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陈黔 郑拥军 过建国 李亦梅 缪秀华 宁杰 聂发传 任飞 王静 王礼彬 张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21
  • 出处:《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1年第04期
  • 机构:贵州省骨科医院疼痛科,贵阳市 550002,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疼痛科,上海市 200040,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疼痛科,杭州市 310000,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乌鲁木齐市 830054,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疼痛科,张家港市 215600,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疼痛科,昆明市 65003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疼痛科,重庆市 401120,中南大学附属湘雅医院疼痛科,长沙市 410078,河南省人民医院疼痛科,郑州市 450000,九江学院附属医院疼痛科,江西省九江市 332000,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疼痛科,太原市 030001
  • 简介:摘要选择性颈脊神经根阻滞疗法是疼痛科基本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头颈肩背部及上肢疼痛疾病的治疗,以及某些手术的局部麻醉。本专家共识介绍了颈脊神经根的解剖,系统描述了颈脊神经根阻滞疗法的各种操作方法、常用药物、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本专家共识推荐使用解剖定位法和影像引导下进行选择性颈脊神经根阻滞。文献和临床应用证实,选择性颈脊神经根阻滞疗法是头颈肩背部及上肢急慢性疼痛疾病的一种有效、安全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 标签: 颈椎骨 脊神经根 神经传导阻滞 疼痛 共识
  • 简介:摘要近年来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在中国皮肤科应用广泛且发展迅速。为进一步规范、指导、推动ALA-PDT在皮肤科临床上的应用,2020年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中国康复医学会皮肤病康复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皮肤病与皮肤美容分会光医学治疗装备学组再次组织从事ALA-PDT研究的相关专家在首版《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的基础上进行修订、更新,制定了该版指南,供中国皮肤科医师参考。

  • 标签: 光化学疗法 氨基酮戊酸 指南 皮肤科 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动疗法结合关节松动术在腰痛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3月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正骨科收治的60例男性腰痛患者,年龄(50.60±1.34)岁,年龄范围为46~76岁,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常规治疗组予以腰部红外线照射治疗,联合治疗组实施运动疗法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和治疗2个疗程后的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评分标准(M-JOA),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生理曲度。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的M-JOA[(13.03±2.17)分]低于常规治疗组[(14.72±3.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的VAS[(3.08±0.79)分]低于常规治疗组[(5.24±1.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生理曲度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30.68±5.13)°]高于常规治疗组[(26.62±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的有效率(96.7%)高于常规治疗组(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疗法结合关节松动术对腰痛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还可有效改善其疼痛状态和生理曲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运动疗法 关节松动术 腰痛 中医正骨
  • 简介:摘要本文对感觉刺激疗法的内容、作用机制、操作原则、在神经重症意识障碍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加以综述,指出感觉刺激疗法的操作标准有待统一,未来需开展更多感觉刺激疗法在神经重症意识障碍患者康复中应用的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为临床实施感觉刺激疗法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综述 感觉刺激疗法 神经重症 意识障碍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郁质不孕症的生态疗法及其疗效与机制。方法对汕头市中医医院723例不孕患者进行体质评估,选符合条件的186例气郁质不孕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接受常规治疗+固肾育胎生态疗法,平均年龄30.6岁;B组仅接受常规治疗,平均年龄31.3岁。于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进行为期4年的疗效比较研究。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62%(88/93),明显优于B组81.72%(76/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妊娠率为45.16%(42/93),高于B组24.73%(2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A组和B组的气郁质症状改善情况进行比较,两组症状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明显优于B组。结论气郁质不孕症生态疗法,首先针对生态胁迫影响气郁质患者的心理与肝肾的现象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从根本上进行寻病源式治疗;其次综合四季四时的时空变化,用药时考虑人的同时也考虑生态因素的影响。临床实践上大大提高了疗效,有广阔应用推广前景。生态疗法作为创新性的方法,或许为传统中医治疗水平的提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

  • 标签: 气郁质不孕症 固肾育胎 生态疗法 疗效 机制
  • 简介:摘要强脉冲光疗法治疗眼表疾病的适应证已扩展至睑板腺功能障碍等六种疾病,作用机制主要基于选择性光热作用及光生物调节两个理论。除了光热解靶基外,作为强脉冲光重要机制之一的光生物调节作用日益占据重要地位。强脉冲光既能短效改善眼表症状,还能促进睑板腺腺体复苏出现累加治疗效果。(国际眼科纵览,2020, 44: 313-317)

  • 标签: 强脉冲光 眼表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温针治疗对肩关节镜术后患者镇痛消肿临床疗效。方法将2019年6月至2020年3月于山东省威海卫人民医院骨科行肩关节镜手术的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肩关节镜治疗,试验组采用常规肩关节镜治疗,术后予以温针治疗。2组术前与术后不同时间的疼痛、肿胀情况比较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不同时段两组间比较采用LSD-t法检验。结果(1)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对照组和试验组治疗后各时段VAS评分均较2组术前降低(F=2.58、8.42,P均<0.05);2组治疗后各时段比较:试验组术后后各时段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15,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试验组术后24 h、48 h、72 h的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26、1.897、2.526,P均<0.05)。(2)2组患者肘关节外上髁上15 cm处周径变化比较。对照组和试验组术后各时段肘关节外上髁上15 cm周径均较2组术前增大(F=13.25、198.30,P均<0.05),随着术后时间增加周径逐渐变小;2组治疗后各时段比较:试验组术后各时段肘关节外上髁上15 cm处周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24,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试验组术后24 h、48 h、72 h肘关节外上髁上15 cm处周径较对照组减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98、1.635、1.825,P均<0.05)。(3)2组患者腋窝处周径变化比较。2组术后各时段腋窝处周径均较2组术前明显增大(F=2.25、212.30,P均<0.05);2组治疗后各时段比较:试验组术后各时段腋窝处周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17,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试验组术后24 h、48 h、72 h腋窝处周径较对照组减小,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17、1.826、1.659,P均<0.05)。结论温针疗法可以有效减轻肩关节镜术后的肿胀、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温针疗法 疼痛 肿胀 肩关节镜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团体怀旧疗法在改善养老机构老年人负性情绪中的作用及可实施性。方法2019年4—6月,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北京市2家养老机构中共19名自愿参与且符合入选标准的老年人进行为期4周的团体怀旧疗法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每名研究对象的负性情绪得分、脉率变化、行为变化、面部照片变化,分析负性情绪得分变化值和参与次数的关系,以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老年人的老年负性情绪量表得分增加,脉率增加,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16名研究对象中,有15名出现了可观察到的表情变化,每次干预结束后的表情变化程度不同。根据照护者的反馈,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研究对象有不同程度的正向行为改变。老年人负性情绪得分变化值与参与次数无相关性(P>0.05)。结论团体怀旧疗法可改善养老机构老年人的负性情绪,对情绪有积极的调节作用,可作为养老机构干预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常态化措施。

  • 标签: 老年人 负性情绪 团体怀旧 养老机构 照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悬吊运动疗法(SET)对颈椎病治疗前、后的表面肌电活动的影响,并与常规推拿治疗效果相比较,探讨SET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颈椎病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患者分成SET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推拿治疗训练,SET组根据表面肌电图的结果实施特异性的SET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周。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治疗后)进行颈伸肌的sEMG测试[包括平均肌电值(AEMG)和中位频率斜率值(MF slope)]和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治疗后,SET组颈部竖脊肌和斜方肌的AEMG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颈部竖脊肌和斜方肌的MF slope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ET组治疗后颈部竖脊肌和斜方肌的MF slope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SET组和对照组的VAS评分分别为(2.1±1.3)分和(3.0±1.1)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SET组治疗后的VAS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颈部竖脊肌和斜方肌MF slope降低值与VAS的变化值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SET组分别为(r=0.463,P<0.05;r=0.678,P<0.05),对照组为(r=0.550,P<0.05;r=0.486,P<0.05),即颈部竖脊肌和斜方肌的MF slope的下降率与VAS变化值呈显著正相关。结论SET可显著改善颈椎病患者的颈部肌肉功能,且疗效优于推拿治疗。

  • 标签: 悬吊运动治疗 平均肌电值 中位频率斜率值 视觉模拟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抗tau蛋白(pTau)基因腺病毒相关病毒(AAV)载体中枢神经系统(CNS)直接干预对慢性颅脑创伤(CTE)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4只C57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sham组)、CTE 4周组和CTE 12周组,每组8只,采用皮质撞击法建立CTE小鼠动物模型,并在实验开始的第4、12周时取脑组织Western blot检测pTau蛋白相对水平评估该模型;将余56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7组:sham组、noAAV组、AAVrh.10Null组和编码2B6、CisTau、IPN007、PHF1基因载体组,每组8只,除sham组外,各组小鼠通过皮质撞击法构建CTE模型。第3周时sham组与noAAV组注射等量人工脑脊液,其余各组小鼠分别在海马区注射对应基因编码的表达载体,第4周时所有小鼠安乐死,取脑组织进行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法评估抗pTau抗体表达,并评估对CTE小鼠的治疗效果。结果CTE小鼠模型4和12周组脑组织pTau明显高于sham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AVrh.10 PHF1与AAVrh.10 IPN治疗组显著降低了小鼠脑组织中pTau的水平,且AAVrh.10 PHF1组优于AAVrh.10 IPN组(P=0.032)。结论抗pTau抗体基因的AAVrh.10病毒载体CNS直接治疗CTE有效,为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 标签: 慢性颅脑创伤 中枢神经系统 腺病毒相关病毒 tau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教干预联合抚触疗法对婴幼儿智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5月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00例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教干预联合抚触疗法,比较两组干预后3、6个月的智能发育指数(MDI评分)、运动发育指数(PDI评分)、格塞尔婴幼儿发展量表(Gesell发育量表)。结果观察组干预后3、6个月的MDI评分、PDI评分、社交能力评分、语言评分、精细运动评分、大运动评分、适应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婴幼儿实施早教干预联合抚触疗法的效果显著,可促进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

  • 标签: 婴儿 早教 抚触 智能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光动力疗法(PDT)联合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对根管侧支内粪肠球菌的杀灭效果。方法选取64颗人单根管离体前磨牙制备人工根管侧支,建立粪肠球菌根管侧支感染模型。将感染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DT组、PDT联合EDTA组、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每组16个。PDT组于根管中注入40 μg/ml血卟啉单甲醚,避光孵育5 min后将激光器的光纤插入根管内上下提拉照射90 s(激光功率为45 mW);PDT联合EDTA组根管给予5 ml质量分数为17%的EDTA溶液冲洗1 min,无菌纸尖吸出EDTA后进行PDT处理,操作同PDT组;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根管分别给予5 ml质量分数为5.25%的NaClO溶液和质量浓度为9 g/L的NaCl溶液冲洗1 min。各组处理前、后分别用K锉于根管侧支内取样,进行平板菌落计数。处理后将各组牙根置于无菌脑心浸液肉汤(BHI)培养基中厌氧培养24 h,再用K锉取样,统计检出细菌的根管侧支个数。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处理后各组根管侧支内壁的形貌。结果PDT联合EDTA组的杀菌率达99.56%,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1.98%)、阳性对照组(85.87%)和PDT组(87.5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回复实验结果显示,PDT联合EDTA组检出细菌的根管侧支数为5个,明显少于阴性对照组(15个)、阳性对照组(12个)和PDT组(11个),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PDT联合EDTA组未见明显粪肠球菌在根管侧支内壁附着。结论PDT联合EDTA对根管侧支内感染的粪肠球菌杀灭效果良好,有望为临床根管治疗中有效杀灭根管侧支内的粪肠球菌提供一种新方法。

  • 标签: 光化学疗法 肠球菌,粪 根管侧支 血卟啉单甲醚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1例7岁男孩连续咳嗽7 d,家长给患儿喂食自行采摘并煎制的新鲜成熟苍耳子(用量不详)1次。喂食后第3天,患儿出现阵发性上腹痛,伴呕吐、厌食、乏力、嗜睡和低热,实验室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ALT)3 344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3 501 U/L,血清总胆红素(TBil)26.5 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19.0 μmol/L,血清白蛋白(ALB)32.8 g/L;血氨120 μmol/L。喂食后第6天,患儿乏力加重,易激惹,反应略迟钝,巩膜浅黄染,实验室检查示ALT 4 565 U/L,AST 4 335 U/L,TBil 32.9 μmol/L,DBil 23.4 μmol/L,ALB 30.2 g/L,血氨124 μmol/L。考虑为苍耳子中毒并致急性肝衰竭。给予血液净化(2次血浆置换、4 d血液透析滤过)和对症治疗后复查:ALT 1 043 U/L,AST 203 U/L,TBil 22.0 μmol/L,DBil 12.3 μmol/L,ALB 39.1 g/L;血氨36.3 μmol/L。停止血液净化治疗,继续对症治疗。2周后ALT 24 U/L,AST 35 U/L,TBil 13.8 μmol/L,DBil 4.6 μmol/L,ALB 47.3 g/L。

  • 标签: 血浆置换 血液透析滤过 苍耳属 中毒 肝衰竭,急性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癌患者应用时效激励式干预联合日志疗法的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肝癌患者69例,将其分为对照组(n=34)和试验组(n=35)。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联合日志疗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时效激励式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HAMA、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试验组HAMA、HAMD评分分别为(7.25±1.34)分、(8.24±2.74)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生命活力、总体健康、躯体疼痛、精神健康、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及生活质量总分分别为(11.02±3.01)分、(14.94±1.96)分、(8.05±2.85)分、(19.22±3.05)分、(6.34±2.02)分、(3.95±1.18)分、(9.05±2.03)分、(19.02±3.95)分、(97.78±11.02)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肝癌患者中应用时效激励式干预联合日志疗法,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时效激励式干预 日志疗法 肝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底反射疗法对乳腺癌术后症状缓解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入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乳腺癌手术术后化疗、靶向治疗、激素治疗的女性患者共266例。将患者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进行简单随机分组分为足底反射组和常规护理组,记录每个患者入院时的人口统计学资料,每个患者评估M.D.Anderson症状量表(MDASI),症状程度和中文版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足底反射组从入院时到入院后1个月请理疗科医生对患者实施每周4次的足底反射疗法,常规护理组行常规护理。4周之后对所有患者再次评估上述评分。计算每组每个症状缓解的人数,并做比较。以常规护理组为参考值,做足底反射组/常规护理组每个症状的广义方程,计算OR值,计算概率。将有统计学意义的症状做亚组分析,做组内广义方程,做其他症状的相对风险,计算OR值,计算概率。结果足底反射组在4周之后重度疼痛缓解例数为57例占72.15%,普通护理组在4周之后重度疼痛缓解例数为25例占54.3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χ2值为4.08,P<0.05)。以普通护理组作为参考值,做足底反射组/普通护理组各症状缓解相对风险,结果提示疼痛缓解、合并症、CES-D有统计学意义(OR值为1.85,0.87,0.97,P<0.05)。相对于足底反射疼痛缓解患者,睡眠不安对疼痛缓解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值为0.55,P<0.05),相对于足底反射疼痛缓解的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睡眠不安和健忘对疼痛缓解的抑制有统计学意义(OR值为1.07,1.05,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患者合并重度疼痛可以通过足底反射疗法起到缓解作用。

  • 标签: 症状管理 乳腺癌 足底反射 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悬吊运动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0月在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7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推拿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悬吊运动疗法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及N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能力、体征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使用悬吊运动疗法进行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其疼痛程度,缓解其颈椎功能障碍情况。

  • 标签: 神经根型颈椎病 悬吊运动疗法 推拿 疼痛程度 颈椎功能障碍指数
  • 作者: 张鱼敏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5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重庆市荣昌区广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庆 400000
  • 简介:恶性肿瘤的整合医学疗法是将一切能够对恶性肿瘤有效的方法整合在一起,科学合理地综合应用,从"整体"出发,对患者实施个性化治疗的措施。整合医学中的"整合观念"与中医的"整体观念"相似,在恶性肿瘤的整合治疗中,中医药以其"辨证论治"的独特理论与中药"靶向治疗"等特色,弥补了西医其他治疗方法的不足,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中医药;恶性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