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大功率的照明场合,一般采用阵列式LED照明系统,但是大功率LED在使用中稳定性、安全性、使用寿命普遍较差。主要是大功率LED的光学设计和热管理技术不够完善。针对大功率LED存在的散热问题,提出了一种出型射流冲击冷却装置,该冷却装置具有良好的散热性和均温性能,且能在较低的散热功耗下保持良好的工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8F-氟脱氧葡萄糖(FDG) PET/CT时相显像及18F-FDG联合11C-胆碱(CHO) PET/CT多模态显像对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12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临床疑似原发肝占位性病变的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1例、女性32例,年龄58~72岁;47例患者行18F-FDG PET/CT时相显像,26例患者行18F-FDG联合11C-CHO PET/CT多模态显像。分别测量并计算每个病变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肝本底SUVmax、肿瘤SUVmax/肝本底SUVmax比值(T/L)。以病变良恶性为状态变量,分别以18F-FDG、18F-FDG延迟、18F-FDG时相的SUVmax和18F-FDG、11C-CHO、18F-FDG联合11C-CHO的SUVmax为检验变量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进行两两比较,以组织病理学检查或临床随访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分析各种显像方法的诊断效能。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采用Z秩和检验比较各组间ROC曲线的差异。结果(1)18F-FDG PET/CT时相显像:47例患者共检出49个病变(其中32个为高代谢病变),经组织病理学检查或临床随访结果证实,40个为HCC(高分化8个、中低分化32个),9个为良性病变。中低分化HCC的病变SUVmax、肝本底SUVmax和T/L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1、-2.53、4.80,均P<0.05);高分化HCC的病变SUVmax和T/L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6、2.62,均P<0.05);良性病变SUVmax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0,P>0.05 )。18F-FDG PET/CT显像分别与其延迟显像、时相显像的SUVmax的ROC曲线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315、2.376,均P<0.05);而延迟显像与时相显像的SUVmax的ROC曲线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52,P>0.05)。(2) 18F-FDG联合11C-CHO PET/CT显像:26例患者共检出26个病变(其中18个为高代谢病变),经组织病理学检查或临床随访证实,22个为HCC(高分化9个、中低分化13个),4个为良性病变。高分化HCC的病变SUVmax、肝本底SUVmax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49、6.57,均P<0.001),而T/L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1,P>0.05);中低分化HCC的病变SUVmax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8,P>0.05),肝本底SUVmax、T/L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41、-5.43,均P<0.001);良性病变的SUVmax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1,P>0.05)。18F-FDG与其联合11C-CHO PET/CT的SUVmax的ROC曲线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37,P<0.05)。结论18F-FDG PET/CT时相显像及18F-FDG联合11C-CHO PET/CT多模态显像可分别提高中低及高分化原发性HCC的检出率,对肝癌患者治疗方案的决策及临床预后判定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 标签: 癌,肝细胞 氟脱氧葡萄糖F18 胆碱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最大标准化摄取值
  • 简介:摘要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时,在相应扳机点改用透刺手法,可有效提高解痉止痛效果;而肌肉能量技术可改善肌肉功能、提高关节活动度。二者联合运用可缓解肌筋膜挛缩、促进肌力恢复、纠正体位不正,亦符合中医理筋与活血结合治疗的理念,临床常获佳效,附验案一则加以分析。

  • 标签: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扳机点 透刺疗法 肌肉能量技术 筋(中医) 经验心得 医案
  • 简介:摘要相对于传统体外冲击波而言,低能量体外冲击波(LESW)是一种双相低能量声波,在骨骼肌肉损伤、心肌梗死以及勃起功能障碍等治疗中显示出了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就LESW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泌尿系疾病 低能量体外冲击波 血管再生 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绒毛膜胎孕妇孕期体重增长趋势和适宜体重增长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分娩且无严重母儿合并症的755例绒毛膜胎孕妇的临床资料,依据中国卫生行业标准将所有孕妇按孕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为3组:低体重组(BMI<18.5 kg/m2,40例)、正常体重组(BMI为18.5~24 kg/m2,509例)和超重肥胖组(BMI≥24 kg/m2,206例)。采用方差分析、χ2检验及Kruskal-Wallis检验对3组孕妇的孕期BMI、辅助生殖及孕期增重速度等资料进行比较。通过随机效应模型联合限制性立方样条,建立孕期体重随孕周增长的回归模型,估计孕4~39周孕妇增重的百分位数。结果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和超重肥胖组孕期总增重的中位数分别为17.0 kg(15.0~20.5 kg)、17.0 kg(14.0~21.0 kg)、15.0 kg(12.0~20.0 kg),随着孕前BMI的增加,总孕期增重减少(χ2=11.974,P=0.002)。回归模型对各孕周的体重增长观测值拟合较好,结果显示,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和超重肥胖组孕妇在孕13周前增重缓慢,孕13周后体重接近匀速增长;孕37周时体重增长[M(P25~P75)]分别为17.6 kg(15.2~20.3 kg)、17.3 kg(14.7~20.2 kg)、15.7 kg(12.9~18.8 kg)。结论不同孕前BMI的胎妊娠孕妇早孕期体重增长速度均缓慢,中孕期开始呈匀速增长,超重肥胖孕妇孕期增重低于正常孕妇。

  • 标签: 妊娠,双胎 孕期体重增长 体重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定量CT(QCT)测量鹅肝脂肪含量的准确性,并评估管电压变化对QCT测量结果的影响。方法2017年1至3月选取22只朗德鹅,采用过量饲喂的方法建立脂肪肝模型。对实验动物进行两次QCT扫描,管电压分别为80和120 kV,其他扫描参数相同。分别在肝脏左叶、右上叶、右下叶的中心区域放置1个ROI,测量并计算肝脏脂肪含量体积百分比(Fat%QCT)。扫描后即刻处死实验动物,完整取出鹅肝,分别在ROI对应区域取样,采用生化萃取法测量样本的脂肪(甘油三酯)含量,并计算得出脂肪体积百分比。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别计算80 kV和120 kV组QCT测得的Fat%QCT与生化萃取法测量结果的相关性。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80 kV和120 kV组Fat%QCT的差异,并采用Bland-Altman分析法观察两组Fat%QCT的一致性。结果80 kV组和120 kV组QCT测得的Fat%QCT均与生化萃取法测量结果呈正相关,rs分别为0.936(P<0.001)和0.927(P<0.001)。80 kV和120 kV两组Fat%Q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41,P=0.888)。Bland-Altman分析显示80 kV和120 kV组QCT测量的Fat%QCT差值均数为0.20%。结论以生化萃取法为参考标准,低剂量80 kV和标准120 kV两种管电压条件下,QCT测量鹅肝脏脂肪含量均准确可靠。

  • 标签: 脂肪肝 定量CT 管电压 动物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宁夏地区儿童头颅、胸部CT检查的辐射剂量水平,为不同年龄段儿童的CT辐射剂量优化提供基础。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实地采集宁夏地区不同市、县、区不同规模医院1~2周内儿童(≤15岁)头颅、胸部CT的扫描参数、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及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患者有效剂量(E)值;并将CTDIvol、DLP的第75百分位数(P75)与其他国家推荐的DRL值进行比较;所有儿童分4个年龄组:<1岁、1~5岁、6~10岁、11~15岁。结果走访调查39家医院,调查CT设备47台,采集头颅断层扫描1 134例,胸部平扫636例。头颅CTDIvol、DLP的P75分别为:<1岁:44.2 mGy、456.2 mGy·cm;1~5岁:57.2 mGy、659.6 mGy·cm;6~10岁:61.1 mGy、668.7 mGy·cm;11~15岁:63.6 mGy、849.3 mGy·cm。胸部CTDIvol、DLP的P75分别为:<1岁:5.0 mGy、89.2 mGy·cm;1~5岁:5.9 mGy、124.8 mGy·cm;6~10岁:6.0 mGy、167.9 mGy·cm;11~15岁:7.1 mGy、235.0 mGy·cm。结论宁夏地区儿童胸部CT的辐射剂量与其他报道相近,但头颅CT的辐射剂量相对偏高,且各年龄段均存在偏高现象,尤以婴儿患者较著;应加强宁夏地区儿童头颅CT的辐射剂量优化与监管,增强儿科医生、放射科医生的剂量控制意识,提高对辐射相关风险的认识。

  • 标签: 计算机体层成像 辐射剂量 诊断参考水平 辐射剂量优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价值。方法抽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河南科技大学附属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周围型肺癌患者160例,均行组织病理学诊断和MSCT诊断,统计MSCT诊断不同组织病理学的检出率和不同组织病理学MSCT征象,分析MSCT征象和组织病理学的相关性。结果MS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总检出率为97.50%(156/160),鳞癌检出率为95.71%(67/70),腺癌检出率为98.61%(71/72),腺鳞癌检出率为100.00%(9/9),小细胞癌检出率为100.00%(9/9)。鳞癌患者多存在深分叶征,腺癌患者多存在空泡、毛刺征、空气支气管征、支气管血管集束征(P<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深分叶征(r=0.741)和鳞癌的发生呈正相关(P<0.05);空泡(r=0.649)、毛刺征(r=0.712)、空气支气管征(r=0.0691)、支气管血管集束征(r=0.637)和腺癌的发生呈正相关(P<0.05)。结论MS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检出率较高,且MSCT征象和鳞癌、腺癌发生率显著相关,临床可结合MSCT诊断鉴别组织病理学类型,为疾病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有效的影像学支持。

  • 标签: 肺癌 多层螺旋CT 组织病理学 征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骨脑膜瘤的CT及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乐清市人民医院和温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术后病理证实为颅骨脑膜瘤的20例患者的CT及MRI表现。结果20例患者中,颅骨溶骨性破坏14例,成骨性破坏4例,混合性破坏2例;伴软组织肿块12例,伴辐射状骨针11例。16例患者CT检查示密度均匀10例,不均匀6例;高密度影8例,等密度影5例,低密度影3例;伴钙化5例。17例患者MRI检查示信号均匀11例,信号不均匀6例;T1WI稍低信号12例,等信号5例;T2WI稍高信号12例,稍低信号5例;弥散加权成像(DWI)高信号12例,稍高信号5例。增强扫描后示均匀强化12例,不均匀强化8例;有"脑膜尾征"13例,有瘤周水肿11例。结论颅骨脑膜瘤患者的骨质以溶骨性或成骨性破坏伴软组织肿块、辐射状骨针为主,CT示肿瘤密度均匀或不均匀,MRI示信号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时多有"脑膜尾征"。

  • 标签: 脑膜瘤 颅骨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核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隐匿性眼球破裂的CT影像学特征。方法横断面研究。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1月至2021年12月单眼眼外伤患者39例(39只眼)的CT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就诊时疑似眼球破裂伤行手术探查。观察其影像学特点及临床表现。结果在手术探查中34例确诊眼球破裂伤,其中有23例(67.65%)术前CT提示眼球破裂。隐匿性眼球破裂在CT图像上主要表现为眼球形态改变(85.29%,29/34)和玻璃体内高密度影(70.59%,24/34),与眼球未破裂者CT图像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47,4.85;P=0.007,0.047)。眼球破裂的常见体征是结膜下出血(100.00%,34/34),前房积血(88.24%,30/34)及低眼压(73.53%,25/34)。前房积血和低眼压发生率与眼球未破裂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9,5.62; P=0.032,0.035)。结论隐匿性眼球破裂患者行CT检查可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眼损伤 眼外科手术 破裂,眼球,隐匿性 体层成像,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多模态多层螺旋CT(MSCT)观察胸骨的变异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20年1—6月泰安市中心医院行胸部MSCT检查的1 000例受检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男505例、女495例,年龄10~99(54.7 ± 25.5)岁。胸部CT检查均进行横轴位容积扫描,采用骨算法对胸骨进行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和容积再现成像显示胸骨的全貌。统计胸骨柄变异、胸骨体变异、剑突变异、胸骨融合的发生情况。结果(1)胸骨柄变异:胸骨上骨56例(5.6%),其中单侧27例、侧29例;胸骨上结节63例(6.3%),其中单侧31例、侧32例;胸骨上凸12例(1.2%)。(2)胸骨体变异:胸骨体呈"O"形62例(6.2%);胸骨孔40例(4.0%),伴胸骨下裂5例(0.5%)。(3)剑突变异:剑突末端变异347例(34.7%),其中剑突缺失46例、剑突尾286例、三尾15例;剑突内部变异203例(20.3%),其中剑突单孔118例、孔5例、假孔80例;剑突形态变异61例(6.1%),其中偏斜35例、延长且远端翘起26例。(4)胸骨融合变异:柄体融合192例(19.2%),其中完全性融合148例、部分融合44例;体剑融合509例(50.9%),其中完全性融合276例、部分性融合233例;胸骨体第1、2节未融合30例(3.0%)、部分融合39例(3.9%);全胸骨融合60例(6.0%)。结论胸骨变异较为常见,多模态MSCT影像可以很好地观察胸骨变异情况。

  • 标签: 胸骨 解剖变异 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 简介:摘要肝细胞肝癌(HCC)是全球癌症患者病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各种影像学技术为HCC的临床诊疗提供了重要信息。随着PET/CT在肿瘤学领域研究的不断进展,其在HCC的诊断、鉴别、精准分期以及局部残留和复发的评估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示踪技术已经成为辅助HCC诊断的重要技术,新型示踪剂的出现提高了PET/CT对HCC的诊断能力。笔者就目前PET/CT在HCC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癌,肝细胞 放射性示踪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行肿瘤氟-18-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显像患者心脏异常摄取的发生率、部位和病因。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北京朝阳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2 000例疑诊或确诊恶性肿瘤患者的18F-FDG PET/CT图像,显像前患者禁食12 h以上,18F-FDG注射前空腹血糖水平需<6.7 mmol/L。左心室非基底段、非乳头肌部位的局灶性高摄取,高于左心室摄取的右心室摄取以及高于心血池摄取的心房摄取(左心室无摄取或低摄取时)定义为异常摄取,所有异常摄取的判定均由核医学医师进行视觉分析。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心脏相关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心脏异常摄取的发生率、部位和病因。结果2 000例患者年龄(60.5±13.2)岁,男性1 117例(55.85%),糖尿病患者138例(6.90%),既往有心血管疾病史的患者228例(11.40%)。恶性肿瘤、良性病变、未明确诊断的患者分别为939例(46.95%)、484例(24.20%)、557例(28.85%)。心脏异常摄取145例(7.3%),其中左心室、右心室和心房异常摄取分别为76例(52.4%)、18例(12.4%)和51例(35.2%)。左心室异常摄取76例中,25例(32.9%)由冠状动脉疾病引起,其他少见原因还包括肥厚型心肌病、心脏转移瘤及化疗相关性心肌损害;右心室异常摄取18例中,14例(14/18)由肺动脉高压引起;心房异常摄取51例中,20例(39.3%)由心房颤动引起。心脏异常摄取的患者中,PET/CT显像前无明确心脏疾病表现和证据的患者有71例(49.0%)。结论肿瘤18F-FDG PET/CT显像患者中心脏异常摄取并不少见,异常摄取部位以左心室最为常见,冠状动脉疾病、肺动脉高压、心房颤动是常见病因。

  • 标签: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肿瘤 心脏 氟-18-脱氧葡萄糖
  • 简介:摘要医学图像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放射治疗过程中采用计算机体层成像(CT)进行靶区定位和勾画。为了从多个角度获取病变体信息,需利用医学图像多模态的优势。然而,获取多种模态的医学图像是比较耗费资源的,同时无法保证患者状态的一致性。医学图像跨模态转换,可以利用一种模态图像预测另一种模态图像。本文详细综述了基于CT图像的超声图像、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MR)图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跨模态模型研究,分类阐述了各模型的特点和存在的挑战,指出尚待开展的研究领域。

  • 标签: 声抗 跨模态转换 生成对抗网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增强CT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80例初诊时拟诊为周围型肺癌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胸部CT平扫及动态增强CT检查,结合最终病理结果,分析动态增强CT在诊断周围型肺癌中的效能,以及灌注参数的特点。结果80例初诊时拟诊周围型肺癌患者,经病理确诊46例,非肺癌34例(肺结核10例,炎性病变24例)。动态增强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灵敏度93.5%、特异度97.1%、阳性预测值97.7%、阴性预测值91.7%,均高于平扫CT。在鉴别周围型肺癌与肺部良性病变时,在10 s时肺癌的CT净增值多<20 HU,20 s时通常>20 HU,至140 s时CT净增值最高,之后开始降低;肺结核不强化或弱强化,CT净增值<20 HU;肺炎性病变的CT净增值在10、20、80 s时均>20 HU,之后开始逐渐下降。周围型肺癌患者的血流量及表面渗透性均高于非肺癌患者(t=2.754,P=0.012;t=3.021,P=0.005),而血容量和平均通过时间均低于非肺癌患者(t=2.131,P=0.038;t=4.610,P=0.001)。结论动态增强CT是对周围型肺癌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 标签: 肺肿瘤 CT平扫 动态增强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脂肪纤维瘤病(lipofibromatosis,LPF)的CT或(和) MRI误诊原因,提高其术前诊断准确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术前CT或(和) MRI误诊的16例LPF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16例LPF均单发,临床上均表现为缓慢生长的无压痛性包块。CT、MRI上14 (87.5%)例以脂肪密度或信号为主,15 (93.8%)例纤维成分穿插于脂肪组织间,8 (89%)例增强扫描后可见纤维成分强化。7例因其含丰富脂肪组织误诊为脂肪源性肿瘤,瘤体部分位于皮下并含有纤维成分误诊为神经纤维瘤病1例、纤维源性良性肿瘤1例、错构瘤1例,未行增强扫描误诊为脉管性肿瘤2例、良性病变4例。结论LPF的CT、MRI征象虽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但仍容易误诊为脂肪性肿瘤或纤维性肿瘤,发现脂肪密度或信号为主且穿插一些纤维成分浸润性生长的皮下肿瘤,应想到本病可能。

  • 标签: 脂肪纤维瘤病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误诊 影像征象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阑尾黏液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结果显示,病灶多表现为右下腹近回盲部与阑尾或盲肠关系密切的、大小不等的囊实性肿块及阑尾增粗,病灶内部及强化具有一定特征。CT对阑尾黏液性肿瘤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心肌的延迟强化检测是评估心肌病变的重要手段,但CT受制于软组织分辨率低及伪影,在检测和定量心肌延迟强化方面受到巨大挑战。近年来,CT成像技术取得了快速发展,基于碘剂心肌CT延迟强化(LIE-CT)在评估缺血性和非缺血性心肌病方面得到重新关注,为CT在评估冠状动脉之外的心肌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本文通过对LIE-CT的扫描策略、衍生的技术及临床应用进行阐述,旨在提高对这项技术的认识。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心肌延迟强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剂量胸部CT扫描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河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疑似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分别进行低剂量胸部CT扫描及常规胸部CT扫描。记录90例疑似肺癌患者低剂量胸部CT扫描和常规胸部CT扫描结果,所得数据与病理检查或随访确诊结果进行对比,同时记录两种检查方法的影像学特征、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等相关指标。结果90例疑似肺癌患者各项检查完成率均为100.00%。低剂量胸部CT对肺癌的诊断敏感性为94.87%,特异性为83.33%;常规胸部CT对肺癌的诊断敏感性为96.15%,特异性为91.67%,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90例疑似肺癌患者的常规胸部CT检查与低剂量胸部CT检查的影像学特征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90例疑似肺癌患者经常规胸部CT检查过程中CTDIvol、DLP水平均高于低剂量胸部CT检查(P<0.05)。结论应用低剂量胸部CT扫描对诊断肺癌具有重要价值,且此法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检查安全性。

  • 标签: 肺癌 低剂量 胸部CT扫描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良恶性胸腺疾病的CT影像特点与鉴别,提高儿童胸腺疾病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9年5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行CT检查的胸腺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共入组50例患儿,男32例,女18例,年龄5 d~14.2岁,平均(6±4)岁。根据临床诊断和/或病理结果,将所有患儿分为良性组(22例)与恶性组(28例)。总结并比较良性组和恶性组患儿的临床表现与CT征象(胸腺体积、形态、边界、密度、内部特征、与周围结构关系及强化方式、程度)。结果良性组和恶性组患儿临床表现多样,多以发热就诊,无明显特异性。22例良性组中8例患儿表现为胸腺缺如,均为原发免疫缺陷病,且临床表现均有反复、持续呼吸道感染病史。28例恶性组中20例出现周围及远处侵犯,分别为淋巴结7例、胸膜6例、肺部6例、心包2例、肝2例、脾2例、肾2例、骨1例,其中6例胸膜受累者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儿。2组患儿CT表现比较,胸腺体积缺如及增大、边界、病灶内部坏死、推挤包绕血管、周围或远处侵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腺形态、密度、内部钙化或囊变、强化方式和强化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良性病变CT多表现为胸腺缺如或体积正常、边界清、无坏死、无推挤血管、无周围或远处侵犯;恶性病变CT多为体积增大、边界清晰或模糊、内部可有坏死、推挤包绕血管、周围或远处侵犯。胸腺良、恶性疾病CT表现各有特征,结合临床表现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 标签: 胸腺 儿童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