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骨肿瘤高度的异质性使新型分子靶向疗法的发展受到一定局限,但另一方面也提示基因组多样性的共同表达调控通路可能为临床治疗提供至关重要的线索。相比点突变为主的癌,骨与软组织肉瘤在遗传学上以染色体改变为特征,产生的特异蛋白多是核心转录因子,驱动异常的转录调节进程,从而主导骨肿瘤的发生、发展。骨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的维持依赖转录的持续高水平活化,因此针对转录失调过程中关键的调控因子开发靶向药物可能是骨肿瘤治疗的前景方向。已证实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7(cyclin-dependent kinase-7,CDK7)是肿瘤异常转录调控的枢纽性节点,其通过磷酸化RNA聚合酶Ⅱ影响细胞生长、增殖、转移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关键因子CDK7的精细调控决定着肿瘤特征性的转录依赖,靶向抑制CDK7是阻遏肿瘤生长的有效策略,尤其是特定遗传背景的肿瘤类型对CDK7的干预高度敏感。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CDK7与骨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望成为骨肿瘤治疗的潜力靶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现有结直肠癌筛查循证指南进行梳理,搭建和确立适用于我国结直肠癌筛查循证指南的关键问题清单,为我国结直肠癌筛查循证指南的制订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方法首先,根据WHO指南制订流程定义循证指南,对符合该定义的指南进行全面解读;其次,结合循证指南的制订流程,形成初步的结直肠癌筛查循证指南关键问题问卷;最后,邀请临床、循证医学及流行病学等多领域专家,通过Delphi法形成适用于我国的结直肠癌筛查循证指南关键问题清单。结果Delphi专家论证共收回有效问卷34份,专家权威系数为0.81,权威程度较高;问卷各条目专家意见集中程度较高,满分比均>75%,变异系数<0.3。经论证形成的结直肠癌筛查循证指南关键问题清单分为流行病学问题、人群风险分类、筛查起止年龄、筛查方法、实施相关情况、专家组成员选择6个维度共计20个详细条目,基本涵盖了适用于我国结直肠癌筛查循证指南制订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结论本研究所形成的结直肠癌筛查循证指南关键问题清单可指导未来我国结直肠癌筛查循证指南的制订工作,同时,该框架也可为其他癌症筛查循证指南的制订提供参考。

  • 标签: 结直肠癌 筛查 指南 Delphi法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肝癌中的关键基因,并预测其在肝癌发生中的潜在分子机制及其对肝癌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下载3个肝癌微阵列数据集,进行差异分析并取其交集。利用DAVID数据库对187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进行功能富集分析。通过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软件构建DEGs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及筛选关键基因。利用GEPIA、GSCALite数据库进行关键基因通路、表达验证及预后分析。结果获得185个3个数据集交集的DEGs,包括54个上调基因和131个下调基因,这些基因生物功能主要富集在细胞分裂和细胞凋亡,主要参与细胞周期、DNA复制、Rap1信号通路的调节。在PPI网络中筛选出10个关键基因,分别为胸苷激酶1(TK1)、细胞分裂周期相关5(CDCA5)、甲状腺激素受体相互作用体13(TRIP13)、着丝粒蛋白M(CENPM)、异常纺锤形微管组件(ASPM)、着丝粒蛋白F(CENPF)、微型染色体维护复合体组件49(MCM4)、霍利迪连接体识别蛋白(HJURP)、母体胚胎亮氨酸拉链激酶(MELK)、非染色体结构维护凝缩蛋白Ⅰ复合体G亚基(NCAPG)。关键基因在肝癌中高表达,除UBE2C外,关键基因高表达与肝癌患者总生存率低相关。结论关键基因与肝癌的发生和预后不良有关。

  • 标签: 肝癌 关键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Wolf-Hirschhorn综合征(Wolf-Hirschhorn syndrome,WHS)胎儿的产前超声表型特征,并分析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tardation,FGR)表型的关键区域。方法回顾2262例产前超声异常胎儿的染色体核型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结果,总结WHS胎儿的产前超声表型特征及其4p缺失片段的差异,并结合文献报道的孤立性4p缺失的WHS病例,分析4p缺失片段的最小重叠区域(smallest region of overlap,SRO),以确定FGR表型的关键区域。结果在2262例超声异常胎儿中,共检出10例4p缺失的WHS。这10例胎儿均表现出FGR。结合文献报道的80例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WHS最常见的产前超声表型为FGR,占76.7%。对于FGR相关SRO的定位分析提示,4p16.3区1.32~1.74 Mb的位置存在一个SRO,其大小约419 kb,包含7个蛋白质编码基因:TACC3、SLBP、TMEM129、FAM53A、MAEA、UVSSA及CRIPAK。结论WHS胎儿最常见的产前超声表型为FGR。4p16.3区1.32~1.74 Mb的位置可能是FGR表型的关键区域,所包含的TACC3和SLBP可能是FGR的候选基因。

  • 标签: Wolf-Hirschhorn综合征 4p缺失 胎儿生长受限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
  • 简介:摘要建筑工程技术作为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对其进行管理是十分重要的。本文针对建筑工程的技术管理途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了相应的阐述,希望可以借此分析出一份力,能够加强工程的施工技术的质量,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性,以此建立建筑工程的长远目标和推动建筑工程的发展。

  • 标签: 建筑工程 技术管理 关键问题
  • 简介: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进步,随之而来的是城市的交通压力随城市的快速发展越来越沉重,为了改善城市交通压力大的现状,城市轨道交通的出现不仅为城市新增了交通方式,还能缓减交通压力。城市轨道交通的渐渐普及下,首要的是要解决其安全问题。屏蔽门恰是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问题上不可或缺的一项设备,因此,就屏蔽门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做简要的分析。........

  • 标签: 轨道 控制 屏蔽门 交通..
  • 简介:摘要目的对山东省日照市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网格化布局管理策略进行分析,为该政策完善提供借鉴。方法2020年8月,就医联体网格化布局管理目标、具体措施、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等,对山东省日照市31名相关管理者进行半结构化访谈。运用扎根理论梳理访谈资料,结合梅兹曼尼安-萨巴提尔政策执行综合模型进行深入分析。结果通过分析,获得理论和技术支撑、目标群体特征、政策因果论、政策指令现状、执行机构间关系、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公众态度以及媒体宣传8个主范畴及19个副范畴。在此基础上,基于梅兹曼尼安-萨巴提尔政策执行综合模型形成了医联体网格化管理政策执行理论框架。结论该市执行医联体网格化管理政策的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较为成熟,公众支持力度高、社会反响好,但仍存在政策指令不够清晰、不同主体间利益协同机制不完善和配套政策不完备等问题。未来应促进形成政策执行合力、出台配套政策并加强基层队伍建设等,以保障政策的有序推进与长效实施。

  • 标签: 医疗联合体 网格化 扎根理论 梅兹曼尼安-萨巴提尔政策执行综合模型
  • 简介:摘要谵妄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是老年患者最常见的围手术期并发症,且对脑健康有潜在长期影响。近期,ASA邀请18名专家组成国际专家组,审阅2010年1月至2019年4月8部围手术期谵妄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最佳实践声明和指南后,发布《改善围手术期脑健康:围手术期管理团队关键行动的专家共识》,涵盖教育、认知评估、谵妄筛查、非药物干预、疼痛控制和避免抗精神病药共6条声明,形成一份可被广泛实施的简洁行动清单。该专家共识将有效促进围手术期管理团队的持续改进,达到降低围手术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的目的。麻醉科医师亟需在围手术期认知功能的评估、干预等方面进行更多的深入探索和研究,以形成可遵循的临床路径和指南,为改善患者预后做出应有的努力。

  • 标签: 脑健康 谵妄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围手术期 专家共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肺鳞癌肿瘤微环境,并寻找影响肺鳞癌肿瘤微环境的关键基因。方法使用R语言ESTIMATE算法计算TCGA数据库中肺鳞癌样本的基质评分、免疫评分与综合评分;CIBERSORT算法计算肺鳞癌22种肿瘤浸润免疫细胞丰度。根据surv_cutpoint函数分别获得3种评分的最佳截断值并分为各自的高评分组与低评分组,进行3种评分的高评分组与低评分组5年限制平均生存时间分析及差异表达分析。将差异表达分析获取的基因定义为差异表达基因,再根据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和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确定关键基因。最后,利用Timer数据库探索关键基因与肿瘤浸润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肺鳞癌基质评分、免疫评分与综合评分均低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限制平均生存时间分析显示,随访5年,3种评分的高评分组均较低评分组预后差(P值均<0.05)。肺鳞癌组织中22种肿瘤浸润免疫细胞含量有18种与癌旁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差异分析确定了影响肿瘤微环境的972个差异基因,将972个差异基因进行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了135个与生存相关的基因(P值均<0.05),与蛋白相互作用网络中前50个中枢基因进行交叉,获得3个与肿瘤微环境相关且影响肺鳞癌预后的关键基因AGTR2、CXCL2、ADORA1。最后Timer数据库探究显示关键基因表达量与肿瘤浸润免疫细胞具有相关性(P值均<0.05)。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探索了肺鳞癌肿瘤微环境,筛选出3个与肺鳞癌预后相关且影响肿瘤微环境的关键基因AGTR2、CXCL2、ADORA1,为肺鳞癌提供了潜在的治疗靶点。

  • 标签: 肺肿瘤 癌,鳞状细胞 肿瘤微环境 癌症基因组图谱 免疫细胞浸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糖酵解通路关键酶在婴幼儿血管瘤中的表达变化并探究其作用。方法收集从2020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行手术切除的8例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增殖期组织与消退期组织中糖酵解关键酶的表达,进一步在细胞水平采用Western blot分析在血管瘤内皮细胞(hemangioma-derived endothelial cell,HemEC)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的表达情况。应用CCK8、Transwell与Annexin V/PI法检测抑制剂PFK15干预磷酸果糖激酶2/果糖2,6二磷酸酶3(6-phosphofructo-2-kinase/fructose-2,6-biphosphatase 3,PFKFB3)表达后的HemEC的增殖、迁移及凋亡能力。结果在增殖期血管瘤组织中,糖酵解关键酶葡萄糖转运体1(glucose transporter 1,Glut1)、己糖激酶2(hexokinase 2,HK2)、PFKFB3、磷酸果糖激酶1(phosphofructokinase-1,PFK1)、M2型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 M2,PKM2)及乳酸脱氢酶A(lactate dehydrogenase A,LDHA)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消退期血管瘤组织。在细胞表达层面,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增殖期HemEC中糖酵解关键酶的表达水平均高于HUVEC。使用PFKFB3特异性抑制剂PFK1干预细胞后,HemEC增殖受到显著抑制(P<0.05),HemEC迁移受到显著抑制(163±12比64±7,P<0.01),细胞凋亡升高(11.67±0.74比7.25±0.41,P<0.01)。结论糖酵解关键酶在IH增殖期血管瘤组织中比消退期组织中表达高,在HemEC中表达强于HUVEC。阻断糖酵解关键酶PFKFB3的活性能抑制HemEC增殖,促进凋亡。

  • 标签: 糖酵解 血管瘤 儿童 磷酸果糖激酶2/果糖2,6二磷酸酶3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2005—2017年中国医养结合与护理相关的关键词分析,研究医养结合与护理的发展趋势。方法检索万方、CNKI、维普数据库从建库至2018年4月22日发表的医养结合相关研究文献,应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文献发表刊源、关键词的数量、词频、热度值、词义等。结果检索出5 704篇文献,清洗后余1 655篇,中国医养结合相关研究中护理类起步晚,文献少,尚未得到护理类期刊的普遍关注;中国护理相关研究在医养结合中占比低,最受关注的关键词是"养老护理员",缺乏技术性、专业性护理研究,也缺少与居家养老相关的具体探讨。结论应推动多角度、多层次的系统护理研究,加强在医养结合、居家养老方面的专业性研究,为完善中国"医养结合"知识体系,实现医养护患多方共赢提供技术支持与实践依据。

  • 标签: 护理 医养结合 关键词分析 中文期刊 研究趋势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基因表达汇编(GEO)数据库中转录组数据筛选和分析滤泡性淋巴瘤的关键基因。方法通过GEO数据库收集转录组数据集GSE32018和GSE55267。使用R软件行差异分析,筛选差异表达基因,FunRich 3.13软件分析共同差异基因,Cytoscape 3.7.2软件进行滤泡性淋巴瘤相关生物过程和通路分析,筛选与滤泡性淋巴瘤相关的潜在基因,通过分析Oncomine数据库的临床数据进行生存分析,验证所筛选的差异基因。结果通过对GSE32018和GSE55267数据集的差异分析,确定141个上调基因和199个下调基因,其中筛选出12个关键基因,即CXCL8、KRT19、CYCS、CDKN3、SFN、RRM2、FN1、APOE、CXCL12、VWF、GATA3、TIMP1,其中CYCS、CXCL8和CXCL12与患者早期生存率的关联最为明显。CXCL12过表达和CYCS低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CXCL8在淋巴瘤组织中表达下降,但生存分析中其相对高表达患者出现总生存期缩短的现象,可能与滤泡性淋巴瘤早期发展相关。筛选出GO、KEGG及Reactome通路,分别为GO:0001892、KEGG:04115、R-HSA:2559582、GO:0060968、R-HSA:6785807、GO:0043627、GO:0001936、GO:0043062。结论筛选出的基因CYCS、CXCL8和CXCL12可能为滤泡性淋巴瘤的治疗研究提供更有效的生物标志物。

  • 标签: 淋巴瘤,滤泡型 计算生物学 基因表达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迟即刻乳房再造中乳房扩张术相关的关键技术与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提出并发症防治策略。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整形外科实施乳房扩张术的女性乳腺癌患者48例(年龄32~48岁,平均42.7岁),对这些患者乳房扩张术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48例患者中,扩张器埋置层次位于胸大肌后方,胸大肌附着点充分离断42例,表面覆盖组织完整45例,术中即刻注水47例。术后并发症包括扩张器移位(7例中6例为腔隙剥离不充分)、扩张不充分3例、感染1例。除1例感染患者取出扩张器外,47例患者均成功实施假体置换术。结论胸大肌后方腔隙的充分剥离,扩张器表面软组织覆盖物的完整性、扩张器注水方式、包膜处理策略等技术是防治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 标签: 乳房 扩张术 延迟即刻乳房再造术 关键技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与仅仅关注人体器官组织形态结构的经典手术解剖学不同,现代膜解剖既关注形态结构关系及其如何发生,同时又关注肿瘤生物学行为特点,是从结构关系与疾病功能两方面进行整体解读的理论体系,因此得到诸多胃肠外科医生的认同。但胃的膜解剖理论体系尚未完善,胃及其系膜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经历了复杂的旋转与融合,以致外科医生对胃的膜解剖的认识和理解各有不同,在实践中也存在各种混淆与误解,导致膜解剖的理论与手术实践产生偏差。本文将胃系膜分成不同区域,回溯胚胎发育过程,结合手术实践中的思考与理解,阐述膜解剖理论在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指导及实践妥协问题。

  • 标签: 胃肿瘤 胃系膜 膜解剖
  • 简介:摘要银屑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多基因遗传性皮肤病,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认为可能是遗传、环境和免疫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免疫机制方面,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3 /辅助T细胞(helper T cells,Th)17途径已被确定为关键轴,促炎细胞因子IL-17A是其主要作用因子。有研究表明,银屑病患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mmune globulin,Ig)E浓度增加。与非病变皮肤相比,病变皮肤有更多的特异性IgE的Fc段高亲和力受体I (receptor I for the Fc region of IgE,FceRI)相关细胞,包括肥大细胞,表皮树突状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巨噬细胞,现就银屑病发病机制中IL-17关键轴与IgE的相互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银屑病 免疫球蛋白E 白细胞介素-17 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