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阐述了亲密加强疗法的概念、理论基础、常用评价指标以及该疗法在不同癌症患者及其配偶之间的应用现状和效果,旨在为发展适合我国文化的亲密加强疗法提供借鉴和参考,提升癌症患者的家庭生活质量。

  • 标签: 综述 肿瘤 夫妻 亲密加强疗法 亲密关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保守氧疗和常规氧疗对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支持患者疗效的差异,并观察不同氧疗模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入住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需要机械通气支持的110例重症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氧疗组(51例)和保守氧疗组(5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有创-无创序贯通气策略,常规氧疗组氧疗目标设置为动脉血氧分压〔PaO2>150 mmHg(1 mmHg=0.133 kPa)〕或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0.96。保守氧疗组设置PaO2在70~100 mmHg或SpO2在0.90~0.92。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ICU病死率和入院后超过48 h新发器官功能障碍及感染发生率变化;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两组累积生存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后pH值、PaO2、氧合指数(PaO2/FiO2)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动脉血二化碳氧分压(PaCO2)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后保守氧疗组pH值明显高于常规氧疗组(7.4±0.1比7.3±0.3),PaO2、PaCO2、PaO2/FiO2均明显低于常规氧疗组〔PaO2(mmHg):68.9±4.7比75.2±6.0,PaCO2(mmHg):42.1±5.6比50.5±7.5,PaO2/FiO2(mmHg):329±126比365±1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保守氧疗组机械通气时间较常规氧疗组明显延长(d:19.7±3.5比13.9±4.5,P<0.05),但保守氧疗组和常规氧疗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26.5±5.0比25.5±4.6,P>0.05)。与常规氧疗组比较,保守氧疗组ICU病死率和院内新发血流感染发生率及并发肝功能不全、休克、ICU获得性衰弱(ICUAW)发生率均明显降低〔ICU病死率:27.3%(15/55)比45.1%(23/51),肝功能不全:1.8%(1/55)比7.8%(4/51),休克:3.6%(2/55)比9.8%(5/51),ICUAW:5.5%(3/55)比11.8%(6/51),新发血流感染:5.5%(3/55)比11.8%(6/51),均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保守氧疗组60 d累积生存率明显高于常规氧疗组(72.7%比54.9%;Log-Rank检验:χ2=4.244,P= 0.039)。结论保守氧疗可以降低重症肺炎患者ICU病死率及并发休克、肝功能不全、ICUAW和血流感染发生率,但延长了机械通气时间。

  • 标签: 保守氧疗法 重症肺炎 机械通气 病死率
  • 简介:摘要焦虑障碍是最常见的精神健康问题之一,疾病负担大,发病率高,药物治疗依从性差。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CBT)是一种基于证据的心理疗法,对于焦虑障碍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其疗效因人而异。有研究表明焦虑障碍的CBT疗效与多种基因有关,而这些基因在CBT疗效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不同,国内相关研究较少,通过这些机制研究可进一步阐明焦虑障碍的生物学标志物,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并应用于焦虑障碍的诊断、治疗等方面。该综述通过HPA轴相关基因、5-羟色胺系统相关基因、单胺氧化酶系统相关基因、神经发育相关基因来探究CBT治疗焦虑障碍的疗效,发现FK506结合蛋白5启动子的甲基化、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的甲基化及多态性、色氨酸羟化酶2的基因多态性、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的基因多态性、单胺氧化酶A的基因多态性等与CBT治疗焦虑障碍的疗效有关。通过研究遗传学与焦虑障碍CBT疗效的关系,未来可从焦虑障碍致病基因如何影响CBT疗效的相关环路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阐明遗传因素在焦虑障碍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并探索预测CBT疗效的遗传预测因子。

  • 标签: 焦虑障碍 基因多态性 遗传学机制 认知行为疗法
  • 简介:摘要胆道闭锁是婴儿胆汁淤积症最常见的病因,以进行性肝纤维化为特征。葛西手术是姑息性治疗手段,并不能完全阻止肝纤维化进展,超过50%的患儿最终仍将发展为终末期肝硬化,需肝移植治疗。细胞疗法是利用有功能的细胞修复或替换疾病中受损的细胞,从而尽可能使组织恢复功能的方法,是肝纤维化治疗的替代手段之一。本研究就内源性细胞修复、外源性细胞修复及免疫细胞治疗等细胞疗法在胆道闭锁肝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胆道闭锁 肝纤维化 细胞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24 h内持续肾脏代替疗法(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CRRT)对脓毒症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脓毒症患者,根据患者的预后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数据,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脓毒症患者死亡危险因素,评估CRRT对病死率的影响。按入院24 h内是否行CRRT,将研究对象分为CRRT组和非CRRT组,比较液体平衡情况。结果在612例患者中,男性416例(占67.9%),整体中位年龄66岁;死亡250例,存活362例,病死率4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性别、简化急性生理评分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乳酸、降钙素原、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4 h内接受CRRT治疗的患者具有更高的死亡风险(OR=1.981,95%CI:1.120~3.504,P=0.019)。脓毒症患者液体平衡情况对比,结果显示CRRT组和非CRRT组在第1天液体平衡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前3天液体平衡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24 h内CRRT治疗不能降低脓毒症患者的院内死亡风险,CRRT未及时纠正脓毒症患者经液体复苏后容量过负荷状态,可能会对结果造成影响。

  • 标签: 脓毒症 连续肾脏替代治疗 液体平衡 院内死亡
  • 简介:摘要肩袖损伤常导致肩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当损伤的肩袖肌腱尚未出现连续性中断时,多采用非手术治疗。由于日常生活中肩关节使用频率高,肩袖肌腱组织血液供应差、自我修复能力较弱,故肩袖损伤一般表现为逐渐加重,最终进展为肩袖完全性撕裂。为逆转肩袖损伤的病理生理改变、促进受损的肩袖肌腱修复,临床上对肩袖损伤的非手术治疗方法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但ESWT促进肩袖修复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仍不明确。因此,笔者就ESWT治疗肩袖损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和临床应用现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今后ESWT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回旋套 物理治疗方法 分子生物学 体外冲击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温针治疗对肩关节镜术后患者镇痛消肿临床疗效。方法将2019年6月至2020年3月于山东省威海卫人民医院骨科行肩关节镜手术的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肩关节镜治疗,试验组采用常规肩关节镜治疗,术后予以温针治疗。2组术前与术后不同时间的疼痛、肿胀情况比较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不同时段两组间比较采用LSD-t法检验。结果(1)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对照组和试验组治疗后各时段VAS评分均较2组术前降低(F=2.58、8.42,P均<0.05);2组治疗后各时段比较:试验组术后后各时段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15,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试验组术后24 h、48 h、72 h的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26、1.897、2.526,P均<0.05)。(2)2组患者肘关节外上髁上15 cm处周径变化比较。对照组和试验组术后各时段肘关节外上髁上15 cm周径均较2组术前增大(F=13.25、198.30,P均<0.05),随着术后时间增加周径逐渐变小;2组治疗后各时段比较:试验组术后各时段肘关节外上髁上15 cm处周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24,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试验组术后24 h、48 h、72 h肘关节外上髁上15 cm处周径较对照组减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98、1.635、1.825,P均<0.05)。(3)2组患者腋窝处周径变化比较。2组术后各时段腋窝处周径均较2组术前明显增大(F=2.25、212.30,P均<0.05);2组治疗后各时段比较:试验组术后各时段腋窝处周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17,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试验组术后24 h、48 h、72 h腋窝处周径较对照组减小,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17、1.826、1.659,P均<0.05)。结论温针疗法可以有效减轻肩关节镜术后的肿胀、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温针疗法 疼痛 肿胀 肩关节镜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护理干预在喉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88例住院喉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及各方面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护理干预可改善喉癌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认知行为疗法 喉癌 心理状况 生活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本文对焦点解决短期疗法的概念、理论背景、基本理念、核心技术、具体流程及其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综述,以期为医护人员开展针对抑郁症患者的焦点解决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 标签: 综述 抑郁症 焦点解决短期疗法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揿针疗法对肠镜检查后患者气腹腹胀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杭州市中医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就诊并行肠镜检查的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揿针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气腹腹胀改善效果、检查时间、疼痛评分以及检查后6 h、24 h的腹胀分级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2.16%(47/51)]明显高于对照组[74.51%(38/51)](χ2=5.71,P < 0.05);观察组的进镜时间[(4.86±1.23)min]及退镜时间[(5.24±1.13)min]均明显短于对照组[(8.79±1.25)min、(6.97±1.12)min],观察组的疼痛评分[(1.50±0.4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30±0.4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00、7.76、9.73,均P < 0.001);检查后6 h、24 h,观察组腹胀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 < 0.05)。结论揿针疗法能有效改善肠镜检查后的气腹腹胀,缩短检查时间,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

  • 标签: 结肠镜检查 疼痛测定 医学,中国传统 针刺镇痛 肠胃气胀
  • 简介:摘要肝癌是全球最常见癌症和癌症死亡原因,其起病隐匿,病程进展快,预后差,使得治疗较为棘手。现有的治疗方式,如手术切除、消融,术后复发是其常见问题;靶向药物治疗的疗效亦不够理想。免疫治疗是具有良好前景的研究方向,分子层面的免疫抑制剂初显成效,而细胞层面的过继免疫细胞疗法也显露了可喜的成果,后者的典型代表为嵌合抗原受体(CAR)细胞疗法。本综述旨在阐述近年来CAR疗法在肝癌治疗上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肝肿瘤 嵌合抗原受体细胞疗法 机制 T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眼针疗法治疗"气阴两虚型"干眼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收集2021年1—4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确诊为"气阴两虚型"干眼患者74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74例患者分为眼针疗法组和常规针法组,各37例。常规针法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主穴为攒竹、四白、阳白、丝竹空、太阳;配穴为太溪、合谷、足三里、三阴交。眼针疗法组予以眼针治疗,取肝区、肺区、脾区、肾区四穴治疗。疗程均为14 d。记录2组治疗前后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检测无表麻泪液分泌试验(SⅠT)和角膜荧光素染色(CFS);使用K5M眼表分析仪采集首次泪膜破裂时间(NIBUTf)和平均泪膜破裂时间(NIBUTav)。数据采用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常规针法组与眼针疗法组的OSDI评分、SⅠT、CFS、NIBUTf、NIBUTav在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OSDI评分、SⅠT、NIBUTf、NIBUTa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组间C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常规针法与眼针疗法均能有效治疗"气阴两虚型"干眼,眼针疗法在改善干眼的眼表症状、泪液分泌及泪膜破裂时间方面优于常规针法治疗,其优效性和依从性更高。

  • 标签: 眼针 干眼 针刺 气阴两虚
  • 简介:摘要异于其他外伤,烧伤创面愈合后所形成的瘢痕及色素沉着不仅有碍美观,而且极易引发抑郁、焦虑等一系列序贯性心理问题。音乐疗法,现今作为一种补充治疗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心理调节等多个领域。然而受医疗资源等因素影响,目前我国烧伤救治工作者对音乐疗法的认知及接纳程度仍旧较低。本文基于烧伤的临床特点将音乐疗法的适用性与之匹配,总结音乐疗法在烧伤救治领域的补充应用,对这门兼具科学与美学的自然科学进行阐述,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 标签: 烧伤 音乐疗法 音乐干预
  • 简介:摘要牙科焦虑症是儿童口腔临床治疗中的普遍现象,它不仅对儿童心理和口腔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而且给儿童家长和医护人员带来压力与挑战。本文阐述了儿童牙科焦虑症的概念、病因、负面影响和测评工具,对认知行为疗法(CBT)在牙科焦虑症儿童中的应用现状和不足进行归纳总结,为下一步开展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认知行为疗法 牙科焦虑症 儿童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对光照疗法在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防治中的最新应用进展做一综述。光照疗法是以白细胞分离为基础,主要作用于免疫系统中T淋巴细胞的一种免疫调节治疗方法。随着近年来国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实体器官移植数量迅速增加,移植后排斥反应成为影响受者生存期及生存质量的重要原因。光照疗法对于移植后排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 标签: 器官移植 排斥反应 光照疗法 移植物抗宿主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头针联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4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头针及镜像疗法,对照组则辅以假头针治疗及镜像疗法。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集2组患者偏瘫侧胫前肌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及伸膝位踝背伸角度;同时采用Fugl-Meyer量表(FMA)下肢部分及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并记录患者在水平地面行走10 m所需时间。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胫前肌RMS值、伸膝位踝背伸角度均明显增加(P<0.05),且观察组胫前肌RMS值[(47.66±8.04)μV]、踝背伸角度[(11.05±2.11)°]亦明显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后2组患者BBS评分、下肢FMA评分及10 m步行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BBS评分[(41.73±7.84)分]、下肢FMA评分[(25.33±5.07)分]及10 m步行时间[(65.50±8.27)s]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头针联合镜像疗法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功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头针 镜像疗法 脑卒中 偏瘫 下肢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α核素具有很强的细胞杀伤作用,可降低周围组织的辐射损伤,还可诱导抗肿瘤免疫反应,在治疗肿瘤方面有较好的发展前景。α核素可以促进肿瘤细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分子(MHC-Ⅰ)表达、诱导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而激活CD8+ 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α放射免疫治疗和扩散性α核素放射治疗(DART)是α核素治疗肿瘤的2种方式,两者分别与免疫疗法结合促使抗癌效应进一步增强。免疫治疗的方法主要包括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ACT)、免疫检查点阻断剂、免疫抑制细胞调节剂和免疫佐剂。该文就α核素治疗肿瘤的特点、α核素诱导免疫反应的机制以及α核素治疗联合免疫疗法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放射性同位素 α粒子 免疫疗法 发展趋势
  • 简介:摘要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是一种新型肿瘤免疫治疗方法,近年来在治疗血液系统肿瘤方面表现出巨大潜力,尤其在治疗复发或难治性急、慢性白血病上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CAR-T疗法尚缺乏体内实时监控的有效手段,在治疗血液肿瘤的过程中无法预测及监测治疗效果,从而无法准确预估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和风险,在临床转化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分子影像有望用于CAR-T体内生物学行为实时可视化监测,直接标记细胞和报告基因间接评价研究已取得相关突破。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分子影像技术在CAR-T治疗中的应用并进行展望。

  • 标签: 免疫疗法 受体,抗原,T细胞 分子成像 发展趋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正念减压疗法训练在颅内肿瘤切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在德州市中医院进行颅内肿瘤切除的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取便利抽样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改良正念减压疗法训练。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疼痛感、知觉压力、心理弹性及生存质量的变化。结果对患者改良正念减压疗法训练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感显著轻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知觉压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心理弹性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改良正念减压疗法训练干预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疲乏感,减轻患者的知觉压力,并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弹性及生存质量。

  • 标签: 改良正念减压疗法 颅内肿瘤切除 疼痛感 心理弹性 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