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类风湿因子(RF)、抗角蛋白抗体(AKA)和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的检测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抗CCP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角蛋白抗体(AKA)和免疫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F)结果RF特异性80.0%敏感性70.0%,AKA抗体特异性为95.0%敏感性较低68.5%,抗CCP抗体特异性90.0%敏感性87.0%。结论抗CCP抗体对RA具有很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其它两种血清标志相互补充更助于RA诊断。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抗角蛋白抗体(AKA) 间接免疫荧光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学发光法测定乙型肝炎病毒标志各种模式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对186份血清标本进行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检测,统计分析各种模式的分布情况。结果186例标本共检出13种乙肝病毒血清学表达模式,传统认定的大、小三阳模式仍高居感染期模式前位,其中小三阳13例,占6.99%;大三阳4例,占2.15%;而单项抗-HBs阳性和抗-HBs、抗-HBe、抗-HBc均阳性占恢复期模式的前两位,前者73例,占39.25%;后者24例,占12.90%。结论对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正确理解乙肝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的临床意义对乙肝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的观察均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血清标志物 化学发光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输血前及术前患者进行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艾滋病(HIV)以及梅毒(TP)等传染病的检测,以了解患者术前及输血前的状况,预防临床输血和手术引起的医疗纠纷。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技术(ELISA)对38748例输血前及术前患者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Ab)、HIV—Ab(1+2)试验和梅毒螺旋体抗体(TP—Ab)检测和分析。结果在所检测的38748例患者中,HBsAg阳性率6.67%,HCV—Ab阳性率0.96%,TP—Ab阳性率0.64%,HIV—Ab阳性率0.031%;三年间各指标变化不大(P>0.05),梅毒虽有逐年上升趋势,但相互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感染率均高于男性,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sAg、HCV—Ab、HIV—Ab和TP—Ab检出率以21~6O岁年龄组最高。结论输血前及术前患者血清感染性指标有一定比例的阳性率;对患者进行输血前及术前检查,不仅对医、患双方有益,而且对临床输血管理安全监控、减少医疗纠纷、防止医源性感染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输血前检查 传染病 医疗纠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浓度HBsAg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与乙型病毒肝炎标志(HBVM)含量之间关系,探讨高浓度HBsAg患者HBsAg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HBsAg水平将患者分为三组,分别对三组的HBVDNA和HBsAg进行定量检测,对三组指标进行比较、统计学处理。结果A组患者HBVDNA阳性率12.9%,B组患者HBVDNA阳性率39.4%,A组患者HBVDNA阳性率,C组患者HBVDNA阳性率81.3%;3组间HBVDNA水平有显著差异。结论通过HBsAg水平可进行HBVDNA水平估测,HBsAg定量可用于乙肝治疗效果监测的参考。

  • 标签: HBsAg HBV DNA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肿瘤标志蛋白芯片在恶性肿瘤检测中的效果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0例恶性肿瘤患者、50例非肿瘤疾病患者、50例健康对照者作为此次的调查对象。此次共涉及CAl9-9、NSE、CEA、CA242、CAl25、CAl53、AFP、Ferritin、Free-PSA、PSA、β-HCG、HGH12项肿瘤标志。所有被调查对象于次日空腹取外周血2ml,并作离心处理取得血清,于4℃条件下保存,待检。检测时,严格遵守C12检测规定进行。结果三组患者中,恶性肿瘤组阳性检出率最高,为90%;其次为无肿瘤疾病组,检出率为30%,健康对照组的阳性检出率最低,为6%。结论肿瘤标志蛋白芯片在恶性肿瘤检测中具有适用、信息广泛、敏感度、特异性高等特点,可用于早期肿瘤患者的有效检测方法。

  • 标签: 肿瘤标志物 蛋白芯片 检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血清肿瘤标志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于临床研究的18例肺癌患者是由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内收治的,将其纳为观察组,另将同期收治的18例肺部存在良性病变的患者纳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进行五项血清肿瘤标志联合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5种血清肿瘤标志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5种血清标志联合对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和灵敏度均高于各单项检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水平较肺癌良性疾病患者有明显升高,可用于肺癌的诊断与治疗,特别是多种血清肿瘤标志联合检测可获得较好的准确度和灵敏度,在肺癌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肺癌诊断 血清肿瘤标志物 联合检测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四种肿瘤标志(AFP、CA19-9、CEA、CA72-4、)在消化道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至2012年在我院脾胃和肝胆科已确诊为消化道肿瘤患者166例,收集其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9-9和糖类抗原72-4的检测结果,比较4种肿瘤标志单项或联合检测在不同消化道肿瘤中出现的阳性率和特异性,从而评价四种肿瘤标志在消化道肿瘤诊断中的价值。结果单项肿瘤标志在不同的消化道肿瘤中的阳性率和特异性有很大不同(见表1),多项标志联合检测能提高对消化道肿瘤检测的阳性率和特异性(见表2)。结论每种肿瘤标志在不同消化道肿瘤中的特异性和阳性率是不同的,选取阳性率和特异性都较高的的标志2-3项联合检测能提高消化道肿瘤诊断的特异性和阳性率,这样既能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而且还能防止漏诊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肿瘤标志物 消化道肿瘤 联合检测 阳性率 特异性
  • 简介:海珠区正常人群HBV标志与HCV双重感染的调查朱月娥,曾德荣,源柏定,曾莲香广东是乙肝高发区,为了解区辖内健康体检中乙型肝炎病毒(HBV)与丙型肝炎病毒(HCV)双重感染情况,我们对部分HBV阳性血清进行HCV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

  • 标签: HBV标志物 双重感染 正常人群 肝炎病毒 海珠区 感染标志物
  • 简介:目的分析青岛地区出入境人员HBV血清学标记感染模式,以确定重点监测人群,为采取有效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部分青岛地区2004~2005年出入境人员的HBV检出情况及HBV感染模式进行分析。结果HBsAg总阳性率为3.35%(157/4691),157例HBsAg阳性者中共出现9种HBV感染模式,其中常见模式5种,包括:HBsAb,阳性率为35.9%;HBsAg/HBeAb/HBcAb,阳性率为1.75%;HBsAg/HBeAg/HBeAb,阳性率为0.8%;HBsAg/HBeAb,阳性率为0.7%;HBsAb/HBcAb.阳性率为0.7%。少见模式4种,包括HBsAg/HBeAg;HBsAg/HBsAb/HBcAb;HBeAb/HBcAb;HBcAb。结论青岛地区出入境人员中的HBsAg阳性率虽然相对较低,但仍应引起重视,要根据其不同的感染模式来确定是否有传染性,从而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大三阳”感染者,有较强的传染性,对这部分感染者应及时隔离并重点控制管理。

  • 标签: 出入境人员 HBV检测 感染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CA125(糖蛋白性肿瘤相关抗原)检测对卵巢癌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选2014年1月-2015年2月前来我院就诊的卵巢癌患者50例为观察组,以同期前来体检的卵巢良性肿瘤患者50例为对照1组以及健康女性50例为对照组2组,三组患者均给予血清肿瘤标志CA125检测,对比三组患者检测结果差异,同时对照1组患者血清CA125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显著(P<0.05)。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CA125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对照1组以及对照2组,对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肿瘤标志CA125检测能帮助医生有效辨别卵巢癌、卵巢良性肿瘤以及健康女性,对卵巢癌患者的诊断、筛选、治疗、预后等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 卵巢癌 卵巢良性肿瘤 健康女性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本文比较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TRFIA)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在测定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HBV-M)时结果的符合程度和灵敏度,了解TRFIA法测定HBV-M的准确性和可行性。得出结论TRFIA法测定HBV-M的灵敏度及结果符合率较ELISA法高,TRFIA作为定量的方法,可为临床疗效的观察及乙肝疫苗的接种提供依据。

  • 标签: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模式及其年龄分布,分析HBV感染者与非感染者血清转氨酶异常情况的差异。方法分别采用ELISA法和速率法,对5046例标本进行了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标志检测和血清转氨酶(ALT、AST)。结果乙肝病毒标志阳性血清(感染者)3070例,其中20岁以下452例,20-50(含20、50)岁2098例,50岁以上者520例。乙肝血清标志感染模式有18种,其中HBsAb(+)占43.97%,HBsAg、HbeAb、HBcAb(+)占21.63%,HBsAg、HBeAg、HBcAb(+)占9.84%,为三种常见模式,而且这些模式在三个不同年龄组中构成比不同,用卡方检验比较,p值均<0.05,说明这几种模式分布存在年龄差异。3070例感染者血清转氨酶异常率为51.21%,其中ALT↑16.94%、AST↑7.43%、ALT↑AST↑26.84%;1976例非感染者血清转氨酶异常率为27.83%,其中ALT↑11.74%、AST↑4.15%、ALT↑AST↑11.94%,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中各对应项比率间差异,p值均<0.05,说明感染组与非感染组血清转氨酶异常情况存在差异。结论HBV感染模式多种多样,各模式在不同年龄段分布存在差异,常见主要模式差异更明显;HBV感染组与非感染组转氨酶异常情况存在明显差异,感染组异常比例高于非感染组。

  • 标签: 肝炎病毒 乙型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血清学标志 转氨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诊断冠心病应用三种血清标志联合检测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1月我院收治的5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54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血清标志检测,比较两组血清标志水平、各指标灵敏度。结果:观察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MB型(CK-M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冠心病 诊断价值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肌红蛋白 肌酸激酶同工酶MB型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后心力衰竭与心肌损伤标志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30例AMI并接受急诊PCI治疗后发生心力衰竭的患者为实验组,30例AMI并接受急诊PCI治疗后未发生心力衰竭的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心肌损伤标志情况。结果:实验组的TnI、NT-proBNP、CK、CKMB、HBDH、LVEDD更高,LVEF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急诊PCI治疗并发生心力衰竭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相比未出现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肌损伤标志水平显著上升,根据心肌损伤标志检测结果可对心力衰竭风险进行评估,从而为早期预防和治疗干预提供依据,有助于提升疗效促进恢复。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心肌损伤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乙肝病毒感染患者血清标志检验中不同免疫检验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治疗乙肝病毒感染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对这100例患者空腹采血5 mL,采血样本分别用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血清标志测定,对比两种免疫检验法对血清标志检验阳性率,以及这两种免疫检验法对乙肝病毒感染诊断准确度。结果:化学发光法的血清标志阳性率显著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化学发光法对乙肝病毒感染诊断准确度明显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结论:化学发光法在乙肝病毒感染诊断方面以及对清标志检验有着明显的优势,很大程度上提高病情诊断准确率,提高临床诊治效果。

  • 标签: 乙肝病毒感染 血清标志物检验 不同免疫检验法