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SuperPath微创髋关节置换期护理中,分析快速康复理念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我院接诊的40例接受SuperPath微创髋关节置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对照组患者的围手术期采用常规方式护理,在观察组患者的围手术期采用快速康复理念进行护理。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之前髋关节功能评分不具备显著差异,手术之后观察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分整体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对于接受SuperPath微创髋关节置换的患者来说,通过采用快速康复理念对其实施围手术期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髋关节的功能。

  • 标签: 快速康复理念 SuperPath微创髋关节置换术 围术期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快速康复护理在膝关节置换患者围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本院2年内(2019年5月-2021年5月)收治70例膝关节置换患者进行平行对照研究,以护理模式不同均等分组(n=35),记作对比组、研究组,依次给予围期常规护理、围期快速康复护理,比较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术后进食、离床活动以及住院等时间短于对比组,VAS评分低于对比组(P<0.05);研究组中低体温、感染、静脉血栓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2.86%低于对比组17.14%(P<0.05)。结论:在膝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快速康复护理,能够明显缩短患者术后进食、离床活动以及住院等时间,更好缓解术后疼痛,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快速康复护理可作为推荐干预模式在膝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推广、施行。

  • 标签: 膝关节置换术 围术期 快速康复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治疗中应用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中选取本院在2013年1月-2020年6月间收治的15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采集患者以随机分组形式分为2组,A组(127例)予以内固定治疗,B组(25例)予以人工关节置换干预;术后随访1年,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随访观察可见,2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率对比未见差异92.91%vs96.00%;而B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8.00%

  • 标签: 人工关节置换术 内固定术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具有创伤性小、术后并发症和致死率较低的优势,因此该手术具有极高的治疗安全性,成为了治疗复杂高危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为复杂高危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实施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治疗后的情况进行随访调查,证实了该手术用于治疗的安全性和与有效性。为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时候,需要帮助患者完善各项检查,通过多学科协同评估患者的机体状态,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并且为患者实施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改善患者的心肾功能。护理人员需要充分了解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的流程、注意事项和潜在的危险,检测患者的病情,为患者术后实施呼吸支持,维持体循环等手段,降低并发症发病率。

  • 标签: 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 复杂高危主动脉瓣狭窄 围术期护理 管理对策
  • 简介:摘要2021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欧洲胸心外科协会(EACTS)心脏瓣膜病管理指南在2021年ESC年会期间发布,完成了对2017版指南的重要更新。该文结合我国瓣膜病发展现状,在策略评估、治疗方式、新技术和新器械研发及围期管理等方面对新版指南进行了全面的解读,以期对我国现阶段心脏瓣膜病临床实践工作提供参考和帮助。

  • 标签: 心脏瓣膜病 经导管瓣膜介入治疗 指南解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心脏瓣膜术后早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其对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为心脏瓣膜术后早期AKI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研究,连续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心脏瓣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012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临床指南的AKI定义标准诊断术后早期AKI并进行分期。根据患者术后48 h内是否发生AKI将入选者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患者术后早期发生AKI的影响因素,分析术后早期AKI患者的预后。结果600例心脏瓣膜患者入选本研究,非AKI组403例,AKI组197例,心脏瓣膜术后早期AKI的发生率为32.83%。两组患者在接受肾脏替代治疗比例、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时间、院内病死比例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AKI组患者中,Ⅰ期患者160例(81.22%),Ⅱ期33例(16.75%),Ⅲ期4例(2.03%),不同分期的AKI患者住院期间接受肾脏替代治疗比例、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院内病死比例上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体重指数≥24.0 kg/m2、有心脏手术史、基线血肌酐>115 μmol/L、血白蛋白<35 g/L、主动脉阻断时间>90 min、术后入ICU血糖>11.1 mmol/L、术后48 h内最高血糖与术后0 h血糖差值≥2 mmol/L、术后入ICU血乳酸>4 mmol/L和术后48 h内最大血管活性药物评分>9为心脏瓣膜术后早期发生AKI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心脏瓣膜术后48 h内AKI发生率>30%,男性、超重/肥胖、有心脏手术史、术前肾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主动脉阻断时间长、术后应激性高血糖、血糖水平波动大、高乳酸血症和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多是心脏瓣膜术后早期发生AKI的独立影响因素。心脏手术术后AKI严重影响患者早期预后,AKI分期越高患者预后越差。

  • 标签: 危险因素 急性肾损伤 预后 心脏瓣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室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外科择期接受髋关节置换的患者120例,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60例)与试验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状况,评估并比例两组患者在术后不同时间段的疼痛状况和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在术后12 h、24 h、48 h、72 h的疼痛分值都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和1年时的Harris评分都比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肺部感染率、压力性损伤率、下肢深静脉血栓率都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减轻髋关节置换老年患者的疼痛程度,预防切口感染、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保证老年患者手术的安全性。

  • 标签: 切口感染 髋关节置换术 临床护理路径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髋膝关节置换患者低体温预防的最佳措施。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CINAHL、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重庆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有关髋膝关节置换低体温预防措施的随机对照试验,并追溯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间为数据库建库至2019年12月;2位研究者根据纳入排出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质量评价、资料提取,并使用Revman5.3软件对纳入的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1篇文献,共60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主要结局指标核心温度方面,充气升温装置优于电热毯、电热垫、循环水垫床等非充气升温措施[标准化均数差(SMD)为0.59,95%CI0.27~0.92,P=0.0004];次要结局指标术后寒战方面充气升温系统优于电热毯、电热垫、循环水垫床等非充气升温措施(OR值为0.28,95%CI0.14~0.58,P=0.0006);热舒适度方面,充气升温系统效果并不显著(SMD为0.21,95%CI-0.56~0.98,P=0.59)。结论充气升温系统与非充气升温措施比较,能够有效维持髋膝关节置换患者的核心温度,降低术后寒战的发生,但在改善患者热舒适度方面并不明显,但由于研究数量及其统计学异质性,还需进行大样本高质量的研究以验证本研究结果。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全膝关节置换术 低体温 预防措施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为例,盲选15例作对照组,行硬膜外麻醉,其余15例作观察组,行腰硬联合麻醉。比较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阻滞时间、阻滞完善时间、痛觉恢复时间较对照组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髋关节置换患者分别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治疗和全麻治疗,对比两种麻醉方法效果。方法:将我科2018年1月--2020年1月的髋关节置换68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且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治疗和全身麻醉治疗,对比两种麻醉方法效果。结果:(1)治疗组和对照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阻滞完全时间对比中,治疗组分别是47.84±5.83(s)、15.69±2.71(min),对照组分别是267.94±31.01(s)、25.66±3.74(min),(t=12.801,p=0.000),结果有差异。(2)治疗组和对照组总不良反应率对比中,治疗组是8.88%,对照组是26.47%,(x2=19.341,p=0.000),结果有差异。结论:髋关节置换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效果优良,该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腰硬联合麻醉 全麻
  • 简介:摘要单髁置换(UKA)是治疗终末期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一种重要的外科手段,其对假体位置和角度的精准度要求较高。三维打印导板应用于UKA可以提高手术精准性,中操作便捷,安全性高。但目前导板的设计、假体位置参数等尚缺乏统一标准。本文梳理了UKA中三维打印导板的历史、制作要求和过程,以及目前的临床研究结果。三维打印导板是否可以安全、有效地提高无经验医师在UKA中的假体安放精准度,以及长期结果是否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仍有待进一步的验证。

  • 标签: 膝关节 骨关节炎 三维打印导板 单髁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会受到严重影响,为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其生活质量,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采用髋关节置换对患者治疗后具有的临床价值。方法 此次研究目标为我院收治的股骨劲骨折患者,选择其中的 90 例老年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措施进行分组研究,两组中患者人数相同,对比患者治疗后髋关节功能的评分情况,并明确患者的卧床时间和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通过不同的措施进行治疗干预后,对比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可以发现,在治疗后得到有效改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效果比对照组优秀很多(P<0.05)。对比患者的卧床时间和手术时间等情况可以发现,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短很多,产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对患者应用髋关节置换进行治疗,可以让患者卧床时间得以有效缩短,同时还可以让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得以减少,对髋关节功能的恢复进行有效促进。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股骨颈骨折 治疗效果 老年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中应用左心室导丝起搏技术的初步经验。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2019年10至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应用左心室导丝起搏技术行TAVR治疗的患者13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操作,中密切观察血压、心电图变化,行升主动脉造影评估瓣膜释放后主动脉瓣反流情况,记录院内和出院3个月随访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3例患者,其中男性7例,年龄为(73.8±8.3)岁。13例患者中三叶式主动脉瓣9例,二叶式主动脉瓣3例,主动脉瓣人工生物瓣置换后1例。所有患者均在左心室导丝起搏下完成球囊扩张和瓣膜释放,球囊扩张时,以180次/min起搏后,血压均能降至60 mmHg(1 mmHg=0.133 kPa)以下;瓣膜释放过程顺利,位置稳定。升主动脉造影结果显示,瓣膜释放后无反流7例,轻度反流5例,中度反流1例。中有3例患者因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经股静脉置入临时起搏导线,其中1例住院期间置入永久起搏器,另外2例术后24 h内传导恢复。另有1例患者,中心电图无明显变化,术后10 d出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置入永久起搏器。其余10例患者均在术后24 h开始进行床旁活动、康复训练。住院及出院3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心肌梗死、卒中等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结论TAVR中使用左心室导丝起搏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心脏瓣膜,人工 左心室导丝起搏技术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配合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8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信封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手术室护理配合。比较两组护理前和护理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满意度、手术耗时、住院天数。结果:实验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满意度、手术耗时、住院天数和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配合可减轻患者的疼痛,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手术室护理配合 股骨颈骨折患者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性地探讨针对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患者进行护理管理的过程中运用临床护理路径所呈现出的价值和效用。方法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重点选取我院在2019年4月到2020年4月这个阶段内所收治的90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所有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针对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而针对观察组是以对照组为基础进一步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模式,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进行对比,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所呈现出的治疗总有效率,护理满意程度以及并发症发生几率等情况都要显著地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患者而言,在对其进行护理管理的和过程中,切实采取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模式,这样能够有更为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使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护理满意程度得到显著提升,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因此这种方法有显著临床应用优势,值得推广。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全髋关节置换术 围手术期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对全髋置换病患术后的常规护理与循证护理效果进行探讨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2月至2010年10月期间收治的全髋置换患者200例,皆由循证护理前后收治。将146名全髋置换病患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一组为循证护理组,对其护理效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通过循证护理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发生并发症的概率降低,平均住院时间减少,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髋置换患者术后使用循证护理能够明显的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全髋置换术 术后护理 循证护理 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老年全款置换心理护理方法进行讨论。方法 选择某院在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55例老年全髋置换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对所有患者在手术全过程进行心理护理。结果 患者康复效果良好,能够正确树立对全款置换手术的态度,治疗配合度较高。结论 心理护理是老年全款置换期护理干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可以使老年患者的心态更加积极,巩固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安全感,减少焦虑、恐惧心理,应当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并切实加以推广。

  • 标签: 老年患者 全髋置换术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髋膝关节置换患者低体温预防的最佳措施。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CINAHL、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重庆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有关髋膝关节置换低体温预防措施的随机对照试验,并追溯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间为数据库建库至2019年12月;2位研究者根据纳入排出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质量评价、资料提取,并使用Revman5.3软件对纳入的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1篇文献,共60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主要结局指标核心温度方面,充气升温装置优于电热毯、电热垫、循环水垫床等非充气升温措施[标准化均数差(SMD)为0.59,95%CI0.27~0.92,P=0.0004];次要结局指标术后寒战方面充气升温系统优于电热毯、电热垫、循环水垫床等非充气升温措施(OR值为0.28,95%CI0.14~0.58,P=0.0006);热舒适度方面,充气升温系统效果并不显著(SMD为0.21,95%CI-0.56~0.98,P=0.59)。结论充气升温系统与非充气升温措施比较,能够有效维持髋膝关节置换患者的核心温度,降低术后寒战的发生,但在改善患者热舒适度方面并不明显,但由于研究数量及其统计学异质性,还需进行大样本高质量的研究以验证本研究结果。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全膝关节置换术 低体温 预防措施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颈椎人工间盘置换(ACDR)术后患者的长期随访,回顾性探讨术前因素对ACDR术后长期随访手术节段活动度影响,进一步完善ACDR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2003年12月至2008年12月71例行单节段Bryan ACDR的颈椎退行性疾病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10年临床随访。其中男44例,女27例;术后随访时间(129±14)个月;手术时年龄(45±8)岁。术前及随访影像学评估包括通过颈椎动力位X光片测量颈椎置换节段屈伸活动度,通过颈椎侧位中立位X光片测量术前椎间隙高度,通过CT及影像学重建评价椎旁骨化(PO)等级,临床症状评估包括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随访时手术节段活动度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计算其最佳截断值。结果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活动度分别为9.7°±4.5°和8.7°±5.4°,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ACDR术后患者长期随访手术节段活动度与性别、年龄、手术节段、术前症状学诊断、术前手术节段活动度、术前JOA及NDI评分无相关性(均P>0.05),与患者影像学诊断(1:颈椎间盘突出症;2:退行性颈椎管狭窄症)和术前PO评级存在相关性(均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术前手术节段活动度(OR=1.228,95%CI:1.012~1.489,P<0.05)与PO分级在总体检验中有统计学意义(OR=0.190,95%CI:0.085~0.424,P<0.05),影像学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计算术前手术节段活动度与PO分级最佳截断值分别为9.185°和2.5级,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和0.72。结论ACDR对于颈椎退行性疾病可取得满意的长期疗效,有效保留了颈椎整体活动度及置换节段活动度。术前节段活动度好、椎旁骨化等级较低的患者术后远期获得良好的节段活动度的机会较大。

  • 标签: 颈椎 颈椎退行性疾病 人工间盘置换术 适应证 节段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在髋关节置换中采用全麻或腰硬联合麻醉的麻醉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中为常规全麻,观察组中为腰硬联合麻醉。结果:2组T0时HR、DBP、SBP比较中P>0.05,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