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级护理制度对预防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将1800例剖宫产产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00例,对照组未严格按照分级护理制度实施剖宫产术后产妇的护理,观察组严格按照分级护理制度实施剖宫产术后产妇的护理。结果采用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对于剖宫产术后,产妇的产后出血率明显降低,护士抢救产后出血的工作量减少、产妇及家属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明显降低了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进一步减少了产后抢救出血所付出的工作量,提高孕妇及家属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使用。

  • 标签: 分级护理制度 预防 剖宫产术后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用心理分级护理后高危妊娠产妇分娩结局。方法 用2020年2月-2021年3月在院治疗的74例高危妊娠产妇,随机均分两组,各37例。参照组用常规,观察组用心理分级护理,比较不良分娩结局、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比参照组能更好的改善不良分娩结局和生活质量,差异大(P<0.05)。结论 应用心理分级护理能更准确的评估产妇内心动态,调整好护理措施,减少不良分娩结局,为生活质量负责。

  • 标签: 心理分级护理 高危妊娠 心理
  • 简介:目的:研究分级护理管理对脑出血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到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脑出血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观察组进行分级护理管理,对照组仅进行常规睡眠护理。采用ASHQ睡眠因子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比较2组睡眠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ASHQ睡眠因子中各项因子分值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中除安眠药物指标外各单项得分以及总得分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级护理管理可以改善脑出血患者的睡眠质量,有利于患者身体健康的恢复,同时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分级护理管理 脑出血 睡眠质量
  • 简介:分级护理制度是我国第36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黎秀芳教授于1954年提出的,在护理实践中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实行危、重、轻三个等级护理和特级护理的理论Ⅲ,使我国临床护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随着现在医学模式的转变,系统化整体护理开展的“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的渗透,

  • 标签: 分级护理 体会 综合医院 实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内科专科护理分级模式应用效果。方法:将 2018年 3月- 2018年 9月普通病房收入或者转入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照以往临床护理工作模式,由医生下达护理等级医嘱,护士根据医嘱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心内科专科护理分级模式,主要是运用自制的心血管专科疾病病情评估表以及改良 Barthel指数评分表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医护合作共同确定护理等级。比较 2组死亡率、抢救成功率、护理分级准确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观察组死亡率、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护理分级准确率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心内科实施专科护理分级模式可降低患者死亡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缩短平均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护理分级准确率,提升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护理分级 Barthel指数评分 专科疾病病情评估
  • 简介:目的:研究分级护理管理对脑出血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到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脑出血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观察组进行分级护理管理,对照组仅进行常规睡眠护理。采用ASHQ睡眠因子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比较2组睡眠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ASHQ睡眠因子中各项因子分值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中除安眠药物指标外各单项得分以及总得分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级护理管理可以改善脑出血患者的睡眠质量,有利于患者身体健康的恢复,同时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分级护理管理 脑出血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护共同决策型分级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8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8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传统分级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医护共同决策型分级护理模式,对比两种模式下医护对护理分级相关内容的知晓率和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培训前后护士对护理分级相关内容知晓率均明显高于医生(P<0.05),共同决策型分级护理培训有助于提升医护对护理分级相关内容的知晓率(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为(96.81±3.24)分、护理级别与患者病情和自理能力符合率为96.25%、患者满意度为98.75%,高于对照组的(89.64±5.21)分、62.50%和88.75%(P<0.05)。结论医护共同决策型分级护理模式的实施与构建可以提升医护对护理分级相关内容的知晓率,更加准确的界定患者的护理级别,提高护理效果。

  • 标签: 分级护理 医护共同决策 护理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 ] 支气管哮喘是平时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人们在生活中不幸受到该病的影响,给患者自身造成的危害是很严重的,支气管哮喘针对性的治疗是可以治愈的。对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治疗一般采用药物治疗,第一可以快速的缓解气道阻塞,第二可以抑制过敏性炎症,可以使症状得到更进一步缓解。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往往伴有缺氧,应急时将备用的氧气袋接鼻导管给予氧吸入,分清病情程度级别,同时给予病人安慰让病人冷静,积极配合治疗。

  • 标签: [ ] 支气管哮喘 急性发作 程度分级 护理
  • 简介:近年来,国内关于分级护理的研究成为护理界的研究热点,分级护理日益受到护理管理者及研究人员的重视,如何改进、完善分级护理制度是当前护理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卫生部于2009年颁布了《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笔者介绍了学习的体会并提出了实施《原则》中应注意的问题。

  • 标签: 分级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分级质量控制体系在神经内科一病区护理管理中持续改进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一病区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集的200例住院患者一般资料作为实验组(运用分级质量控制体系,15名护理人员),再选取同一科室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集的200例住院患者一般资料作为对照组(未运用分级质量控制体系,15名护理人员)。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住院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率以及基础护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书、急救药品物品以及病房管理等护理质量得分。结果:实验组护理质量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分析质量 护理管理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护理带教分级管理的实践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随机选取100名护士,其中50名实施分级管理,为实验组;50名未实施分级管理,为对照组;比对两组考核成绩。结果:实验组综合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护理带教分级管理的应用价值很大,值得推广。

  • 标签: 临床护理 带教分级管理 效果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重症患者应用分级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80例ICU重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观察组各40例,前后分别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分级护理管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护理质量较高,护理认可度较高(P<0.05)。结论:为ICU重症患者应用分级护理管理,护理质量较高,能够得到患者高度认可。

  • 标签: 分级护理管理 ICU重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疼痛分级护理策略在骨盆骨折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2月到2023年2月的骨盆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30:疼痛分级护理)与对照组(30:常规护理),分析护理前后的疼痛评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数据对比没有很大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的疼痛评分和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骨盆骨折患者护理的过程中采用疼痛分级护理法,有助于降低患者的疼痛度,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疼痛分级 护理策略 骨盆骨折
  • 简介:摘要:急性创伤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医疗情况,对其进行有效的急诊护理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评价急性创伤患者应用急诊分级护理的效果。通过比较实施前后的死亡率、医疗纠纷发生率以及患者家属满意度,探讨了急诊分级护理对急性创伤患者护理的影响。

  • 标签: 急性创伤 急诊分级护理 死亡率 医疗纠纷 患者家属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级护理结合个性化护理在颅内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结果:纳入范围选择2023年3月至2024年4月,我院收治的在颅内出血患者40例,随机分组,研究组开展分级护理结合个性化护理,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将两组患者死亡率、再次出血率、FIM及FAM评分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死亡率、再次出血率更低,与对照组数据直观对比差异较为显著,经计算后为P<0.05;两组治疗前FIM及FAM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FIM及FAM评分改善情况更优,与对照组数据直观对比差异较为显著,经计算后为P<0.05。结论:分级护理结合个性化护理在颅内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更高,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及再出血发生率,对样本生存及预后有积极的作用。

  • 标签: 分级护理 个性化护理 颅内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分级护理中的教学模式以及责任制整体护理下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所调查的160名大专生按照所要求的进行分组处理,一边是对照组,一边是实验组,这两组的人员平均分配,每个小组大约有80名。对于两个小组来说,所要完成的任务也是不同的。实验组主要是通过动手实践来进行的,主要是由老师带领在不同的环境下完成不同级别的患者护理,而对照组则是按照实验要求,也是由专门的老师带领进行临床实习。一般来说,按照我国实习护理的要求,大约两个多月就可以完成实习,然后对实习进行一个总体的评价。结果显示对照组无论是在急流知识方面还是在患者满意度方面以及在操作等方面都是略逊于实验组,在最后的考核中实验组的成绩也是高于对照组的。(P<0.05,P<0.01)。结论从这个对比中,我们就可以得出,在责任制整体护理环境下,分级护理带教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得患者更加满意。

  • 标签: 分级护理 责任制整体护理 带教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在老年病房采用分级细化标准护理质量管理对患者的分级护理效果以及对临床护理人员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9 年 2-6 月在我院全科医学科病房住院治疗的 160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2019 年 7 月 -11 月 收治的 465 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收治的患者给予常规分级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分级护理细化标准管理以及分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专科护理质量以及对比实施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及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现状比较。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专科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 P < 0 .05) ; 观察组 患者发生 护理不良事件及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 ( P < 0.05 ) ;实施细分标准的分级护理质量管理后,观察组护理人员的职业疲倦感、职业成就感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 标签: [ ] 分级护理 分级细化标准 护理质量管理 职业倦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