成像诊断),比较两组患者诊断效果,并比较观察组磁共振成像诊断结果和手术病理结果。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经相应诊断的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特异性、敏感性以及准确性均显著较高,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磁共振成像诊断结果和手术病理结果,恶性病变、交界性病变以及良性病变均不存在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女性盆腔囊性占位病变患者应用磁共振成像诊断效果突出,优于 B超诊断,且与手术病理结果相近,准确性较高,为患者疾病治疗提供了准确的参考依据,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女性盆腔囊性占位病变 B超 手术病理
  • 简介:摘要 : 目的 : 探。方法 : 选取 60名资料全面脑胶质瘤患者,均使用 Signa HDe磁共振扫描,外加头颅 8通道相控阵线圈,使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依据国际肿瘤分类标准观察记录患者病理结果、临床特征及 MRI信号表现。结果 : 60名患者中,低级脑胶质瘤 18名,占比 30%,高级脑胶质瘤 42名,占比 70%;低级脑胶质瘤与高级脑胶质瘤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单一发病患者共 50名,多种发病患者共 10名;患者额叶患病 16名,颞叶 10名,顶叶患病 12名,枕叶患病 10名,颞顶叶交界处患病 6名,额顶叶交界处 4名,小脑患病 2名。 24名患者显示等、低 T1FLAIR信号, 36名患者显示等、高、低混合 T1FLAIR信号; 60名患者的 T2WI均显示为稍高或高信号。讨论 : 使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检查脑胶质瘤能够明区分不同等级的脑胶质瘤,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脑胶质瘤 多模态磁共振 反鉴别诊断 成像分析
  • 简介:摘要国内植入的1.5 T磁共振成像(MRI)全身扫描兼容起搏器,虽然解决了起搏器术后患者无法做MRI的问题,但随着影像质量要求的提高,对3 T MRI扫描兼容起搏器的需求也逐渐增加。现报道国内率先植入3 T磁共振全身扫描兼容起搏器的病例1例。

  • 标签: 起搏器 人工 磁共振 兼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1.5T 磁共振 MRI 在复杂性肛瘘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 2019 年 3 月至 2019 年 12 月 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仁济医院 收治的 46 例复杂性肛瘘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按随机数字法回顾性分析诊疗结果。本组患者均进行 1.5T 磁共振 MRI 检查,以手术结果为标准,将手术诊断结果和 MRI 检查结果进行对比。 结果: 本组 46 例复杂性肛瘘患者中,经肛瘘 Parks 分类显示:括约肌肛瘘 9 例,括约肌间肛瘘 16 例,括约肌外肛瘘 11 例,括约肌上肛瘘 10 例; MRI 诊断结果与手术诊断结果相比较,其诊断符合率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对复杂性肛瘘患者应用 1.5T 磁共振 MRI 检查手段能准确定位复杂性肛瘘的内口位置、瘘管走向以及与肛门括约肌的关系,同时精准显示瘘管数目,对手术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其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1.5T 磁共振 MRI 复杂性肛瘘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股骨头坏死采用磁共振( MRI )诊断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 2019 年 5 月— 2019 年 12 月间我院收纳股骨头坏死患者 78 例,按回顾分 析法,将其中 39 例纳进 A 组(采用 CT 进行实施),剩余 39 例纳进 B 组(采用 MRI 进行实施),比较 2 组诊断价值。 结果 2 组确诊率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05) , 但 B 组漏诊、 误诊明显低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超急性期脑出血患者通过低场强磁共振进行诊断,对其诊断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本次研究中所抽取的病例均来自于我院在2019年2月到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超急性期脑出血患者,从中随机抽取出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且均由30例患者所组成,将通过常规核磁共振检测的患者收纳入对照组,将通过低场强磁共振检测的患者收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检出率以及检测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检出率为96.7%(29/30),对照组患者的检出率为76.7%(22/30),P<0.05;观察组患者在检测时,会出现中心均匀的稍高信号,周围出现环形态的高信号,在T1WⅠ序列出现等信号,在T2WⅠ序列出现混杂的高信号,周围出现环形态的低信号;对照组患者在检测时,T1WⅠ序列会出现等信号,T2WⅠ序列会出现不均匀的高信号,周围会产生环形态的低信号。结论:通过低场强磁共振方法对超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进行检测,表现的信号与常规方法信号的表现大致相同,但是低场强磁共振的检出率高于常规强磁共振,检测价值较高。

  • 标签: 低场强磁共振 超急性期脑出血 影像诊断
  • 简介:摘要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是将多种功能的磁共振成像技术融合的一种新兴颅脑成像技术,具有高精确度、高分辨率及低侵入性的优点,能够从解剖、功能及分子水平更加全面系统地获取脑组织信息。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多模态磁共振技术已广泛用于脑胶质瘤的临床诊疗中。了解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原理及其在脑胶质瘤诊断分级、鉴别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有助于临床工作者更好地制定诊疗决策。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神经胶质瘤 多模态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颅脑疾病中应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简称 MRI)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从 2019年 2月 -2020年 2月接收的 120例疑似颅脑疾病病人,根据影像学诊断方式不同,将所有病人分为观察组与实验组,观察组 60例病人给予 MRI诊断,实验组 60例病人给予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器( Computed Tomography,简称 CT)诊断,比较两组病人影像学诊断结果。结果 观察组病人中符合颅脑疾病的病人有 59例,实验组病人中符合颅脑损伤的病人有 53例,观察组颅脑疾病检出率明显高出实验组,两组颅脑疾病检出率有区别( P< 0.05)。结论 根据病人临床症状,主治医师结合病人磁共振诊断结果,能有效提高颅脑疾病检出率。

  • 标签: MRI 颅脑疾病 诊断 具体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