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在腰椎减压术后静脉形成中的干预疗效。方法纳入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126例接受腰椎管减压术病例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63)与研究组(n=63),对照组采取常规预防用药方式,同时配合物理预防,研究组于其基础上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对比两组手术切口引流量、D-二聚体浓度、PT、APTT、静脉以及肺栓塞出现率、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D-二聚体(0.54±0.13)mg/L,明显低于对照组(0.68±0.17)mg/L,且PT(10.94±0.41)s、APTT(27.51±4.02)s,明显大于对照组(8.27±0.35)s、(25.89±3.74)s(P<0.05);两组切口引流量比较不具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静脉率为4.76%,明显低于对照组15.87%(P<0.05);两组均未出现脑出血、皮下出血、泌尿系统或者消化系统出血、血小板减少等并发。结论采用低分子肝素干预行腰椎减压术患者,可改善各项凝血指标,显著降低术后静脉产生率,同时不会提高出血并发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推广价值高。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腰椎减压术 静脉血栓 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脊柱手术后深静脉形成因素,探究综合护理在脊柱手术后深静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55例脊柱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8例,观察组27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记录两组患者的深静脉的发生情况和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深静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其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高。两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脊柱手术后采用综合护理有助于降低深静脉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形成因素 防治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脊柱骨折手术后下肢深静脉的预防与护理进行经验总结。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期间于我院进行脊柱骨折治疗的60例患者,术后均常规预防性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综合康复护理)、对照组(30例,常规护理),观察两组康复效果。结果对照组、观察组2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9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对脊柱骨折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的预防有显著效果,可于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脊柱骨折术后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普外科大手术后深静脉病因以及预防措施进行一系列探讨。方法基于丰富的医疗经验以及海量医学文献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深静脉常见病因多为静脉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三大因素,通常普外科大手术后应当对患者患者病情进行观察,记录患者病理特征,加强一般预防措施,利用器械加以辅助、疼痛护理以及用药护理。结论加强普外科大手术后深静脉的预防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降级深静脉的发生几率,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同时有助于提升我院整体诊疗效果。

  • 标签: 普外科大手术 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盆腔手术预防下肢深静脉的护理方法及施行效果。方法将2016年4月—2017年7月98例盆腔手术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预防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预防组则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盆腔手术护理满意度;术后下肢深静脉形成率;干预前后患者股静脉、腘静脉液流速、D-二聚体、APTT。结果预防组盆腔手术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预防组术后下肢深静脉形成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股静脉、腘静脉液流速、D-二聚体、APTT相近,P>0.05;干预后预防组股静脉、腘静脉液流速、D-二聚体、APTT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腔手术预防下肢深静脉采用预见性护理方法施行效果确切,可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和动力学,改善凝血功能,预防血栓形成,提升患者满意度。

  • 标签: 盆腔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方法 施行效果
  • 简介:摘要通过对92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的经验总结,认为工作人员高度重视,详细的术前评估及宣教、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采取机械预防、药物预防并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等措施是预防下肢深静脉的关键,为手术的成功及疾病的康复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 标签: 人工膝关节置换方案 预防护理 功能锻炼 下肢深静脉血栓 药物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脑外科术后深静脉形成患者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18例脑外科术后深静脉形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抛硬币法进行分组,正面为对照组,反面为实验组,各5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则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以及深静脉形成的几率。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度56例(94.92%)显著高于对照组45例(76.27%),实验组深静脉形成的几率5例(8.47%)显著低于对照组18例(30.51%),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对脑外科术后深静脉形成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还能够降低深静脉形成的几率。

  • 标签: 护理干预 脑外科术后 深静脉血栓形成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的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观察。方法选取该院妇科盆腔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预防性护理,对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发生率、术后生存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发生率(12%)显著低于对照组(28%),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92%)显著高于对照组(82%),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妇科盆腔手术围手术期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护理满意度,降低下肢深静脉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妇科盆腔手术 围手术期 预防性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 目的 总结神经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形成的预防和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21 例神经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形成的临床资料,提出相应的术后预防措施。结果 21 例患者全部治愈,没有出现肺栓塞等并发,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平均住院天数 15 d,满意度达 95%。结论 积极治疗和及时落实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防止 DVT的发生,促进下肢深静脉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神经外科 术后 下肢 深静脉血栓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功能锻炼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形成的影响。方法从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患者中,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弹力袜、卧床支持,并在患肢抬高治疗后的7-14天后对其采用功能锻炼进行康复。针对观察组患者可以在早期弹力袜支持下,即下肢血栓形成后1-2天内,对其采用下肢功能锻炼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开始后3个月内的恢复情况及肺梗死累计发生率。结果在治疗后的3个月内,对照组与观察组均无患者出现肺梗死现象,观察组的患者下肢FMA评分、VAS评分与双侧小腿内踝上缘周径差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的治疗恢复情况,不增加肺梗死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下肢功能训练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功能锻炼
  • 简介:目的探讨出现导管相关感染伴上肢静脉的恶性肿瘤患者抗凝及抗感染治疗的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例乙状结肠癌患者从初始及后续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血栓和感染治疗方案的制定、用药进行分析,探讨其诊治合理性。结果该患者PICC相关血栓和感染的治疗基本合理,但利伐沙班用于PICC相关血栓的抗凝治疗循证药学证据不足。结论PICC相关感染伴静脉的恶性肿瘤患者,抗凝和抗感染治疗是必要的。但在治疗时应充分考虑两者的相互影响,并利用循证医学证据合理选择治疗药物。

  • 标签: 导管相关性感染 上肢静脉血栓 结肠癌 用药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形成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0例下肢深静脉形成患者,分别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下肢静脉造影的方式进行检查,比较两种检查的诊断结果。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中有72例与下肢静脉造影的结果相符合,准确率为9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下肢深静脉具有操作方便、安全快捷、图像显示直观,且可以了解静脉管的血流状态及血管内的病变情况,在下肢深静脉形成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恶性血液病并发下肢深静脉形成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恶性血液病并发下肢深静脉患者28例,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探讨。结果28例患者中肢体肿胀完全消失20例,消失时间为3~14天,彩超复查血管再通或侧肢循环形成。剩余8例均肢体肿胀均不同程度缓解,其中4例于肿胀消退后20天及8天又复发血栓形成,其中自动出院2例,再次应用以上治疗1周2例,肢体肿胀消退。结论实际中恶性血液病出现DVT的原因主要包括高凝状态、血管壁损伤、静脉液瘀滞、血小板异常。DVT临床诊断在依据临床表现的基础上,还需要充分考虑影像学检查结果。通过溶栓治疗能够溶解新鲜血栓,但溶栓治疗同时还需对抗凝剂进行应用。

  • 标签: 恶性血液病 下肢深静脉血栓 肢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PICC置管患者中应用护理干预对其静脉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择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82例PICC置管患者进行研究,以入院时间为依据将所选患者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1例,常规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行强化护理干预,分析和比较两组对静脉形成的预防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静脉形成概率为2.43%,常规组患者静脉形成概率为17.07%,研究组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PICC置管患者中应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静脉的形成,使住院时间缩短,患者更加认可和满足临床护理工作,临床价值显著。

  • 标签: 护理干预 PICC置管 静脉血栓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的预防作用。方法将2015年7月-2017年7月到我院接受骨科手术治疗的112例患者选取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两组,每组均为56例,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预防并发的护理干预,之后再对比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发生情况。结果常规组患者的术后下肢深静脉发生率为17.86%(10/56),干预组患者的术后下肢深静脉发生率为1.79%(1/56),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发生情况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于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可以有效的降低骨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采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